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曝光:這3種菜會誘發腦梗,告訴父母,別再出現在餐桌上

2020-12-13 復禾健康

語:調整血脂水平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明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通常所指的高脂血症,包括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兩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如冠心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等的主要原因,也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表現之一。

因此,調整血脂水平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明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血脂是血漿中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和類脂的總稱。膽固醇、甘油三酯、膽固醇酯和磷脂均不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成水溶性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溶解和運行。與脂質結合的蛋白質稱為載脂蛋白(Apo)。脂蛋白主要有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高脂血症常常是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

「民以食為天」、「病從口入」,這些我們經常說到的俗語也驗證了食物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吃的健康才會給我們血液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從而促進各個器官的正常工作運轉。但是也有一些菜是升血脂「大戶」,常吃會使血管「垃圾」堆積,堵塞血管,引發高血脂,並有進一步引起腦梗心梗、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所以日常一定要少吃。

世衛組織曝光:這3種菜會誘發腦梗,告訴父母,別再出現在餐桌上

動物性脂肪。比如動物肥肉、肝臟等,其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吃多了就會造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這種肥胖大多又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發病的原因之一。其次,動物脂肪所含的脂肪酸多數是飽和脂肪酸,植物性脂肪所含的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不宜過多食用動物性脂肪,應以植物性脂肪為主。

鹹菜。鹹菜裡面通常含有很高的鹽分,吃鹽過多一方面會引發高血壓,而「三高」又會互相轉換從而引起高血脂;另一方面鹽分過多會導致血液裡殘存更多的鈉離子,鈉離子有吸收血液內水分的特性,所以很容易使血液變得更加濃稠,同樣的甘油三酯、膽固醇脂、磷脂會增多,進而堵塞血管,引發高血脂。

蛋類。蛋類裡面膽固醇含量非常多,一般成年人體內每天合成膽固醇約為1000毫克,而從食物直接攝入的膽固醇為300 ~ 500毫克。而對於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來說,膳食膽固醇應當限制在200毫克以下。而一個雞蛋膽固醇就高達200毫克,所以高血脂患者一周吃蛋類最好不要超過2個,另外,蛋黃最好不要吃。

堅持1件事,或可降低患高血脂機率

血脂高的人喝水一定要注意,多喝些溫水,不要太燙、太涼,自己感覺適中就行。

喝水時能加入滋養血管的小植物——牛蒡就更好了。

牛蒡富含更多的有機物和微量元素,並富含纖維素和胺基酸都是護血管必需的成分。日本人認為根圓正直、條形光滑、長度大、皮色好、香味濃。特別好,甚至給它取個名字,叫做「東洋參」。

牛蒡根含有菊糖及揮髮油、牛蒡酸、多種多酚物質及醛類,並富含纖維素和胺基酸。都是人體必需的各種胺基酸,且含量較高,尤其是胺基酸含量高,如有健腦作用的天門冬氨酸佔總胺基酸的25%-28%,精氨酸佔18%-20%,且含有Ca、Mg、Fe、 Mn、 Zn等人體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為了讓牛蒡充分發揮營養價值,我們優選7種優質食材,輔助血管。

牛蒡根、枸杞子、決明子、桑葚、菊花、甘草、桂花配製出的【菊花決明子牛蒡茶】。

7種食材各有益處,或許會更好。幫助你輔助血管,給血管來一個「大掃除」!

決明子:

決明子是豆科草本植物的成熟種子,味苦、甘而性涼 。現代研究認為,決明子富含大黃酚、大黃素、決明素等成分。

決明子又稱「還瞳子」,決明子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胺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本草求真》:「決明子,除風散熱。

凡人目淚不收,眼痛不止,多屬風熱內淫,以致血不上行,治當即為驅逐;按此苦能洩熱,鹹能軟堅,甘能補血,力薄氣浮,又能升散風邪,故為治目收淚止痛。

因為血管尤為重要,所以決明子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且決明子富含維生素A及鋅,可以及避免小兒缺鋅。

長期以來,中醫在運用牛蒡、葛根、決明子時發現,單獨使用牛蒡、決明子不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因此在配方上面一直不斷改良。這7幾味食材各有益處,按照配方組合在一起使用。

最終研製出了以牛蒡根、枸杞子、決明子、桑葚、菊花、甘草7種食材熬製出的【菊花決明子牛蒡茶】。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曝光:這3種菜會使骨密度突降,告訴父母,快撤下餐桌
    若身體出現這幾種症狀,別忽視,多半是骨質疏鬆了!1、骨骼疼痛多在骨質丟失20%以上時出現,以腰背疼痛比較多見。老年人多數有不同程度肺氣腫,肺功能隨增齡而下降,若再加上骨質疏鬆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 世衛組織曝光:3種蔬菜或會誘發肝癌,轉告家人,儘早撤離餐桌
    由慢性肝炎到肝癌僅僅需要三步,肝炎—肝硬化—肝癌,而且肝病早期症狀不易被察覺,這就容易導致肝癌一經發現便是晚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新增肝癌患者85萬以上,防治肝癌是全球性的難題,而防治肝癌最根本的要從飲食開始。
  • 世衛組織曝光:這種蔬菜或會使骨密度突降,趁早撤下餐桌
    3、脊柱變形。骨質疏鬆可導致椎體壓縮性骨折,出現駝背,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等。 誘發骨質疏鬆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生理失衡因素 正常情況下,由於肌肉的舒張收縮及各種壓力而刺激骨骼組織可以保持正常的鈣代謝平衡。但當肢體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動及體力勞動或短路,則容易引起骨組織內的一系列改變。
  • 世衛組織曝光:一種蔬菜易使骨密度突降,儘早撤下餐桌
    3、脊柱變形如果出現骨質疏鬆的時候,會造成椎體壓縮性的骨折,進而使人容易出現駝背的問題,使得腹部受到壓迫,還會使人的心肺功能下降。4、骨折當身體出現骨質疏鬆的時候,如果由於輕微的外傷會造成脆性骨折。尤其是跌倒或者是由於一些其他的活動也容易發生故障。誘發骨質疏鬆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 世界衛生組織表明:這些蔬菜會誘發肝癌,避免出現在餐桌上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人肝臟區域疼痛的時候再到醫院檢查時早已經是肝癌晚期了,此時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治療措施,更沒有最佳的治療方法,也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在平時保護好肝臟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儘量要避免吃可以誘發肝癌的失誤。
  • 別再亂吃了,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致癌物分別4類,其中1類致癌物共120種,它指的是明確可以致癌的物質。除了大家熟知的煙、酒、檳榔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致癌物就在我們身邊。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致癌物的分級。世衛組織致癌物是怎麼分級的?
  • 世衛組織曝光:唯一被列入「致癌」名單蔬菜,再喜歡也要克制住
    其實現在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都特別注重健康養生,因為上了年紀該退休,這時候就應該養養花草旅遊,想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長久一些,讓自己想長壽更邁進一步,這是每一個人的目標,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癌症,我們都知道,癌症是非常可怕的,它的死亡率非常的高。
  • 別再亂吃了!世衛組織發布最新「致癌物」完整清單,建議收藏!
    世界衛生組織將致癌物種類分為四種「談癌色變」在如今已經成為常態,隨著癌症的高發,不少人一聽到癌症就恐慌,也因此出現了很多關於癌症的謠言。生活中,很多人說「這個致癌」「那個致癌」,導致一些人什麼都不敢吃,什麼都不敢碰。
  • 世衛組織曝光:唯一被列入「致癌」名單蔬菜,再喜歡也趁早管住嘴
    世衛組織曝光:唯一被列入「致癌」名單蔬菜,再喜歡也趁早管住嘴世衛組織曝光:唯一被列入「致癌」名單蔬菜,就是蕨菜。蕨菜,素有「野菜之王」之稱,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這種野生蔬菜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這些都對人體有益,那麼吃蕨菜會致癌,為什麼呢?
  • 醫生提醒:腦梗是拖出來的,身體3處發麻,別大意,儘早治療
    腦梗是因為大腦中的某根血管出現血液供應的問題造成的,通常患者的大腦都是處於缺少血液或者氧氣的狀態下,最終造成大腦組織壞死的現象。腦梗患者大多都是中年人,常常還會伴隨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各種疾病。但腦梗的發生並不是沒有任何徵兆,當身體有3處發麻時,千萬不能大意,要儘早治療。世衛組織曾調查過,腦梗的發生中國是排在第一位的,發病的人數比美國高一倍。
  • 疫情中的「信息流行病」,世衛組織告訴你這些都別信
    截至2月3日18時,全國確診的新型肺炎病例共17335例,疑似21558例,死亡361例,治癒487例。海外共確診153例,涉及23個國家。世衛組織最新疫情報告聚焦打擊謠言世界衛生組織2月2日公布了第13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報告。
  • 世衛組織曝光:這種蔬菜或導致骨密度突降,趁早撤下飯桌
    3、容易出現骨折,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隨著年齡增長,骨合成減少,骨鈣丟失,骨量減少,骨質出現疏鬆,骨骼脆弱增加,非常容易被壓縮性骨折。4、呼吸功能下降,骨質疏鬆患者往往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呼吸症狀嚴重降低。哪些高危因素容易誘發骨質疏鬆?
  • 世衛組織曝光:3種習慣是胃潰瘍發病危險因素,別傻傻不知道
    飯後胃痛:胃潰瘍患者最普遍的症狀就是胃痛,這也是很多胃病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一般在胃部受到刺激之後感到胃痛的情況,很多胃潰瘍患者會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內發生胃痛,嚴重時還會出現刀割性的疼痛。噯氣:胃腸道功能差的人通常消化能力不太好,平時也會經常出現噯氣的現象,噯氣是指胃中氣體上湧的一種現象,和打嗝不同,打嗝是膈肌收縮產生的。胃不好的人消化能力會受到一些影響,因此食物下行緩慢,堆積在胃中,產生噯氣。
  • 腦梗為何愈來愈多?醫生:別總怪肥肉,3種調料要少吃,別不在意
    腦梗,又被人稱為「腦卒中」,其屬於病發率高的腦血管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中顯示,我國每年腦梗新增人數大約有500多萬人,有將近200萬人因腦梗而去世,腦梗人群還偏年輕化。為什麼腦梗人數愈來愈多呢?在不少人印象中肥肉是致使腦梗的主要因素,其實不然,在對腦梗人群研究、調查中發現,肥肉並非是造成腦梗的主要原因。
  • 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清單:中式鹹魚在內,這3種食物都是黑名單
    「癌從口入」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自物質生活提高後,患各種疾病的概率也越來越高,當然可直接影響人的壽命以及生活質量的癌症也不例外。比如,過去在沿海岸城市人們喜歡吃的鹹魚,製作過程中會用高濃度的食鹽給魚脫水,這樣的魚不僅易於保存還風味十足,但典型的中式鹹魚卻是鼻咽癌的幫兇。
  • 62歲老人腳背水腫確診腦梗,醫生:餐桌上這3種食物,是「禍根」
    醫生:餐桌上這3種食物,趕緊撤1、 加工肉類加工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香腸、臘肉、培根、火腿、肉罐頭等食物,這些食物經過醃製、風乾、燻烤、發酵等處理,含有大量的"鈉",鈉是鹽的主要成分。長期食用,就會增加隱形鹽的攝入量,從而導致血壓波動,常年偏高,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此類食物要儘快撤下餐桌。
  • 「一級致癌物」已揭秘,很多家庭「中招」,提醒父母,撤下餐桌
    世衛組織(WHO)最新發布全球肝癌患者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新增肝癌患者75萬人左右,並且肝癌的死亡率是8.2%,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四。面對這種局面,世衛組織列出一份I級致癌物清單,其中部分可能就藏在我們的餐桌上。這種致癌物攝入人體,會對肝臟細胞造成傷害,容易引發肝細胞水腫、壞死,經常食用含致癌物的食物,容易增加肝臟癌變的機率。
  • 世衛組織的試驗質疑Remdesivir療效
    這些結果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Solidarity Therapeutics試驗,該試驗一直致力於測試一些潛在的COVID-19治療藥物,特別是用於治療COVID-19的重組藥物的療效。發表在印前伺服器medRxiv上的中期結果顯示,Remdesivir與羥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洛皮那韋/利託那韋(lopinavir/ritonavir)和幹擾素方案對COVID-19住院患者28天死亡率幾乎沒有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稱,這些結果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 世衛組織打臉蔡英文,臺灣綠營網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一條轉發,總理夫人再引起關注臺灣外事主管部門日前宣布將捐贈100多萬片口罩給「新南向國家」,其中包括新加坡。何晶11日在臉書轉發相關新聞時寫下了「Errrr」的評論而招致臺灣網軍及一些綠媒攻擊。日前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還聲稱「別往負面做文章」。
  • 不想腦梗「找上門」,3種美食建議少吃,管住嘴,血管或會感激不盡
    腦梗,已經成為常見腦血管疾病。其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患上了腦梗。根據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腦梗新出現人數有550萬人,還有200多萬人因腦梗死亡,其患者年齡也逐漸年輕化。由此得出,呵護腦血管健康是當下最為重要的事,為什麼腦梗人數逐年增多呢?究其原因和飲食有很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