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在2019年歲末在西安大唐西市古玩商店淘到三枚疊加鏽結在一起的薄鏽唐開元通寶筒子錢,此筒輕磕一下,三枚鏽結在一起的唐開元通寶筒子錢成了三枚獨立的散錢:二枚小字左挑左甲文版和一枚小通小寶高頭通左甲文版。該實物儲藏保存的相當完好、豔麗,品相可謂是開元錢泉品中的上品。
這二枚小字版別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的尺寸和質量,按上圖鋪列位置依次為:小字版25.01*1.64*4.6g 、小字版25.17*1.69*4.8g 、小通小寶高頭通版25.29*1.66*4.5g。
初唐到盛唐早期的開元通寶錢目前有相類似的背內向左甲文符記特徵的版別錢幣有:容弱版別、大字版別、大字狹元版別、小字版別、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和低頭通版別。甲文符記的產生成因眾說紛紜,最多的說法是因區別爐記而促成的,是鑄造出不同的具有一眼識別法的符記以示爐記區別。初唐到盛唐的錢爐至玄宗朝、在開元年間天下有錢爐達九十九爐之多,目前從盛唐開元、和之前時期的開元錢實物上看,屬於甲文符記時期的符記變化卻沒有這麼多,而且是有此甲文符記的版別是有鑄造時序和生成順序的,甲文方向位置出現相同,但其甲文符記鑄造還是有差異,晚期在多個版別上還有相關的甲文衍變,這些也都為研究眾多版別在生成順序、存續時序上,提供了參考方向。唐早期的短頭元體系內的元寶寄郭版別上在各個位置也出現有不固定的甲文,以後羅列的多了之後根據具體情況可以獨立探討一下,這個成因估計是鑄造時的無意之而形成的鑄造劃痕或砸痕,與鑄造工藝有關,對在之後的其他固定版別上的刻意行為的有啟發作用。
盛唐開元時期和之前時期的版別上的甲文符記,大致羅列如下:
●容弱版別八個方向位置的甲文符記
容弱版別的甲文符記豐富多彩有八個方向基本上都是外向甲文外,其穿左和左肩的位置還有內、外向甲文二種形制,其他固定位置上的甲文有長短差異區別。從現存實物的存世量多寡數量上看,方向位置上的甲文以右下角和穿下的甲文是非常少的版式,其次少的是左肩甲文。
●大字版別的甲文符記
大字版別和容弱版別同有相類似的穿左位置有內向左甲文符記外,容弱的右下角和大字的右下角位置分別是二個方向的甲文,容弱版別的是外向甲文、大字版別的是內向甲文,大字卻沒有再出現有容弱版別的其他位置的甲文符記,如果該二個版別是同時期流通鑄造的錢幣,那大字甲文附件衍變的沒有容弱的多和甲文符記鑄造成因是區別爐記的問題的方向梭理下去,那這是大字鑄造地點,是三個:即光背爐記爐監、左甲文爐記爐監、右下角爐記爐監。大字版別的品讀看點是該甲文符記的形制與容弱甲文形制間差異很大(除容弱左肩甲文相近外),也與遒勁版別的甲文符記形制有差異,與下文的大字狹元、小字、小通小寶版別的甲文形制相近,相比存世量也較少。或許大字版別的甲文符記產生的較晚、該版式錢幣鑄造和流通時間跨度長與大字狹元的甲文符記生成在同一個時期?
●大字狹元版別的甲文符記
大字狹元版別的爐記繁衍的也是比較豐富,除同有相類似的穿左位置上有內、外向左甲文符記、穿上和穿右甲文符記外,沒有像容弱版別那樣存在有左肩、左下角、右肩方向的甲文符記(左肩和下右斜甲文,不確定存在有盛唐早期的)。其中,從現實物數量多寡對比上看穿左甲文比較普遍的多,穿右和右下角的甲文符記版式要較少一些。
●遒勁版別的甲文符記
(本組圖左肩和右下角甲文方向的版式,筆者沒有實物,為製圖方便使用了其他方向替代):遒勁版別目前倒是沒有發現穿左位置的左甲文符記的出現,但是出現了和容弱版別相類似的左肩、左下角、右肩、右下角位置方向的甲文符記,且在穿下位置奇特的出現二個相輔相成相對應的獨特方向的斜向甲文符記: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如遒勁版別的穿下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是分屬二個錢監的爐記,那為什麼只在遒勁版別上出現有所謂的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爐記符記,試問:鑄造了穿下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的錢爐,在遒勁版別流通的同時期就沒有再鑄造其他版別的嗎?遒勁版別的穿下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的甲文形制和構思特徵與其他版別上的甲文特徵差異很大,應該是獨立於甲文符記家族的版別體系。從實物的存數量多寡上對比看,右下角甲文符記很稀缺,其次是左肩甲文符記稀少、穿上甲文符記的版式要少一些,右肩甲文數量是最多。
●小字版別的甲文符記
小字版別除有和容弱版別、大字版別、大字狹元版別、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存在相同位置的穿左內向甲文外,目前均還沒有出現有其他位置和類似形制的甲文符記實物。左甲文符記的版式在小字版別存世量對比中看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小字左挑斷舟通版式上存世量非常大。小字版別的左甲文符記基本上是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的左甲文符記是一個甲文形制體系,因和容弱版別體系鑄造時序上有時序差因素,筆者不好做妄比。
●小通小寶高頭通的甲文符記
小通小寶版別也是除有和容弱版別、大字版別、大字狹元版別、小字版別存在相同位置的穿左內向甲文外,目前均沒有出現有其他位置和類似形制的甲文符記。小通小寶高頭通的左甲文符記基本上是和小字版別版別的左甲文符記是一個甲文形制體系,存世量也是比較多的一個版式。
●小通版別的甲文符記
不確定存在固定式甲文版式,但出現了個體數量,圖示出來僅供參考。
●低頭通版別的甲文符記
低頭通版別甲文符記作為盛唐開元錢的墊底,出現有固定式位置的上甲文符記版式,並存在小的長短差異。該穿上的上長甲文版式的符記與容弱版別的上甲文符記形制、位置基本相同,存世量不是很多。後鑄的甲文還出現有甲文形制中心點逐漸變粗的形制,最後衍變成新的中間鼓二邊末梢細的直紋形制,並傳承到小字版別、小通版別、平頭通版別、乾元重寶版別等版別上,是需要注意探尋的一個版式。
小字左挑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的左甲文存世量很大,筆者借書行此小文的目的不是驚嘆他的豔麗,而是其二個不同版別上均存在的左甲文的符記+未行用的特徵+儲藏在一起的巧合問題,值得探究。如果左甲文符記不是爐記,那這未流通的三枚錢分屬二個不同的版別、卻有著相同的背左甲文符記儲存在了一起,是什麼樣的巧合?還是小字版別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本身就是屬同時期鑄造、流通的貨幣?還是這二個左甲文符記有同一個秘不示人的隱喻?
因古籍上對上述該眾多甲文符記成因沒有相關記載和可信服的詮釋,其存在的真正寓意和隱喻暫時沒有真相可循,但是肯定的是刻意而為之,有當朝統治者的天機不可洩露的理念摻雜其中吧。
不論是不是爐記,就這未流通的三枚分屬二個不同的版別、卻有相同的背左甲文符記錢儲存在了一起,應該是在向我們預示著其是相同時期的主流貨幣之一、是同屬於左甲文符記的時代裡鑄造的最近的二個版別,也就是在給我們提供一個好的版別時序斷代的借鑑參考標本。
以上相關甲文符記的觀點是筆者一家之言,筆者就透過實物本質說現象,將上述文中的現象和問題拋磚引玉的同時提出,書此小文,以饗開元泉友,期產生共鳴,版別上的甲文符記鋪列還難免存在有遺漏和對錯的地方,煩請泉友老師們指正。
庚子年二月初七戊寅月壬寅日
於唐故都長安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