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入坑指南:假期宅家無聊?6本好書陪你漫遊藝術世界

2020-12-21 櫻汐筆談

大概2015年的時候,偶然在網上看到一份薦書單,被種草了丁寧的《西方美術史》。這本書的封面極好看,當時並不知道是畫作是什麼名字,作者是誰,屬於哪個流派,只是覺得特別喜歡。於是以近200元的價格,購入了人生第一本藝術類書籍。

後來才知道,這幅畫是拉斐爾前派大師沃特豪斯的作品《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翻譯成中文:要採玫瑰須趁早,聯想起那兩句古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樣的畫面和意境結合起來,是不是別有一番韻味?

入手《西方美術史》之後,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看完。合上書本之後,隱約感覺好像懂了點什麼,但又不太懂,心想多看看可能會好點。 於是,第二本、第三本,到現在,陸續買入了30本左右的藝術類書籍。雖不算多,但對於藝術史開始有了初步的了解。

看書之餘, 我也喜歡上網搜索藝術類節目來看。比如BBC出品的《藝術的力量》、《低地國家的藝術》,喜馬拉雅上張法中的《美術史》、碎片先生的《文藝復興在義大利》、老吳的《手機美術館》等,對於藝術的感知有了更新鮮的觸角。

在過去幾年裡,我從一頭霧水到略有所懂,也走了不少彎路。比如從一開始就選擇《西方美術史》這樣的大部頭來看,雖然有它的好處:印刷精美,內容豐富,即使看不大懂,拿著手裡也覺得幸福。但這種偏教科書的編排特點,專業性太強,初學者讀起來比較費勁。

入坑藝術史的4年,作為不斷試錯的「小白藝術愛好者」,我看了一些書,聽了不少節目,那麼接下來,我將給大家介紹6本親測有效的藝術入門書。

一、約翰·赫斯特:《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推薦指數:5顆星

推薦理由:最好讀的歐洲史。

看到這本書,你大約有點懵圈:不是藝術類書單嗎,怎麼把歷史書夾帶了進來?相信我,你並沒有看錯,首推的書籍就是這本只有229頁的《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要想了解西方藝術,歐洲史是必備的基礎知識。這本書以簡潔、清晰為特色,帶你走近歐洲、了解歐洲文明與歷史。

《你一定愛都的極簡歐洲史》原本是約翰·赫斯特在課程上的講義,他跳出了傳統的按歷史年表、歷史事件為線索的講述窠臼,以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日耳曼戰士文化為核心,把整個歐洲歷史串聯起來,新穎有趣。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宗教信仰等在近兩千年裡,也是西方繪畫中經久不衰的題材。

在《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末尾提到:「(在歐洲)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屬於國王」。這一原則造就了歐洲多元的精英文化、權利結構、歷史遺產,成為歐洲自由和繁榮的基石。

二、蔣勳:《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推薦指數:4顆星

推薦理由: 小白也能輕鬆駕馭的美術史

據說蔣勳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是以一個朋友讀中學的女兒為對象,每寫一部分,就念給她聽。如果她不懂,就重新修改,直到她聽得懂為止。

由此可以看出,《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是一本對初學者非常友好的書。沒有大量專業詞彙的困擾,文字淺顯易懂,又兼具感性之美。

比如在講文藝復興時代的到來時,蔣勳這麼說:「仿佛經過漫長的中世紀,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覺醒了;好像經過漫長、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來臨;好像度過沉滯悠長的停頓死亡,生命再次誕生,喜悅光明重臨人間。」

想要吐槽的一點是,這本書不是美術類書籍常用的銅版紙印刷,文字部分沒有什麼影響,但畫作的觀賞體驗一般。

三、美柔汀:《博物館裡的神秘花園》

推薦指數:4顆星

推薦理由:從名畫走進古希臘羅馬神話的世界。

西方繪畫和雕塑中有許多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主題的作品,讀懂古希臘羅馬神話,也是學習西方藝術史的必備技能之一。但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人物眾多,比如宙斯、赫拉、維納斯、黛安娜、丘比特、達那厄、潘多拉、阿波羅、潘神等等,想要記住這麼多人物,並非易事。

美柔汀的《博物館裡的神秘花園》是一本讓名畫和神話融合起來的書,看畫的同時了解神話中的人物與故事,既生動,又有趣。

了解到這本書也屬機緣巧合。去年去國博看倫勃朗的畫展。看展之前總得做點功課,翻閱了國博的微博、公眾號,搜羅展覽周邊信息。「美柔汀」這個名字,第一次跳進了我的眼帘。美柔汀一名資深博物館人,主要從事歷史、神話與藝術史研究方面的工作,他的「閒話美術史」專欄也吸引了大量美術愛好者的關注。

古希臘神話體系紛繁複雜,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視角。正如歌德所言:對於一個有想像力的青年來說,和天神或半人半神的人物在歡樂燦爛的環境盤桓,親眼看到他們的行動和表情,是一件最有趣不過的事情。

四、蘇珊·伍德福德:《劍橋藝術史:繪畫欣賞》

推薦指數:4顆星

推薦理由:由「看畫」進階到「談畫」,你也可以。

《劍橋藝術史》是一整套介紹西方藝術史的書籍,共8冊,其中前六冊講述了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到20世紀不同時代的藝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這裡重點介紹其中的《繪畫欣賞》。

《繪畫欣賞》圍繞「繪畫」這一核心概念,從3個層面展開,可以稱作是「看畫三部曲」,分別是方法論、類型分析、風格分析,對於藝術小白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繪畫欣賞入門書。

以方法論為例,《繪畫欣賞》中提出了看畫的五個角度,即繪畫目的、面向群體、歷史背景、是否寫實、構圖設計。通過分析這些要素,我們可以很好地把握畫作的內容和題材。

在繪畫類型方面,書中介紹了六大類不同類型的繪畫,分別是:風景畫與海景畫、肖像畫、風俗畫與靜物畫、歷史與神話畫、宗教畫、平面裝飾畫,並就各類繪畫的基本特點和風格等做了介紹,是我們看畫時非常有用的參考。

談到繪畫的風格分析,蘇珊·伍德福德引用了沃爾弗林提出的區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繪畫的四組概念:線型風格與非線型風格;平行布局與退縮布局;封閉結構與開放結構;多重性與統一性。

五、平松洋:《名畫中的符號》

推薦指數:3.5顆星

推薦理由:繪畫中的符號學,實用的「看畫指南」。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看到繪畫的第一眼,目光是集中在畫面本身的,我們想要了解的是:這幅畫想要的主題是什麼?裡面的人物是誰?有什麼樣的故事?

平松洋的《名畫中的符號》就是一本講解繪畫中各類象徵性符號的書籍。書中列舉了近60個象徵物,涵蓋了花、水果、樹木、動物、鳥類、幻想生物、物品與身體7大門類,並結合不同的畫作闡釋其象徵意義。

以百合為例,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天后赫拉噴濺出的乳汁,在天空上形成了銀河,而在地面上則幻化為百合花。在基督教題材繪畫中,百合花則多是聖母瑪利亞、大天使加百列、聖安東尼等的象徵。到了一些近現代作品中,百合也被用來象徵少女的純潔。

六、約翰·博格:《觀看之道》

推薦指數:4.5顆星

推薦理由:觀看本身,大有學問。

這本書其實是1972年BBC播出的《觀看之道》節目的配套圖文冊,首次出版至今已有40餘年,但在藝術評論界仍然佔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是作者約翰·博格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他是藝術評論家,也是小說家、畫家和詩人,被譽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他的藝術評論並不局限於藝術本身,而是將藝術、藝術家與政治等關聯起來,形成獨特的藝術評論角度。

二是《觀看之道》書籍本身,他以「圖像」(image)為中心,系統探討了觀看本身、觀看對象、觀看方法,把藝術上升至社會、政治層面的「大道」。

約翰·博格在書中提出了女性作為一種景觀、油畫作為一種財產、廣告作為一種語言的論點,藝術不止局限於作品本身,而是有深厚的社會、經濟、政治背景,了解了這些,我們或許能更好地看懂畫作背後的意義。

《圓桌派》裡有位嘉賓講過這樣一句話:「靠著對古典音樂的喜愛,他撐過了生活最為困窘的時期。」藝術是黑暗生活裡的一盞明燈,在困頓時給人以勇氣,在寂寥時給我們溫暖的陪伴。

貢布裡希在《論藝術和藝術家》一文中說:「理解藝術永無止境,總有新的東西尚待發現。」

學習藝術史,看懂繪畫,是為了看到美,發現瑣碎生活之外的別有洞天。期待和你一起,發現更多的藝術之美。

相關焦點

  • 《大話西方藝術史》:意公子妙趣橫生談藝術
    這本書就是《大話西方藝術史》,一本講人話,又妙趣橫生的藝術史入門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誰?瀟涵,人送外號「意公子」, 在2013年前,她還在傳統媒體做著十八線外的主持工作。《大話西方藝術史》的成形,意公子與她的團隊「意外藝術」用了八年的時間。書中囊括了30000年藝術歷程,150件名畫經典,40位藝術大師,20個藝術流派。從藝術起源,到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整部西方藝術史,在她大白話的娓娓道來之下,高高在上的藝術,也就變得平易近人。
  • 假期宅家太無聊?20部藝術電影趕快看!
    如果你對藝術感興趣,但面對卷帙浩繁的藝術史感到無從下手,那麼藝術家的個人紀錄片與相關電影就是一個絕佳選擇。
  • 藝術|大話西方藝術史,淺白風趣又奇葩!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入門級別的藝術書叫《大話西方藝術史》,很有趣味性,接地氣,知識點也很全面,很適合沒有藝術基礎的讀者入門,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個問題在《大話西方藝術史》這本書裡完全不用擔心,即使沒有一丁點兒藝術基礎,只知道「梵谷、莫奈、畢卡索」幾個詞的朋友,讀藝術類書籍最怕的是什麼呢?熊貓君覺得,應該是眾多的流派、人名還有枯燥的名名詞解釋了。這些問題在《大話西方藝術史》裡全都看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故事、接地氣的語言,一口氣讀好幾章,特別有趣。
  • 五一宅家好無聊?ROG烈刃2電競滑鼠全新上市,陪你歡度假期
    一年一度的五一假期即將來臨,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雖然這個五一有五天假期,卻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很多人都無法自由的出門玩耍,只能無聊地默默宅在家打遊戲。為了能讓假期過得更多姿多彩,快選一款性能優越、設計新穎的ROG烈刃2電競滑鼠來陪你縱橫遊戲,歡度這個假期吧!
  • 假期宅家自救指南:堅持做到這些事,別讓自己成為一個消極廢人
    以前我挺嚮往假期的,但宅在家裡、不能出門的假期卻很糟糕,我每天刷著各大官方的微博,看著報導上的數字與日俱增,感覺難受又緊張——那一個個數字,看似尋常,可卻也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朋友圈很多人和我一樣,都發著動態訴說自己的無聊和苦悶,沒人願意被迫做一個宅人。
  • 「假期延長,無聊到想要電擊自己」 | 宅在家的你,在做什麼?
    2014 年曾經發在《Science》上的著名研究發現,當讓人們在房間裡獨自一人待上 6-15 分鐘,什麼都不能做,只能思考、想事情時,他們甚至願意選擇給予自己適度的電擊(不會對身體有害,但會產生疼痛感),以打發無聊的時光。在這段空窗期裡,你是如何打發時間的呢?是自我 「電擊」,還是自我 「享受」?
  • 【理論天地】「再現」的藝術史意義 ——讀高名潞《西方藝術史觀念:再現與藝術史轉向》
    [1]另一本由溫尼·海德·米奈(Vernon Hyde Minor)撰寫的經典藝術史論書籍《藝術史的歷史》(Art History’s History),譯者則以「再現」翻譯了「representation」。米奈區分了藝術史裡「相似」(resemblance)與「再現」的區別,並賦予了「再現」以政治、美學和藝術史的多重含義。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多種西方藝術史書籍,除了貢布裡希的名著《藝術的故事》,實際上都是美國大學的藝術史導論教材。《藝術的故事》是一本適於入門的好書,我卻更青睞那些教材。說起來,導論教材的閱讀門檻其實與面向大眾的普及讀本相當,更具學術性又兼顧可讀性,且在系統性和嚴謹性上遠勝於後者。而那個讓《藝術的故事》如此成功的秘訣,同樣也融入了導論教材中。 什麼秘訣呢?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 抽象動物題材油畫家馬爾克作品欣賞
    《藍狐》《老虎》馬爾克認為藝術不應該停留在對事物外貌的摹寫上,而應該揭示隱藏在紛繁複雜的世界內部的客觀精神實質。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藝術應當表現「人們眼睛所見到的背後的東西,是抽象的精神。」藍紅黃綠這四種顏色在《藍馬》中有機地分布著,折射出他對世界精神實質的某種感悟和理解。曾有人這樣說,馬爾克「帶著牛羊和幾本好書生活在高山牧場上。」在《藍馬》中,動物被自然同化,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
  • 一場藝術的意外之旅-讀意公子《大話西方藝術史》
    要解決這些疑問,了解一點藝術史是有必要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這本《大話西方藝術史》。一般提到「XX史」,總會給人一種艱深晦澀、連篇累牘的感覺,但這本《大話西方藝術史》不一樣。順著這個脈絡再去了解西方藝術就比較容易上手了。藝術與藝術家書中引用貢布裡希《藝術的故事》中的一句話「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我們不妨將其理解為藝術是藝術家將自身的理念、感官、思想藉助藝術品來做出表達。如果我們把藝術史看作一串珍珠項鍊,在時間的絲線上串起一顆顆精美的珍珠。
  • 中洲世界漫遊指南
    :精裝插圖本》《聖誕老爸的來信》《幸福先生》《〈霍比特人〉的藝術》《漫畫霍比特人》《紙上中洲:艾倫·李的〈魔戒〉素描集》《中洲旅人:從袋底洞到魔多——約翰·豪的中洲素描集》《神話與魔法:約翰·豪的繪畫藝術》但面對如此廣袤深邃的託爾金世界,有人望而生畏,被託老的江湖地位、百萬字的大部頭以及錯綜複雜的設定嚇得動彈不得
  • 《認識自我》:一本書讓你了解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科克斯評論》年度好書 《書單》《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世界讀書日 || 給你100本好書推薦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也是我國全民閱讀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100本好書,希望大家無論在哪裡,都能書陪伴著度過有意義的每一天!1.《詩的八堂課》被學界稱為「上乘的談藝之作」,介於專著、批評與講義三種角色之間。2.
  • 藝術其實不難懂——《大話西方藝術史》
    你也許會記住這幅畫,還有這個美麗勇敢的姑娘。所以在看畫前,一定要做功課。《大話西方藝術史》,你值得擁有的。這本書介紹了150件名畫經典,和它的作者的生平事跡。不但介紹了相親對象的「外貌性格」,還介紹了他的「父母家庭」,所在的「單位公司」。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明亮鮮豔繪畫作品欣賞 油畫家奧古斯特·麥克
    麥克說:「世界猶如圖畫寫成的詩」,他的作品採用色彩鮮豔的畫面,顏色色域寬廣,既純又亮,對馬爾克的用色產生過較大的影響。麥克的藝術總體上看來是自然而具象的,並不刻意追求主觀精神和抽象化的表現。,畫下畢生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多才多藝的本阿彌光悅
    本阿彌光悅(1558-1637年)通稱次郎三郎,號太虛庵、自得齋(自德齋)、德有齋(德友齋)。他是日本江戶時代初期的書法家、藝術家,開創書道光悅流,被譽為「寬永之三筆」的第一書法家。此外他在陶藝、漆器藝術、出版、茶道亦有涉獵,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 西方藝術史:德國新表現主義畫派著名油畫家 約格伊門道夫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約格·伊門道夫(約爾格伊門多夫 Jrg Immendorff,1945-2007年)德國著名畫家、雕塑家,新表現主義畫派的領導人物。《你的藝術站在哪裡》1968年,歐洲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五月學生運動,批判美國就是腐朽資本主義的代表。伊門道夫開始追隨馬克思主義,信仰毛澤東思想。1974年,他提出了「藝術屬於人民」的觀點,這個觀點來源於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美術研究|好書推薦·專題:李軍《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
    它本是筆者於2002年起研究西方藝術史案例的成果之一,是筆者2008年發表的一篇長文《歷史與空間:瓦薩裡藝術史模式之來源與中世紀晚期至文藝復興教堂的一種空間布局》的部分內容。第三、四章以13—16世紀的世界體系為背景,聚焦現存最早、最具代表性的十幅(四幅中國、六幅西方)世界地圖,一方面揭示出它們之間種種隱秘的歷史聯繫,另一方面藉助藝術史,追蹤這十幅世界地圖的圖形形式在製作層面上所呈現的跨文化過程。第五、六和七章是圍繞同一主題展開的一組研究。
  • 推薦給2020的你,10本好書
    讀書的過程同時也是閱讀這個世界的過程或許再多的知識和想像力都不及去理解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但是閱讀和思考是不應該停止有些好書不容錯過>10本好書,給你的2020開個好頭!No.6 | 推薦給篤信生活美學的你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故宮藝術的典藏讀本。了不起的中國古物,說不盡的華夏歷史,再現一段文明的營造之美。《故宮的古物之美》是祝勇既《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之後推出的又一部「故宮美文」。
  • 宅家不孤單!《第五人格:謎鏡收藏卡》陪你共度疫情
    宅家不孤單!《第五人格:謎鏡收藏卡》陪你共度疫情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在本應走親訪友陪家人外出旅遊的春節期間,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儘量宅在家中,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為戰勝疫情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