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東西合璧的日本近代畫家 竹內棲鳳的繪畫

2020-12-15 藝術寶庫美術

亞洲美術

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獅子》

竹內棲鳳(Takeuchi Seihō,1864-1942年)日本畫家,京都現代畫壇的領導者。原名恆吉。竹內棲鳳以傳統的圓山四條派風格為基礎,採用狩野派、大和繪、漢畫的古典手法,加入寫生,格調清新。並且還研究西方油畫、水彩和攝影技術,把西方繪畫光、空氣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繪畫中,畫風精妙洗鍊。

《宿鴨宿鴉》

代表作有《獅子》、《古都之秋》、《雨霽》、《驟雨》、《河口》、《鯖魚》、《宿鴨宿鴉》、《潮來小暑》、《青蛙和蜻蜒》等

《雪中噪雀圖》在淡赭墨渲染的朦朧背景前,點綴著六隻在鬆軟雪地上嬉戲玩耍著的小麻雀。嫻熟的用筆著墨,準確生動的造型,顯示出畫家老練的寫實觀察能力。

《雪中噪雀圖》1900年

《柳鷺》
《雪松蒼鷹》

看完飛鳥再來欣賞幾條魚。

還有其他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有雞、鴨子、花貓、老鼠、兔子、小狗、猿猴、小鹿、狐狸、熊大和熊二。

1920-1921年,竹內棲鳳到中國寫生旅遊,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學和古典繪畫,面對煙雨朦朧的江南流連忘返,創作出十幾幅山水畫。

《柳陰雜居》畫面生動描繪了中國農村恬靜的生活狀態,用色鮮亮明快,用輕鬆的筆觸勾勒出了意境深遠的作品。

《柳蔭雜居》
《蘇州的雨》

《蘇州風物》

《揚州城外》

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畫家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女性仕女圖畫家 上村松園【108】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人繪」代表畫家 伊東深水【108】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美人畫家 鏑木清方【108】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日本漂泊的抒情畫家「浪漫的代名詞」竹久夢二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年)本名竹久茂次郎,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的日本著名畫家他的作品搭建了純藝術與工藝設計等實用美術的橋梁,對現代設計和日本美術有極大的影響。繪畫多表現「旅行」、「聖經」和「女性」三大主題,有西方的寫實手法與構圖,畫風具有日本的本土風味。所畫的美女體態優雅,溫柔多情,均帶有一種朦朧的美,表現了無盡的鄉愁和漂泊的人生。
  •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美女人物畫家 鏑木清方「108」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20世紀初,橋本關雪、竹內棲鳳、上村松園、川合玉堂、土田麥仙、神原紫峰等人從京都日本畫傳統和寫生畫派吸收了優點,對近現代日本畫有很大影響同時,在浮世繪和近代日本畫的影響下,東京的一批美人畫家鏑木清方、伊東深水、竹久夢二等人表現了日本婦女嫵媚、嬌豔、愁怨等性格之美。鏑木清方(かぶらききょかた,Kaburaki-kiyokata,1878-1972年)日本近代畫家,擅長美女畫、人物畫、社會風情畫,與上村松園、伊東深水等人齊名。並致力於對庶民風俗的考證,寫有許多隨筆。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綜合畫家 下村觀山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下村觀山(しもむらかんざん,Shimomura Kanzan,1873-1930年),日本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的著名畫家,本名晴三郎參與創立日本美術院,與菱田春草、橫山大觀等致力於新日本畫運動。作品綜合了大和繪、宗達光琳派和宋元繪畫等風格。代表作有《林間之秋/秋》、《白狐》等。
  •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繪畫之父 橫山大觀「107」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明治維新給日本近代科技文化發展提供了環境,在這前後,聘請歐美繪畫教師和黑田清輝等日本畫家赴歐美留學,開拓了日本西洋畫園地。不久,以日本近代美術教育家岡倉天心為首創辦了東京美術學校,最初主要是進行日本畫教學。銳意日本畫改革的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人開闢了日本畫的新途。
  • 西方藝術史:日本江戶時期寫實畫家 伊藤若衝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伊藤若衝(Ito, Jakuchu. 1716-1800年)日本江戶時期的畫家,號鬥米庵。他學習狩野派和中國畫家工整寫實的畫風,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寫實風格、並從尾形光琳的作品中學習裝飾技巧。代表作是他為京都相國寺所做的一套30幅《動植彩繪》、隔扇畫《群雞圖》和藏於大阪北部西福寺內障子上的《雄雞和仙人掌》等。
  • 西方藝術史:日本新古典主義的歷史人物畫家 安田靫彥「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安田靫彥(やすだ ゆきひこ,1884 - 1978年)本名安田新三郎,是大正至昭和時期的日本畫家,與前田青邨齊名的歷史畫泰鬥。《王昭君》1947年《王昭君》1959年他也畫了很多人物畫和中式仕女圖,運用了日本畫傳統和心理學因素。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
  • 西方藝術史:日本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 安藤廣重
    歌川廣重(Utagawa Hiroshige;うたがわひろげ),日本浮世繪大畫家,與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齊名。《東都名所 高輪之明月》1831年他於1833~1834年間的55幅風景畫系列《東海道五十三次》確立了他作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的地位。描繪日本舊時由江戶至京都所經過的53個宿場的各宿景色,是一組旅行風俗畫。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多才多藝的本阿彌光悅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6世紀末到整個17世紀,日本繪畫史上出現了幾位特別引人注目的畫家。在他們手裡,日本繪畫更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面貌。本阿彌光悅的刀劍、蒔繪以及書畫等創作是承上啟下的一條強韌紐帶。俵屋宗達和尾形光琳吸收了大和繪、水墨畫、障壁畫、狩野派、士佐派的營養,與日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粹相結合,充分發揮了日本美術的收容性、簡潔性、裝飾性和抒情性等特點,使之成為一種自覺地協調各種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
  • 西方藝術史:最富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日本畫家 加山又造「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加山又造(かやま またぞう,Kayama Matazo,1927 -2004年),日本畫家、版畫家。是當代日本畫家中最富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畫家之一,畫過洞窟壁畫、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各種手法,人物、山水、動物和花鳥等各種題材皆精。其藝術生涯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1950—1964年,以動物和大自然為題材,在現實造型基礎上加以變形和裝飾。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流派橋社畫家 埃米爾·諾爾德的狂熱色彩油畫
    《基督的生命》局部,1911-1912年《在包廂》1911年1913年到1914年間諾爾德到訪了南太平洋、莫斯科、西伯利亞、朝鮮、日本和中國等地,這次旅行對其今後的創作影響很大。他了解了土著居民的生活習俗,盡情展現自然賦予人類最原始的本真及淳樸。
  • 西方藝術史:德國新表現主義畫家 喬治·巴塞利茨 形象倒置的人物畫...
    》1967年巴塞利茲嘗試用一種「形象倒置」的方法創作繪畫。他說,在繪畫過程中,人物的位置根據它們向畫布邊緣移動的距離而加以調整。作品的標題暗示著,其中一個人僅僅只有一半在"那裡",而另一個正在離開。他說背景中的方格圖案像一場巨額獎金賽跑中發令者的旗幟,有人也認為這些方塊同德國表現主義繪畫中的街道風景和建築。
  • 西方藝術史:立體主義繪畫中的幾何機械派畫家 費爾南德·萊熱【123】
    在畫家萊熱看來,既然現代生活中無一物體不與機器產生關聯,那麼藝術就應當反映這一現實,把這種機械的美從生活中提取出來。他用這些機械產品似的幾何形體作為藝術形象的符號,構成了一種新的藝術語言。萊熱從來不分解物體,他的作品帶有一種率真味和機械感。《靜物:機械構件》他學過印象派和野獸派畫法,1907年看了塞尚作品回顧展後,受到立體主義極大啟發,畫風發生了徹底變化。
  • 西方藝術史:德國表現主義繪畫 現代油畫家馬克斯·佩息斯太因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瑪姬》1908年馬克斯·佩息斯太因(佩希施泰因/佩克斯坦 Hermann Max Pechstein,1881-1955年)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家《黑黃色的針織衫》1909年1910年以後,「橋社」畫家普遍採用單線平塗的表現方法作畫。佩希施泰因在表現主義畫家中,思想大膽創新、個性鮮明、色彩豐富濃重粗獷,不追求準確地描繪客觀對象,而是把自然光影響下產生的色彩變化表現在畫面上。
  • 西方藝術史:野獸派繪畫的領袖人物 從繪畫到剪紙 亨利·馬蒂斯
    《紅色餐桌》透視法則被忽略,朝簡化繪畫方面發展。牆紙和桌布都是裝飾性圖案,婦女和窗外的樹木則是簡單的輪廓。在大塊平塗的紅色上,畫著黑灰色的圖案,擺著鮮黃色的水果,棕黃色的椅子和婦女的頭髮,橘黃色的窗框,藍色的天空和屋頂,綠色的草坪,白色的樹叢、衣領、袖口等,這些不同的明度、冷暖、形狀作對比襯託,色彩交相輝映,使人感到溫暖、舒適、寧靜而平和。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7世紀日本社會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財富的集聚和城市享樂生活的盛行,表現歌舞伎演員、藝妓、歌女和市民階層生活、名勝風景等的人物畫、風俗畫、風景畫發展起來了。出現了鳥居清長、鈴木春信、懷月堂安度、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豐國、安藤廣重(歌川廣重)等許多重要畫家和流派。鈴木春信(Suzuki Harunobu,1725-1770年)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本名穗積次郎兵衛,號長榮軒、思古人。致力於錦繪(即彩色版畫)創作,以描繪茶室女侍、售貨女郎和歌舞藝妓為多。
  •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 心理肖像畫家 費德爾·羅科託夫「74」
    相反,他是第一批提出心理肖像的俄羅斯畫家之一,關注光學和大氣效應。在他最著名的肖像畫中有《亞歷山德拉·斯特魯伊斯卡婭肖像》,被稱為俄羅斯的蒙娜麗莎,並且無可否認是18世紀俄羅斯繪畫中最著名的作品。《戴著白色帽子的女士》《穿飾有黃花邊的藍衣無名女子肖像》《IGOrlov伯爵》1762年《博布林斯基童年肖像》《俄羅斯大公君士坦丁帕夫洛維奇》俄羅斯18世紀其他代表畫家介紹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明亮鮮豔繪畫作品欣賞 油畫家奧古斯特·麥克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奧古斯特·麥克(馬凱/馬克 August Macke,1887-1914年)德國表現主義畫家,青騎士社團的成員。《Münsterkirche in Bonn》1907年《圖恩湖花園》1907年《圖恩湖花園的石榴樹》《用水泵的孩子們》麥克描繪景物、肖像、動物、靜物和場景,都保留了具象的形,把繪畫引向對世界更為客觀的理解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立體主義的藝術喬治·勃拉克(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早期專注於印象派繪畫,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這一神秘的時期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純繪畫純設計和想像的。勃拉克首次在他的《葡萄牙人》畫中使用了鉛字,開創了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的新手法。從此,字母就像裝飾品一樣成為所有立體派畫家都沿用的造型材料。《葡萄牙人》1911年勃拉克在靜物畫中對於物象的分解 就像是在進行一種分析形體的實驗。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畫家橋社創始人 埃裡希·赫克爾的悲劇性油畫
    《閱讀中的女子》與其他幾位橋社畫家一樣,他們都有追求「內在需要」的表現。但他似乎在壓抑自己的內心的激情而使得畫面趨於和諧與穩定,保持嚴謹、冷靜而克制的風格。木刻版畫《在原野中的人》銅版畫表現主義的畫家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現代流派 扭曲怪誕的表現主義藝術概論【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