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多才多藝的本阿彌光悅

2020-12-21 藝術寶庫美術

亞洲美術

日本美術

公元16世紀末到整個17世紀,日本繪畫史上出現了幾位特別引人注目的畫家。他們是本阿彌光悅、俵屋宗達和尾形光琳。在他們手裡,日本繪畫更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面貌。本阿彌光悅的刀劍、蒔繪以及書畫等創作是承上啟下的一條強韌紐帶。俵屋宗達和尾形光琳吸收了大和繪、水墨畫、障壁畫、狩野派、士佐派的營養,與日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粹相結合,充分發揮了日本美術的收容性、簡潔性、裝飾性和抒情性等特點,使之成為一種自覺地協調各種美的因素的典型的日本美。其高度概括的、富於生氣的裝飾感成為後來日本美術的基本個性,對後來者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本阿彌光悅(1558-1637年)通稱次郎三郎,號太虛庵、自得齋(自德齋)、德有齋(德友齋)。他是日本江戶時代初期的書法家、藝術家,開創書道光悅流,被譽為「寬永之三筆」的第一書法家。此外他在陶藝、漆器藝術、出版、茶道亦有涉獵,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他常繪製四季花草、鹿、鶴等,製作和歌卷或新古今集色紙帖等書畫一體的作品,同時將和歌及繪畫與漆器結合起來,創作了具有嶄新圖案和造型的漆器作品,如《舟橋蒔繪硯箱》、《左義長蒔繪硯箱》、《鹿蒔繪笛筒》等。

《舟橋蒔繪描金硯箱》上隆起的蓋子,造型豐滿,使人聯想到宗達繪畫作品中所出現的土坡的形狀。他採用了藤原時代流行的「葦手繪」花紋圖案,在隆起的金地箱蓋上,用「凸紋描金」表現船隻,上面再橫臥一條寬寬的浮橋,其造型和構圖極為大膽。硯箱蓋子上還行雲流水般地寫有古詩中的一節詩句。

《舟橋蒔繪硯盒》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陶瓷方面,他採用紅土燒制的窯裂紋茶碗,具有特殊的光澤美,被譽為光悅釉,重要作品有他為女兒出嫁時製作的《不二山》茶碗,至今仍被視為無價之寶。(不二山:指的是今日的富士山。它隱喻富士山的美與大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女兒曾用自己的和服袖子包過此茶碗,故又被稱為「振袖茶碗」而為眾人所知。

《不二山》

《光悅卷物切》

他與表屋宗達及尾形光琳並稱琳派的創始者。琳派(りんぱ也稱做「光琳派」)是桃山時代後期興起活躍到近代,使用同傾向表現手法的造型藝術流派。

本阿彌光悅書 俵屋宗達畫《蓮下繪和歌卷》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本阿彌光悅筆 俵屋宗達繪《鹿下繪》

本阿彌光悅筆俵屋宗達繪《鶴下繪和歌巻》

亞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海北派」海北友松【103】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長谷川等伯【103】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103】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綜合畫家 下村觀山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下村觀山(しもむらかんざん,Shimomura Kanzan,1873-1930年),日本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的著名畫家,本名晴三郎參與創立日本美術院,與菱田春草、橫山大觀等致力於新日本畫運動。作品綜合了大和繪、宗達光琳派和宋元繪畫等風格。代表作有《林間之秋/秋》、《白狐》等。
  • 西方藝術史:東西合璧的日本近代畫家 竹內棲鳳的繪畫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獅子》竹內棲鳳(Takeuchi Seihō,1864-1942年)日本畫家,京都現代畫壇的領導者。並且還研究西方油畫、水彩和攝影技術,把西方繪畫光、空氣的表現手法融入到繪畫中,畫風精妙洗鍊。
  •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美女人物畫家 鏑木清方「108」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20世紀初,橋本關雪、竹內棲鳳、上村松園、川合玉堂、土田麥仙、神原紫峰等人從京都日本畫傳統和寫生畫派吸收了優點,對近現代日本畫有很大影響他所描繪的浮世繪和婦女形象,既帶有江戶風俗的藝術情趣,又富有時代新意,人物氣質清新高雅。畫面工致,秀麗清雅,纖細抒情。使浮世繪藝術更高雅,從而推動了日本繪畫的進步。
  • 西方藝術史:日本漂泊的抒情畫家「浪漫的代名詞」竹久夢二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1884-1934年)本名竹久茂次郎,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的日本著名畫家他的作品搭建了純藝術與工藝設計等實用美術的橋梁,對現代設計和日本美術有極大的影響。繪畫多表現「旅行」、「聖經」和「女性」三大主題,有西方的寫實手法與構圖,畫風具有日本的本土風味。所畫的美女體態優雅,溫柔多情,均帶有一種朦朧的美,表現了無盡的鄉愁和漂泊的人生。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7世紀日本社會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財富的集聚和城市享樂生活的盛行,表現歌舞伎演員、藝妓、歌女和市民階層生活、名勝風景等的人物畫、風俗畫、風景畫發展起來了。鈴木春信(Suzuki Harunobu,1725-1770年)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本名穗積次郎兵衛,號長榮軒、思古人。致力於錦繪(即彩色版畫)創作,以描繪茶室女侍、售貨女郎和歌舞藝妓為多。受中國明末清初「拱花」印法的影響,在拓印時往往壓出一種浮雕式的印痕,自成風格,稱為「春信式」。
  • 西方藝術史:日本江戶時期寫實畫家 伊藤若衝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伊藤若衝(Ito, Jakuchu. 1716-1800年)日本江戶時期的畫家,號鬥米庵。「枡目描」細節《釋迦三尊像》之《普賢菩薩像》《釋迦三尊像》之《釋迦如來像》《釋迦三尊像》之《文殊菩薩像》《壽星圖》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 西方藝術史:日本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之一 安藤廣重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安藤廣重(Ando Hiroshige;1797~1858;日文:あんどうひろしげ安藤広重),後改名這些作品色彩豔麗、構圖合理、畫面充滿動感,在當時限制日本庶民遊走的年代,滿足了人們對鄉村景象的憧憬。他大膽地採用西方創作手法,通過具有感召力的主題及東方元素,營造出了簡單自然又不失美感的環境氛圍。
  • 西方藝術史:日本新古典主義的歷史人物畫家 安田靫彥「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安田靫彥(やすだ ゆきひこ,1884 - 1978年)本名安田新三郎,是大正至昭和時期的日本畫家,與前田青邨齊名的歷史畫泰鬥。《王昭君》1947年《王昭君》1959年他也畫了很多人物畫和中式仕女圖,運用了日本畫傳統和心理學因素。
  • 西方藝術史:最富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日本畫家 加山又造「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加山又造(かやま またぞう,Kayama Matazo,1927 -2004年),日本畫家、版畫家。是當代日本畫家中最富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畫家之一,畫過洞窟壁畫、浪漫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各種手法,人物、山水、動物和花鳥等各種題材皆精。其藝術生涯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1950—1964年,以動物和大自然為題材,在現實造型基礎上加以變形和裝飾。
  • 西方藝術史: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 保加利亞的油畫作品欣賞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 保加利亞的美術也是隨著民族的覺醒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開始繁榮起來的。
  •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 心理肖像畫家 費德爾·羅科託夫「74」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18世紀下半葉的肖像體裁已誕生出所謂內心肖像畫的種類。《戴著白色帽子的女士》《穿飾有黃花邊的藍衣無名女子肖像》《IGOrlov伯爵》1762年《博布林斯基童年肖像》《俄羅斯大公君士坦丁帕夫洛維奇》俄羅斯18世紀其他代表畫家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 西方藝術史:日本近代繪畫之父 橫山大觀「107」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明治維新給日本近代科技文化發展提供了環境,在這前後,聘請歐美繪畫教師和黑田清輝等日本畫家赴歐美留學,開拓了日本西洋畫園地。不久,以日本近代美術教育家岡倉天心為首創辦了東京美術學校,最初主要是進行日本畫教學。銳意日本畫改革的橫山大觀、下村觀山、菱田春草等人開闢了日本畫的新途。
  • 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假期宅家無聊?6本好書陪你漫遊藝術世界
    大概2015年的時候,偶然在網上看到一份薦書單,被種草了丁寧的《西方美術史》。這本書的封面極好看,當時並不知道是畫作是什麼名字,作者是誰,屬於哪個流派,只是覺得特別喜歡。於是以近200元的價格,購入了人生第一本藝術類書籍。
  • 西方藝術史: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羅馬尼亞革命年代裡三位傑出藝術家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 1848年的革命對羅馬尼亞民族藝術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世紀東歐諸國畫家介紹,詳見本號其他文章: 西方藝術史:19世紀東歐諸國美術羅馬尼亞民族畫家 尼古拉·格裡高列斯庫
  • 【理論天地】「再現」的藝術史意義 ——讀高名潞《西方藝術史觀念:再現與藝術史轉向》
    [1]另一本由溫尼·海德·米奈(Vernon Hyde Minor)撰寫的經典藝術史論書籍《藝術史的歷史》(Art History’s History),譯者則以「再現」翻譯了「representation」。米奈區分了藝術史裡「相似」(resemblance)與「再現」的區別,並賦予了「再現」以政治、美學和藝術史的多重含義。
  •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人繪」代表畫家 伊東深水「108」
    亞洲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伊東深水(Ito Shinsui,いとうしんすい、1898-1972年),原名一。擅長「美人繪」,被視為日本現代美人畫的代表畫家,筆姿秀麗,色彩乾淨鮮明,筆墨頗見功夫。伊東深水保留了浮世繪的藝術格調和西畫藝術的表現技法,更為細緻傳神,並運用渲染的手法增加了畫面的感染力。所畫的美女體態修長,自有一種清新脫俗之美。代表作有《銀河登》、《聞香》、《雪暮》、《指》、《吹雪》、《鏡》、《十六歲少女》。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由於這些國家直接或間接、持續或間斷地受到來自傳統西方文明的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國家的藝術也受到了西方藝術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太甚,以至於本國藝術不具備太多原創性,那麼在囿於篇幅的導論教材中不予提及是合理的。但這並非故事的全部,就像中國藝術與日本藝術之間,後者除了大量受到前者影響,更大程度上還是依著自己的脈絡發展出了全新的風格。
  • 專題:西方美術史——藝術審美(一)
    丁寧,浙江寧波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講授課程有《古典與唯美》、《西方公共藝術》、《西方美術史》。著作有:《接受之維》、《美術心理學》、《綿延之維--走向藝術史哲學》、《藝術的深度》、《西方美術史十五講》、《圖像繽紛――視覺藝術的文化維度》、《美術鑑賞》和《感動心靈的西方美術》;譯著有:《傳統與欲望--從大衛到德拉克羅瓦》、《光榮的深處--畢沙羅傳》、《注視被忽視的事物--靜物畫四論》、《媒體文化》、《視覺品味》、《博物館懷疑論》和《解碼西方名畫》等。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流派橋社畫家 埃米爾·諾爾德的狂熱色彩油畫
    《基督的生命》局部,1911-1912年《在包廂》1911年1913年到1914年間諾爾德到訪了南太平洋、莫斯科、西伯利亞、朝鮮、日本和中國等地,這次旅行對其今後的創作影響很大。他了解了土著居民的生活習俗,盡情展現自然賦予人類最原始的本真及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