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平均收入最高的地方之一,依然有孩子最大的願望是能吃上一次麥當勞。所以就算一個家庭的收入很高,也不代表他們的生活就很幸福。
而當你問一個人,你覺得賺多少錢才算夠?大多數人都會說錢當然是越多越好。因為現如今的社會,很少人能坦然地直言自己不缺錢。
人為什麼會感覺越來越窮
1,喜歡消費
現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滿足消費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他們消費商品、圖片、食品、飲料、香菸、人、雜誌、書籍、電影,真是無奇不有。——埃裡希·弗羅姆《愛的藝術》
人為了滿足自己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需求,不得不消費。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後,不少人還需要更高級的消費滿足虛榮。
不少月薪三千的女人卻喜歡買名牌的化妝品和包包;還在學習,沒有賺錢能力的大學生喜歡旅遊,發各種看似格調很高的朋友圈;野心大的男人喜歡名車豪宅。
追求美好的事物沒有錯,可是在這過程中,太多人進行了不理智的消費。入不敷出,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存款,也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窮。
2,攀比心理
中國人向來是最愛攀比和面子的。小時候我們就能聽到恨鐵不成鋼的媽媽說隔壁家的小孩考試成績多好,多聽話。長大以後我們還是面對比不完的月薪高低,手機品牌知名度,開什麼樣的車,住什麼樣的房子。
而比較導致了一大堆人就算擁有了還算不錯的物質生活,依然感到失敗。因為還有很多人比自己更努力更優秀。
同事本來只用平價的護膚品,和她的閨蜜一起去逛街,閨蜜向她推薦了高檔的護膚品。為了不能輸給閨蜜,同事咬咬牙就用掉了半個月的工資。這樣的比較,真的不太健康。
可是依然很多人在物質上攀比,卻從來不比較面對人生的智慧,面對物質的淡泊。這就導致了他們把錢用在無法讓自己能獲得更高收益的事情上,不得不承認自己越來越窮了。
3,對未來的焦慮
有人喜歡消費,就有人喜歡存錢。很多人窮怕了,就導致他們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部分的財富以後畏手畏腳,不敢花錢。因為他們很怕不知道哪一天,如果自己又沒有收入了,該怎麼辦。
而對未來的過分焦慮,讓這群人不懂得錢是要用在社交,學習,理財等方面的。所以有些人越存錢越感到貧窮。因為大部分富人都喜歡貸款,而窮人卻喜歡存錢。
怎樣才能實現財富自由
1,交友
中國是一個喜歡講人情的國家。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男主角賀涵憑藉自己的個人魅力從他的女朋友唐晶手上搶走了一筆大生意。因為這筆生意的合作夥伴是賀涵的朋友,這位朋友在拒絕唐晶時說道:在我每次談生意喝地爛醉如泥的時候,都是賀涵大半夜開車送我回酒店。
無論交情深厚,多去結交一些朋友,就意味著你能多得到一些資源。現在很多人都很清高,也可以說是情商比較低,包括我自己。在遇到很熱情的人時,會有些許的社交恐懼症。
可這就像閉關鎖國的中國,落後就要挨打。導致大部分在想做一些事業上的突破時不知道有誰可以幫助到自己。所以老話說地好,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道路。
這並不是利用朋友,而是達到共贏。只有朋友越來越多,你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才能讓自己的荷包越來越鼓。
2,理財
巴菲特說過:「一個人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很多人成了金錢的奴隸,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理財。只有通過學習理財,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餘額才會發生改變。
就像以前的我從來沒有讀過關於理財的任何書籍,直到我看了《窮爸爸富爸爸》和《小狗錢錢》這兩本理財的書,我才深刻地明白自己對於金錢的無知,也開始試著合理分配自己的收入,從而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同樣地也是理財才能讓每個人擁有正確的金錢觀,用理智的情感去對待自己貧窮或者富裕的境況。
3,學習
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工作獲得財富,這意味著每個人都要有相應的行業知識和行業技能。
為什麼有些人只能做一些服務員,收營員的底層工作,而也有人能成為年薪百萬的公司總裁?
因為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樣,知識儲備不一樣。我一直認為人活著,貧窮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無知。
只有通過日復一日的學習,才可以跟得上人類社會進步的腳步。也只有不斷地學習新鮮的事物,人才可以獲得更多的財富。
結語
人之所以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是因為你沒有合理地分配自己的財富。也忘記了終生學習的重要性。實現財富自由需要我們去了解更多的人和事,閱讀更多的書籍,做更多的努力。打破原有的生活困境是需要力量的,但如果每個人都習慣了像溫水煮青蛙實驗裡不懂得居安思危的青蛙,感到越來越窮也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