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5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 | 楊浦檢察
網際網路時代,「羊毛黨」泛指一些想盡辦法佔平臺便宜、從中獲利的群體,盛行於網絡。各類網絡平臺的優惠券、積分兌換、秒殺商品等,都成為被薅羊毛的對象。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將「薅羊毛」發展成了一門「生財之道」,令平臺嚴重受損,更甚影響了普通用戶的合法權益。近日,楊浦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詐騙罪對包某某等13名非法「羊毛黨」提起公訴,13名被告人利用虛擬號碼批量註冊虛假新用戶,騙取甲電商平臺新用戶優惠券和推廣獎勵費,涉案金額達50餘萬元。
1
近水樓臺先得月,2019年1至6月,乙配送平臺騎手包某某,利用甲電商平臺新註冊用戶首次下單可享受滿29元減15元優惠券以及每推薦一名新用戶可以領取獎勵金這兩項優惠活動,毫不手軟地薅了平臺的成片羊毛。
包某某經同事「點撥」,藉助一些惡意註冊軟體,薅起羊毛來才「事半功倍」。在接碼APP軟體上,以單價0.01元購買虛擬手機號碼後,在甲平臺APP註冊成為新用戶,便領取到平臺滿29元減15元的「新人券」。優惠券到手後,包某某便會在平臺上下單略貴於29元的商品(通常是一些奶製品),再將商品倒賣至附近小商鋪套現。「一般每一單我會加價1元左右再轉賣,一次下個三四十單。」
2
同時,該平臺的推新獎勵活動也有「羊毛」可「薅」。包某某點擊打開已註冊成功的虛擬號發出的「邀好友拿現金」連結,輸入另一虛擬號完成註冊並首次下單且收貨完成後,前一個虛擬號會自動收到平臺發放的1至20元不等的獎勵金。
除了惡意接碼軟體外,一些分身軟體也有效提高了包某某的「薅羊毛」速率,使得包某某能在短短幾個月內購買千餘個虛擬號,完成大批量刷單交易,薅到大量新人券和隨機推廣獎勵費。由於虛擬號無法用以支付和提現,所以包某某將虛擬號綁定在自己真實的微信上後,再進行支付和提現。至案發,包某某通過虛假刷單騙得優惠券和獎勵金共9萬餘元。
3
騎手圈內摸到這一「門道」的不止包某某和程某某兩人,更有甚者虛假刷單金額達11餘萬元。經楊浦區人民法院判決,13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拘役3個月至有期徒刑3年6個月不等刑期。此批集中公訴13人後,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又陸續追捕3人。
檢察官說法
檢察官表示,網際網路經濟時代,「薅羊毛」這一行為,從最初的商家優惠活動薅,到後來鑽商家漏洞薅,直至通過非法手段薅,「羊毛黨」們遊走在黑灰色產業鏈條之間,為了謀取錢財,不惜鋌而走險,觸犯刑法。從司法層面加大對職業「羊毛黨」的打擊力度,無疑是一記警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薅羊毛」把自己也「薅」了,得不償失。
此外,「薅羊毛」薅出「羊圈生態」,說明黑產鏈條已越做越大,顯然需要法律、監管和技術的精準發力。無論是平臺還是監管部門,都應積極作為。平臺需要提高網絡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在制定優惠活動規則時應考慮周詳,以免存在規則漏洞,一旦出現錯誤,應及時堵上漏洞,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而相關監管部門除了從嚴打擊外,還須加強源頭管理,將打擊矛頭對準產業鏈上遊的一些惡意註冊工具平臺,斬斷源頭。
原標題:《案例|虛假註冊新用戶騙取平臺優惠券、獎勵費,這樣的「羊毛」薅不得!》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