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一家人吃酸湯子中毒一事,不僅讓酸湯子這個食物火篇了整個網絡,同時出名的還有黃麴黴。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是對於他的毒性卻不是十分了解。同樣,很多人也不會想過,這個劇毒還會出現在茶葉上,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
其實,縱觀近幾年我們國家對於食品安全的監控力度,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不斷加大的,這一力度同樣涉及到茶葉的衛生與安全問題上。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在購買普洱茶的時候,發現茶葉上有小黃點,這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這個小黃點實際上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金花」,學名叫做「冠突散囊菌」,雖然它也是一種真菌,但卻是有益真菌,人們食用之後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小黃點的另一種可能就是黃麴黴菌。與「金花」正好相反,黃麴黴是一種劇毒,人們誤食之後會對人體產生非常大的危害,甚至會直接導致死亡。
那這兩種菌類應該如何辨別呢?如果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藉助顯微鏡觀察二者的形態差異,圓球形的是「金花」,蒲公英形狀的就是黃麴黴菌。此外,二者的顏色也不一樣,「金花」多為金黃色,但是黃麴黴菌則有多種顏色,屬白色、黃色、黃綠色較為常見。
但顯然藉助顯微鏡的鑑別方式並不適用於普通人,那麼當我們購買普洱茶的時候又該怎麼鑑別呢?其實這兩者的區別通過我們肉眼的觀察與嗅覺的聞味道就可以獲得。
首先,黃麴黴在食物上的分布狀態一般是成片的,會有一些黃色或者灰色的菌絲,並且會散發氣味,當你在茶葉上聞到了黴臭味,基本就是黃麴黴。
反觀「金花」,就像人們給它起的這個名字一樣,當它附著在食物上的時候,它是成簇的,雖然顏色也是黃色的,但它沒有菌絲,而且並不會改變茶葉的味道,我們不會在茶葉中聞到刺鼻的黴菌味道,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判定,茶葉上附著的不是黃麴黴菌了。
黃麴黴的生長環境其實在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上更為常見,但是在茶葉運輸的過程中,總是會發生茶葉受潮的情況,一旦茶葉的乾燥效果做得不好,那麼就會產生發黴的問題,所以當你購買茶葉的時候,一旦發現成片的黃點,一定不能大意,如果不能準確判斷為何種細菌,最好不要飲用。
相對於普洱茶來說,陝西涇陽茯茶和湖南安化黑茶茯磚則是更容易有「金花」的茶葉,甚至可以說,這兩種茶葉就是依靠「金花」而出名的,所以我們在品茶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辨別到底是否為「金花」,可能你一時的不注意,便會導致生命危險。讀了這篇文章之後,快去檢查一下你的茶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