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東風雷諾之後,東風裕隆或將成為東風公司旗下第二家解散的合資公司。
有消息稱,11月13日,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東風裕隆銷售公司」)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消息屬實的話這也意味著納智捷品牌就此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據悉,東風裕隆在2010年成立,由東風公司與裕隆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總投資額為4.9億美元,主要生產納智捷品牌的產品。而東風裕隆銷售公司是在2013年由東風公司與裕隆汽車合資成立,主要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產品。
成立之初,東風裕隆就先後發布了兩款在市場反響強烈的產品。2011年、2014年東風裕隆分別發布的納智捷大7SUV,跨界SUV優6,憑藉高於同行業更大的空間和尺寸以及優秀的配置,納智捷一經上市就迅速躥紅,這也進一步導致其2013年就成功實現了盈利。隨後在2015年,東風裕隆更達到了6萬輛的歷史銷量最高記錄,但因為產品布局落後、商品企劃能力弱、營銷能力不足等原因,納智捷銷量開始迅速下滑。數據顯示2018年銷量僅為7056輛,同比下滑60%。2019年,東風裕隆銷量更是每況愈下,銷量下滑至1947輛,而在今年累計銷量已不足百輛。
對此有內部人士分析稱,東風裕隆最根本的問題是50:50的股比結構——誰都想做主,誰都做不了主。東風與裕隆強強聯合最終導致話語權不統一、權力分散以及由此導致的管理內耗。歷史是驚人的相似。這和神龍汽車近年來銷量急劇下滑有著同樣的緣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就曾直言,東風與神龍汽車沒有相互理解,造成大家在日常管理過程有些意見分歧,這些意見分歧造成神龍公司內部效率偏低。
其實不僅僅是神龍汽車,眾多合資車企都曾因意見分歧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甚至有些車企的品牌曾因此受到嚴重的損害。有些車企成功解決了此問題,銷量表現持續向好。不過有些車企依然受困其中,而如果車企不能徹底改革,那麼東風裕隆的結局或許是這些車企的前車之鑑。
事實也正是如此,由於股東雙方的分歧,2017年,東風汽車對革新不力的東風裕隆,做出了「撤人不撤資」的舉措。這也意味著東風裕隆具體事務將由裕隆集團主導,東風公司只作投資方參與運營。
同年8月東風裕隆提出510計劃,即5年內向市場推出五款新車,其中包括推出全新的產品平臺。按照規劃,東風裕隆將在未來5年的時間裡,推出包括新能源車型在內的10款新車型,此外,東風裕隆股方未來一至兩年將繼續投資20億元,用於納智捷品牌及產品的後續開發。
不過東風裕隆510計劃中計劃推出的新車,最終都無疾而終。目前東風裕隆納智捷不僅所有車型均已停售,而且純電動車在車展亮相之後也並未上市。在2018年廣州車展上,東風裕隆正式發布旗下首款純電動車——納智捷U5 EV,並計劃將在2018年底正式上市,但是截至目前,納智捷U5 EV仍未正式上市。從2011年東風裕隆納智捷在上海車展上,首次展示全球首發的電動概念車Neora,到目前仍未上市的電動化項目。對比豐田、日產近來才布局電動化,東風裕隆的規劃可謂是領先眾多主流車企,只不過此時的東風裕隆因為銷量下滑、產品不佳等問題纏身,已經無法再顧及電動化項目。
除了電動化項目近乎夭折以外,東風裕隆納智捷也面臨著大批經銷商退網的尷尬境地。據統計數據顯示,納智捷官網上披露的100多家經銷商中近半經銷商已經退網,還有將近20家經銷商電話處於無人接聽或者欠費停機狀態。
在今年6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裕隆集團與東風公司已初步達成共識,裕隆集團旗下納智捷品牌將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而在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破產清算之後,東風裕隆離退市或許已更進了一步,而若東風裕隆一旦退市,則將成為東風公司繼東風雷諾解散之後的第二家退市車企。
車 語 推 薦
下一站吉利,蔡建軍的避風港(下)下一站吉利,蔡建軍的避風港(上)長安汽車王俊:「隱士」出山 道阻且長(下)年底前建成255座充電站,大眾發起「脫碳」攻勢長安汽車王俊:「隱士」出山 道阻且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