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通寶錢符記初探(一)甲文符記篇

2021-02-23 山泉社

筆者有幸在2019年歲末在西安大唐西市古玩商店淘到三枚疊加鏽結在一起的薄鏽唐開元通寶筒子錢,此筒輕磕一下,三枚鏽結在一起的唐開元通寶筒子錢成了三枚獨立的散錢:二枚小字左挑左甲文版和一枚小通小寶高頭通左甲文版。該實物儲藏保存的相當完好、豔麗,品相可謂是開元錢泉品中的上品。

這二枚小字版別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的尺寸和質量,按上圖鋪列位置依次為:小字版25.01*1.64*4.6g 、小字版25.17*1.69*4.8g 、小通小寶高頭通版25.29*1.66*4.5g。

初唐到盛唐早期的開元通寶錢目前有相類似的背內向左甲文符記特徵的版別錢幣有:容弱版別、大字版別、大字狹元版別、小字版別、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和低頭通版別。甲文符記的產生成因眾說紛紜,最多的說法是因區別爐記而促成的,是鑄造出不同的具有一眼識別法的符記以示爐記區別。初唐到盛唐的錢爐至玄宗朝、在開元年間天下有錢爐達九十九爐之多,目前從盛唐開元、和之前時期的開元錢實物上看,屬於甲文符記時期的符記變化卻沒有這麼多,而且是有此甲文符記的版別是有鑄造時序和生成順序的,甲文方向位置出現相同,但其甲文符記鑄造還是有差異,晚期在多個版別上還有相關的甲文衍變,這些也都為研究眾多版別在生成順序、存續時序上,提供了參考方向。唐早期的短頭元體系內的元寶寄郭版別上在各個位置也出現有不固定的甲文,以後羅列的多了之後根據具體情況可以獨立探討一下,這個成因估計是鑄造時的無意之而形成的鑄造劃痕或砸痕,與鑄造工藝有關,對在之後的其他固定版別上的刻意行為的有啟發作用。

盛唐開元時期和之前時期的版別上的甲文符記,大致羅列如下:

●容弱版別八個方向位置的甲文符記

容弱版別的甲文符記豐富多彩有八個方向基本上都是外向甲文外,其穿左和左肩的位置還有內、外向甲文二種形制,其他固定位置上的甲文有長短差異區別。從現存實物的存世量多寡數量上看,方向位置上的甲文以右下角和穿下的甲文是非常少的版式,其次少的是左肩甲文。

●大字版別的甲文符記

大字版別和容弱版別同有相類似的穿左位置有內向左甲文符記外,容弱的右下角和大字的右下角位置分別是二個方向的甲文,容弱版別的是外向甲文、大字版別的是內向甲文,大字卻沒有再出現有容弱版別的其他位置的甲文符記,如果該二個版別是同時期流通鑄造的錢幣,那大字甲文附件衍變的沒有容弱的多和甲文符記鑄造成因是區別爐記的問題的方向梭理下去,那這是大字鑄造地點,是三個:即光背爐記爐監、左甲文爐記爐監、右下角爐記爐監。大字版別的品讀看點是該甲文符記的形制與容弱甲文形制間差異很大(除容弱左肩甲文相近外),也與遒勁版別的甲文符記形制有差異,與下文的大字狹元、小字、小通小寶版別的甲文形制相近,相比存世量也較少。或許大字版別的甲文符記產生的較晚、該版式錢幣鑄造和流通時間跨度長與大字狹元的甲文符記生成在同一個時期?

●大字狹元版別的甲文符記

大字狹元版別的爐記繁衍的也是比較豐富,除同有相類似的穿左位置上有內、外向左甲文符記、穿上和穿右甲文符記外,沒有像容弱版別那樣存在有左肩、左下角、右肩方向的甲文符記(左肩和下右斜甲文,不確定存在有盛唐早期的)。其中,從現實物數量多寡對比上看穿左甲文比較普遍的多,穿右和右下角的甲文符記版式要較少一些。

●遒勁版別的甲文符記

(本組圖左肩和右下角甲文方向的版式,筆者沒有實物,為製圖方便使用了其他方向替代):遒勁版別目前倒是沒有發現穿左位置的左甲文符記的出現,但是出現了和容弱版別相類似的左肩、左下角、右肩、右下角位置方向的甲文符記,且在穿下位置奇特的出現二個相輔相成相對應的獨特方向的斜向甲文符記: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如遒勁版別的穿下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是分屬二個錢監的爐記,那為什麼只在遒勁版別上出現有所謂的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爐記符記,試問:鑄造了穿下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的錢爐,在遒勁版別流通的同時期就沒有再鑄造其他版別的嗎?遒勁版別的穿下左向斜甲文和右向斜甲文符記的甲文形制和構思特徵與其他版別上的甲文特徵差異很大,應該是獨立於甲文符記家族的版別體系。從實物的存數量多寡上對比看,右下角甲文符記很稀缺,其次是左肩甲文符記稀少、穿上甲文符記的版式要少一些,右肩甲文數量是最多。

●小字版別的甲文符記

小字版別除有和容弱版別、大字版別、大字狹元版別、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存在相同位置的穿左內向甲文外,目前均還沒有出現有其他位置和類似形制的甲文符記實物。左甲文符記的版式在小字版別存世量對比中看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小字左挑斷舟通版式上存世量非常大。小字版別的左甲文符記基本上是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的左甲文符記是一個甲文形制體系,因和容弱版別體系鑄造時序上有時序差因素,筆者不好做妄比。

●小通小寶高頭通的甲文符記

小通小寶版別也是除有和容弱版別、大字版別、大字狹元版別、小字版別存在相同位置的穿左內向甲文外,目前均沒有出現有其他位置和類似形制的甲文符記。小通小寶高頭通的左甲文符記基本上是和小字版別版別的左甲文符記是一個甲文形制體系,存世量也是比較多的一個版式。

●小通版別的甲文符記

不確定存在固定式甲文版式,但出現了個體數量,圖示出來僅供參考。

●低頭通版別的甲文符記

低頭通版別甲文符記作為盛唐開元錢的墊底,出現有固定式位置的上甲文符記版式,並存在小的長短差異。該穿上的上長甲文版式的符記與容弱版別的上甲文符記形制、位置基本相同,存世量不是很多。後鑄的甲文還出現有甲文形制中心點逐漸變粗的形制,最後衍變成新的中間鼓二邊末梢細的直紋形制,並傳承到小字版別、小通版別、平頭通版別、乾元重寶版別等版別上,是需要注意探尋的一個版式。

小字左挑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的左甲文存世量很大,筆者借書行此小文的目的不是驚嘆他的豔麗,而是其二個不同版別上均存在的左甲文的符記+未行用的特徵+儲藏在一起的巧合問題,值得探究。如果左甲文符記不是爐記,那這未流通的三枚錢分屬二個不同的版別、卻有著相同的背左甲文符記儲存在了一起,是什麼樣的巧合?還是小字版別和小通小寶高頭通版別本身就是屬同時期鑄造、流通的貨幣?還是這二個左甲文符記有同一個秘不示人的隱喻?

因古籍上對上述該眾多甲文符記成因沒有相關記載和可信服的詮釋,其存在的真正寓意和隱喻暫時沒有真相可循,但是肯定的是刻意而為之,有當朝統治者的天機不可洩露的理念摻雜其中吧。

不論是不是爐記,就這未流通的三枚分屬二個不同的版別、卻有相同的背左甲文符記錢儲存在了一起,應該是在向我們預示著其是相同時期的主流貨幣之一、是同屬於左甲文符記的時代裡鑄造的最近的二個版別,也就是在給我們提供一個好的版別時序斷代的借鑑參考標本。

以上相關甲文符記的觀點是筆者一家之言,筆者就透過實物本質說現象,將上述文中的現象和問題拋磚引玉的同時提出,書此小文,以饗開元泉友,期產生共鳴,版別上的甲文符記鋪列還難免存在有遺漏和對錯的地方,煩請泉友老師們指正。

              

庚子年二月初七戊寅月壬寅日

於唐故都長安記之

相關焦點

  • 開元通寶對五代十國鑄幣的影響
    開元通寶是我國古代幣制的一個裡程碑,對後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鑄幣都有影響,這次簡單梳理一下唐朝後續的五代十國貨幣受開元通寶最直接的延續影響。五代五代時期其實就是唐朝的延續,其實也就是改朝換代,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基本沒有太大的動亂。
  • 一枚開元通寶金幣引起的江湖風波
    周六的一個早上,我乘公交在大唐西市站下車,也想趕個早集,淘點寶貝,可一下車就發現西市景區門口被修建地鐵的圍欄嚴嚴實實的圍起來了,而景區入口的之前擺放的一件開元通寶銅雕不知何時已經被挪走了。「這麼有代表性的物件,希望以後還能見到它吧!」我一邊心裡感慨著一邊往古玩城地攤集市的方向走去。轉了估摸1個小時,淘了一個小銅鈴和一塊銅鎮紙。
  • 清代通寶錢幣一組
    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貨幣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唐高祖廢除了隋朝的貨幣,鑄造開元通寶。開元意思為開創新紀元,以後歷代沿用,並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這種方孔錢被後世沿用了下來,一般用年號來進行命名。
  • 樂山一河灘現大量古銅錢 村民挖出開元通寶賣50元一枚
    村民忙著挖銅錢開元通寶賣50元一枚寬闊的岷江河灘地上,不少人手中拿著鐵鏟、釘耙、鋤頭,在裸露的石頭縫中邊挖掘邊尋找著什麼……原來,他們在尋寶——挖銅錢。村民挖出的銅錢。此前,有人挖掘銅錢,也有人收購,如開元通寶普通品相的賣50元一枚,帶光的賣80元。
  • 唐宋元明清的錢幣——通寶
    唐代改變了秦、漢以來錢幣以重量命名的習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 「開元」意為開闢新紀元,「通寶」意為通行寶貨。有人按順時針方向迴環來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 「元寶」命名的由來。
  • 弘光通寶初探
    十月初二,戶部侍郎何楷向弘光帝上奏了關於鑄錢的相關事宜,次日,弘光帝下令依部議開鑄了弘光通寶錢。由此可知,南京朝廷鑄造弘光通寶時間可以確定為崇禎十七年十月。弘光元年正月初三,朝廷下令開爐鼓鑄弘光通寶錢。弘光通寶新錢的錢式依一錢為準,作銀一釐,法定每文錢重一錢,每錢兌銀一釐,舊錢重八分以上者,準二文抵新錢一文,七分以下者,則碎為銅,照時給價,行使薄小低劣錢者,沒收其資本。
  • 財富文化之周元通寶古錢
    周元通寶是五代十國貨幣,始鑄於周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距今1000多年,仿唐開元通寶」,銅質小平,隸書對讀。「元」字第二筆左挑,背星月紋。周元通寶五代十國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柴榮即位,要統一全國。首先就要有雄厚的財力支持,可後周國庫捉襟見肘,百姓經歷連年徵戰,一貧如洗,國家無法籌集到更多軍費。
  • 利來,利往,通寶、重寶、元寶三者的區別何在?
    在中國過去的貨幣歷史中,其中古銅幣幣面的三種名稱一直為後世人所津津樂道:重寶、元寶、通寶。那麼,這三者究竟區別何在呢?一、面值不同:通寶一般為小面值錢幣,中等面值的是重寶,元寶為大面值錢。有些以寄重形式存在的。
  • 周元通寶現在市場好嗎,最高能賣到什麼價位
    大家好,我是小編唐老師,有古錢幣想要鑑定真偽、了解價值、上門交易的,請微信搜索「唐老師說收藏」!還請大家點一點上方的藍色字體關注!另外拍賣價格皆是來源中國雅昌藝術網歷年交易數據,僅作參考,私下交易價格肯定沒有拍賣那麼高,望周知!
  • 四川一河灘現古銅錢,有村民挖出開元通寶,官方:屬於國家所有
    16日,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岷江邊,驚現大量的古銅錢,附近村民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村民前往河灘趕去「挖寶」!村民們散布在江邊淺淺的河道上,有的彎腰,有的蹲著,他們仔細地搜尋著,生怕錯過一個銅錢。村民們挖出的銅幣多以唐代的開元通寶和清朝乾隆通寶為主價值不菲。
  • 周元通寶,一枚可以入藥的古錢幣,有著治病傳說
    周元通寶,一枚可以入藥的古錢幣,有著治病傳說 周元通寶,是中國五代十國貨幣,何為五代十國?實際上,五代十國指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漢元通寶.鑑賞解析
    後漢隱帝劉承枯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始鑄,三年之後,隨著國家的滅亡而停止了鑄造鑄幣材質:青銅鑄幣尺寸:小平錢直徑為24mm左右,厚度為1.2mm小平母錢直徑為24mm,厚度為2mm折二母錢直徑為26mm,厚度為2.2mm折十大母錢直徑為45mm,厚度為4mm鑄幣重量:小平錢重量為3.4g左右鑄幣特徵:漢元通寶鑄造精良
  • 邢臺襄都區一商業用地底價成交,臨近開元觀唐廣場
    邢臺房產網小編了解到邢臺襄都區又發布土拍成交信息,宗地編號為邢襄儲[2020]16號,坐落於開元北路以東、衛生街以南,具體信息如下所示:宗地編號:邢襄儲[2020]16號>土地位置:開元北路以東、衛生街以南土地面積:0.087258公頃(約1.3畝)土地用途:商務金融用地地塊起始價:209.1萬元成交價:
  • 為什麼周元通寶會受到後世歷代的青睞?
    在我國歷代鑄造的行用錢之中,周元通寶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是周世宗柴榮鑄造的銅錢,但是憑藉著精美的做工以及其背後的內涵,文瀚樂拍發現後周以後的很多朝代裡,周元通寶的人氣非常高,百姓都將其作為祈求吉祥的壓勝錢,為啥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乾隆通寶各版本一覽
    下面摘錄了名為冷眼過客0306的博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和學習乾隆通寶稀少版別。3:寶泉長通寶手寬通.乾隆寶泉手類錢初探1.寶泉大字正乙手應該是早期版,與雍正泉局晚期大滿文風格一致,為戶部統一式面文,各地方局有的依此面文鑄錢,有的未鑄(如寶武局、寶南局、寶臺局、寶福局、寶浙局等),有的鑄時很短遂改為地方式面文(寶陝局應該是此類情形
  • 新疆哈密發掘唐宋斜坡墓道墓發現口含波斯銀幣、手握開元通寶喪葬...
    考古發現墓地斜坡墓道墓多呈南北向,出土有仿東羅馬金幣、薩珊波斯銀幣、金戒指、銅耳環等器物,發現了口含薩珊波斯銀幣、手握開元通寶的喪葬習俗。這些都是東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例證,顯示新疆「東大門」哈密歷史上是絲綢之路重鎮,在商貿、文化等領域佔有重要地位。拉甫卻克墓地位於新疆哈密市伊州區五堡鎮博斯坦村,共有62座墓葬散布在白楊河中遊東岸臺地上。
  • 九成宮4號殿遺址疑是唐鹹亨殿
    12月24日上午,隋仁壽宮唐九成宮4號殿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資訊發布會在麟遊縣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隋仁壽宮唐九成宮4號殿遺址考古發掘項目領隊李春林認為,4號殿遺址體現了隋唐兩代不同的建築技藝、工序,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獨特地位。
  • 嘉慶通寶版式初探之「細說&長慶、文慶、夂慶」
    :嘉慶通寶長慶錢,長慶是一個一直被泉界遺忘的品種,連著名錢幣收藏家馬定祥先生在批註《歷代古錢圖說》時都說到:嘉慶通用錢慶字底部夂均少一橫,唯見一小平祖錢書作「夂」。好了言歸正傳,此刻容我把長慶的前世今生給娓娓道來…一:二百年前始嘉慶嘉慶通寶,五帝錢中最後的一枚,不出眾,也無可或缺,當然今天我們不是要說五帝錢,而是嘉慶通寶中的一個品種:長慶,你也可以叫他文慶、攵慶。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長慶不是因為它長的長就叫長慶。很多泉友看見嘉慶的慶字長一點,就以為是長慶,實在是謬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