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存放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金花」現象。這是十分難得的現象,因為普洱茶要在自然存儲狀態下生長「金花」,需要滿足許多條件,例如對溫度與溼度等參數十分講究。因此在行業中有這樣一句話:銀霜可見,金花難覓。
今天質檢部收到一款茶——2013經典7542。客人在某一天發現茶餅出現黃色不明物體,不敢確定是否是傳說中難得一見的金花,因此送來質檢部,希望質檢師幫忙鑑定一下。
什麼是普洱茶「金花」?
根據大量研究證明,金花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酵素類菌。「金花菌」 本身沒有營養,但能產生一種酶。這種酶能 促進茶葉中的蛋白質,茶多酚等物質轉化成紅褐色的特殊精華物質,它可催化茶葉中的澱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氧化,使茶葉湯色變棕紅。金花菌的存在幫助茶葉提升了口感與品質,使茶湯更加甘甜爽口,甚至有專家認為這類型普洱茶可改 善人的陰陽平衡,增強人體機能,抵擋疾病入侵。
質檢開始!
首先觀察外箱,我們發現紙箱上出現兩種顏色,一邊是正常的紙箱顏色,一邊是白印,質檢師懷疑出現白印的區域有可能是水漬幹了之後留下來。
拆內箱觀察!
紙盒也出現水漬印痕,打開包裝盒內,黃色絮狀物體布滿棉紙
拆開棉紙,茶餅的大半面積被黃色絮狀物侵佔,周邊還分布了白色斑點。
經過質檢師仔細研究,可以證實這款2013經典7542上面的黃色物不是金花,而是受潮導致的發黴。
由於金花是黑茶獨有的工藝,屬於人工發花而成,普洱茶要想自然地形成金花,條件十分苛刻,因此稍有不慎,茶餅就會受潮發黴,形成黴菌。那麼普通人應該怎麼區分普洱茶的金花與黴變呢?
從外形分辨
金花通常在茶餅或磚內部,成點狀顆粒,呈金黃色,茶麵偶爾能看到十幾個金花扎堆分布,但花體清晰,花間界面清楚。
黴菌是絲狀成片分布,呈黃色,通常分布在餅面一角。據相關資料顯示,黴菌在14-21天時面積就可達4cm-6cm,高約0.5-1cm,茶餅本身黴變發粘,葉間界面不清楚,茶色深黑。黴變過又乾燥存儲的茶,黴菌體幹縮,形狀不規則,且色呈褐色。
另外,依照國家標準,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屬於益生菌類型。而黃麴黴在生長階段,形成了菌絲,在休眠期只有孢子,所以有菌絲的一定不是冠突麴黴;除此之外,黃麴黴的孢子是呈煙霧狀,一吹就可以散落。
如果在外形上,仍然無法完全確定茶餅是否受潮的話,我們可以通過衝泡茶葉來進行辨別。
從茶湯顏色、茶香來分辨
普洱茶出現金花,它的口感是柔滑爽口,茶湯散發出特有的甜香,湯色紅亮剔透、不渾濁,十分耐泡;而茶葉發生 黴變後的湯色是偏棕黑色,肉眼可見十分渾濁,聞起來沒有茶香,只有十分強烈的黴味。
茶葉為什麼會發黴呢?
茶餅的黴變,大多與倉儲有關。存放的環境溼度過重、溫度太高會導致茶餅容易受潮,一旦長期處於這種倉儲環境中就會發黴。對於普洱茶而言,一個好的倉儲環境可以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因此往往資深藏家會選擇專業的倉儲——「東和茶倉」來收藏普洱茶, 確保茶葉在穩定的幹倉環境自然轉化,實現真正的「越陳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