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一名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時至今日愛因斯坦的名氣仍未消退,他為科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科學界他有一句話被盛傳:其實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
愛因斯坦留下了許多科學理論,但遍尋他留下來的理論,並沒有找到與之相關的描述,所以我們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愛因斯坦作為一個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物理學家,他所表達的觀點應該會和物理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可以從物理的角度著手去查證。
其實,上面那句話跟愛因斯坦的時空觀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為什麼科學界有很多人都相信他說過那樣的話。在了解愛因斯坦的時空觀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曾在古中國,有名為尸佼的著名學者在他的著作《尸子》中寫到: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翻譯過來是:宇代表空間,宙代表時間,而宇宙則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那時,人們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主要時因為當時人們對時間的概念大多來自宇宙,那時人們認為月亮繞著地球轉就是一個月,而一晝夜便是一天。
在科技突飛猛進的近代,有著近代科學之父的牛頓在1687年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對牛頓時空觀做出了詳細的定義。
牛頓認為,時間就是時間,空間就是空間,兩者是相互分離的。時間是均勻向未來流逝的,它是單向的,亦是絕對的;而空間則是靜止的,像一個框架一般。換而言之,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一致的,它們不會受到運動的影響。這個觀點符合人類的直覺,也能被人們所接受,後人稱之為絕對時空觀。
隨後,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被愛因斯坦所顛覆。這是由光速引起的紛爭,根據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來的光速表達式,計算出光速是一個固定的數值,這也就說明了,在任何慣性的參考下光速都是不變的。
科學家們為了調和牛頓和麥克斯韋的理論,提出可能是由於光相對於他的介質的運動速度,於是科學家們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去尋找這個介質,但都失敗了。隨後,愛因斯坦便通過麥克斯韋的光速理論,提出光速不變的觀點,並假設伽利略變換,從而得出了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中有2個與時空有關的觀點讓人無法接受,一是: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分立的,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應該被並稱為時空,是一個連續體;二是:時空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不同的觀測者所測量到的質量、時間、空間、長度都應該是不同的。
簡單點來說,在不同的運動狀態下,人們所感受到的時間是不同的。舉個例子:假如真有外星人,當它在外星你在地球時,你們相隔遙遠,這個時候你和外星人是相對靜止的;而當外星人乘坐飛船在你頭頂上飛過時,那它的現在就是你的過去;如果它再掉頭飛向你,那麼它的現在其實就是你的未來。總結一下就是:過去並沒有消失,而未來其實早已存在。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推理,「時間並不存在」這句話也可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