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內部交流中對員工談及近期備受爭議的996加班文化。在他所發表的長篇大論中,最引人關注也最容易惹來爭議的,當屬這段話——「我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
此言一出,公眾的吐槽如潮水般湧來。今天,馬雲通過微博再發聲:「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 「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但又表示「年輕人要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從馬雲的角度來說,這麼說或許不無道理。作為一個歷經千辛萬苦、一步步從社會底層攀升至高位的成功者,馬雲有底氣,也有資格談一點自己的人生經驗。「到今天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相信馬雲此言不虛,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馬雲的勤奮和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馬雲想表達的無非是這個道理。當然,這是沒錯的。
透過馬雲迂迴反覆的修辭術,不難概括出其發言的大意。說來說去,他想要勉勵年輕人不要滿足於眼前的物質收穫,而要不忘情懷、追求理想——「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而996,就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最佳手段。比起揣測馬雲的動機,我倒寧願相信,這可能真是他的心裡話。
但是,為什麼聆聽了馬雲的「教導」後,公眾非但沒有感到暖心,反而頗有被冒犯之感?這位大佬的一番肺腑之言,到底有什麼毛病?
一些網友的留言,已經不小心說出了大實話。比如說,「我不認可,生活不只是為了工作。」可不是?馬雲對工作的熱愛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馬雲一樣熱愛工作。畢竟,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應該是整齊劃一的,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些網友站在馬雲的立場,眼光更犀利、更毒辣:「你們不996,我怎麼成首富呢?」對於馬雲等大佬而言,996雖然辛苦,但收穫的滋味畢竟是甜蜜的。可對芸芸眾生來說,就不一定了。不然,「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項目為何迅速引發共鳴?
原因很簡單,996給普通勞動者帶來的可能是受損害的健康、虛無縹緲的加班工資,而不是馬雲們光鮮亮麗的傳奇人生。同樣一個996,對於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一個必須養家餬口的基層員工來說,有著迥然不同的意味。說到底,馬雲的視角和觀念早已飛越了地平線,正在向大氣層不斷挺近。說得再明白點,馬雲或許沒有錯,但他已很難理解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失去了最起碼的同理心。
最令人憂慮的還在於,馬雲似乎至今無法理解自己成功的原因和本質。不可否認,他擁有過人的才智、非凡的勇氣和深遠的眼光。但是,成就馬雲的還有改革時代的機遇、信息技術的鋪墊、幸運女神的垂青等。盲目篤信人定勝天、自我迷戀,只會讓大佬越來越看不清自己的事業和財富到底從何而來。一味強調「努力就會成功」,只會把生活簡單化,到最後,只是又熬出一鍋香味四溢卻毫無營養的雞湯罷了。
馬雲更不該忘記,任何一家企業的誕生,都離不開普通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大佬們心裡要有點數。有意思的是,如果細數近年來商界大佬的言論,「飄」起來的絕不僅是馬雲。在每每大言不慚之前,他們是否當真還記得,自己也曾是一個普通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絕不應該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也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定義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編輯:鍾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