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 | 一首詩讀懂:閨怨詩

2021-02-13 秋實語文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遼西」究竟有什麼,讓這位女子不喜聽黃鶯的啼叫?遼西這裡有女子的丈夫,而且這裡可能正發生著戰爭。古代女子以夫為綱,面對丈夫外出擔任官吏、獵取功名、徵戍邊塞、從事貿易等導致的離別,加之青春易逝、年華易老,可謂思念與幽傷交加,這就催生了一種詩,叫閨怨詩,又閨情詩。

閨怨詩是漢族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主要是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徵婦、商婦、官婦、遊子婦等)在閨閣中的愁怨。

閨怨詩裡的抒情主人公是女子,抒發的主要是這女子的怨情,比如丈夫不在身邊的寂寞和思念;批判戰爭;悔恨教丈夫覓封侯;對青春逝去,年華易老的幽怨。

寫作者則性別不限,可能是男性詩人,也可能是女性詩人。男性詩人寫閨怨詩,稱之為代言體,他們創作閨怨詩的時候,或替怨或觀怨,替怨如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觀怨如王昌齡《閨怨》,除了替怨觀怨外,他們還借怨,借女人說話,以宮怨、閨怨寄託「士不遇」的情懷,以相思寓渴望報效,以美人遲暮寓功業不就,以空閨寂寞寓懷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排擠打擊等,如秦韜玉《貧女》。在閨怨詩中,男性詩人們有時以夫妻關係喻指君臣關係,有時對詩中女子的遭遇寄寓同情,有時則借詩中女子的愛情來讚美謳歌美好的愛情。女性詩人寫閨怨詩,是自怨,抒發的是真正的閨閣之愁怨。女人本身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感情細膩,容易入詩,加上些幽怨,就更讓人哀憐了。

閨怨詩的賞析重點在:人物形象、思想情感。

閨怨詩主要集中在唐代,唐代的閨怨詩比較發達,最值得一提的要數王昌齡的《閨怨》。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問:少婦賞春的心理變化是什麼?

心理變化:不曾愁——自娛、歡樂——悔、怨、思念。

這首詩感情大膽,直言不諱,直接挑戰時代相襲的傳統觀念。它沒有寫對丈夫怎樣思念,也沒有什麼夢或信,而是用反襯的方法,寫一個不知憂愁為何物的年輕女子,在春天到來時的快樂心情,但這種快樂心情,當看見遠處路上楊柳的顏色時,突然來了一個轉變,妙就妙在這一變上。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官婦,從「覓封侯」可知其身份。詩作採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雖然題為「閨怨」,但是第一二句先鋪排出的卻是一位不解世事、無憂無慮的青春女兒形象。

「凝裝」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飾上很是花了一番工夫,不由讓人聯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離開婆家時精心裝扮的場景,「著我繡袷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翠樓」一般指古代富貴人家的居所,其外牆多以青色磚瓦裝飾。在春日裡盛妝上樓賞風景,如此閒情逸緻,可見這位小官婦不曾經歷過生活的波折,更無須耽溫飽之虞。此時的她,不曾愁,徜徉在春日美景裡,自娛、歡樂。

第三句看到「楊柳色」時,她內心突然發生了變化。看到遠處田陌上楊柳青青的顏色,一種莫名其妙又濃烈的情緒忽然泛上了心頭。這青青的楊柳為何能觸動女子的心弦呢?可能是「楊柳」引發了離別之思,古人有折柳送別一說,楊柳處往往是離別地,也可能是這楊柳處藏有兩人的故事,女子和丈夫曾在那攜手賞春,無論是哪種原因,如今春又來,而身旁的人卻不在,於是生出了悔、怨之情,她或許在想:如果這個時候我的丈夫陪伴在我身邊,我們一起欣賞著美好的春天景色,該是多麼的幸福;與跟家人相伴、共享美好春天相比,升官發財的事情是何等渺小啊。

從「不知愁」到「悔封侯」,變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卻又合情合理。詩人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將美麗的春景添上了感傷的一筆,淺而不白,怨而不怒。讀者通過詩作女主人公的一個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樣的黯然憂愁起來。這首詩有詩意、有境界、有情感,在閨怨詩裡面,藝術水平時很高的。

欲寄紅箋尋秋雁,字字粉淚斷人腸。在對這些古代女子表示深切同情和惋惜的同時,更大的啟發是珍惜眼前人。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閨怨詩——《閨怨》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詩題為《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少婦不知愁」,緊接著第二句又寫出這位不知愁的少婦,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凝妝」登樓遠眺的情景。於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閨中少婦果真不知愁嗎?當然不是。
  • 閨怨詩裡的閨怨
    文/  負晚晴閨怨詩,是古典詩歌中一個重要題材。由來已久,中外都有。在中國的典籍中,「閨怨」一詞,較早見於武則天《蘇氏織錦回文記》:「錦字回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旨」。而閨怨詩也是在唐代風行,此後綿延。一代又一代的女子,因為她們的共情而有了閨怨詩。閨中女子,大抵兩類。一是思婦,一是棄婦。
  • 詩詞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感人
    來源  古典文學與詩詞閨怨詩是漢族古典詩歌中一個獨特的門類。閨怨詩內容多是寫少婦、少女的憂愁和怨恨。這種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詩人的氣質,感情細膩,容易入詩,加上些幽怨,就更讓有哀憐了。一個女子,當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詩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纏綿,更加動人心弦。15首經典的閨怨詩,感情真摯動人,其中,王昌齡的最動人。
  • 4首閨怨詩,寫盡相思苦,唯有最後一首傳誦千古!
    古代詩詞中,描寫閨中情怨和相思之苦的,非常多。
  • 詩詞丨讀一首詩,知一份情,懂一個人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其實詩詞也是如此。讀懂一首詩或者詞,便讀懂了其中的情,也便讀懂了一個人。一首詩,有時是一份「日日思君不見君」的相思。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每日一詩|《閨怨》王昌齡
    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徵,立功邊塞,成為人們「覓封侯」的重要途徑。詩中的「閨中少婦」和她的丈夫對這一道路也同樣充滿了幻想。  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
  • 秦觀又一首冷門的閨怨詞,一字曰之:美極了!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秦觀曾有一首《春日》詩,詩中有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句詩被元好問直接引用到其論詩絕句中,所論者便是秦觀的詞風:有情而無力。無力一說頗有些主觀偏好,但有情卻是極為恰當的。
  • 詩的改頭換面,由傳統詩詞向現代新詩的轉型
    現代詩逐漸取代了古體詩的地位,對於古典詩詞,我們更像是把它當成一種裝在盒子裡的寶物,只能珍藏,卻不會打開,詩詞所有的輝煌也變成了過去,為何傳承了幾千年的古典詩詞創作會不再盛行呢?下面將會探究新詩取代古典詩詞背後的原因。文中的古體詩詞是包括古風詩、歌行體、格律詩詞等在內的諸多古代詩歌形式的總稱。
  • 《閨怨》新解
    王昌齡一首《閨怨》,淋漓盡致地道出了「閨中少婦」們的「離愁怨恨」,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詩中少婦以「不知愁」而「凝妝」上「翠樓」,及見陌頭「楊柳色」,乃生悔心:夫君在外,功名之望仍遙,而春光卻不待人,於是離索之情更劇矣。這撩人的閨怨,寄託了這位閨中少婦的「懷春的物候敏感」,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們的心。
  • 蘇軾一首神奇的詩,順著讀天亮了,倒著讀天黑了,網友:太有才了
    蘇軾一首神奇的詩,順著讀天亮了,倒著讀天黑了,網友:太有才了 迴文詩詞、對聯,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它不僅極具趣味性和娛樂性,從文學上來說創作難度也是非常大。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幽怨,深沉感人,王昌齡的最有名
    古典文學與詩詞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 一個不出名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僅6句,就把女子閨怨描繪得淋漓盡致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我們的文化一直在被傳承,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地,都一直流傳至今!比如說我們的詩詞文化!說起詩詞,首推唐詩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山,它們可實在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到今天,一共流傳了多少詩詞下來,已經很難得到一個具體的數字了,但毫無疑問,都是我們民族的珍寶!這其中包括出名的詩、不出名的詩以及出名的詩人、不出名的詩人。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香汗薄衫涼
    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天亦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李白的一首閨怨詩,30字寫盡淋漓盡致的相思,最後兩句耐人尋味
    #唐詩鑑賞#《春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詩。比興開篇,春回大地時背景廣闊的景色描寫,不僅直接呼應了詩題,還很好地拓展了詩境。「春思」,既指在春天這個季節的思念,又指男女愛情的懷想。你燕地(遼寧)碧草如茵的思(絲)念,我秦中(陝西)桑葉濃綠是知(枝)道的。這兩句採用了比興手法,藉助思婦的想像,寫出了「春思」的背景和事由。
  • 正讀倒讀均可,甚至一首詩有40種讀法,一起領略迴文詩的魅力!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幾首經典的「迴文詩」:《菩薩蠻·夏閨怨》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情景交融,寫閨中少女夏日的生活容貌。下片,以物傳情,以閨中少女嘲笑郎君寫醒後的怨思。此詞用意雖不甚深,詞語自清美可誦。
  • 黃永武 談詩的鑑賞角度(上)
    現代的詩歌研究,無論是詩的設計、鑑賞、考據、思想,莫不須注意方法:考據須遵循科學的方法,設計須了悟藝術的原則,思想須辨析義理的內涵,而鑑賞則須將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的法則兼備並用。每一首詩,可以從多種角度作為鑑賞的著眼點,如歷史故實的考求、社會背景的探究、作者心理的分析,這些是鑑賞作品的前提,都有其科學的方法;又如章句結構的析論、音響美感的探索、境界層次的闡述,也是鑑賞作品的要點,都有其藝術的法則;至於作品與詩人性格的研究,作品與詩人宗教或時代思潮的關涉,乃至民族特性與世界觀的深層探跡,都有其思想的背景。
  • 高中古代詩歌閱讀三步讀詩法,典例結合分析,輕鬆讀懂詩歌
    古代詩歌是我們的文化瑰寶,也是語文教學考察的重點之一,如何讀懂詩歌,耐著性子,3000多字的方法、案例、解讀帶你讀詩。一、懂得詩詞的基本特點和章法結構1.基本特點:情景結合在正常情況下,舊體詩、詞的基本章法是先寫景,後抒情。
  • 浙江小夥自創「廢話體」詩走紅,自稱當代李白,網友:這能算詩?
    這一字之差可是擊敗了詩詞大會82位才子,看來現代人對古人的詩詞並不是特別了解,說起來蒙曼在詩詞大會上翻譯一首詩,跌落神壇。她翻譯的詩非常簡單,《憫農》想必很多人都學過吧,一般來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寫得鋤草勞作,然而蒙曼卻將這首詞理解為了播種。因為這首《憫農》的「失誤」她也是被人質疑學業水平不精。
  •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原創)枯木「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 ,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梔子花,六瓣平鋪,更有重臺,花色潔白無瑕,花香清新馥鬱,沁人心脾,是典型的南方花卉,從春天到初夏,次第開放,花期長,花香持久,即可觀葉又可觀花聞香,還可以賞果觀形,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成為詩詞歌賦的常詠之物,也促就了一首首優美的詩詞,千古流傳。梔子在秦漢以前是應用最廣的黃色染料,《漢官儀》記有:「染園出梔、茜,供染御服。」
  • 莎士比亞有一首愛情詩,能讀懂一半,你也可以稱為半個情聖了!
    關於愛情,能夠讀懂它的人不多,也許,只有認真愛過,真心付出過的人,才明白其意。就好比莫文蔚在一首歌中這樣唱到;「若不是因為愛著你,怎麼會夜深還沒睡意。」當然,每一個人都渴望在情竇初開的年紀裡,遇上自己的另一半。可有些時候,想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還得擁有點情商、還得真情流露出對愛情的迷戀。例如;莎士比亞有一首愛情詩,能讀懂一半,你也可以稱為半個情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