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給我發私信吐槽,孩子在家看動畫片,玩IPAD什麼的時候都十分投入,八頭牛都拉不動。但是一到學校上課的時候就經常走神。
放學回家寫作業的時候,如果家長不在身邊看著,那作業能一直寫到後半夜去。倒不是作業留得很多,而是孩子寫一會作業就看一會兒電視,要不然就出去吃個水果,要不然就去上個廁所,反正只要不讓我一直寫作業,我幹啥都行!
家長不禁頭疼:為什麼別人家孩子寫作業就不用家長操心呢,為啥我家孩子總是溜號呢?
孩子溜號的時候,大腦在做什麼?
美國的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孩子的血液裡面注射了無毒放射性物質。通過血液在大腦中的流動,追蹤他們在大腦中流動的路徑。而大腦中不同區域的血流量,會隨著孩子的專注度不同而發生變化。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有沒有集中,通過血液在大腦中的活躍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
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個小世界,大腦裡面的各部分運行如同世界裡面生存的人。平時人們各忙各的,但是一旦孩子的專注力集中,這個「世界」裡面就如同發生了大事件,所有的人都會聚集在一起「看熱鬧」。而當孩子專注力沒有集中的時候,「人們」就在小世界裡面不停地閒逛。
其實老師所謂的孩子「溜號」的情況,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比如孩子在聽課的時候,會回憶起來上堂課老師講到了什麼。這種溜號叫「有意識的溜號」。而孩子如果在睡覺的時候做夢,甚至於白天的時候幻想,這些是無意識地溜號,不受大腦控制的。
但是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地,溜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算得上是不良的習慣了,那麼,孩子為什麼不能集中精神呢?
孩子為什麼會溜號?
孩子在溜號的時候,有可能就是在幻想。幻想著一些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的事情。而在幻想中出現的場景,都會從記憶裡面分離出來的「素材」。是記憶力給予孩子產生幻想的能力。
在大腦中,承載記憶的載體是「海馬體」,別小看海馬體,這可是導致孩子溜號,注意力不集中的頭號主導!
大腦中的記憶不會永久地保留,這些記憶會分散到其它的腦區。而海馬體會重新找到他們。當孩子的精神處於放鬆狀態時,海馬體就會將記憶碎片整合,孩子就會陷入幻想,開始神遊狀態。
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或者採取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放任自流,孩子長大以後也會缺乏自制力,沒法集中精神,難以專注於一件事情。
如何克制孩子溜號呢?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表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想讓孩子不「溜號」,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 定量學習
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做好計劃,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完成了,會給孩子什麼獎勵。如果沒有完成,孩子將受到怎樣的懲罰。當然,我們並不提倡打罵孩子,如果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就不允許孩子看動畫片或者吃糖果了。這樣的懲罰還是可以接受的。
2.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需要的環境是非常安靜的。很多孩子有的時候會在客廳或者餐廳寫作業,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看手機,或者看電視,會發出很大的響聲。不知不覺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的學習效率是不會高的。
家長要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給孩子,如果孩子沒有學習專用的房間,那麼家長也請做到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看電視或者手機,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 給孩子留出玩耍的時間
有的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想寫,而是除了學校留的作業,父母還給孩子布置了其它的學習任務,比如課外班的作業等等。佔用了孩子玩耍的時間。
孩子想到做完了作業以後,還要面對堆積成山的課外作業就會頭疼,因此就在寫作業的時候拖拖拉拉,學習效率也非常的低。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要給孩子留出休息玩耍的時間。否則,孩子想玩的心一直沒有得到滿足,孩子會認為是學習剝奪了自己玩的時間,漸漸的牴觸學習,寫作業,這就得不償失了。
4.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習慣。
因此,想讓孩子集中精神提高智力,就應該讓孩子多多閱讀。好的圖書能夠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當孩子認真閱讀著書中的故事時,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完全集中在書本上。這能夠很好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給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讓孩子專注力有所提升,也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