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組織價值所在是賦能人才

2020-12-26 陳老師管理說

創新型組織與傳統管理型組織,最大的不同就是賦能,這也是數位化時代的組織價值所在,即創新者通過平臺聯網實現連接、協同和共生,聚合產生組織的創造力,進而推動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或者增長。

文 5264字|閱讀約10分鐘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企業的組織形態、功能和邊界也因此發生變革。

近年來很多人用VUCA來總結當前時代的特徵,它形象地描述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數據計算能力的爆發和基於數據的機器學習,讓人工智慧技術空前飛躍,今天的「知識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正在被重新定義。充分發揮知識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自主管理、創新管理將取代傳統的組織管控模式,成為組織和人才價值創造的核心議題。

因為知識產生和運用的不同機制而發生的組織管理變革,在近現代有三個典型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工業革命,知識被運用於工具創新,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得到解放。第二階段是生產力革命,知識被運用於人的工作行為和方式,人的生產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第三階段是管理革命,知識被運用於知識本身,信息與知識的管理效率不斷提升,知識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生產要素。目前,知識產生和運用的機制再次發生改變,結構化的知識正不斷被人工智慧取代,組織變革的第四次革命已經到來,我們可以稱之為創新革命。

其實,每次技術變革,人類都能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一步一步向專業類、技術類或管理類崗位邁進,但在創新革命這個階段有所不同,未來這些崗位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有可能會被機器吞噬掉。

01

數位化時代人才發展方向

富士康2018年宣布投入3.4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研發,以期實現工廠生產自動化,計劃5年內用機器人取代八成以上的工人。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其著作《AI·未來》中曾指出,40% ~ 50%的崗位將會被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取代。這些崗位主要是機械的、重複的、可結構化的腦力勞動,甚至一些複雜的數據分析工作也包括在內。

雖然一些崗位會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的工作機會必然減少。

一個基本的共識是,機器無法取代人類的創造力一對技術的創新、對商業的洞察、對客戶的感知和對藝術的探索等,都離不開創造力。因此,當創造力成為最重要、最稀缺、最具競爭力的生產要素時,創新型組織變革就迫在眉睫。

02

數位化時代下組織特質

基於信息實時分析和分享的自組織轉型可以最大化發揮人才和組織的價值有一則關於路網規劃的研究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交通環島的通行效率比傳統紅綠燈路口的要高出18%。主要的原因在於環島通行無須等待外部管控指令(紅綠燈切換),進入環島的司機在自主管理的基礎上參與協同合作(禮讓)和有序分工(內環繞,外環出)。

如果把環島理論應用於企業組織管理會產生相似的增益效果嗎?很多優秀企業的探索和嘗試已經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我們把應用了這種自主管理模式的組織叫作自組織,自組織的典型特質如下:

第一,清晰的目標管理。類似於進入環島的司機,每個人的目的地都非常清晰,在執行過程中也無須過多的溝通。

第二,簡單易懂的規則。正如環島的讓行規則放之四海皆準一般,自組織的管理規則在企業之間、BU (Business Unit,業務線)內部和跨職能上都高度一致,自組織也更容易實現敏捷,簡單的規則也減少了組織摩擦和降低了溝通成本。

第三,易操作的組織協同。環島中的協同並不會導致自身目標改變、停止和效率降低,自組織也是一樣,組織中的每個員工在充分發揮能動性的同時,也在為組織中的其他人創造條件,真正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第四,充分的組織授權。在議事規則、協作原則和自主決策科學高效的前提下,自上而下的紅綠燈管控完全變成了負價值。

第五,及時的獎懲機制。充分授權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是,在絕大多數自我管理貢獻者之外,必然隱藏著少數的規則破壞者。通過行為數據分析,準確及時地識別規則破壞者並給予懲處是避免自組織內部崩坍的必要保障機制。

創新文化、組織敏捷、基於目標的績效管理(OKR)等組織管理手段,都是數位化時代企業深度挖掘組織行為數據、靈活應用上述規則的典型管理實踐。

案例研究

由英特爾公司發明,被引入谷歌之後發揚光大的OKR (Objectives &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成果法)就是目前創新型組織最常用的組織價值協同工具。OKR重視信息分享,通過共同明確階段性的目標來推進項目執行進度,並通過可量化的數據進行實時衡量、評估和監控創新,不僅能降低溝通成本,即使遠程辦公也能保證團隊聚焦在同一個工作目標上,而且還能對組織的資源進行全局、動態、合理的調配,最終確保組織的長期目標得以實現。

字節跳動公司是國內最早踐行OKR管理的企業之一,在內部,傳統的層級全部淡化,所有成員的OKR完全實現透明、共創和動態調整。任何一位員工都可以查看創始人兼CEO張一鳴的OKR ;只要某一位員工修改了自己的某項OKR,與此項目關聯的同事都會立刻收到系統通知,從而及時對自己的目標同步做出調整,實現團隊成員共同對齊目標,方便管理業務進度和進行協同。

03

創新型組織如何賦能員工創造力?

創新型組織與傳統管理型組織,最大的不同就是賦能,這也是數位化時代的組織價值所在,即創新者通過平臺聯網實現連接、協同和共生,聚合產生組織的創造力,進而推動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或者增長。

1.提升員工的創造力賦能,外在環境賦能。

第一,給員工的挑戰,要和他們的興趣相匹配,才能真正激發創造力。過去命令式安排任務的管理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激發員工的興趣才能驅動他們主動創造。

這也就意味著,組織的功能不再是分派工作和監督進展,而是讓員工的專業、志趣和客戶希望解決的問題進行有效匹配。

當公司不再是員工「不得不來上班」的場所,而是他們樂意主動來創造價值的地方,那麼很多奇蹟就會發生。

例如,小米生態圈的成功就得益於人才的匯聚。小米吸引了很多來自微軟、谷歌等國際頂級科技企業的優秀工程師,但薪酬並非他們加入這家公司的關鍵要素,可以創造全新體驗的產品、通過產品讓人們享受科技的樂趣,才是這些人才加入小米的原因。員工的創造力,使小米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生態圈,屢創奇蹟。

第二,打造開放的文化、環境和平臺,為員工的高效互動和共同創造提供便利。雖然算法的進步大大提升了人才招聘、測評和盤點的效率,甚至實現了對員工的勝任力進行預測,並以此作為評定員工績效表現的依據,但這還遠遠不足以應對組織在數位化時代面臨的管理挑戰。

實際上,今天以Z世代為代表的創新型員工已經不再滿足於物質激勵,也不再受限於傳統的指標管理,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創造力能帶來哪些改變,而又有什麼樣的平臺能夠幫助他們最大化自身價值。

卓越的創新型組織不僅擁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和包容的環境氛圍,同時還擁有高效協作的技術(基於數據)平臺,能夠讓員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Facebook推崇的極客文化,Linkedln追求的數據驅動增長,阿里巴巴堅持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使命,海爾開創的人單合一模式……這些企業不斷刺激員工與員工之間互動甚至鼓勵跨部門、跨業務交流,進而使整個組織形成創造和創新的合力。

2.幫助員工完成角色轉換

以CEO為中心的首席角色:實際上,圍繞著轉型價值軸的轉型能力柱,暗含著以CEO為中心的首席角色——各個職能部門的「領頭羊」,他們協同發力,發揮不可或缺的價值和能力,推動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走向成功。

過去,精通技術的CIO或者CDO常在數位化轉型中發揮明顯的領導作用。現在,CEO的角色則更為關鍵。

這種關鍵角色的變換,原因主要在於數位化轉型並非單純的信息化轉型,而是包含了技術轉型、業務轉型和組織轉型在內的「一把手工程」。CEO這一角色的天然職責和能力,不僅在於其能積極獲取董事會對數位化轉型的支持,更在於其能為數位化轉型提供充足的資源和預算,並且傾注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精力用於改變組織的商業模式、人才和文化。

增長職能新角色——增長黑客:增長是指根據實際運營的數據,快速進行反饋、優化和迭代;黑客是指採用可測試、可追溯的技術手段或運營方式來突破瓶頸,並實現規模化。增長黑客並非單純意義上的市場團隊或運營團隊,而是以數據為核心驅動、擁有開發能力的研究型團隊。對於增長黑客來說,利用少量資源,最大化地拓展更多的客戶,是其使命。

客戶價值職能轉型新角色——客戶成功經理:客戶成功經理連接著產品價值和客戶價值,幫助客戶最大化了解產品的價值,繼而幫助客戶在其所在領域獲得成功。

客戶成功經理必須是業務專家和行業專家,同時,客戶成功經理還需具備數據分析預測能力,主動識別客戶的需求並主動給予幫助和關懷,從而實現客戶增購、續約。

客戶成功是面向企業客戶的SaaS行業的新興概念,這一概念也將逐步影響其他各個行業及各個領域,如幫助個人消費者成功、幫助員工成功。

生態職能轉型新角色——生態架構師:生態架構師的核心職責,是依據企業的數位化願景和商業模式,為企業建造融合新技術且推動業務創新的商業「棲息地」一他們要劃定這片棲息地的邊界,確定什麼適合在這裡生長而什麼不適合;他們還要思考棲息地的物種之間的關係,以及與外部環境的關係;他們也要指導棲息地的開發和進化,確保這裡的發展可持續。

運營職能轉型新角色——行業價值專家:行業價值專家積累了所在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最佳實踐,極其熟悉行業的價值關鍵、流程和痛點,不僅能夠為企業輸出業務轉型的解決方案,而且能夠連接運營體系內外資源和上下遊環節,幫助企業找到降本增效、優化業務流程的最佳路徑。

產品職能轉型新角色——數位化產品經理:由於數字產品本身是企業轉型時業務戰略落地的關鍵,因而數位化產品經理的責任更大、職能範圍更廣,與傳統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有所不同。

他們要負責數字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戰略規劃到概念研究,再到開發交付,最後到運營並實現增長。卓越的數位化產品經理不僅是產品戰略規劃師和用戶體驗設計師,更是敏捷開發負責人和數位化運營專家。

財務職能轉型新角色——財務工程師:財務工程師既需要具備會計核算能力、財務報表分析預測能力,還需要具備參與RPA實施與應用的能力。對於數位化時代的財務職能來說,財務工程師這樣的專門人才將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角色。

技術職能轉型新角色——AI 訓練師:AI訓練師可以說是數據標註人員和AI產品經理之間的橋梁,需要具備優秀的數據能力、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

一方面,AI訓練師要細化數據需求,從而制定並優化數據標註的規則,以確保數據標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並為產品體驗提出合理建議;另一方面,Al 訓練師還要驗收數據,進而積累細分領域的通用數據。

人才職能轉型新角色——員工體驗專家:員工體驗專家很清楚地知道員工是誰,想要什麼,以及讓員工感覺良好的因素有哪些,並把企業打造成為員工主動想要去的地方而非生硬死板的工作場所。

員工體驗專家不僅需要營造文化環境,讓員工認同自己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還需要打造技術環境,幫助員工依靠技術工具和設備實現高效協同、交流和創造。

另外,員工體驗專家還需要優化工作空間,讓現代化、多樣化的辦公環境變得更友好,從而幫助員工提升工作效能。

(3)職業發展呈網格趨勢

在敏捷的組織裡,員工的職業路徑也將隨著新角色的誕生而發生轉變。過去,員工在某個職能領域裡不斷深化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沿著既定的道路向上成長。現在,這一垂直的職業發展路徑被打破,演化成為一張職業生長網格,隨著個人能力的更新和提升,各種可能性層出不窮。

例如客戶價值轉型能力柱所對應的營銷職能,如果在以前,員工大多會沿著「市場專員-市場主管一市場經理一市場總監-首席市場官」這條路徑向上發展;而如今,員工的成長路徑將向外延伸至營銷職能周圍的產品職能(產品轉型)、戰略職能(生態轉型),甚至增長職能(增長轉型)。

04

小結

價值創造:充分發揮知識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自主管理、創新管理將取代傳統的組織管控模式,成為組織和人才價值創造的核心議題。

數據協同:深度挖掘組織經營數據及人員活動數據,通過高效的協作平臺、智能和協作系統,打造完善的人才發展網絡。

組織賦能:更懂業務的HR管理人員以及更懂HR的業務專業人員,共同為員工的創造力賦能。

附:人才轉型評估圖

相關焦點

  • 雲學堂2020人才培養峰會圓滿收官 數位化學習為組織與人才價值加碼
    從5月29日起,雲學堂人才培養大課陸續走進重慶、南京、深圳、廣州、杭州、上海、成都、蘇州、合肥、西安、濟南、長沙,邀請當地優秀企業分享人才培養理論及實踐經驗,以數位化學習為組織和人才賦能,推動企業人才培養與業務發展,受到廣大企業的青睞與肯定。
  • 肯耐珂薩:數位化如何助力人才發展落地組織能力?
    萬物互聯時代,企業發展的數位化進程正在不斷加速,尤其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縱橫激蕩之下,數位化轉型與升級被越來越高頻地探索和實踐,其價值逐漸由「讓一些企業活得更好」轉變為「讓更多企業活下去」。在這樣的時勢洪流中,人力資源管理的數位化也被推到了企業、HR管理者面前,成為了一個要努力剖析和踐行的重要課題。那麼在數位化時代,人力資源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版塊「人才發展」,出現了怎樣的變革和創新呢?肯耐珂薩高級副總裁蘇麗莉在分享中提到,在信息化時代,我們要切忌被概念蒙蔽雙眼,數位化組織人才發展的核心是人才發展,需要科學方法論指導,數位化是手段,用來幫助組織提升效能。
  • 陳琳:數位化時代,預算管理要賦能+創新
    浪潮首席財務專家陳琳作為特邀專家,分享了財務數位化的本質以及在管理會計領域如何應用等方面的思考。陳琳認為,傳統意義上,財務的管理目標是管控加服務,數位化時代財務的管理目標則是賦能加創新。未來,財務行業將不再是勞動密集型而是智力密集型的行業。
  • 雲學堂廣州峰會展望企業培訓前沿趨勢 激活人才價值賦能組織發展
    為了分享借鑑廣州企業經驗,6月18日,雲學堂2020中國優秀企業人才培養實踐高峰論壇走進廣州,日立電梯、李錦記、一方製藥等優秀企業匯聚一堂,帶來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人才培養與組織賦能公開課,幫助廣大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響應業務需要培養數位化人才,進一步發掘人才價值,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 易路產品升級為People+ Pro,或將引領人才數位化浪潮
    「易路創立之初,產品定名為People+,就是希望為企業提供不止於人力資源管理的產品,而是連接人與企業,以人為核心,為組織賦能,創造價值。People+ Pro則進一步將人力科技推向全景數位化的高度,藉助海量數據的數位化支持,為人賦能,為企業和組織創造價值。」 易路董事長兼CEO王天揚說到。
  • JURAN縉晟朱蘭質量談六西格瑪人才在數位化時代的意義
    數位化時代,質量人才新定義  人們正處於以數字經濟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階段。產業面臨變革性衝擊,傳統的生產活動方式被顛覆,人才也正在被重新定義。87%的企業認為數位化會顛覆他們的行業[1] ,92%的企業沒有正確的組織構架來保障其在新環境中運行[1],僅11%的企業認為他們目前的人才是有競爭力的[1]。
  • 以「閉環」思維暢論數位化人才培養
    8月4日,雲學堂2020中國優秀企業人才培養實踐高峰論壇進入"上海時刻",GSK中國、百聯集團、先正達等製藥、百貨、農業化工行業的優秀企業登陸峰會現場,以"閉環"思維暢論數位化人才培養,為企業面向業務賦能人才成長提供了新思路。百聯教培中心還攜手雲學堂,舉行了數位化人才培養共建基地籤約儀式,依託雲學堂優質企業學習資源推動企業人才培養再上新臺階。
  • VUCA時代下的組織人才發展趨勢洞察
    」-人力資源發展趨勢線上論壇上,原喜馬拉雅HRVP、原華為高端招聘總監張磊進行了以《VUCA時代下的組織人才發展趨勢洞察》為主題的精彩分享,對組織發展和人才發展兩部分的趨勢進行分析。這種模式在不遠的未來,就將逐漸發生轉變,人才和企業會逐漸實現解耦,即脫離純粹1對1的僱傭關係。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企業的老闆、管理者,以及人力資源從業者,如何看待新的僱傭關係和基於社會化的組織、人才、能力關係,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話題。雲辦公的挑戰與機遇我認為,現在還不是真正的雲辦公時代。
  • 新零售時代,如新以數位化賦能行業新生態
    在今天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技術迭代越來越快,新的產業生態層出不窮,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為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帶來難得的契機。一大批曾叱吒風雲的傳統經濟領軍企業,也在這場世紀變革中抓住機遇,成為行業生態創新發展的賦能者。
  • 現場直擊|乘風破浪,共享數位化賦能人效增長
    數位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近年來中國企業紛紛擁抱數位化,將數位化轉型上升為必須落地的戰略之一。11月13日,由職行力主辦的「數位化賦能增長——2020企業人效增長大會」在北京圓滿落幕。
  • 肯耐珂薩、騰訊千帆聯合論壇,聚焦數位化人才管理與組織效能
    與此同時,隨著對組織發展、人才發展的深入理解,肯耐珂薩基於多年對組織的研究發現,商業組織追求的核心價值是永續發展和持續績效。如今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外部競爭,當其他生產要素已較難改變的情況下,企業組織需要發掘「人」的動能來提升組織效能,「人才管理」成為了大家的聚焦話題。
  • 助推企業數位化轉型 SAP(青島)創新賦能中心揭牌
    8月25日,由青島市即墨區、SAP共同投建的「SAP(青島)創新賦能中心」在青島市即墨區舉行揭牌儀式。「SAP(青島)創新賦能中心」的建立,將與當地政府共同致力於圍繞企業數位化轉型與智慧管理、工業網際網路與大數據創新、高端人才培養與輸出等領域,引進創新技術及現金管理模式,助推企業數位化轉型。
  • 構築數位化人才管理「新基建」 軟通動力榮膺2020年度中國區最佳...
    本屆僱主品牌年會由中企聯合發起主辦,30多位全國商業代表領袖、20多位權威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以及人力資源數位化領域的領導者受邀出席,共同探討數位化時代人才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軟通動力高級副總裁李豔榮在年會上以"數字賦能,招聘升維"為主題,解讀了軟通動力如何通過數位化賦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效解決人才獲取、培養與發展的難題。
  • 沃爾瑪、Nordstrom百貨……傳統商業數位化可借鑑的價值思考
    全數位化推進進程中,企業的商業模式、產品和價值鏈發生變革或創新,是顛覆原有業務還是用技術賦能?是尋求新的解決辦法主動進攻還是防禦外在的可能風險?若採用顛覆性創新,則其現有業務將處於劣勢,而新的業務若未能按預期實現,對企業將是毀滅性打擊——傳統企業由此會陷入「創新者的窘境」。
  • 乾峰集團攜手今日黑馬釘釘數位化營銷賦能無縫內衣行業紅海突圍
    伴隨時代進步,數字經濟崛起,陳麗燕女士為首的乾峰人不滿足於現有模式,商業嗅覺敏銳的他們深知要想超越必須與數位化接軌,今日黑馬創始人高珉老師、聯合創始人劉煒老師不禁為其探索求知慾感動,受邀深入乾峰落地釘釘數位化營銷系統。
  • 小滿科技創始人&CEO文博亮:數位化賦能企業管理
    小滿科技創始人&CEO文博亮(Mat)在「2020數字新商業外貿創新峰會」上,發表了名為《數位化賦能企業管理》主題演講,深度剖析了數位化如何賦能外貿企業,我們選取了Mat現場精彩內容跟大家分享。
  •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從卡奧斯13個賦能案例,看企業如何數位化轉型
    卡奧斯COSMOPlat攜賦能成果參展,並同步開展「數字中國·賦能講堂」宣講活動。從衣、食、住、行到康、養、醫、教,卡奧斯COSMOPlat用13個行業及平臺賦能案例,展示了卡奧斯COSMOPlat賦能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的能力。
  • 鈦媒體直擊藍光首屆科技節:房企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科技如何賦能...
    在峰會致辭上,藍光發展CEO遲峰從政策導向、客戶訴求,科技發展三個方面分析了房地產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無疑成為了房地產企業面臨的新挑戰,也是其面對重大變局時行之有效的應對方式。
  • EduSoho受邀第26屆學習與發展展示會,數位化學習平臺賦能企業快速...
    EduSoho作為領先的在線教育解決方案服務商,多年來在助力企業、教育機構、高等院校等進行「數位化轉型」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因此阮穎在現場就《數位化企業學習平臺,如何賦能企業快速發展》相關主題進行了專業分享。
  • 破譯數位化的遺傳密碼:傳統企業組織轉型的「雙螺旋」引擎
    波士頓諮詢公司 | BCG  2020-04-11 00:00:00   專欄 數位化時代已然降臨,您所在的企業是否已在組織層面準備就緒?面對這一問題,作為數字原生的高科技企業躊躇滿志,而缺乏數位化DNA的諸多傳統企業則有所顧慮:是瞻前顧後、謹小慎微,還是大刀闊斧、畢其功於一役?如何實現企業內各部門的全面數位化轉型?數位化基因又應如何在傳統業務部門中得到長久、穩定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