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 ︳膝陽關:清熱降溫

2021-01-13 通元堂健康服務站

通元堂——全國理療加盟

通元堂打造全國理療加盟領軍品牌,一次投入,終身永久性免費復訓和技術提升!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通元堂健康服務站了解詳情!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號:TYT365


溫馨提示:【海川醫學】將於本周免費開設微信群授課—獨穴艾灸,添加微信:tyt9179,回復「聽課」即可!


膝陽關,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出自《針灸甲乙經》,足少陽膽經的第33個穴位。該穴在膝外側,當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主要治療膝臏腫痛,胭筋攣急,小腿麻木。



【標準定位】


膝陽關在膝外側,當陽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


【取法】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陽陵泉直上,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膝陽關穴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髂脛束、股外側肌、股中間肌。有膝上外側動、靜脈。分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末支。皮膚由股外側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有膝上外側動、靜脈。


【可治病症】


1、主治病症

(1)運動系統疾病: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腳氣;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股外側皮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


2、配穴舉例:配陽陵泉、膝眼,主治膝臏腫痛;配委中、承山,主治胭筋攣急。


3、現代研究:臨床用於風溼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刺灸法】


膝陽關刺法:直刺0.8~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膝部和大腿外側。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應用】


扭傷


主穴:阿是穴 膝眼 膝陽關 梁丘


配穴:疼痛較重者配合谷、太衝;瘀血腫脹甚者配血海、三陰交。


方義:扭傷多為關節傷筋,屬經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療時取扭傷部位穴位為主,以疏通經絡,散除局部的氣息壅滯,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相關焦點

  • 簡單學一穴—— 膝陽關
    膝陽關,膝,膝部也;陽,陽氣也;關,關卡。本穴又名寒府穴、陽關穴。一方面寒府穴,說明本穴是寒氣容易聚集的地方,膝關節受寒所在部位;另一方面陽關穴,本穴是陽氣通行的關卡。故而本穴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針灸甲乙經》「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痺不仁,膝陽關主之」。《類經圖翼》「主風痺不仁,膝股冷痛,不可屈伸」。
  • 足少陽膽經之膝陽關 | 穴位常識
    【中醫寶典App】中醫經典書籍在線/離線閱讀 >>>瞳子髎、聽會、上關、頷厭、懸顱、懸釐、曲鬢、率谷、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肩井、淵液、輒筋、日月、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
  • 膝陽關穴
    取穴方法:膝陽關穴位於人體的膝外側,當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穴位解析:1)膝陽關。膝,指本穴所在為膝部。陽,陽氣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向下飛落。本穴物質為中瀆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向膝之下部飛落而下,飛落而下的經水飛濺出大量的水溼之氣並充盛於穴周內外,致使膝以下膽經各穴生發的陽氣上行至此時受到格阻,膽經下部經脈的陽氣至此後不得上行,故名。關陽名意與膝陽關同。2)寒府。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膽經營下行經水在此生發出大量冷溼水氣。理同膝陽關名解。
  • 足陽明胃經之 梁丘 | 每日一穴
    梁 丘liang qiu足陽明胃經 之 卅四梁指堰堤,丘即土丘,此將髀骨喻為堰堤,膝上隆起肌肉比作土丘,穴在這堰堤上邊的小丘之中【取穴】1.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在膝蓋外上緣直上2寸處取穴。2. 令大腿肌肉繃緊,顯現股直肌肌腱與股外側肌,於兩肌之間,陰市下1寸處取穴。【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側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穴性】調胃理氣,和中降逆,通經活絡。
  • 【每日一穴】—浮郄穴:急性胃腸炎、便秘、麻木等
    【穴名解說】【浮郄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本穴物質為委陽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經氣血性本寒溼,即使吸熱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氣態物也少,如從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穴位含義】膀胱經經氣在此升至天之天部。【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運行規律】循膀胱經上行並散熱冷降。【功能作用】清熱降溫。
  • 十二透穴法簡介
    其十二透穴為: 一、肩髃透極泉:肩髃為手陽明經與陽蹻脈之會穴,其功能可疏經絡,祛風溼,利關節,調氣血;極泉為手少陰心經起始穴,有清心寧神,通經括活絡的功能。二穴相透,可疏通陽明和少陰之經絡氣血,利於肩關節之恢復。二、腋縫透胛縫:二者皆為經外奇穴,有舒筋利節、活血通絡之功能,透刺可促進上肢功能恢復。
  • 足陽明胃經之 犢鼻 | 每日一穴
    犢 鼻dú bí足陽明胃經 之 卅五犢即小牛,鼻即鼻子,穴在髕韌帶之側
  • 【每日一穴】膝關穴——治療膝痛,腳氣,鶴膝風,咽喉痛等
    合作開班,諮詢電話/微信:18141925185導讀:按摩膝關穴的作用與好處:治療膝痛,腳氣,鶴膝風,咽喉痛等。膝關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膝關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膝關穴位位置圖】
  • 每日一穴:築賓
    築即堅實,賓通「臏」,泛指膝和小腿,此穴在小腿內側,有使股膝堅實的作用,故名築賓。築賓穴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癲疾,徵症,疝氣,不孕,嘔吐涎沫,腹痛,腳軟無力,足腨痛,足踹內痛,癲狂,癇證,嘔吐,小腿內側痛,現代又多用築賓穴治療腎炎,膀胱炎,睪丸炎,盆腔炎,癲癇,精神分裂症,腓腸肌痙攣,並可用於腎炎,精神病,腎炎,神經性嘔吐,小兒胎毒等。別名築濱(《醫學入門》),腿肚。
  • 【每日一穴】下廉穴:清熱解毒,安神定志
    下廉穴為經穴名(Xiàlián)。出《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稱手下廉。屬手陽明大腸經。下即下方,廉即邊緣,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側緣下方,故名下廉。手,指本穴位於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層次的氣血物質潔靜清明。本穴物質為溫溜穴傳來的水溼雲系,此水溼雲氣在本穴所處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而天之下部的氣血物質相對處於廉潔清靜,故名。【取穴位置】位於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 【美群養生】每日一穴——曲泉
    【曲泉穴的準確位置圖】    曲泉穴位於人體的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穴節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
  • 學法論「典」 ︳民法典重點條文·每日一論
    學法論「典」 ︳民法典重點條文·每日一論 2020-12-22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穴丨庫房穴:理氣寬胸,清熱化痰
    運行規律:脾土物質堆積穴周內外,天部之氣則散於胃經之外。功效作用:存儲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溼。庫房穴有理氣寬胸,清熱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庫房穴所治症,為胸脅滿、咳逆上氣、氣不歸根,及吐膿血濁沫諸病,均屬氣分上越之證。為氣逆,非氣虛。所治均屬實證,有如宿積者。
  • 每日一穴之 間使
    間使穴的名詞解釋間使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經(金)穴:五輸穴之經穴,五行屬金。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行至本穴後,經水逐步降溫,生發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如被它物間接的指使一般,故名。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經的經水由本穴流行通過。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過,故名鬼路。
  • 【每日一穴】鶴頂穴
    鶴頂穴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主治膝痛、足脛無力、癱瘓、腳氣、膝關節炎、鶴膝風等。 【取穴方法】患者屈膝,於髕底中點上方之凹陷處取穴。【功能作用】:通利關節,袪風除溼,活絡止痛。【主治病症】鶴膝風,膝關節酸痛,腿足無力,下肢痿軟、癱瘓,腳氣等各種膝關節病以及腦血管病後遺症。
  • 【每日一穴】陰郄穴——小腹脹痛、水腫、腿膝麻痺酸痛、屈伸不利、疝氣等
    【穴名解說】    【陰郄穴】經穴名。出《千金要方》。《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外臺秘要》作少陰郄。屬手少陰心經。手少陰之郄穴。別名:手少陰郄,石宮,少陰郄。本穴物質為通裡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經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陰郄。    (2)手少陰郄、少陰郄。手,手部。少陰,心經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經水循地部孔隙回流地之深部。理同陰郄名解。郄穴之意與本名解同。    (3)石宮。石,腎之所主也,水也。宮,宮殿也,出入的門戶小而內部寬大也。
  • 【論穴】梁丘穴
    梁丘,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郄穴。屈膝,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另說在膝上3寸(《千金要方》);在膝蓋骨上盡處陷中(循經考穴編》廣注)。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旋股外側動脈降支。主治膝脛痺痛,鶴膝風,胃痛,乳癰等。【腧穴釋義】梁丘。
  • 膝蓋反覆疼痛,針灸時你選取了膝陽關穴嗎?膝骨性關節炎選它沒錯
    針灸可以舒筋通絡、活血止痛,膝蓋是人體最大的「筋會」,所以舒筋活血才是關鍵,多以局部取穴為主,如內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膝陽關、鶴頂、膝關等穴。這些穴位都是膝蓋局部的穴位,每個穴位都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今天單獨來講一講膝陽關穴。膝陽關,原名陽關。在《千金要方》中稱為關陽,在《針灸大成》中稱為足陽關。
  • 每日一穴之 郄門
    郄門穴的名詞解釋郄門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之郄穴。穴位含義為,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按摩郄門穴的功效:清熱止血、寧心止痛、理氣安神、活血洩熱。郄門穴的配伍功效郄門穴配梁丘穴、足三裡穴、太衝穴:治神經性嘔吐;郄門穴配內關穴: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郄門穴配曲澤穴、大陵穴:治心痛;
  • 每日一穴:浮郄
    穴名解浮指順流,郄即孔隙,本經脈氣順流而下,進入穴隙,故名浮郄。浮指表言。郄,大隙也。穴在膝關節後方外側,下肢骨自膝關節又生一輔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譬之,穴即以浮名。所屬部位大腿定位標準定位:浮郄穴在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