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我們的文化一直在被傳承,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地,都一直流傳至今!比如說我們的詩詞文化!
說起詩詞,首推唐詩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山,它們可實在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到今天,一共流傳了多少詩詞下來,已經很難得到一個具體的數字了,但毫無疑問,都是我們民族的珍寶!這其中包括出名的詩、不出名的詩以及出名的詩人、不出名的詩人。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就是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寫的,他的這首詩也沒有多麼出名,但卻生動形象,值得一看!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出自《樂府詩集》,那麼,你知道《樂府詩集》是什麼嗎?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也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由北宋郭茂倩所編。
要知道的的,《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
其中,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製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說完這些,我們回歸正題,來看看這首詩!
《白紵歌三首其二》湯惠休秋風嫋嫋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蟋蟀夜鳴斷人腸,夜長思君心飛揚。他人相思君相忘,錦衾瑤席為誰芳?
「秋風嫋嫋入曲房,羅帳含月思心傷。」詩人開筆以秋風起興,不僅是時令的交代,也是詩情的開啟。
其實,古代詩人寫秋思的有很多,像曹操的《觀滄海》就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而寫閨怨的也很多,比如李白《獨不見》的「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那這首詩為何能在眾多詩篇脫穎而出呢?大概是因為它更加生動形象吧!
大家知道,古代女子不論是結婚前還是結婚後,基本上都是呆在深宅大院裡邊,沒什麼外出的機會。假如遇上需要去外地上任或者經商的丈夫,大概率只能在家裡等了。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閨怨詩那麼多的原因。
在這裡,詩人用一個「房」和一個「曲」,把思婦那種閨閣之幽與深,思怨之急與切生動形象、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秋天在詩人們筆下本就多「悽涼、冷清」意味,再加上這裡的深宅大院,數不到頭的等待、永遠四方的天空。夜晚,月光照在床帷,更添悽清氣氛。女子獨處深閨,思念丈夫,已不知是多少個不眠之夜,再面對眼前的靜夜景色,怎能叫她不心傷?
正當思婦獨自沉浸在深切的懷念和無盡的悲傷中時,那討厭的多舌的蟋蟀又鼓譟起來,鳴聲單調、尖利,不絕於耳,攪得人慾眠不能,欲思不得,柔腸寸斷。故此長夜思君,心神飛揚,恨不得馬上飛到丈夫身邊,或者丈夫馬上回到自己身邊。這種思念之深之切,非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蟋蟀夜鳴斷人腸,夜長思君心飛揚。」這是從蟲鳴聲著筆來寫,以蟋蟀的鳴叫來襯託女子內心的悲吟,乍看突兀,其實是很合理的。
古代女子面對情愛,多少有些含蓄和羞澀,這裡不直接言明,而是以蟋蟀之叫聲說出,實乃妙筆!
此詩步步反逼,層層遞進。寫到這裡,那些外在的景物描寫已經寫完,正所謂是先景語後情語,主人公驟然發問:「他人相思君相忘,錦衾瑤席為誰芳?」我如此思念你,你自然也應與我一樣,可現在,你卻好似忘了一般。
「為誰芳」一句,表面看是在質問丈夫,實則是想說「這床上的錦緞衾被和華麗素潔的帳還不是為了'你'才發出芳香的嗎!」
到這裡,主人公思怨已極,而良人遠行,自己的恩愛得不到報答,滿腹的戀情得不到回復,不免又性急起來,一腔的幽怨一下勃發出來。可以說,精彩極了!
說完了整首詩,我們回過頭來說一說這首詩的作者。題目也說了,這是一個不出名的詩人,那麼,有多不出名呢?大概就是那種說出他的名字你依然一臉懵的「不出名」吧!
湯惠休,南朝宋(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詩人,早年為僧,人稱「惠休上人」。因善於寫詩被徐湛之賞識。孝武帝劉駿命其還俗,官至揚州從事史。由此可見,在古代封建社會,會作詩也是生存技能之一了。(當然,這裡是調侃的話~)
湯惠休詩作今存11首,以《怨詩行》最為著名,富於民歌氣息。其詩風華美流暢,在宋齊間頗有影響。論者多以「休鮑」並稱,然而其成就實不足與鮑照相頡頏。
這首詩到這裡就結束啦!屏幕前的你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看法嗎?來評論區和小矣一起討論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