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出名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僅6句,就把女子閨怨描繪得淋漓盡致

2020-12-07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我們的文化一直在被傳承,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地,都一直流傳至今!比如說我們的詩詞文化!

說起詩詞,首推唐詩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山,它們可實在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到今天,一共流傳了多少詩詞下來,已經很難得到一個具體的數字了,但毫無疑問,都是我們民族的珍寶!這其中包括出名的詩、不出名的詩以及出名的詩人、不出名的詩人。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就是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寫的,他的這首詩也沒有多麼出名,但卻生動形象,值得一看!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出自《樂府詩集》,那麼,你知道《樂府詩集》是什麼嗎?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也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由北宋郭茂倩所編。

要知道的的,《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

其中,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製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說完這些,我們回歸正題,來看看這首詩!

《白紵歌三首其二》湯惠休秋風嫋嫋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蟋蟀夜鳴斷人腸,夜長思君心飛揚。他人相思君相忘,錦衾瑤席為誰芳?

「秋風嫋嫋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詩人開筆以秋風起興,不僅是時令的交代,也是詩情的開啟。

其實,古代詩人寫秋思的有很多,像曹操的《觀滄海》就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而寫閨怨的也很多,比如李白《獨不見》的「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那這首詩為何能在眾多詩篇脫穎而出呢?大概是因為它更加生動形象吧!

大家知道,古代女子不論是結婚前還是結婚後,基本上都是呆在深宅大院裡邊,沒什麼外出的機會。假如遇上需要去外地上任或者經商的丈夫,大概率只能在家裡等了。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閨怨詩那麼多的原因。

在這裡,詩人用一個「房」和一個「曲」,把思婦那種閨閣之幽與深,思怨之急與切生動形象、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秋天在詩人們筆下本就多「悽涼、冷清」意味,再加上這裡的深宅大院,數不到頭的等待、永遠四方的天空。夜晚,月光照在床帷,更添悽清氣氛。女子獨處深閨,思念丈夫,已不知是多少個不眠之夜,再面對眼前的靜夜景色,怎能叫她不心傷?

正當思婦獨自沉浸在深切的懷念和無盡的悲傷中時,那討厭的多舌的蟋蟀又鼓譟起來,鳴聲單調、尖利,不絕於耳,攪得人慾眠不能,欲思不得,柔腸寸斷。故此長夜思君,心神飛揚,恨不得馬上飛到丈夫身邊,或者丈夫馬上回到自己身邊。這種思念之深之切,非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蟋蟀夜鳴斷人腸,夜長思君心飛揚。」這是從蟲鳴聲著筆來寫,以蟋蟀的鳴叫來襯託女子內心的悲吟,乍看突兀,其實是很合理的。

古代女子面對情愛,多少有些含蓄和羞澀,這裡不直接言明,而是以蟋蟀之叫聲說出,實乃妙筆!

此詩步步反逼,層層遞進。寫到這裡,那些外在的景物描寫已經寫完,正所謂是先景語後情語,主人公驟然發問:「他人相思君相忘,錦衾瑤席為誰芳?」我如此思念你,你自然也應與我一樣,可現在,你卻好似忘了一般。

為誰芳」一句,表面看是在質問丈夫,實則是想說「這床上的錦緞衾被和華麗素潔的帳還不是為了'你'才發出芳香的嗎!」

到這裡,主人公思怨已極,而良人遠行,自己的恩愛得不到報答,滿腹的戀情得不到回復,不免又性急起來,一腔的幽怨一下勃發出來。可以說,精彩極了!

說完了整首詩,我們回過頭來說一說這首詩的作者。題目也說了,這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那麼,有多不出名呢?大概就是那種說出他的名字你依然一臉懵的「不出名」吧!

湯惠休,南朝宋(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詩人,早年為僧,人稱「惠休上人」。因善於寫詩被徐湛之賞識。孝武帝劉駿命其還俗,官至揚州從事史。由此可見,在古代封建社會,會作詩也是生存技能之一了。(當然,這裡是調侃的話~)

湯惠休詩作今存11首,以《怨詩行》最為著名,富於民歌氣息。其詩風華美流暢,在宋齊間頗有影響。論者多以「休鮑」並稱,然而其成就實不足與鮑照相頡頏。

這首詩到這裡就結束啦!屏幕前的你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看法嗎?來評論區和小矣一起討論吧!

完。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 | 一首詩讀懂:閨怨詩
    閨怨詩是漢族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主要是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徵婦、商婦、官婦、遊子婦等)在閨閣中的愁怨。閨怨詩裡的抒情主人公是女子,抒發的主要是這女子的怨情,比如丈夫不在身邊的寂寞和思念;批判戰爭;悔恨教丈夫覓封侯;對青春逝去,年華易老的幽怨。寫作者則性別不限,可能是男性詩人,也可能是女性詩人。
  • 閨怨詩裡的閨怨
    文/  負晚晴閨怨詩,是古典詩歌中一個重要題材。由來已久,中外都有。在中國的典籍中,「閨怨」一詞,較早見於武則天《蘇氏織錦回文記》:「錦字回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旨」。而閨怨詩也是在唐代風行,此後綿延。一代又一代的女子,因為她們的共情而有了閨怨詩。閨中女子,大抵兩類。一是思婦,一是棄婦。
  • 深情的納蘭性德,寫了一首詞,以女子口吻,將閨怨描寫得淋漓盡致
    歷代名人大家,留下了無數名言錦句,讓我們體會到了文字的美好和語意的深邃雋永。每一首詩詞身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句經典之下都會有令人動容的情感。納蘭性德,作為滿清第一詞人,雖然一生短暫,卻是為世人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被屢屢引用的佳句。那些感慨,那些喜愛,那些讓我們驚豔的詞句都埋在他這一生所作的眾多詞句裡。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詩,前兩句寫得很一般,後兩句是千古名言
    其實劉禹錫除了有個性之外,他也是一位深情的才子,寫過了很多優美的愛情詩篇,可能一說到愛情,現在的很多人會不屑,認為現在的愛情太過於虛假,變得很不真實。應當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那都有真正的愛情,只是愛情比較獨特,也太過於奢侈了。我們從很多的唐詩裡,也是能夠感受到這種真正的愛情,那劉禹錫就寫過了一系列感人的愛情詩篇,例如他的這首《竹枝詞二首·其一》,便是一首難得的愛情名篇。
  • 一首《春詞》詩,把少女的憂愁寫得委婉新穎,別出蹊徑
    這些出現在唐詩中的女性,多半是含著閨怨的女子,那樣蘊藉,那樣婉約,我見猶憐。我們試想,那一個個幽閉在深宅大院裡的女子,最平常最強烈的感覺是什麼呢?大概未必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不平,而是深深的寂寞吧?深宅大院中無事可做,每日理了晨妝,又卸晚妝;餵了八哥,賞了鴛鴦。這花朵一般的生命,就這樣一點點的消磨,而其中的愁怨,又有誰知道呢?
  • 4首閨怨詩,寫盡相思苦,唯有最後一首傳誦千古!
    這是因為受環境和當時的習俗影響,閨中女子,大多沒有自由,因此,詩人們鍾情於寫閨怨詩,將相思之意縱情釋放。今天,想與詩友們分享4首閨怨詩。其中的最後一首,堪稱絕唱,傳誦千古。內心只有一個期待,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夫君,最好能夠封侯,這樣的話,她在人前,也十分有光彩,有面子。可是,突然間,當春天來臨,一派美好的春光襲人,此時,看到枝頭的楊柳色,這麼富有生機,這麼令人充滿希望,這位少女一下子就後悔起來,她覺得,幹嗎要盼望夫君去封侯呢!如果他能陪自己欣賞這豔麗的春光,不負韶華,該有多好。
  • 秦觀又一首冷門的閨怨詞,一字曰之:美極了!
    秦觀曾有一首《春日》詩,詩中有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句詩被元好問直接引用到其論詩絕句中,所論者便是秦觀的詞風:有情而無力。無力一說頗有些主觀偏好,但有情卻是極為恰當的。今天狗子在向大家介紹一首秦觀的閨怨詞,此詞稍顯冷門,但卻是美極了。且來欣賞這首《南歌子》:南歌子北宋·秦觀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北朝時期也有《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之句。而到了唐代,這類詩歌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不乏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張籍的:「秋江岸邊蓮子多,採蓮女兒憑船歌」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採蓮曲》,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留下的一首寫採蓮的經典名篇。
  • 《閨怨》新解
    王昌齡一首《閨怨》,淋漓盡致地道出了「閨中少婦」們的「離愁怨恨」,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詩中少婦以「不知愁」而「凝妝」上「翠樓」,及見陌頭「楊柳色」,乃生悔心:夫君在外,功名之望仍遙,而春光卻不待人,於是離索之情更劇矣。這撩人的閨怨,寄託了這位閨中少婦的「懷春的物候敏感」,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們的心。
  • 杜甫寫在春天的一首詩,僅開篇5字,讀後便令人心曠神怡!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來具體領略古詩中春天的美好。它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間。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描繪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清新,意境明麗。如果要說杜甫這首詩中的春天有多美?我想它的開篇5字,便足以令人心動,讀後心曠神怡。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寫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公元764年春,也就是廣德二年春。
  • 李白寫了首肉麻情詩,把女子思春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後兩句太露骨
    「抽刀斷水更流,舉杯銷愁更愁」這句話出自於李白詩中的一首詩,出自於《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對人生充滿了希望,他所寫的詩篇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詩篇多以抒情為主,但很少有人知道,李白還曾寫過一首情詩,肉麻無比,把女子思春的境況描寫得淋漓盡致。在情詩中最後兩句尤其肉麻。這首肉麻無比的情詩叫《春思》,整首詩都是「春草如絲,秦桑低綠枝」。若君懷歸日,便是妾斷腸。春暖花開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李白一首看似再簡單不過的詩,卻一字不可改,最後5個字耐人尋味
    李白一生走到哪寫到哪兒,似乎很少有他駕馭不了的題材。思鄉時,他寫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出手就是經典;送別時,他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驚豔了千年;年少時,他吟道:「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劍氣逼人;老年時,他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是別樣的暢快。他的一生似乎活在各種詩意裡,卻很少寫男女之情,但這並不代表他寫不好情詩。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 僅二十八個字,寫盡了宮女深宮生活的哀怨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為區別杜甫,人稱「小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杜牧的詩,詩風雄姿英發俊爽,其中以七言絕句最為著稱,且其詩詞數量可觀,藝術成就頗高。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杜牧很經典的一首描寫宮怨的詩,該首詩詞含蓄優美,寫秋景寓情,將宮女深宮生活的哀怨悽涼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耐人尋味。
  • 《唐詩三百首》中僅憑一首詩出名的詩人
    ,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邊塞詩人。蒲州虞鄉(今山西永濟)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曆年間進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並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徵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全唐詩》存詩僅13首。其詩以寫邊塞徵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復盛唐氣象。徵人怨 唐代: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 每日一詩|《閨怨》王昌齡
    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徵,立功邊塞,成為人們「覓封侯」的重要途徑。詩中的「閨中少婦」和她的丈夫對這一道路也同樣充滿了幻想。  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
  • 詩詞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感人
    閨怨詩內容多是寫少婦、少女的憂愁和怨恨。這種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感情細膩,容易入詩,加上些幽怨,就更讓有哀憐了。一個女子,當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詩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纏綿,更加動人心弦。15首經典的閨怨詩,感情真摯動人,其中,王昌齡的最動人。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幽怨,深沉感人,王昌齡的最有名
    閨怨詩內容多是寫少婦、少女的憂愁和怨恨。這種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感情細膩,容易入詩,加上些幽怨,就更讓有哀憐了。一個女子,當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詩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纏綿,更加動人心弦。
  • 唐朝最神秘的詩人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 其中一首壓倒全唐
    說起唐朝最偉大的詩人,肯定非李白莫屬。但是唐朝最出名的古詩,並不是李白寫的,而是一個極其低調的大師寫的。歷史對張若虛的描寫是十分模糊的,因為他一共就留下了兩首詩,而他的人生經歷幾乎無人可知。 但就是這麼一位低調的詩人,卻留下了一首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一洗六朝詩風,橫絕千古!」的傳世之作,這首詩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課本上是要求背誦的。
  • 詩詞|這幾位南宋詩人不出名,詩卻家喻戶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今天向大家分享這首是《立春偶成》,便是關於二十四節氣歌著作的,這首詩是南宋初期文學家張栻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用擬人手法寫草木慢慢變綠,最先告知了春天到來的消息。全詩詩人用各種手法描繪出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銳,詩語生動,表達的是一種欣喜的心情。還有一首春天南方描寫梅雨的詩《約客》,初看題目好像沒聽過,但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話應該聽說吧。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無論是寫景抒情、託物言志,都不能無病呻吟,否則寫得越多,就越是不知所云。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詩歌欣賞中也應該注意主觀能動作用,不要只局限於掌握原意,完全可以做一些恰當的豐富和發展。因為詩歌本來就是生活的抽象,並非日常的真實記載,心情不同、立場各異,理解上就各有側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詩有百解、詞無達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