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通寶版式初探之「細說&長慶、文慶、夂慶」

2020-12-21 雅泉遺韻

引子:   一直以來,國內關於介紹嘉慶長慶的文章,少之又少,千篇一律。各種資料都嚴重缺乏,造成了很多泉友,想學習,都找不到一個很好入口。

我們就別說什麼新手了,連好多玩泉十來年的老手,都還在發帖詢問:什麼是長慶……

今天本文將分為六個段落,來深入剖析長慶,以便解答你心中的疑問:

1:二百年前始嘉慶;

2:淹沒在歷史中的是與非;

3:百聞不如一見;

4:關於嘉慶長慶錢的命名問題;

5:閒言碎語燴雜談;

6:收藏體會中的一點啟示錄;

本文將從嘉慶長慶錢的鑄造時間,鑄造背景,常見入門版別,以及長慶錢的名稱定位,存世量,市場行情等角度,來介紹探討長慶,不足之處還請各位泉友指正、交流!

好了,筆者現在就開始來及時更新

導讀:

這是迄今為止,你所能見到的有關於長慶:最詳實的記載,最合理的推斷,最全面的讀物。本文將做一個系統性的分析介紹,讓你能夠了解到長慶的前世今生…一段被歲月塵封多年的往事,一個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品種~歡迎你走進它的世界~「嘉慶通寶長慶」

前言:

收藏是一件很有雅趣的事情,有人只追求珍稀品,有人只求成套後的滿足感,有人只當是一種投資收益,有人沉陷在版別的樂趣中不能自拔,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被泉界長期遺忘的一個品種:嘉慶通寶長慶錢,長慶是一個一直被泉界遺忘的品種,連著名錢幣收藏家馬定祥先生在批註《歷代古錢圖說》時都說到:嘉慶通用錢慶字底部夂均少一橫,唯見一小平祖錢書作「夂」。這說明,連他都沒有在意到,普通流通錢裡有長慶這個品種的存在,只在意到雕母了,這和老一輩藏家只注重珍稀品種,而忽略普通品種的原因不無關係。就連清朝制錢通考的作者,也只在意到了羅漢,而忽略了長慶。

近年來隨著古幣收藏界,對於品種和版別的認知逐漸的加深,很多普通品種的版別被一一發掘出來,加之古幣價格上漲,一線資源面臨枯竭,導致於很多工薪階層的古幣愛好者,已經無力於收集珍稀品種的古幣,不得不把眼光放到普通品種上,所以順康雍,乾嘉道,宣統光緒大樣等等品種的古幣,價格嗖嗖的往上漲,而長慶這麼多年來,卻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品種,沒有在聚光燈下受到應有的重視。

如今玩長慶的隊伍雖然在不斷壯大,但相對於其他品種來說,認知度還是不高。長慶的名氣很大,玩清錢的朋友幾乎都聽到過他的大名,但是卻不認識它,只聞其名,不識其人,遇見了都不知道打個招呼,這實在是一件讓人很尷尬的事情。看見過有人把長慶方頭通,當普通嘉慶背星賣的,也時常有泉友發個嘉慶通寶出來,就說是長慶,一看,差十萬八千裡,甚至犯這些錯誤的,很多還是玩泉的老手。實在讓筆者感到痛心,想到很多泉友都還不認識它,分辨不出來差別,就連專業介紹清錢版別的書籍,也只是粗略的記錄了幾種長慶版,其介紹更是寥寥數語,一般沒入門的泉友壓根兒就看不懂。對於普通玩家和剛入門的朋友來說,想學習都沒有個像樣的資料和參照物,有鑑於此,筆者特意編寫了這篇文章,來做一個關於長慶的分析介紹,好讓分不清長慶的泉友,看了以後能夠明白,何為長慶,以及了解到長慶的基本特徵。好了言歸正傳,此刻容我把長慶的前世今生給娓娓道來…

一:二百年前始嘉慶

嘉慶通寶,五帝錢中最後的一枚,不出眾,也無可或缺,當然今天我們不是要說五帝錢,而是嘉慶通寶中的一個品種:長慶,你也可以叫他文慶、攵慶。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長慶不是因為它長的長就叫長慶。很多泉友看見嘉慶的慶字長一點,就以為是長慶,實在是謬誤呀。長慶是嘉慶通寶中一個單獨的品種,和康熙羅漢錢一樣,有著明確的筆畫增減之處,是一個單獨的品種錢,這個品種下面又可細分為好幾個版別,很具有可玩性,之所以好多泉友都不認識它,是因為它還沒有得到羅漢錢那樣的普及度而已。

要說長慶,我們首先來簡說一下他的宿主:嘉慶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嘉慶皇帝像)原名永琰,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號嘉慶,1796年~1820年在位。嘉慶皇帝是清朝當皇帝最省心了的吧,沒有經過康熙般的殺臣奪權,也沒有經過雍正般的殘酷奪位,乾隆60年,做了60年皇帝的乾隆,讓位於嘉慶,自己退居為太上皇,嘉慶四年,乾隆駕崩後,掌握了實權的嘉慶第一個就辦了和珅,然後提倡節儉之風。嘉慶皇帝沒有啥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也沒有啥特別的過錯,所以被人們稱為:平庸天子。他的當政的時候,又恰恰屬於西方世界開始革命的時期,然而清朝繼續實行閉關鎖國,以至於迅速衰落,大清國的衰亡,實際上從那個時候起,就已經無可避免了。

二:淹沒在歷史中的是與非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在太和殿讓位於他的15子顒琰,是年為嘉慶元年,戶工二部奏準鑄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年號錢各半,以行天下。嘉慶通寶就這樣出生了,延續了25年。今天我們所見的嘉慶通寶錢,版式品種具多,大小各異。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嘉慶的慶字最下面那個夂字省了一橫,(祥見下圖),而正規寫法的慶字是沒有省略一橫的(祥見下圖),這種正規寫法的嘉慶,數量相對很少,被泉友們多稱為:長慶,也稱文慶、夂慶、又慶。

長慶多一橫,羅漢少一豎,有人說這是為了紀念,一個紀念生,一個紀念死。羅漢是康熙61年康熙駕崩後所鑄,來紀念死去的皇帝,所以少了一豎。而長慶是乾隆讓位後,當太上皇的時候所鑄,來紀念活著的皇帝,所以多了一橫。當然這只是茶餘飯後的雜談,真假與否還有待商榷。

長慶因為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泉界的重視,從而導致國內關於長慶介紹性的文章,寥寥無幾,其中刊登在江蘇錢幣07年第二期中的「夂慶版嘉慶通寶」一文,是國內有關於介紹長慶的較早記載(祥見下圖)文中作者用自己收集到的兩枚長慶做為引子,引經據典一番之後,發表了自己有關於長慶的哥德巴赫猜想,此篇言論後來在網絡上得到了廣泛的沿用,成為很多人心中關於長慶鑄造之謎的金科鐵律,但是真相真的就如是家所言麼?文章中說的是因為長慶的書體,不符合統治者的審美觀,然後聰明的工匠,自己改變了錢文書體拿去審批,得到上面的贊同後,就棄用了長慶,鑄造了後來的普通版嘉慶通寶。但是根據制錢通考記載:乾隆六十年十一月,戶工二部奏準寶泉寶源二局,鑄造乾隆嘉慶錢各半,這是嘉慶通寶鑄造的伊始(祥見下圖制錢通考中的記載)這表明戶工二部是同時得到批覆後,開爐鑄幣的,那為什麼今天我們只能見到寶泉局的長慶,寶源局的又去了哪裡呢?難道寶源局接到聖旨後,會敢不尊上諭,等寶泉局先開工鑄造長慶,來看看效果,發現字體不符合統治者的口味後,自己再跟著寶泉局開工鑄造普通版的嘉慶?這是不是有點荒謬!在古代中國,誰敢不尊從皇帝的旨意辦事?何況還是工部的寶源局。再說了,從古至今鑄造錢幣,都是關係到國運,管理非常之嚴格,需要層層審批過後才能鑄造制錢,鑄造一枚錢幣,首先需要有雕母和呈樣錢,要是字體真的不符合統治者的審美感,他看到雕母或者呈樣的時候,直接敕令退回改變字體就行了,哪裡還用得著那麼麻煩,等子錢都鑄造了一大堆後,才發現字體有問題,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觀…這簡直就違背常理嘛。通常在太平盛世之下,錢文書體要有改變的話,也是自上而下的,比如宋朝流行的御書錢,或者經過皇帝特許的某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錢文,統治者覺得這個錢文好,下令鑄造,下面的鑄幣局才敢開爐鑄錢,特別是戶、工二部這種國家最高權利的鑄幣機構,那更是不敢擅作主張,什麼都需要得到統治者的點頭答覆後才能行事。

其實我們稍加對比後,就可以發現,用省掉一筆的慶字做錢文的,可遠不止嘉慶通寶這一種,如南宋之慶元、西夏之天慶、大明之隆慶等等,慶字底部均是採用了省掉一筆的書寫方式(祥見下面的對比圖)所以由此可見,此版式的錢文古已有之,並不是嘉慶的獨創,省掉一筆以後確實更美觀大方。中國的鑄錢是循序漸進一脈相承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棄用正規寫法,而轉用省略的寫法,也是很符合常理的。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嘉慶通寶中的宮錢,嘉慶通寶天下太平的慶字,也是用正規的寫法沒有省略筆畫的,以至於如今還有人叫長慶為:天錢小平版,而且地方局之中的寶川、寶雲二局,也有罕見的長慶版存世。

但是從我們今天所發現的實物比例來講,長慶類鑄幣明顯存世不多,寶川、寶雲二局的更是鳳毛麟角之物,堪屬罕見,而且鑄造工藝普遍不佳,銅質不精,和乾隆後期的制錢風格如出一轍。由此筆者大致推測了一下長慶鑄造的背景:長慶鑄造於乾隆當太上皇的時期,那時候嘉慶帝並沒有掌握實權,只是一個象徵性的一國之君而已,實際權利還是在太上皇乾隆手中。眾所周知,明清兩代,一般有新年號錢出現的時候,都是在先帝駕崩之後,新帝即位,才鑄造新的年號錢。也許乾隆認為,他還沒有死,就有新的年號錢出現的話,無疑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這不是在折自己的壽麼?但是現在新帝已即位,按例將鑄行新的制錢,這時候嘉慶為了博得乾隆的歡心,所以命令當時的中央銀行~戶部寶泉局,特意鑄造了一批多一橫的長慶錢,增加了筆畫,也就相當於為乾隆增加了壽命,和普通行用錢一併在天下流通,更顯普天同慶,福德無疆,從而達到給乾隆增福添壽的目的。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嘉慶通寶長慶上面多了一個筆畫,還代表著嘉慶帝頭上,還有一個乾隆吶,你以為我退居為太上皇,就可以被忽略了麼?實際上我還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為了要彰顯我乾隆的存在感,兒皇帝嘉慶的制錢中當然也要有我乾隆的特殊印記。

我國自古就有用特殊錢幣祈福的先例,嘉慶初期也是由乾隆掌握著實權,史料中有這樣的記載,體現了當時嘉慶帝這種憋屈的境況:「上皇喜則喜,上皇笑則笑」,這是當時紫禁城內真實的寫照,而且從長慶整體鑄造工藝來看,也是依存了乾隆末期之風,品多不好,鑄工一般,直徑也偏小,但是也有一些鑄工規整,直徑達25mm以上者,應為早期按照足質足量的標準鑄造的大樣錢。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駕崩在養心殿,從此嘉慶帝掌握實權,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切都在改變,這個時候乾隆已經駕崩,嘉慶也就熬出了頭,當然不會再彰顯乾隆的存在感,更沒有必要再為他增福添壽了,長慶的鑄造,自然而然的也就隨著乾隆的仙逝,而被拋棄在了冰冷歷史長河之中,只剩下了普通版嘉慶,依舊大量的鑄造著,直到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也病死於承德避暑山莊,普通嘉慶通寶才停止鑄造。所以二者存世量相差實在太大,粗略算來嘉慶長慶實際的鑄造時間,也只有短短的三餘年,只有戶部寶泉局得到了特許鑄造權,寶川、寶雲二局自行鑄造的長慶錢,因為沒有得到中央的許可,所以很快被廢棄不用,以至於我們今天只能見到屈指可數的寶川局和寶雲局長慶錢。以上之推斷才應當更加接近歷史的真相。

三:百聞不如一見

首先來認識一下長慶的廬山真面目,它長在哪裡?相信很多泉友都有過疑惑,聽說過長慶的大名,就是不知道它長啥樣。長慶不是因為慶字長就叫長慶,而是因為慶字多了一橫,心下從「夂」,而嘉慶通寶普通品的慶字是少了那一橫的,心下從「乆」。

說白了普通嘉慶用的就是個錯別字,而長慶就是用正規書寫筆畫沒有偷工減料的慶字,因為多出了這一筆,所以它叫長慶,看到這裡,以後千萬不要傻傻的分不清何謂長慶了。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長慶類嘉慶通寶,除了天下太平吉語宮錢外(祥見圖)

,餘皆為小平錢,直徑23.2mm到25.8mm毫米之間不等,直徑過25mm的明顯要少很多,直徑過26mm的超大個頭錢,舉世罕有,筆者也只見過一枚而已,有人苦苦尋覓了數十載也沒能得償所願。嘉慶時期沿用了乾隆寶泉局的五個鑄幣廠:

東(三廠)

西(四廠)

南(五廠)

北(一廠)

中(二廠)

其中鑄造了長慶的有東,西,南,北4個廠,四個廠又各不相同,有自己的特徵變化,

東廠:

角頭雙點通,連挑貝寶,滿寶不出頭。

西廠:

角頭單點通,八貝寶,滿寶不出頭

南廠:

方頭雙點通,八貝寶,滿寶不出頭

北廠:

角頭雙點通,八貝寶,滿寶出頭

此刻你能分清楚長慶的東、西、南、北4個鑄幣廠了麼?什麼~你還是有點暈菜?好吧!那就用最簡單的方法去區分,你上手一枚長慶,凡是角頭單點通的,那它就是西廠,方頭通的,那它就是南廠(如下圖所示,)

角頭雙點通的有東、北兩個鑄幣廠,容易讓人犯迷糊,那就看它的背面滿文寶字,不出頭的是東廠,出頭的是北廠(詳見下面)。

看到這裡別告訴我你還分不清東南西北…

東西南北四個廠鑄造的長慶,以西廠背星為常見,其次是東廠要稍微的少見一些,然後北廠又要比東廠少見點,總體來說東、西、北三廠的存世數量,差距都不會太大。這裡筆者要著重的來說一下:「南廠方頭通」

它是長慶裡面最少見的一個名譽品,地位相當於雍正裡面的寶南局,可以說是整個長慶錢之中的門面,鑄造工藝相對於同類錢來說,也要更精整一些,而且他是你長慶配套中,不可或缺的品種,你少了它,也就無法成套。所以很多喜歡長慶的朋友,往往得之一品,就視若珍寶的放起來,不會再出手了。這也就變相的造成了它更為稀有難得,新進的泉友就只能:一品難求了。引用老友的一句話來形容它就是:「長慶堆裡~方頭稱雄」但是因為長慶目前整體的普及度不佳,導致其價格處於谷底,還很容易和普通的南廠嘉慶所混淆,稍不注意,就會錯失佳品(祥見下面的對比圖)

至於長慶方頭通的數量嘛,那就比雍正南局要少見很多嘍,說罕見是有些誇張了,但要說稀見,那還是實至名歸的。你要是自己選原坑,選一年你也不一定能夠遇見兩個,按照十級法進行等級劃分的話,長慶方頭通應該是介於5到6級之間~稀。北廠是7級甚少,東廠和西廠是八級幣~少。

四個廠中所對應的背無星的版別,則更為少見,西廠的背無星,偶爾可見到,品相好的難求,

東廠的背無星,已經是屬於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了

北廠的背無星,筆者只是聽說過有這個品種,至於實物嘛,我是沒有見過,沒有見到過的東西,我不敢亂說,畢竟空口無憑。如有此版的朋友,歡迎上圖賜教,給筆者一個學習的機會。南廠的背無星版,我只見過見過一兩枚,但是改刻或者老磨損的嫌疑很大。我不敢確定是不是真的有,要是哪位老師有大開門無疑問之品,也請補充圖片,大家共同學習探討。長慶的背無星之中,還有一類似星非星的,

就是你說它是星吧,又找不到明顯的規矩星,你說它無星吧,他又隱隱約約有一點,就和泰昌錢裡面的背隱月一樣,若有似無的,讓人頭疼。這種錢我都遇見過好幾個了,而且都是品相不好,有些流銅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兒?

西廠長慶的通字走之旁,還有「曲之通」和「直之通」之分(祥見下圖)

以直之通要相對少見一點。

其他的版別如背面有上下雙星的(如圖)

,正面有星的,背面星旁有星的等等,偶爾也會出現,在制錢通考裡,當時清代的作者,就已經記載了普通嘉慶裡,有這種背面兩顆星,或者偏星之類的品種(如圖)

但是現在有很大一部分泉友都不認可那是個固定版別,說只是流銅而已,反正就不是主流認可的硬版,一般納入趣味品的行列。

相關焦點

  • 五帝錢之嘉慶通寶,十九局中藏著寶,認會了可撿漏
    嘉慶通寶是五帝錢的壓軸之錢。以五行來說,嘉慶屬南方火。(嘉慶通寶寶源小平母錢,圖片來自華夏古泉網)嘉慶通寶這個皇帝當得既平順,又保守。嘉慶作為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很早就被秘密立為皇儲,所以沒怎麼經歷爭位的殘酷。
  • 嘉慶通寶版別價格參考
    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釐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記局名19字。
  • 清代嘉慶通寶十八局鑑賞
    嘉慶通寶阿克蘇局嘉慶通寶阿克蘇局,圖二大字版雙點通嘉慶通寶寶桂局大字版雙點通嘉慶通寶寶桂局,圖二嘉慶通寶寶晉局,生坑罐裝。嘉慶通寶寶晉局,圖二薄鏽嘉慶通寶寶昌局。薄鏽嘉慶通寶寶昌局。,幹坑大嘉嘉慶通寶寶福局大嘉嘉慶通寶寶福局,圖二角頭通寶直局嘉慶通寶角頭通寶直局嘉慶通寶,生坑紅銅寶昌局嘉慶通寶紅銅寶昌局嘉慶通寶,圖二嘉慶通寶寶黔局部頒式,罐裝嘉慶通寶寶黔局部頒式,罐裝,圖二水坑水裱金寶東局嘉慶通寶水坑水裱金寶東局嘉慶通寶,圖二
  • 雍正通寶有多少個版式?
    雍正通寶為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鑄造,它屬於第三代清錢,與「順治通寶」、「康熙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稱之為五帝錢。雍正通寶算是清錢中存世較少的一類,由於雍正帝在位時間的原因,此錢幣鑄造的時間也是較為短暫,公元1735年就已經停止鑄造了,十幾年的時間加上雍正帝在位時對錢幣鑄造格外看中,工藝和材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鑄造的質量提高了,相對鑄造的數量也會相對降低,這也保證了雍正通寶在清錢中地位居高的原因之一了。
  • 嘉慶通寶值多少錢
    清嘉慶通寶天下太平大型宮錢,尺寸:63.5*6.6重量:140.77g,嘉慶通寶天下太平大型宮錢,為清朝嘉慶年間的慶典宮錢。清代宮錢,前列年號,後列天下太平,反映了朝廷對政權時局穩定的期望。宮錢一般在慶典時用於裝飾、布局、禮贈、掛墜等用途,此枚宮錢直徑超過63mm,十分厚重,流傳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乃清代宮錢少見之大錢。
  • 弘光通寶初探
    5月,經過「福潞之爭」,福王朱由崧被江北四鎮擁立繼位,在南京稱帝,建元弘光,詔告明年為弘光元年。9月,南京方面就把鑄錢事宜擺上了議事日程。十月初二,戶部侍郎何楷向弘光帝上奏了關於鑄錢的相關事宜,次日,弘光帝下令依部議開鑄了弘光通寶錢。由此可知,南京朝廷鑄造弘光通寶時間可以確定為崇禎十七年十月。弘光元年正月初三,朝廷下令開爐鼓鑄弘光通寶錢。
  • 收藏樂趣之一《嘉慶通寶大樣》
    今天收拾完小院,閒來無事走到了鎮上古玩店裡,老闆說最近收一枚嘉慶大樣,問我有興趣嗎?大樣嗎?我問老闆。你自己看嗎?我拿起這枚錢幣,可惜字口弱了些,鏽重,應該出土不久的幣,還殘留的土鏽。但是錢幣比普通的嘉慶錢大了,我量了一下,有2.9公分,厚0.2公分。
  • 嘉慶通寶古錢銅錢什麼樣的值錢什麼又是十幾元的通貨
    ①嘉慶通寶 大樣 寶泉公博評級 幣面漂亮,至今為止是我見過最貴的一枚1.3k多點!②嘉慶通寶,這一枚 評分82分,硃砂美鏽 硃砂有驅災闢邪之意所以價值在市場上能開到8百以上③嘉慶通寶,背寶晉,直徑約26.09~26.29*1.23~1.30,重4.6克,背緣小鑄坑,市價6百加④嘉慶通寶,阿克蘇局25+,新疆紅錢,公博80分阿克蘇嘉慶有這個品相難得,市價6百露頭
  • 特殊的乾隆通寶——山底隆
    於嘉慶元年(1796年)元月,舉行歸政大典,將帝位傳於嘉慶帝,自稱為太上皇帝。雖然乾隆帝卸下帝位,但是一些大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教導嘉慶帝處理政務。乾隆帝於嘉慶四年(1799年),與養心殿逝世。嘉慶帝在最開始繼任地位的最開始4年,既要鑄造以年號為主的嘉慶通寶,還要為表示對乾隆帝的尊重和乾隆皇帝賀壽等情況。
  • 五帝錢: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種通寶
    五帝錢是指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可擋煞、避邪。其錢體制仿照唐代會昌開元,錢背鑄造有各地局名一字,排列在穿孔之上或者穿孔之右,其字共22個(戶、工、臨、寧、原、宣、同、江、西、陽、前、延、襄、東、河、薊、廣、昌、浙、陝、福、雲)錢徑2.5-2.6釐米,重3.8-4.5克。
  • 這些乾隆通寶版式,遇到就別錯過!
    個人認識有所偏差,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這裡說的乾隆大樣分為兩種:一為大樣版式,直徑多過27毫米;二為小平錢的大樣,直徑在26毫米以上。部分版別的術語參照任一民先生主編的《乾隆通寶錢譜》(簡稱任譜)。 小滿文狹通寶
  • 細說乾隆通寶的所有版本,你能分辨哪個最值錢嗎?
    清代銅錢,因為年代較近,大多不怎麼值錢,但是有些稀有版本,堪稱古錢之大珍,今天主要介紹乾隆年間銅錢的區別!
  • 小小的嘉慶通寶估價90萬,18年嘉德102萬,和普通錢幣有何不同?
    清嘉慶通寶寶蘇特寬緣雕母,直徑:31.2mm,未發現有同版式雕母,為嘉慶蘇局雕母直徑最大者。面文嘉慶通寶,背穿滿文寶蘇,雕母的錢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細瘦高挺;字口深峻;筆畫剛勁、有力;地章光潔,全身無鑄造痕跡。穿孔由雕鑿之後再銼光而成。
  • 「30秒懂幣」詳解北宋元豐通寶和元祐通寶的主要版別!
    元豐通寶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有小平,折二錢和鐵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三種,互成對錢。版別極其複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陝"者罕見。宋神宗時所鑄行的"元豐通寶",有篆、隸、行草之體,其中又以蘇軾所書隸書元豐錢最為名貴,收藏界稱之為"東坡元豐"。"
  • 「30秒懂幣」盤點大觀通寶的主要版別!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北宋宋徽宗趙佶大觀年間鑄造發行的"大觀通寶","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多種版式。大觀通寶是由徽宗御題錢文。
  • 財富溯源之貨幣之太平通寶
    太平通寶太宗年號年號是因為有「燭影斧聲」的傳說,而且太宗剛剛登基,政治、戰事忙亂,內穩帝位,安撫人心,外迫吳越納土,平北漢、徵遼國,試圖統一交趾(今越南),宋太宗希望自己即位後天下太平太平通寶《宋史·食貨志》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行,宋代第一種年號錢。
  • 唐開元通寶錢符記初探(一)甲文符記篇
    筆者有幸在2019年歲末在西安大唐西市古玩商店淘到三枚疊加鏽結在一起的薄鏽唐開元通寶筒子錢,此筒輕磕一下,三枚鏽結在一起的唐開元通寶筒子錢成了三枚獨立的散錢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對錢:天聖元寶每一種對錢還有版別之分,有的對錢版別還相當繁雜,如「元豐通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等對錢版別多達四五十種。在宋徽宗鑄行的各種錢幣中,除崇寧、大觀錢沒有出現對錢品種外,聖宋、政和、重和、宣和等錢幣都是成雙成對的,其品種之多、質量之精、書法之美,堪稱空前絕後。南宋初年繼續鑄造有紹興、乾道等對錢。但自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起開鑄紀年錢後,錢幣錢文採用呆板的宋體字,曾經盛行一時的對錢漸趨消亡。南宋初年偽齊政權劉豫曾鑄「阜昌通寶」、「阜昌元寶」錢,均是篆書、真書對錢。
  • 五帝錢之乾隆通寶,一年大漲50%?其實還在漲,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乾隆二字諧音「錢隆」及「錢龍」,多錢又興隆,自然備受大眾喜愛,相傳收藏「乾隆通寶」的人都會沾其「錢龍運氣」財運亨通,福澤連綿。另外乾隆還做了四年太上皇,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於養心殿,享年89歲,是中國皇帝裡的壽星,兒子也不少,有十七位。所以也有民間習俗佩戴三枚乾隆通寶,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另外民間卜卦也有用三枚乾隆通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