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進過圖書館了?
你在圖書館內能找到心儀的書嗎?
近日,四川日報民情熱線(028-86968696)、川報觀察民情熱線求助通道和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接到多地網友反映,當地區縣一級的圖書館服務體驗差,許多館藏圖書難以激發居民興趣、無法有效滿足居民閱讀、學習需要。
網友的反映是否屬實?當前區縣一級的圖書館服務狀況如何,又存在哪些問題?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民情熱線(028-86968696)記者實地走訪相關圖書館進行調查。
觀看視頻>>>
http://cbgccdn.thecover.cn/4167_1595494697000.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不稱心
讀者在圖書館找不到想看的書
7月12日下午,記者走進成都市新津區圖書館二樓的圖書外借室,只見200多平方米大的房間裡,只有稀稀拉拉兩三人。
空蕩蕩的新津區圖書館外借室
記者在外借室蹲守了一個多小時,陸續有10餘位讀者進入,但大多數人都是圍著書架走一圈後空手離開,並沒有人外借圖書。記者上前詢問緣由,被告知「沒有感興趣的,書都有點偏!」
新津區圖書館的少年兒童圖書室
圖書館裡找不到自己想看的書,這並不僅僅一地讀者的困惑。
杜玲玲是綿陽市人,最近她通過綿陽市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查詢風靡全球的理財讀物《窮爸爸,富爸爸》一書,卻被告知沒有館藏。
廣元市旺蒼縣的吳瑕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作為90後新手媽媽,如何科學育兒成為吳瑕的生活新焦點。她曾嘗試去距家不遠的旺蒼縣圖書館尋書「取經」,但卻被告知自己書單上的熱門育兒書籍均無館藏。「館裡的育兒書都沒啥名氣,感覺也不怎麼專業。」吳瑕失望而歸。
旺蒼縣圖書館的育兒書
很委屈
圖書館購進的大半新書乏人問津
一邊是讀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書,另一邊,圖書館工作人員也很委屈。「我們也很疑惑,辛苦採購回來的書,怎麼就沒人借呢?不少是新書啊!」一名圖書館工作人員說。
新津圖書館的新書和舊書混合在一起擺放
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的推進,全省書籍採購量體量持續走高,《四川省圖書館暨全省公共圖書館2019年閱讀報告》顯示,全省公共圖書館2019年紙質文獻新增量共計237.6萬冊,數據資源資料庫多達1075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記者走訪多個縣級圖書館發現,借閱量、訪問量卻持續遇冷——
這意味著大多數的圖書沉睡在館裡,無人問津。
即便是購入的新書,借閱率也並不高,資中縣圖書館館長苟華勇介紹,每年他們會新購2000餘冊次書籍,用於吸引讀者來館。「但這些新書中有一大半並沒有多少人前來借閱,「比如館裡超過1000餘冊次的經濟類新書從來沒有人外借過。」
新開發的電子圖書資源的境遇同樣讓人唏噓。南充市圖書館副館長劉軍就介紹,他們花費20萬購買的古籍類電子書資源每年使用人數不超過20人。而其他專業的資料庫資源訪問量也不如人意。
想不通
費心「討好」讀者,借閱率就是上不去
「買書的時候,我們已經在費心『討好』讀者了,但不曉得為啥子,借閱率就是上不去。」一名縣級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這樣吐槽。
這不僅僅是他一人的疑惑,廣元市劍閣縣圖書館館長雍濤介紹,他們每年採購書籍不可謂不用心,會結合噹噹、京東等書籍網站的熱門書籍排行榜來綜合考慮。但很多上了排行榜的書籍仍會水土不服。
比如因為電視節目《朗讀者》走紅的同名圖書,一度在各大排行榜居高不下,採購回來的《朗讀者》借閱量卻長期徘徊個位數。資中市圖書館也有類似的體會。精心採購回來的政經書籍不受青睞,反而是一些小眾的養生類、健康類書籍在館內的借閱量一路飄紅。
細分析
購回圖書不能一放了之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主任楊峰介紹,在歐美不少國家的圖書館,必須是這個專業的人才能進入圖書館工作。
「專業的圖書館不僅停留於借閱功能,其館員還應該具備信息資源整合能力,通過網際網路資源有效提取符合讀者胃口的信息,主動運用大數據手段並結合地方文化、人群特色,動態地追蹤讀者需求變化,並通過多元有效手段推薦、傳遞給大眾,引導大眾的閱讀習慣。」
廣元市劍閣縣圖書館館長雍濤也認為,高居各大讀書榜單的《朗讀者》之所以在當地遇冷,究其原因是在區縣城市,用於生活實踐的生產技術類讀物、通俗小說等更受當地讀者的追捧,《朗讀者》這類書籍顯得有些不接「地氣」。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員不能只是將圖書擱在書架上了事,而要運用各種現代化手段宣傳推介這類優質書籍,引導讀者拓展閱讀視野。「但這方面,我們缺乏專業力量,做的不夠,基本沒有怎麼開展圖書推介活動。」
記者走訪發現,多個區縣圖書館,只是將新書放到書架上,就沒了後續動作。儘管也有圖書館意識到要做相關新書推薦活動,但內容和形式都過於簡單粗略。
比如,在成都市新津區圖書館,儘管大門處的大數據平臺上有推薦新書。但每本書只介紹了書名和不到100字的內容簡介,對於這些新書適讀人群、所屬類別、社會影響、名人推薦等隻字未提。
缺人才
圖書館缺持專業職稱證書的工作人員
儘管不少圖書館都呼喚專業人才,但實際上,這方面人才缺口也相當大。不少區縣圖書館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有的館裡甚至沒有一名持有圖書館專業職稱證書的工作人員。
專業化的人才去哪裡了?楊峰介紹,當前全省只有四川大學設有圖書館學專業的碩士點,但每年的畢業生只有8位左右。
圖書館學的本科專業則在2003年被置換為信息管理學專業,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機整理分析信息資源的能力。該專業本科畢業生一年有40位左右。這些畢業生最終流入圖書館不超過5位,流入成都以外圖書館工作的基本沒有,網際網路公司和科研院所信息中心才是這些畢業生的首選。
專家建議
培養專業人才 巧用社會資源解急
楊峰認為,過去十多年裡,我省不少高校都取消了「偏冷門」的圖書館學等相關專業。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當前需要更多人才來進行精準化、個性化公共文化服務,應增加相關學科設置,結合時代特點培養更多此類人才。
譚發祥則建議,在專業人才總量很少的情況下,市縣圖書館可以採取社會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圖書館專業人才加盟,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他舉例,上海市圖書館每年通過社會購買服務,讓專業的人來進行圖書館的推廣和數據分析等服務,提高服務效益。
採訪中,記者也發現一些圖書館正在謀求改變——
●這幾年,四川省圖書館就通過共建「文軒讀讀書吧」,通過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讓書店成為圖書館的延伸,讓書店圖書館化,形成了全民閱讀的四川模式。省圖還與新華文軒共創了「你讀書,我買單」的全新模式,讀者通過設在省圖二樓的文軒書店,可挑選自己喜歡新書進行外借,而這些外借的書都將由省圖買單。
●市縣圖書館也在做出更多努力,南充市圖書館則探索學科館員制度,即招聘各專業的館員,讓其負責該專業的信息資源收集、整理、分析,並精準推薦給該領域工作人員。劍閣縣圖書館正嘗試購買超星讀書、博看有聲等在線雲閱讀資源,以現代化方式給讀者趣味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