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最想嫁的人是誰?醫生!
在醫生中最想嫁的人又是誰?外科醫生!
曾經有份社會調查,關於女性心目中最理想配偶的職業,排名前兩位的都跟醫學有關係,第一位是醫生,第二位是獸醫。
醫生英俊瀟灑、溫柔善良,能滿足很多女生對伴侶形象的要求,對愛的渴望;醫生職業高貴、收入穩定,能帶給女生經濟的安全感,和受人尊崇的社會地位。
不知道女生把醫生、外科醫生作為最理想配偶的首選,是不是都這麼考慮的?至少當年我學醫,後來又選擇外科這個專業,有一大半是因為這個原因。
形象不說了,那不是當不當醫生所能改變的;但氣質卻可以因長期的職業浸淫培養出來,外科醫生剛毅、果決的性格、自信的作風能滿足女生對男神的幻想;穩定的報酬也可以讓人脫離生存需求的煩惱,實現從屌絲到大神的蛻變。
在美國、歐洲等西方發達國家,醫生,以及與醫學相關的職業,如藥劑師、醫生助理,從來都是佔據職業收入排行版的前列。
但國內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實習生、規培生的眼裡,外科醫生是醫院所有科室中最有錢的。到外科輪轉的日子,基本上是實習、規培生涯中個人生活費支出最少,但吃喝卻又最嗨的歲月。
中午老師請吃,晚上老師又請吃,加班比較晚的話,帶教老師還會叫外賣、吃宵夜。碰上老師心情好的時候,還可以跟著到外面吃火鍋、啃串串、喝夜啤酒。
外科基本上是醫院所有科室中最累的,活兒多,周轉快,晚上還時不時的有急診手術。照常理,應該是最辛苦,也是最適合減肥的科室。但現實情況是,許多輪轉過外科的人,體重往往不減反增,而且連上幾個臺階。
外科的研究生,進院的時候,有些人精瘦精瘦,面色蠟黃,像從非洲貧民窟逃出來的災民;畢業的時候,珠圓碧潤,膀大腰粗,像吃了飼料一樣體重突飛猛進。
不僅是實習生、研究生、進修生,在外科的護士中,身材苗條、體型纖瘦的也較少見;或者頭一兩年身材還算凹凸有致,但往後,S型的曲線慢慢往l字型靠攏。不是因為S被拉長了,而是因為S的凹陷被肥肉填滿,凸出因為贅肉下垂,慢慢的融為一體成了個平面。
當然,外形的改變跟夥食的改善直接相關,而營養的改善又和外科醫生的慷慨直接相關。在學生、在護士妹妹的眼裡,外科醫生的腰包就像個金礦,裡邊裝著掏不完的錢。
為什麼外科醫生天天請吃?內科醫生不請吃?檢驗科、病理科、中醫科老師不請吃?那是因為外科醫生有錢!
在醫院行政部門的眼裡,外科醫生也是最有錢的。
行政部門管理臨床醫生最重要的抓手就是罰款。病曆書寫不規範,罰!病歷漏籤字,罰!病歷上交逾期,罰!處方不規範,罰!藥品使用不合規,罰!藥品比例超標,罰!耗材比例超標,罰!手術不準點,罰!病人掛床多,罰!質控不達標,罰!患者滿意度低,罰!醫療投訴多,罰!……
醫院內部的罰款,醫院上頭醫保的扣款,每個月,外科科室都是大頭。外科就像只大肥羊,每隻經過的手都要剪一茬毛,每隻經過的蒼蠅,都想吸一口血。
可偏偏外科醫生就是屢教不改,屢罰不改。想罰就罰,想扣就扣吧,又不是第一天被罰,又不是第一次被扣,外科醫生有的是錢,反正這兒不被罰那兒也會被扣。
曾經聽說,有個外科醫療組,僅病歷逾期一項,一次就被扣了2000多塊錢。還有個醫療組,因為圍手術期質控指標達不到醫院管理部門要求,一次又被扣了數千元。
外科醫生一個月到底掙幾萬、幾十萬?這兒扣幾千那兒罰幾百,眼不眨心不跳的,還照樣請研究生、進修生、規培生吃吃喝喝?
我從醫20餘年,當外科醫生10餘年,面對這樣的問題,只能呵呵。
說幾千,大家會說我們保守。藏著掖著,還不是怕人家借錢?
說幾萬,大家肯定還會嫌我們說的少。怎麼可能,你看國外,外科醫生月薪都是好幾萬美金,你們大專家級別的醫生,怎麼可能就那麼一點?
曾經有次跟一個裝修師傅閒聊,問他一個月掙多少錢。師傅隨口說,看行情。好的時候一兩萬沒問題,差的時候也有個萬把塊。
我一怔,一口水差點嗆到,要不是師傅左一聲老闆右一聲老闆的喊的我不好意思,我都想開口問他招不招學徒啦。
有人可能會認為太誇張,太矯情,太不可思議。一個外科醫生,博士畢業,教授級別,待遇怎麼可能連裝修工人都不如?
裝吧?沒錢還天天請人吃喝?沒錢還醫院扣這扣那不心疼?
大家這麼問,是因為對外科這個行業不了解。
在醫院所有的專業中,外科是團隊感最強的科室。內科醫生可以單兵突進,但外科一定是以團隊形式進行作戰。一個好漢三個幫,形象的講出了外科手術的模式。主刀醫生能力再強,如果沒有助手的默契配合,也是空有餘勇無處施展。
對外科醫生來說,團隊就是戰鬥力,下級醫生就是戰友,就是兄弟,就是手足。下級醫生好了,整個團隊就有生命。再苦不能苦兄弟,再難不能難下級醫生。
外科的事情本來就雜,問病史,寫病歷,開檢查,下醫囑,上手術,醫患溝通,傷口換藥,辦理出院,一攤子的事情全是下級醫生,規培生,實習生在承擔。白天幹不完,晚上還要加班,如果肚子都填不飽,怎麼可能專心幹工作,而且還是那麼繁重的工作?
下級醫生垮了,上級醫生也是獨木難支,整個團隊也就垮了。讓下級醫生衣食無憂,就是解除整個團隊的後顧之憂,上級醫生責無旁貸。即使自己掙錢不多,也要傾囊為之。
而且,職業使然的豁達和不拘小節也讓外科醫生對錢財這種身外之物看的很輕。多的也用不完,少點也將就用,夠就行。
面對管理部門的罰款,外科醫生不是不在意,不是不心疼,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病人那麼多,事情那麼雜,哪能面面俱到?
內科醫生的主要工作是診斷治療和病歷文書,外科醫生的工作除了診斷治療和病歷文書,重點內容是手術。而手術往往一做都是幾個小時,體力精力的消耗自不待說,能否按時吃上熱飯都是燒香拜佛純粹靠運氣的事情。手術完了以後還有一啪啦的事情要做,下醫囑,寫記錄,家屬溝通,察閱病人。試問,以考核內科醫生的指標考核外科醫生,外科醫生能做到一樣好才怪?
這邊醫院領導要周轉,要工作量;那邊行政部門要安全,要醫療質量;兩邊都要抓,兩邊都要齊頭並進。外科醫生即便是神,也會自嘆分身乏術。
面對這樣逐年加碼的看似矛盾的考核,外科醫生也只有倍加努力,化身千手觀音,百密無疏。偶爾百密一疏,罰就罰吧,我的能力和精力僅限於此。
正如在和同行的擺談中一個兄弟講的,在中國當醫生,絕不是純粹的醫生,要有臨床的能力,要有談判的技巧,要有管理的水平,要有財務的理念。因為,在中國,臨床醫生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人,還有家屬、媒體、醫院行政部門、衛生監管部門、醫療保險部門。
當醫生難,當外科醫生更難。
醫而優則仕。所以,大凡有點能力的醫生、外科醫生,在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後,如果有機會,都願意轉行走向行政部門。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個道理,臨床醫生是醫院的最大財富,也是創造了醫院最大的財富;但臨床醫生,在醫院的管理金字塔中卻又處於最底層,貢獻最大,地位最低。
至於待遇,我只能說,內科醫生我不太清楚;但外科醫生有錢,有的是錢,放手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