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印度中產階級眼裡的「中國製造」

2021-02-13 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


把紐西蘭奶粉裝在美國產的奶瓶裡餵養孩子,再用日本洗滌液清洗餐具,出門散步把孩子裝進德國產的童車裡,洗澡時幫孩子擦上來自法國的沐浴露……曾有人如此描述一些中國年輕媽媽的日常習慣。對此,我們或不陌生。

中國製造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在外的名聲這麼差?甚至連自己的國人都不敢用?


一位印度中產階級眼裡的「中國製造」:價格便宜,但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新德裡旅遊公司Trance Holingbays的導遊林飛(印度名Mafis),是德裡經濟政治學院經濟社會學博士,畢業於印度一流的大學,有了好的學歷背景,林飛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7000~8000美元。在日常的導遊工作中,林飛能遇到很多中國企業家。

林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中國品牌在印度老百姓中還是挺流行的,因為特別便宜,從通訊產品到日常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中國產品頗受歡迎。但中國品牌在印度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價格優勢上。儘管華為、小米、聯想等中國通訊品牌也在加積極擴大印度市場,目前印度手機銷量排在前列仍然是三星以及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Lava等。

作為印度中等收入人群中的一員,林飛也坦言,中國製造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質量卻不是很好,價格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比如一些品牌手機,用兩三個月就壞了。」林飛說,雖然印度普通老百姓喜歡低價的中國產品,但是他本人幾乎很少使用中國品牌。


印企稱中國製造劣質產品太多,將被印度製造趕超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9月啟動了「印度製造」計劃後,一批印度企業就擠入了「印度製造」大潮。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位於新德裡郊區的諾伊達區的英特克斯技術公司的智慧型手機組裝工廠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文章稱,工廠每月生產170萬部手機,如今英特克斯手機已經成為印度銷量最大的本土品牌智慧型手機,手機銷量僅次於三星。

英特克斯技術公司總裁凱沙夫·班薩爾說,「就在一年前,我們所有的手機還都是在中國生產,現在我們已經吸引了60%的手機產量,希望今年能夠實現100%在印度製造」。

班薩爾同時表示,「印度製造」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的聲譽。他說,「我們認為這個標籤的聲譽好於『中國製造』,『中國製造』在國外仍給人劣質產品的印象。此外就我們公司而言,因為全球經濟危機,本土生產為我們帶來了進入更先進市場的機會,因為電子產品用戶對性價比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個方面,印度企業做得無懈可擊。


「中國製造」,質量這一課必須補上!

從「連原子筆頭上的筆芯鋼珠,我們都生產不了」,到「中國遊客出國搶購,幾乎成了『會走路的錢包』,甚至連印度企業都看不上我們的產品……一幕幕場景,生動勾勒了國貨所面臨的質量問題的現實,也帶給我們不少尷尬。國貨品質欠佳的背後,與缺乏「工匠精神」有關。沒有「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工匠精神」,就沒有精緻產品,就沒有中國質造。

中國製造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質量這一課補上,涵養「工匠精神」,生產出高品質、人性化的產品。從大的方面講,中國經濟需要實現轉型升級,矢志不移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到底。從小的方面講,則需要企業以消費者為本,最大程度尊重消費者的高質量生活需求和消費體驗。

唯有摒棄浮躁,一絲不苟,敬畏職業、對產品全力負責,才能將中國製造的質量給補上,讓國人對外能挺直腰板,不再尷尬。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為什麼很少看到「印度製造」的出現?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至今已有四十多年。通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建立起了龐大的工業化體系,獲得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製造」被世界認知。不管是小行業還是大商品,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機器製造,都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身影,以至於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遍布了世界各個角落。
  • 印度有世界最大雕像,花費上千噸青銅,印度專家:全是中國製造
    這個雕像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雕像,雕像的人物以印度的獨立領袖帕特爾為原型。而這個雕像的高度,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82米高,就連中國的中原大佛,也達不到這個高度。
  • 印度正在製造國產軍裝,這麼多年穿的是「中國製造」?
    中印兩國之間的矛盾如此巨大,本以為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界了,但筆者最近卻發現,印度身上穿的軍服也許來自中國?當然,這件事情也令印度方面十分不滿,和印度總理莫迪想要自力更生的要求相左,所以,近期印度正在大力發展其自己紡織工業。
  • 印度人疑惑:為什麼進口貨倒逼中國製造成長,卻難成就印度製造?
    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製造的光芒在世界上越發閃耀。在國人高興的同時,也招來了很多國家的嫉妒。美國,印度就是最明顯的,這兩個國家都曾經限制中國商品的進口。但是印度網友對此就非常疑惑,為什麼中國製造怎麼打壓都無法阻止它的成長,反而印度製造卻難成氣候?
  • 印度全民抵制中國製造,國貨小米霸氣反擊,印度消費者自食其果
    文/JING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期,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不斷惡化,不少印度居民開始在抵制中國製造,從日用品到電子設備,凡是印有中國製造標籤的設備可以說是無一倖免,甚至連來自中國的軟體應用,都在印度遭到下架。
  • 抵制「中國製造」,印度沒給自己留後路,商家道出一個扎心現實
    近段時間,印度本土掀起了一波民族情緒,由於雙方在邊境上發生了一些衝突,部分印度民眾開始打砸、焚燒中國製造的商品,抵制中國製造,而印度政府也接連對華出手,先是宣布對中國商品採取嚴格的質量管控與提升關稅,接著在6月29日,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也宣布,將禁止包括TikTok、微信、微博、UC
  • 印度戒不掉中國製造
    文/王一冰、鞏方毅本文來源遠科技評論印度這幾個月和中國官兵在邊境打了幾次架,結果都輸了,還死了幾十個人。儘管印度官方保持著一定的克制,但印度民間已經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商品,卸載中國公司開發的應用。
  • 印度製造曝出問題,宜家宣布全球召回!印度仍想吸引蘋果三星建廠
    印度製造爆致癌問題,宜家宣布全球召回據宜家中國公司網站1月15日發布的通知,宜家中國公司宣布將在全球召回印度製造的「特魯利維斯旅行杯」(Troligtvis)。原因為該產品被檢測出致癌物質超標。與此同時,宜家韓國、宜家新加坡也發布了同樣的公告。
  • 中國的中產階級是怎樣一群人?
    :中國中產階級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萬~5.39萬美元之間的人;《福布斯》雜誌的定義:中國中產家庭年收入應該在1萬~6萬美元之間;中國國家統計局劃定:中產階級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之間。
  • 忽視的印度製造實力,身邊常見的三件印度產品,更有「印度神油」
    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早已遍布世界的每個地方,給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美國的測算,中國製造近幾年裡僅為美國的消費者減少了7000億美元的支出。如果放大到全世界,中國製造為全世界人民節省的支出更是難以估量。
  • 郭臺銘響應印度製造,再投22億,富士康把中國經驗在印度複製?
    近年來,印度總理莫迪向全世界的企業發出「在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號召。2015年,郭臺銘與莫迪進行會面後,富士康就宣布要投入2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工廠的計劃。現在又有最新消息指出,富士康已提出在印度的擴廠計劃,未來6年內在印度投資250億盧比(約22億人民幣)建立新廠區,準備生產更高端的蘋果手機。
  • 印度人眼裡中國是落後的?看完印度的土豪村,不得生感佩服
    提到東南亞國家的旅遊,首選想到當地其實是泰國或是馬來西亞,而並不會第一時間想到印度。隨著俄國經濟發展當地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之後,人們在生活中,不僅僅只是局限於物質生活,更多的是對於生活上得到精神追求。
  • 摧毀中產階級,只要一場大病
    1、中產階級,家庭和社會的定心丸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中堅力量來支撐。在歐美發達國家,保證社會穩定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正是中產階級。而在中國,日益崛起的中產階級,也開始扮演這一角色。麥肯錫的研究顯示,若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為標準,2012年時,中國的城市家庭就已經是中國城市的脊梁了,新中產階級和大眾中產階級組成的中產在城市家庭中的佔比達到68%。
  • 中國新娘的印度婚禮(二)
    在中國新娘的印度婚禮(一)篇,我們介紹了婚禮誓言、婚禮儀式、婚禮現場布置和婚宴。
  • 培養出30%世界五百強CEO的印度教育真的比中國教育強嗎?
    事實上,美國的500強企業的CEO 15%為外籍或外裔CEO(總共75位左右),其中10位是印度裔,中國香港裔(籍)和中國臺灣裔(籍)分別有1位,但中國大陸卻榜上無名。放眼至世界範圍的500強,印度裔CEO的比例更為驚人,佔了30%。
  • 富士康們的印度「世界工廠」夢碎,「中國製造」真的受威脅嗎?
    在中國和印度關係敏感之際,中國企業遭受如此待遇,其真實性有待商榷。 為何印度成為了代工廠們的香餑餑? 這幾年,因為中國勞動力價格上漲和廠房用地成本上升,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從中國向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轉移,而印度由於人口眾多,勞動力價格低廉,土地價格便宜,成了很多代工廠的中意之地。
  • 印度製造或失敗,印度或成「香蕉經濟國家」,事情又有新進展
    而印度被一群「香蕉經體國家」所包圍,這些國家包括:孟加拉、斯裡蘭卡、緬甸、泰國和阿富汗等,印度經濟最近40多年來,雖然,包括製造和電子商務等工業、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但印度仍然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其80%的人口以農業為主。而關於印度製造,我們已多次提及,印度製造或已提前失敗。
  • 印度人放狠話:不買中國製造!中國貨仍被搶購一空,印網友:丟臉
    :只要全體印度人不買中國的產品,那麼中國將至少損失1000億,如此一來印度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超越中國。(中國製造) 要知道有些印度民眾為了顯示抵制中國製造的決心,不僅將中國製造的電視機從樓上扔下、將手裡拿的中國製造的手機也給砸了;越來越多的印度高官也站出來呼籲印度民眾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
  • 一個在華印度男生眼裡的中國,居然是這樣的
    我叫Raj,我是一個印度來華學習中醫的大學本科生,現在大二了,在河南鄭州一所大學讀書。現在我來談一談我對於中國的看法。來到中國之後,一開始需要適應的,肯定是氣候,還有飲食。就是方言,類似於印度的各種方言,中國的很多老人說的也是方言,但是好在中國只有一種文字,聽不懂出示文字就可以了,不像印度的小邦,有的時候文字語言其實是不通的,這不利於一個國家的治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寫漢字還是難,聽說現在用的都是簡化漢字,那麼以前的古漢字該有多複雜。
  • 報復中國為何會適得其反?印度教授:本國貨又貴又差,無法脫鉤
    金融時報發表評論稱,印度對中國在貿易上的報復性打擊會使得印度同樣損失慘重。自6月15日中國軍隊在喜馬拉雅山邊境戰鬥中打死20名印度士兵以來,印度人找到了各種吸睛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憤怒。在海得拉巴一個繁忙的零售市場,商人們腳踩著中國製造的蝙蝠,古吉拉特邦一套中產階級公寓的居民將一臺中國平板電視扔出窗外。這些舉動提醒著人們,儘管中印之間3488公裡邊境沿線局勢緊張,但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在經濟上彼此緊密相連。中國企業已在印度消費市場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