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園論壇中常看到這麼一個問題:手抖,我還能當外科醫生嗎?
這個問題太有畫面感了,每一名外科醫生的成長都會經歷「手抖」這個坎兒吧,可能不止「手抖」,還有各種「花式抖」,比如論壇裡四位站友分享的故事。
醫生 A,普外研究生,190 cm,身材棒學習好,前途光明,出任小主治,當上大主任,走向人生巔峰不是夢。
無奈天不遂人願,A 醫生在 10 年前發現自己有陣發性震顫(唉,就是手抖)。平時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但在手術臺上,有些時候比主任還穩,有時卻抖得比新手還糟糕。
A 醫生是名有自知之明的好青年,用了各種方法尋找自己「手抖」的原因,甲狀腺、顱腦檢查做了全套,沒有合理的解釋後,想到了服用普萘洛爾,效果不佳,頓感沮喪,因為不爽啊!
手術的時候不聽使喚的抖,這怎麼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呢?
於是 A 醫生在論壇發帖求助,敘述了自己的經歷,甚至上傳了自己手術的視頻,認為自己外科前途渺茫,準備投身到網際網路大潮中成為一名程序猿,興許還能有空組團打打「王者榮耀」。
站友們當然給他推薦了「丁香園」。
醫生 B,年齡不詳,B 醫生主要是頭抖,手不抖。這還是十年前受刺激後出現的, 一開始以為過一陣子就好了,沒想到就這麼拖了十年。
診斷是陣發性震顫,試過各種方法、吃過很多藥也不見好,也因此打光棍至今。
B 醫生說,自己被整個醫院的人看不起,認為是怪人,心裡苦只有自己清楚。
受挫的 B 醫生去了私立醫院幹,後來考公立醫院,考了四次第一,卻都因為「頭抖」的原因被刷了。最後一次報了肛腸科,找人花錢才得以進去。
今年,B 醫生考了非全日的研究生,順便參加規培,為今後進醫院或是開診所做準備,也考慮不再做臨床醫生了。
B 醫生描述他現在的工作:基本上也就上上門診,看看小痔瘡肛瘻啥的~
醫生 C,住院醫一枚,天生膽小,又過于謹慎,不光縫合抖,切開抖,穿衣服都抖,被主任罵一句後連腿都開始抖!
可是 C 醫生有一個外科夢,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既然抖,就多練啊!
於是,C 醫生主動爭取上臺的機會,回家也繼續練習,買來各種能縫能吃的東西,豬皮、豬肉、內臟什麼的,縫完就煮了吃~
這麼勤勤懇懇一年後,C 醫生終於只在縫合的時候稍微抖抖,雖然旁邊的人看著揪心,但還是能縫合好不是?
醫生 D 的故事有點特別。他每次上臺都抖,每次都被罵,開始還以為是自己做得少,特意刻苦練習了一段時間,並沒有太大改善,久而久之挨罵多了就習慣了。
D 醫生覺得自己這輩子就只能當個小助手了,誰讓自己手抖呢?中級要考嗎?考了有什麼用呢?又做不了大手術。
這麼熬了一年多後,某日院內組織體檢,D 醫生被查出了甲亢,多年的手抖終於有了合理又不失體面的解釋!
規律用藥後,手不抖了,上臺機會多了,工資條數字變大了,世界都美好了呢。
最後 D 醫生和我說:快去體檢,能漲工資!
各位外科醫生或是準外科醫生,你們手抖嗎?如果是生理性手抖,勤加練習後是可以改善的;如果是病理性的,趁早轉行吧,不嫌棄的話給我們投簡歷吧!(責編:shamouer)
想知道其他人手抖都是怎麼挺過來的嗎?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大家的「手抖」經歷以及「花式防抖法」,順便說說你的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