蘇聯失敗的超級戰錘——米亞4戰略轟炸機

2020-12-16 騰訊網

最近將F14的節目更新完,但是播放量不算好,想必也是審美疲勞。接下來的節目除了強擊機外,也開始介紹那些著名而且極度先進的試驗機型,比如著名的米格1.44和蘇47。之前我們講過一部分美國的轟炸機,這個系列下一章就是B52,再往後就是B1系列和B2。蘇聯那邊轟炸機還沒講,考慮到講圖16的重點是仔細說說我國的轟6,因此得放一放,這個話題相對比較敏感,那就順勢來講蘇俄轟炸機。蘇俄轟炸機第一個要講的是圖95,如果錄音順利的話,可能就在近期做出來,最近已經完成的文案很多,業餘做視頻有些忙不過來。在這之前,我們以文章的形式介紹一下蘇聯的第一種戰略轟炸機,米亞4。如果喜歡本文,請支持一下,順便給我們的作者們攢攢稿費。

蘇聯第一種先進的遠程轟炸機是仿製自B29的圖4,但是二戰結束後,圖4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蘇聯的需求,美國的新轟炸機也越來越多,尤其是50年代初就開始服役的B52轟炸機。蘇聯也開始研製自己的全新戰略轟炸機,其中一條線是發展至今的圖95,另一條就是相對遜色的米亞4。

我國空軍曾裝備過圖4轟炸機

再說米亞4之前先要說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維奇·米亞西舍夫於1951年創辦了米亞西舍夫設計局,比較出名的飛機有米亞4轟炸機和M50飛機。米亞西舍夫設計局是個短命的設計局,在1960年就因很多原因解散,而米亞西舍夫則成為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院院長。米亞西舍夫不甘如此,又在1967年再一次成立自己的設計局,主打次軌道太空梭和轟炸機。到了2014年,俄羅斯將米亞設計局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和伊留申航空集團合併。

和圖波列夫的圖16和圖95比起來,米亞4顯得不夠成熟。米亞4的機身數據不錯,長度47.20米,翼展50.50米,高度14.10米,翼面積326.35平方米,空重79,7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81,500公斤。發動機是4具米庫林AM-3A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推力85.75千牛。最大速度947公裡/時,最大升限11,000米,最大航程 8,100公裡,翼載荷425公斤/平方米。武器裝備方面,機炮為9門NR-23機炮 或 6門AM-23型23毫米雷達控制機炮(位於機腹側面側,背部側面和機尾)。飛彈武器為各種空對地飛彈,比如Kh-20、Kh-22,Kh-26、Kh-55,最大載彈量15,000公斤。

米亞4的整體外形設計和圖16比較類似,但是尺寸大得多,起飛重量相當於兩個圖16。米亞4的機身比較細長,前部為尖銳的機頭,上置的主翼後掠角度較大,翼根安裝有四臺發動機。

圖16的外形更加秀氣,而米亞4更加粗獷,翼根設計的四臺發動機很有力量美

由於發動機的位置比較特殊,因此其起落架的布置和B47比較類似,前後分別有一個四輪小車式起落架,並在翼尖設置了小號的支撐輪。正因為此,米亞4更為粗野,圖16顯得頗為秀氣。蘇聯將米亞4稱之為戰錘,西方則叫做野牛,西方將冷戰早期蘇聯的很多轟炸機都稱作動物,比如圖16叫做獾,圖95叫做熊。

上圖是米亞4,下圖是B47,兩者起落架布置相似,但是米亞4體型要大得多

圖95選擇了一臺當時非常先進的NK12渦槳發動機,不但有非凡的功率輸出,維護保養也非常簡單。蘇聯當時也在猶豫,他們不確定是要發展渦槳轟炸機還是噴氣式轟炸機。圖波列夫儘管對噴氣式轟炸機持懷疑態度,但是他也分兩條路走,圖16使用了噴氣式發動機,而更大更遠的圖95則是渦槳發動機。事實證明圖波列夫的眼光不但很長遠,下手也非常務實。

圖95設計成熟,能服役到今天是有原因的

米亞西舍夫比較年輕,也自然比較激進,他的噴氣式遠程轟炸機方案最終被蘇聯高層接受,便開始正式研製。米亞西舍夫相當有能力,米亞4在1953年就首飛成功,進度相當不錯。

但是這個時候卻傳來了不好的消息,說好的戰略轟炸機呢?

米亞4的航程嚴重不足,沒有達到設定的要求。在空載並且加裝燃油的狀態下,其航程勉強接近一萬千米,但是當時軍隊的要求可是在裝載一定量炸彈的情況下,航程不能低於一萬千米,很明顯是不達標的。後來的測試表明,其在裝載9噸炸彈和65噸燃油的情況下僅有5500千米的航程。而當時的圖16在載彈3噸的情況下都有6000千米的航程,米亞4這個缺點有些嚴重。

再來看圖95,圖95燃油消耗率很低,加上體型巨大,其在攜帶一定量武器的情況下都有11萬千米的航程,而其衍生的圖95RTS巡邏機在攜帶兩個副油箱的情況下擁有近兩萬千米的航程。總之,真算起來,圖95才是真正的戰略轟炸機,米亞4僅僅是個體型較大的遠程轟炸機。

陪美國和飛機捉貓貓是圖95的一大樂趣簡直就是全明星

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時代的限制。美國早期的噴氣式轟炸機也都被渦噴發動機巨大的油耗所折服,B52也是直到換裝TF33渦扇發動機後才算成熟。蘇聯早期的渦噴發動機並不先進,米亞4被發動機所拖累,難當大任。不過換個角度想想,只要有加油機在,這倒不算個太過嚴重的硬傷。

B52H的TF33發動機算是較為優秀的發動機

米亞4A是最早的型號,這個型號比較慘,因為45架被改裝成了加油機,而彈艙也剛好成為存放加油軟管的地方。那時候全世界只有美國很自豪的用客機改成加油機,蘇聯,英國和中國都用轟炸機改成加油機。米亞4加油機輔佐的對象正是圖95轟炸機,以保證圖95能飛越大洋核平美國。圖95在經過三次加油後續航時間達到34小時,幾乎可以從蘇聯起飛轟炸世界的任何角落,而這是要讓米亞4來幹,那就有的折騰了。

正因為米亞4本身的實力不夠出色,因此蘇聯轟炸機很快就被圖波列夫壟斷,之後的圖22系列和更為強悍的圖160都是各項性能出色的頂級轟炸機。米亞4B型是海軍航空兵使用的海上偵察型,後來也全部改成了加油型。C型是海上偵查反潛型號,機頭被加長並安裝有大型搜索雷達。

圖16是蘇聯早期的主力轟炸機,性能相當有限,很快就被更為出色的超音速轟炸機圖22替代,而圖22也一路發展,誕生了更為先進的圖22M3逆火。米亞4不夠出色的性能使其基本上被當做加油機使用,隨著後來更為優秀的伊爾78加油機服役,這種古老的飛機便在1993年退役。

米亞西舍夫不是個容易屈服的人,從兩次成立設計局就能看出來。超音速時代來臨後,蘇聯各個設計局也都開始角逐新戰場,連蘇霍伊這個主要研製戰鬥機的設計局都有非常震撼的T4轟炸機誕生。然而看過我們超音速特輯的人都該知道,圖波列夫是實力最強的,別的不說,就是在圖144的基礎上改進都能誕生出相當不錯的超音速轟炸機。

圖144作為客機算是失敗,但是只要蘇聯真的願意,改成轟炸機也未嘗不可,只是更為優秀的圖160才是蘇聯轟炸機的巔峰

在50年代末,米亞設計的超音速轟炸機叫做M50,依舊走的是較為暴力的路線,但是這架飛機設計不夠成熟,只能勉強接近音速。M50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因為戰略飛彈的崛起,但是米亞設計局實力也不夠,即便是在美國,B58轟炸機也不能算成功,米亞設計局想趕上超音速潮流著實不算明智。

M50也以失敗告終

正因為米亞設計局在轟炸機領域沒能站穩腳跟,也只留下米亞4一種還算堪用的成熟機型。米亞4不但是蘇聯當時最重要的一種加油機,還在蘇聯太空梭計劃中留下自己的身影,這個我們當時在安東諾夫特輯中講過,大家可以回去再看一下。

當然,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這個背著大罐子的BM-T 「Atlant」

總的來說,中國從眾多蘇聯飛機裡引進圖16確實有些惋惜,不管是日後的圖22還是本文中說到的米亞4,改進的潛力也都要比轟6大,但是這種無奈是註定的,不是你的就沒那麼容易去選擇。不過也要再次說一些事情,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轟炸機比如B1和B52以及俄羅斯的圖22M3和圖160雖然很不錯,但是中國沒有任何必要去購買引進,轟6足夠,重點是引領未來的先進隱身轟炸機。

米亞4就先說到這裡,以後很多不方便做視頻的內容我們都會以圖文的形式發在微信端,也算是對視頻的一種補充,如果大家想了解相關內容可以在文末留言哦。

相關焦點

  • 蘇聯第一款噴氣戰略轟炸機米亞4,最後竟用來運輸天然氣?
    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英國都有自己的噴氣式轟炸機B-47和3V轟炸機,相比美國和英國,蘇聯所使用的圖-4轟炸機就顯得有些落伍了。此時的蘇聯急需設計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出來抗衡,當時蘇聯的年輕設計師米亞西舍夫的戰略轟炸機方案得到了史達林的認可。
  • 中國最應該引進的蘇聯轟炸機?比轟6好得多,卻是個大失敗
    之前我們講過一部分美國的轟炸機,這個系列下一章就是B52,再往後就是B1系列和B2。蘇聯那邊轟炸機還沒講,考慮到講圖16的重點是仔細說說我國的轟6,因此得放一放,這個話題相對比較敏感,那就順勢來講蘇俄轟炸機。蘇俄轟炸機第一個要講的是圖95,如果錄音順利的話,可能就在近期做出來,最近已經完成的文案很多,業餘做視頻有些忙不過來。在這之前,我們以文章的形式介紹一下蘇聯的第一種戰略轟炸機,米亞4。
  • 不得意的傑作,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米亞-4「野牛」
    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之中最主要的一環,現在是大國的國之重器,雖然很多國家都想擁有,但是轟炸機由於技術困難,再加上需要耗費很多的資金,因此目前真正擁有"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國家只有兩個國家,也就是當今世界上兩個有敵對關係的超級大國,美國與俄羅斯(俄羅斯的前身是蘇聯)。
  • 不得意的傑作,蘇聯的「女武神」,蘇霍伊T-4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前身蘇聯)空軍當中裝備的圖-95戰略轟炸機、圖-22M戰略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等,這些轟炸機可謂是這兩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些戰略轟炸機當中速度最快的就是蘇聯的圖-22M戰略轟炸機了,該機的最大速度達到了2.3馬赫。其實在當時蘇聯還有一款正在研製速度很快的戰略轟炸機,它就是T-4超音速轟炸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捋一捋T-4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 紅色空中堡壘,蘇聯仿製美國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圖-4轟炸機發展史
    反觀蘇聯在戰略轟炸機卻是處於空白階段,雖然說蘇聯在輕型轟炸機、中型轟炸機上有著不錯的進展,但是卻在重型轟炸機上處於落後階段。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蘇聯終於研製出來了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這款遠程戰略轟炸機就是圖-4戰略轟炸機。該轟炸機的出現,讓蘇聯真正擁有了第一架戰略轟炸機。今天咱們就來好好的來說說蘇聯戰略轟炸機的開山之作——圖-4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始末。
  • 俄羅斯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的誕生背景與設計過程
    一、引言圖-160戰略轟炸機是蘇聯於20世紀70年代,為對抗美軍B-1A高速轟炸機,由著名的圖波列夫設計局研發的可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因其塗裝為純白色,十分的漂亮,因此也被成為「白天鵝」。,蘇聯很少在生產線上製造戰略轟炸機,也很少有戰略轟炸機進行相關測試。
  • 20分鐘就能拜訪美國,優雅的「白天鵝」——圖160戰略轟炸機
    而蘇聯在此時也針鋒相對的推出了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米亞-4「野牛」戰略轟炸機、圖-22「眼罩」超音速轟炸機,以及圖-16「獾」中程轟炸機。不過,由於蘇聯早期航空技術比較薄弱,始終處於追趕者的地步。
  • 圖希諾上空的三角翼怪獸,神秘的米亞西舍夫M50野蠻人超音速轟炸機
    M-50的歷史始於上世紀50年代,在這個人類瘋狂最著超音速性能的年代,不僅所有新設計的戰鬥機都被要求能超音速飛行,還包括戰略轟炸機。早在M-4「野牛」轟炸機首飛之前的1952年,蘇聯航空工業就開始了對超音速轟炸機的初步研究。因為美國此時正在加緊研製110武器系統,該項目將最終催生出北美XB-70三馬赫轟炸機,蘇聯也必須擁有對應的飛機。1953年,蘇聯的超音速轟炸機研究被併入超遠程轟炸機項目(SDB),優先級進一步提高。
  • 核動力轟炸機復活有望?俄核動力發動機取得技術突破,可用於飛機
    ◎圖波列夫設計局在核動力轟炸機領域的嘗試,圖-95LAL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回顧冷戰時期,蘇聯在核動力轟炸機領域的研究當屬全球第一,技術儲備和試驗數據遠超美國。冷戰時期蘇聯的圖波列夫設計局和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奉命研發使用核動力的戰略轟炸機,圖波列夫設計局推出了圖-95LAL/圖-119方案,而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則推出了M-30方案。其中圖-95LAL是在圖-95的基礎上研製,而M-30則是全新研製的核動力轟炸機。
  • 造價堪比同等重量黃金,紅色超音速巨獸——蘇霍伊T-4轟炸機
    這架飛機就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T-4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一款運用了當時最新技術、最先進的製造材料和製造工藝的戰略轟炸機。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款轟炸機最終並沒有完成,但它的很多技術和經驗卻對後續轟炸機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 這款轟炸機讓大國膽寒,美俄同時監督就地拆解
    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繼承了包括圖-160在內的大量戰略武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昔日軍事實力能比肩美國的超級大國四分五裂,變成了包括俄羅斯聯邦在內的十五個國家,而曾經讓蘇聯人引以為傲的軍事裝備也被這些國家所繼承。
  • 大西洋上空的「監視者」,蘇聯Tu-16噴氣式轟炸機
    雖然二戰末期迫降在蘇聯境內的幾架美軍B-29轟炸機給了蘇方技術人員測繪仿製的機會,並取得了一些成果(Tu-4轟炸機),但隨著戰後噴氣式飛機的快速發展蘇軍的轟炸機誕生不久就已經有些落後了。蘇聯人意識到,必須擯棄傳統的螺旋槳飛機轉而研發裝備噴氣動力發動機的轟炸機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空戰,今天的主角Tu-16戰略轟炸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 繪10萬張圖,蘇聯為了仿製美轟炸機也是夠拼
    但是,有一款轟炸機,就是蘇聯永遠揮之不去的"汙點",因為蘇聯並不是自行開發的,幾乎可以說是對美國轟炸機進行1:1的複製後誕生的,或者換句話說誕生於拆解的美國轟炸機的碎片之上,蘇聯為了仿製可謂下足了血本,它就是著名的圖-4轟炸機。
  • 逃不過真香定律,Pe-8轟炸機,二戰蘇聯唯一國產重型轟炸機
    二戰前的蘇聯在航空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起陸軍來說並不算少,只不過蘇聯當時的技術底子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確實有差距,飛機的一些性能方面就有所不足了,但總的來說不管是型號豐富程度還是研製方向,當時的蘇聯都跟上了時代潮流,而二戰中蘇聯唯一國產的4發重型轟炸機Pe-8,就是在二戰前開始設計的。
  • 普京曾經駕駛過的轟炸機,並發射巡航飛彈,被譽為最美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的鎮國之寶圖-160戰略轟炸機,綽號海盜旗。圖-160戰略轟炸機為美蘇爭霸冷戰時期的產物,它是蘇聯解體前最後一款戰略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的設計初衷是為了不用進行空中加油,即可轟炸美國本土。
  • 名不見經傳,美國戰略空軍中的FB-111可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比如美的B-52戰略轟炸機、B-1B戰略轟炸機,B-2隱身戰略轟炸機,蘇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圖-22M戰略轟炸機。目前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當然非美國B-2隱身戰略轟炸機莫屬了,B-2隱身戰略轟炸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服役的唯一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其實,在冷戰期間,在B-1轟炸機之前,美國還研製了一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它就是FB-111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 84年前 蘇聯ANT-42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 史達林為何要限制生產?
    84年前,即1936年12月27日,ANT-42重型戰略轟炸機首架原型機首飛成功。 Pe-8是蘇聯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數不多的可以用來作戰的重型轟炸機,這對於最早建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俄羅斯人來說,顯得有點諷刺。
  • 美國戰略空軍的核夢想,冷戰時期研製的NB-36H核動力戰略轟炸機
    自從冷戰開始之後,美國與蘇聯開始了在軍事武器上的競爭,不管是核武器、戰略轟炸機等,這兩個國家誰也不想落後誰,哪個國家一落後,那麼世界霸主的位置將會離自己遠去。隨著核武器的出現,美蘇兩國發現核能可以作為一種新能源使用。
  • 美利堅轟炸機,德國末日武器之Ta-400遠程戰略轟炸機
    很明顯二戰早期德國打的順風順水,陸地可以直接到達地方戰無不勝,不過在英吉利海峽碰上比法國更硬的英國空軍,用He-111這類中型轟炸機沒有達到預想效果。隨著戰爭進入對持,蘇聯、英國、美國的加入迫使德軍必須作出應對,德軍航空部提出了「美利堅轟炸機」計劃,以往不被重視的遠程轟炸能力得到響應。
  • 重轟匹夫,蘇聯二戰前期生產的重型轟炸機,TB-3轟炸機發展簡史
    蘇聯為了能夠將自己國家的軍事實力向西方國家展現出來,蘇聯高層認為,就必須要發展重型轟炸機。而蘇聯為了展示強硬的軍工業實力,蘇聯高層認為蘇聯以後的軍用飛機都需要用鋁合金結構。就這樣,蘇聯開始在重型轟炸機上的研發,正是在這種背景情況下,才誕生了TB-3四發重型轟炸機。研發歷程在說TB-3轟炸機之前,我們就不得不先回顧一下蘇聯TB-1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