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閨怨詩——《閨怨》

2021-02-13 高考語文寶典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怨︾

1. 閨: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
3. 凝妝:盛妝。

4. 陌頭:意謂大路上。
5. 覓封侯:指從軍遠徵,謀求建功立業,封官受爵。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

春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裡難受;

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詩題為《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少婦不知愁」,緊接著第二句又寫出這位不知愁的少婦,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凝妝」登樓遠眺的情景。於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閨中少婦果真不知愁嗎?當然不是。讀過全詩之後我們知道,這是一位丈夫遠徵他鄉,自己獨守空房的少婦,即使在唐朝封建禮教尚不嚴格束縛婦女的時代,她平日裡也是不能隨便出門的。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稱為「詩眼」。這位少婦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作者何以稱之為「忽見」?其實,詩句的關鍵是見到楊柳後忽然觸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因為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著某種內在的相似。
故少婦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裡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想之後,少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覓封侯」便成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說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少婦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婦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並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這首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王昌齡善於用七絕細膩而含蓄地描寫宮閨女子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餘。
王昌齡極善言情。如果說李白的詩如奔瀉的瀑布,那麼王昌齡的詩則如蜿蜒流淌的溪流。他以精煉的語言、新穎獨特的構思,含蓄委婉的筆法,留給人們悠長的藝術享受。詩貴曲而忌直,一覽無餘不是好詩。王昌齡的這首七絕含蓄、曲折,深得其妙。通篇敘別情而不著別字,言離愁而無愁字,寫法極經濟,意韻極深婉,可以說以最少的文字容納了最多的語意。
短篇小說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加以集中表現,使讀者從這個橫斷面中窺見全豹。絕句在這一點上有些類似短篇小說。這首詩正是抓住閨中少婦心理發生微妙變化的剎那,作了集中的描寫,使讀者從突變聯想到漸進,從一剎那窺見全過程。這就很耐人尋味。此詩流傳廣泛,膾炙人口,其特色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有來歷,二是有新意。 
說它有來歷。主要是指「閨怨」是一種傳統題材。梁代何遜有《閨怨》詩二首,抒發閨人「枕前雙淚滴」和「獨對後園花』』的孤獨感傷,唐代貞觀(627—649)初,「以賦著稱的謝偃,《全唐詩》收其詩四首,其中一首題作《樂府新歌應教》,其詩云:「青樓綺閣已含春,凝妝豔粉復如神。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樽中酒色恆宜滿,曲裡歌聲不厭新。紫燕欲飛先繞棟。黃鶯始咔即嬌人。撩亂垂絲昏柳陌,參差濃葉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園明月輪。」很明顯,王昌齡的這首《閨怨》,化用了謝詩的某些語句。武則天的《蘇氏織錦回文記》曰:「錦字網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旨,屬文之士鹹龜鏡焉。」(《全唐文》九七)所謂「織錦回文」和「錦字回文」是同一典故,出自《晉書·竇滔妻蘇氏傳》,其事指前秦秦州刺史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蕙(字若蘭)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可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龜鏡」就是借鑑,王昌齡的《閨怨》詩雖然不是直接「傳寫」竇滔妻之事,但它表現了「少婦」的空閨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不知愁」與第三句的「忽見」相照應,為下文的突兀轉折作鋪墊,構思新巧,對比強烈,有相反相成之效。 
第一,是審美內容上的出新。在《詩經》中,每每以昆蟲和植物來觸發離人的悲心,但一般沒有更深的含義,而這裡的少婦看到陌頭楊柳返青,不僅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更後悔不該叫他去外出求取功名。不言而喻,在這個少婦看來,「楊柳色」比「覓封侯」更值得留戀,更有追求的價值。這裡不僅包含著作者對功名富貴的輕視以及對美好時光和青春年華的珍惜,其審美內容也是新穎的,甚至可以說是進步的。 
從思想意義上說,這首詩的價值主要是由第四句體現的,而此句的重點是「覓封侯」三字,這與初唐「屬文之士」所「龜鏡」的「閨怨之宗旨」,則是相通的。 
在王昌齡現存的一百八十餘首詩中,絕句約佔一半,人稱可與李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王世貞《藝苑卮言》)如果說這一首堪稱「神品」的話,那麼其「神」主要表現在一個新字上。 
第二,是作者獨出心裁。首句「不知愁」(《全唐詩》作「不曾愁」),《唐詩三百首》編者於此三字旁註作:「偏先著此三字,返起下文。」其實不僅是這三個字,詩的前二句與「閨怨」的題意相反,著重寫少婦的真稚心態和愛美字。許多選本把這三個字釋作「從軍」或「良人辛苦戎事」(《唐詩品匯》卷四七)等。這樣解釋雖然不能說錯,但卻有以偏概全之嫌。從軍、徵戎固然可以求取功名,而求取功名的途徑又並非僅此一端。所以我認為「覓封侯」當與「覓舉」的意思大致相同。《新唐書·薛登傳》上疏云:「方今舉公尤乖其本。明詔方下,固已驅馳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陳篇希恩,奏記誓報。故俗號舉人皆稱覓舉。」在此詩中,「覓封侯」,是泛指外出求取功名,可以是從軍,也可以指尋求其他功名。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哦^_^

每日更新大量免費的語文知識、高分作文技巧、人物作文素材、高考詩詞解析、名家美文共賞、哲理名言和學習陪讀建議等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

搜索yuwenbaodian

或長按下圖二維碼即可^_^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 | 一首詩讀懂:閨怨詩
    古代女子以夫為綱,面對丈夫外出擔任官吏、獵取功名、徵戍邊塞、從事貿易等導致的離別,加之青春易逝、年華易老,可謂思念與幽傷交加,這就催生了一種詩,叫閨怨詩,又閨情詩。閨怨詩是漢族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主要是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徵婦、商婦、官婦、遊子婦等)在閨閣中的愁怨。
  • 閨怨詩裡的閨怨
    文/  負晚晴閨怨詩,是古典詩歌中一個重要題材。由來已久,中外都有。在中國的典籍中,「閨怨」一詞,較早見於武則天《蘇氏織錦回文記》:「錦字回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旨」。而閨怨詩也是在唐代風行,此後綿延。一代又一代的女子,因為她們的共情而有了閨怨詩。閨中女子,大抵兩類。一是思婦,一是棄婦。
  • 詩詞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感人
    來源  古典文學與詩詞閨怨詩是漢族古典詩歌中一個獨特的門類。閨怨詩內容多是寫少婦、少女的憂愁和怨恨。這種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 古代閨怨詩中給出了答案
    閨怨,是古代詩歌的傳統詩題,顧名思義,就是抒寫思婦獨守空閨的愁怨之情。當男子久滯他鄉之時,獨守閨房的女子不得不獨自承受生離的寂寞之苦,愁怨鬱結於心則鳴,「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便產生了閨怨詩。詩歌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成為思婦抒發閨怨的又一種方式,《詩經》中已有大量的閨怨詩作,如《王風·君子於役》。特別是到了唐代,經濟的飛速發展,「武皇開邊意未已」的連年戰爭,使得更多的青壯年或「重利」或「覓封侯」,常年奔波在外,滯留他鄉,使得更多的年輕女子不得不獨守空閨。這一社會背景使得唐代的閨怨詩創作空前繁榮,內容也更為豐富。
  • 中國詩詞大會:春日凝妝上翠樓,原來「凝妝」一詞學問這麼多
    「七絕聖手」王昌齡雖然以邊塞詩人聞名於世,但他的閨怨詩也堪稱一絕。比如人人熟知的他的《閨怨》一詩,細膩而含蓄地描寫了宮閨女子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變化,傳達出無限美感,令人回味無窮。閨怨唐 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閨怨》新解
    王昌齡一首《閨怨》,淋漓盡致地道出了「閨中少婦」們的「離愁怨恨」,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詩中少婦以「不知愁」而「凝妝」上「翠樓」,及見陌頭「楊柳色」,乃生悔心:夫君在外,功名之望仍遙,而春光卻不待人,於是離索之情更劇矣。這撩人的閨怨,寄託了這位閨中少婦的「懷春的物候敏感」,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們的心。
  • 清代最細膩的閨怨詩詞,把小女兒的那種情思,小心思都表現了出來
    詩緣情,說的就是詩詞要表達情感。而在情感表達之中,以愛情為最多,尤其是宋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愛情。「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還是愛情。更不必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了。
  • 這十二首描寫留守少婦相思之苦的閨怨詩,你喜歡哪首
    唐詩中有不少是專寫兒女情長的,失意文人們設身處地為那些丈夫遠遊或者出徵未歸,備感冷落的少婦著想,寫出了許多纏綿悱惻的思婦詩、閨怨詩,藉此來抒發了對自身懷才不遇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幽怨,深沉感人,王昌齡的最有名
    古典文學與詩詞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 一個不出名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僅6句,就把女子閨怨描繪得淋漓盡致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我們的文化一直在被傳承,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地,都一直流傳至今!比如說我們的詩詞文化!說起詩詞,首推唐詩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山,它們可實在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到今天,一共流傳了多少詩詞下來,已經很難得到一個具體的數字了,但毫無疑問,都是我們民族的珍寶!這其中包括出名的詩、不出名的詩以及出名的詩人、不出名的詩人。
  • 詩詞|蘇軾七首回文,訴盡四季閨怨
    蘇軾的這組《回文四時閨怨》,就是這種,這比起一般迴文詩整首倒讀的作法要容易些。這組詩均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十月。當時,蘇東坡被貶黃州,寫閨怨回文以紓解心情。01《菩薩蠻·回文春閨怨》翠鬟斜幔雲垂耳。耳垂雲幔斜鬟翠。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細花梨雪墜。墜尋乘花細。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
  •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原創)枯木「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 ,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唐朝詩人王建繼承了蕭綱的詩詞風格,以「宮詞」著稱,關於梔子的詩詞清新明快,爽朗上口。《雨過山村》唐 王建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 15首經典閨怨詩,纏綿悱惻,深沉感人!
    這首詩可以說是達到了閨怨詩的極致,它的意境很美,情感很飽滿,而且它的字句可以說是,字字妥貼,句句恰當,每個字都是很平常的字,連在一起卻成了很美的詩句,句句都有詩意。14、《閨怨》唐·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 秦觀又一首冷門的閨怨詞,一字曰之:美極了!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秦觀曾有一首《春日》詩,詩中有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句詩被元好問直接引用到其論詩絕句中,所論者便是秦觀的詞風:有情而無力。無力一說頗有些主觀偏好,但有情卻是極為恰當的。
  • 高中語文詩詞鑑賞分析和答題技巧,8種模式答題步驟,成績UP
    對於一名高中生而言,考試的時候,詩詞鑑賞題丟分嚴重,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我們要想辦法將這種丟分的概率降低。三結合詩詞內容大概就能知道,詩人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寫人還是寫景,是送別詩還是軍旅詩等等分析類別,總之一句話,詩詞鑑賞的題一定要多讀幾遍。
  • 【詩詞鑑賞】秋花絢爛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詩詞,傲霜綻放!
    秋花絢爛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詩詞,傲霜綻放! 木芙蓉 唐-韓愈 品讀好詩詞
  • 【詩詞鑑賞】今來商略感秋詩,在詩詞中感悟秋意!
    秋意漸濃,在詩詞裡感悟秋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的《秋詞》,讓人感悟到秋天的美好。 在秋天,只要你用心,亦或隨意取一個視角或角度,秋都會給你一份驚喜或多彩多姿的畫卷,去在詩詞裡感悟秋天的美好吧! 感秋書事 五代-李中
  • 二十首最經典的閨怨詩,如泣如訴,如怨如慕,讀之無不令人斷腸
    古詩詞中的閨怨詩主要是寫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
  •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閨怨
    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徵,立功邊塞,成為人們「覓封侯」的重要途徑。詩中的「閨中少婦」和她的丈夫對這一道路也同樣充滿了幻想。  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丈夫從軍遠徵,離別經年,照說應該有愁。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 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詩歌鑑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題型,其中對詩歌鑑賞表現手法的考察又是高頻考點。從歷年語文中考詩歌鑑賞題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都因為不了解題型特點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失分。  其實,詩歌鑑賞類的題型往往有很多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