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即將轉行的外科醫生

2021-03-03 丁香園

丁香園論壇中常看到這麼一個問題:手抖,我還能當外科醫生嗎?

這個問題太有畫面感了,每一名外科醫生的成長都會經歷「手抖」這個坎兒吧,可能不止「手抖」,還有各種「花式抖」,比如論壇裡四位站友分享的故事。

醫生 A,普外研究生,190 cm,身材棒學習好,前途光明,出任小主治,當上大主任,走向人生巔峰不是夢。

無奈天不遂人願,A 醫生在 10 年前發現自己有陣發性震顫(唉,就是手抖)。平時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但在手術臺上,有些時候比主任還穩,有時卻抖得比新手還糟糕。

 A  醫生是名有自知之明的好青年,用了各種方法尋找自己「手抖」的原因,甲狀腺、顱腦檢查做了全套,沒有合理的解釋後,想到了服用普萘洛爾,效果不佳,頓感沮喪,因為不爽啊!

手術的時候不聽使喚的抖,這怎麼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呢?

於是 A 醫生在論壇發帖求助,敘述了自己的經歷,甚至上傳了自己手術的視頻,認為自己外科前途渺茫,準備投身到網際網路大潮中成為一名程序猿,興許還能有空組團打打「王者榮耀」。

站友們當然給他推薦了「丁香園」。

醫生 B,年齡不詳,B 醫生主要是頭抖,手不抖。這還是十年前受刺激後出現的, 一開始以為過一陣子就好了,沒想到就這麼拖了十年。

診斷是陣發性震顫,試過各種方法、吃過很多藥也不見好,也因此打光棍至今。

B 醫生說,自己被整個醫院的人看不起,認為是怪人,心裡苦只有自己清楚。

受挫的 B 醫生去了私立醫院幹,後來考公立醫院,考了四次第一,卻都因為「頭抖」的原因被刷了。最後一次報了肛腸科,找人花錢才得以進去。

今年,B 醫生考了非全日的研究生,順便參加規培,為今後進醫院或是開診所做準備,也考慮不再做臨床醫生了。

B 醫生描述他現在的工作:基本上也就上上門診,看看小痔瘡肛瘻啥的~

醫生 C,住院醫一枚,天生膽小,又過于謹慎,不光縫合抖,切開抖,穿衣服都抖,被主任罵一句後連腿都開始抖!

可是 C 醫生有一個外科夢,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既然抖,就多練啊!

於是,C 醫生主動爭取上臺的機會,回家也繼續練習,買來各種能縫能吃的東西,豬皮、豬肉、內臟什麼的,縫完就煮了吃~

這麼勤勤懇懇一年後,C 醫生終於只在縫合的時候稍微抖抖,雖然旁邊的人看著揪心,但還是能縫合好不是?

醫生 D 的故事有點特別。他每次上臺都抖,每次都被罵,開始還以為是自己做得少,特意刻苦練習了一段時間,並沒有太大改善,久而久之挨罵多了就習慣了。

D 醫生覺得自己這輩子就只能當個小助手了,誰讓自己手抖呢?中級要考嗎?考了有什麼用呢?又做不了大手術。

這麼熬了一年多後,某日院內組織體檢,D 醫生被查出了甲亢,多年的手抖終於有了合理又不失體面的解釋!

規律用藥後,手不抖了,上臺機會多了,工資條數字變大了,世界都美好了呢。

最後 D 醫生和我說:快去體檢,能漲工資!

各位外科醫生或是準外科醫生,你們手抖嗎?如果是生理性手抖,勤加練習後是可以改善的;如果是病理性的,趁早轉行吧,不嫌棄的話給我們投簡歷吧!(責編:shamouer)

想知道其他人手抖都是怎麼挺過來的嗎?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大家的「手抖」經歷以及「花式防抖法」,順便說說你的唄!

↓↓↓

相關焦點

  • 一名外科醫生的藝術人生
    後來我在美國接受外科醫生的訓練,其後回到香港在中文大學外科學院工作。任職期間,工作上我獲得很高的評價,被晉升為中文大學醫科教授。作為一名心胸肺外科醫生,我獲得了非常成功和充實的職業生涯,然而緊張忙碌的生活亦令我沒有時間去思考藝術,更不用說繪畫了。直至我退休後才真正有機會、有時間再次提筆繪畫,而我亦非常努力地不斷學習和創作。
  • 外科醫生,到底多有錢?
    不知道女生把醫生、外科醫生作為最理想配偶的首選,是不是都這麼考慮的?至少當年我學醫,後來又選擇外科這個專業,有一大半是因為這個原因。形象不說了,那不是當不當醫生所能改變的;但氣質卻可以因長期的職業浸淫培養出來,外科醫生剛毅、果決的性格、自信的作風能滿足女生對男神的幻想;穩定的報酬也可以讓人脫離生存需求的煩惱,實現從屌絲到大神的蛻變。
  • 醫療援非丨一名外科醫生留在非洲的時光記憶
    上周四(12月10日)午飯時間,醫療隊的微信群裡突然閃現出數張來自醫院手術室的「靚照」,原來是援津醫療隊隊員——來自湖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的蔣嘉睿教授正全神貫注地在為當地一名左乳乳腺癌的患者實施手術,而他的最佳搭檔——來自湖南省腦科醫院的李勇教授在執行麻醉、監測患者生命體徵的同時,留下了這片刻難得的記憶。
  • 轉行半年後,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
    有時候仍然幻想著能回到醫院做一名醫生,享受那種從住院醫到副高的慢慢修煉之路,但我知道我自己很難回去了,不只是客觀的條件上的很難,更重要的是我的內心,像偷了腥的貓,再也不想吃主人準備好的貓糧了。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難以想像一個月都上不了幾臺正兒八經的手術,基本上就純屬一個管病人的角色。其實科主任的能力並不差,但是實在是因為自己所學的東西過於高大上,而且發病率又比較低,稍微條件好一點點的病人都去那家航母級醫院了,大部分收治的病人都屬於質量較差,幾乎不需要手術的病人。2. 平臺太小。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心臟|手術|醫生|外科醫生|布萊洛克|-健康界
    僅僅在其去世後不到三年,一位德國法蘭克福的外科醫生雷恩,便成功地為一位心臟外傷的病人進行了縫合。1896年9月7日凌晨三點半,警察送來一名重患:一名22歲的小夥子被刺中心臟,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脈搏不規則,衣服被血浸透,情況十分危急。或許是顧慮到大師的訓誡,直到9月9日,病人已經十分虛弱,再不救就只有等死了,雷恩才決心冒險一搏。
  • 一位整形外科醫生的獨白
    2016美國醫生職業倦怠調查顯示,整形外科醫生同去年持平,為45%。
  • 我是外科女醫生
    小王不好意思地問:「護士,請問醫生去哪裡了?」「我就是醫生,坐下吧!」對方回答。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總是以男性居多。實際上,女外科醫生更希望被公平對待。能不能幹好一件事從來與性別無關。
  • 好醫生好故事│東莞知美整形外科技術院長黃雙聞:真心傾聽是整形醫生的最大價值
    坐在求美者對面,東莞知美整形外科技術院長黃雙聞向她解釋,「可以通過自體脂肪注射改變頭形,這才能真正解決你臉部輪廓的問題。」聽到這樣一番專業建議,這位慕名而來的顧客恍然大悟。從業22年,開了東莞第一家醫美門診,黃雙聞認為,一名成熟有經驗的整形醫生,首先要會傾聽求美者的需求,並給出建議,而不是一味迎合。
  • 外科醫生的內褲,竟然是這樣的……
    醫生的工作是救死扶傷,嚴肅莊重,外科醫生的形象也是成熟穩重,嚴謹敬業,讓人信賴放心,值得性命相託。當外科醫生脫去了外套,卸下了包裝,又是什麼樣子呢?你心裡好奇,但不好意思問,那麼我來告訴你。當然,我只能告訴你男外科醫生的情況,女外科醫生怎麼穿,對不起,我不知道,你如果知道,不妨說出來,讓大家開開眼。有外科醫生上手術是不穿內褲的。
  • 你一個普通外科醫生,怎麼還想著當主角呢?
    大家好我是一個外科醫生如果非要用一個定語形容自己我會告訴你我是一個普通外科醫生
  • 時尚外科醫生:體育和時尚有次元壁?我不信
    許多的vintage服裝被進行了二次改造,時尚圈也颳起了一陣不小的「綠色環保風」,而這些設計師也被大家戲稱為「時尚外科醫生」。今天小hype就要給大家介紹幾位時尚外科醫生,他們把體育運動裡再常見不過的裝備變成了令人叫絕的時尚單品,把跨界這事兒在他們手上,簡直就是分分鐘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 日本大腸癌外科醫生福長洋介:也許不可能,但我想把復發歸零
    「您為什麼會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呢?」當被提問者問及這個問題時,福長洋介面帶微笑,毫不猶豫地說:「可能是受到Black Jack(手塚治虫的漫畫)的影響吧。」可以治癒任何疾病,這很酷。  福長洋介是日本癌研有明醫院消化道外科醫長,是一名技術精湛、充滿激情的消化道外科手術醫生。
  • 專訪丨沈柏用:乘風破浪的外科醫生
    而他是一名醫者,是一名外科手術專家,與兩類特質和而不同,更帶一身偏要逆流而上、百折不撓的狠勁。就如他所研究的專業:胰腺癌。癌症二字本就令人生畏,而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中位生存期小於6個月,5年總體生存率小於6%。我國近20年胰腺癌發病率增加4倍,上海60歲以上發病率達到50/10萬。
  • 瑪麗·愛德華茲·沃克:內戰外科醫生和唯一的女性榮譽勳章獲得者
    沃克於1832年出生在紐約的奧斯威戈,作為一名外科先驅、女權倡導者和廢奴主義者,沃克獲得了傳奇的地位。她是美國內戰期間第一位女軍醫。沃克是阿爾娃博士和維斯塔·惠特科姆·沃克夫婦的第五個女兒,他們是廢奴主義者,鼓勵她們的女兒成為自由思想家。
  • 是誰搞大了外科醫生的肚子?
    (外科醫生,你一個月拿多少錢?) 外科醫生不會放縱,但是外科醫生的生活卻比放縱還糟糕,還混亂,還一塌糊塗!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外科醫生的生活,非「亂」字莫屬,怎一個「亂」字了得!(外科醫生,你那WEI還好嗎?)有一次上手術,下午5點開的臺,我當時想,順利的話,做完手術再吃晚飯也來得及。沒想到,一到臺上,才發現病人情況異常複雜,手術難度異常巨大,等最後手術結束的時候,已是接近深夜。不要說吃飯,連街邊燒烤都收攤了。 當外科醫生就是這樣,對吃不能太講究,有什麼吃什麼,什麼快來什麼。
  • 整形外科醫生地位「危機」?
    近期,很多醫療美容相關研究注重文章質量及循證等級,許多其它學科異軍突起,因此,愛爾蘭和美國的三位醫生以美國美容整形外科學會(ASAPS
  • 心臟外科醫生的「換門術」(膽小勿入)
    點擊關注我關注我喲「老沈說事」,犀利的語言、高逼格的圖片、精彩的段子,盡收眼底。
  • 肇慶外科醫生一天究竟有多「累」~
    近日,陝西西安某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鄭濤完成一場歷時4小時的手術,凌晨4點剛下手術臺喝葡萄糖視頻引發社會廣泛討論。這一起事件也把外科醫生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呈現公眾面前。外科醫生究竟有多「累」記者採訪了肇慶兩大醫院的外科醫生聆聽他們的「累」▼▼一臺14小時手術讓我畢生難忘周強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任醫師
  • 烏市女孩割雙眼皮後腫了9個月 主刀「醫生」稱已轉行做餐飲
    小邵回憶,主刀「醫生」不到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手術,隨後,她的眼皮也腫了起來,但「醫生」稱這是正常現象,過幾天就會消腫。  去年七八月,小邵找崔某諮詢眼皮的情況,一開始對方稱再等等,後來,不是關機就是將小邵的微信拖黑。  小邵的手術是免費手術,所以未與崔某籤訂任何協議,也無收據等證明,但通過小邵提供給記者的醫院診斷結果來看,她的雙眼皮手術失敗了。
  • 區中醫院外科醫生張琳敏: 「刀光剪影」中挽救患者生命!
    區中醫院外科醫生張琳敏: 「刀光剪影」中挽救患者生命!在區中醫院外一科裡,有這樣一個「溫柔一刀」,她叫張琳敏,從事外科工作8年,是院裡唯一的女外科醫生,在門診、辦公室、病房等地,她總是耐心細緻、認真地對待每一位患者;在手術室裡,她又格外果決,手術操作精準到位。她曾連續三年獲評區中醫院先進個人,2019年被評為區中醫院優秀共產黨員,還曾代表科室參加院內急救技能操作比賽獲得一等獎。8月26日,記者見到了這位溫柔卻不溫吞、果斷中帶著果敢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