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寧波人會將糕點作為招待的茶食,或是饋贈親友的禮物,這樣的習俗追溯起來可以到唐宋年間。
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寧波人在製作糕點上是花足了心思,米粉、糯米粉、芝麻、海苔……各種各樣的原料被巧妙地搭配在了一起,通過蒸、炒、烘、煮等方法,製作出口味各具特色的糕點茶食。
其實到了明清,寧式糕點已經自成一派,擁有自己的特色,並且流傳到了外地。光緒年間,寧波人葉鴻年在蘇州觀前街開設葉受和茶食店,最早賣的就是寧式糕點。上海同樣有售賣寧式糕點的南貨店,都頗受歡迎。
清末到民國時期,寧波城區湧現出好幾家擁有獨立品牌的南貨店。所謂的南貨店指的是售賣長江以南地區商品的店鋪,例如南方果品,甜點茶食,臘肉醃貨,乾果海味。
而糕點則是決定一家南貨店人氣的關鍵,商鋪多是前店後廠,售賣的糕點都是店後工廠現做現賣的,現在寧波老一輩的糕點師傅多是在那時學的手藝。
所以呀,這些特色的寧波手作糕點,藏了多少人關於老底子的童年回憶。
傳統的寧式糕點選料講究,加工精細,造型也是小巧別致,有的酥香鬆軟,有的軟脆兼具,有的甜中帶鹹,口味變化多樣。
但最具特色的品類多是粳米或糯米製作的,口感細密、滑糯,一口咬下去是一股米味清香融在絲絲縷縷的甜蜜中。
水塔糕(米糕):一塊塊水塔糕在盤中整齊碼放,蒸熱後夾起一塊細細咀嚼。其入口鬆軟,軟糯有嚼勁,卻又甜而不膩,清香可口,米香包裹著濃濃的桂花香。
此時再沏上一壺茶,抿一口糕,嘬一口茶,豈不悠哉。
紅糖發糕:和水塔糕的做法比較類似,但是口感完全不一樣。微甜的紅糖味以及那大米純淨的原味,配上紅棗、紅豆等輔料,棗香撲鼻,讓人垂涎欲滴。這個是我最愛吃的早點。
糖營養豐富,釋放熱量快,營養吸率高,除含蔗糖以外,還含有少量的鐵、鈣、葫胡蘿蔔素等物質。
手工麻餈:這個手工麻餈中的綠色,其實是來自艾葉,需要人工把艾草中的雜草、老葉摘掉。然後經過反覆清洗後煮爛甩幹,這樣才能和糯米一起進入大石臼搗爛。
而且你知道嗎?手工麻餈軟糯清甜,帶著植物的清新香味,非常好吃。咬一口還帶著絲,非常帶感。
千層餅: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念經吃素,善良、慈祥的老母親,她的孩子出了遠門,為了想念在遠方的孩子,老母親製作了一種餅,以寄託想念孩子之情,她每天吃一層,整整吃了三年,她的孩子才歸來,這種餅後來稱為千層餅,我們為了紀念這位吃素的老母親,把這種餅稱為「素牌千層餅「。
它採用麵粉糅合芋艿粉,加入白糖、精鹽、素油、芝麻仁、海苔等,擀出薄片,再摺疊起來,切為一寸見方的小塊,經黃泥制就的專用圓爐烘烤而成。嚼一口,酥鬆脆爽齒留芳,甜鹹口味多樣,被評為浙江奉化的三大特產之一。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