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文人」上田文人與他的藝術品們

2021-02-15 今日VR

人們經常將遊戲視作為「第九藝術」,而能夠稱得上是「第九藝術家」的遊戲製作人,我想,上田文人應該算是「名副其實」。

 

當我們談到日本那些著名的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宮本茂,坂口博信,這些名字也許對於國內玩家而言更加熟悉一些。而上田文人這個名字,卻顯得有些陌生。不過,如果你是一位比較資深的遊戲玩家的話,一定知道《最後的守護者》,《旺達與巨像》和《古堡迷蹤》(ICO)這三款遊戲的鼎鼎大名。沒錯,這幾款獨具藝術氣息的主機遊戲,正是出自這位人如其名的「文人」遊戲製作人之手。

 

上田文人第一部親自操刀製作的作品是《古堡迷蹤》(ICO)。在最初的構想中,上田文人是希望將這款遊戲的故事背景設定為「男孩與女孩的邂逅」:兩個人一起手牽著手,在孤獨空曠的世界中冒險。

 

在整個遊戲的開發過程中,上田文人一人身兼數職:製作人、首席設計師、首席動畫師、藝術總監,甚至親自為遊戲設計了封面。我們可以看到,在日版的遊戲封面中,遊戲封面的風格參考了形上學畫派大師喬治·德·基裡科的《一條街上的憂鬱和神秘》。這一海報的風格也正契合了遊戲本身的基調。

 2001年,《古堡迷蹤》登陸PS2。與同一時期的遊戲相比,它是與眾不同的:《古堡迷蹤》的每一個畫面都充滿著藝術氣息,無論是空曠的街道,宏偉的城堡,還是手牽手奔跑的少年與少女。童話般的意境和超脫的遊戲氛圍,讓這款遊戲成為了「藝術品」般的存在。

 

然而,就像很多文藝電影難以被大部分觀眾所接受,《古堡迷蹤》同樣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遇。最終,遊戲在日本市場和西方市場都反響平平,銷量也沒有突破百萬,著實讓人有些遺憾。

 

在《古堡迷蹤》的銷量失敗之後,上田文人開始了下一部作品的開發。他仍然延續了自己獨特的遊戲風格,比如空曠的場景,昏暗的畫面,以及孤獨寧靜的遊戲氛圍。這部作品就是《旺達與巨像》。

 

在《旺達與巨像》中一共有16座巨像,玩家需要擊敗這16座巨像。每一座巨像就是一場Boss戰,但遊戲全程沒有其他任何一隻小怪,玩家能夠使用的武器也就只有弓箭和長劍。

 

遊戲玩法質樸,但其所創造出的獨特意境,卻成為了《旺達與巨像》獨有的遊戲氣質。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騎馬馳騁在廣袤而無縫的地圖中,面對著巨大而令人震撼的石像,聽著由大谷幸作曲的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體味著遊戲本身悲劇性的故事劇情。

最終,《旺達與巨像》在國際上獲獎無數,而遊戲本身的銷量也突破百萬,成為PS2時代名副其實的「神作」。並且在之後的時間裡,在PS3上推出過重置版,而最新的PS4重置版也即將在近期發售。

在製作《旺達與巨像》前,上田文人曾在採訪中表示,想通過遊戲來表達和展現男女主角之間那種微妙的,被日本人稱為「絆」的東西。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旺達與巨像》中,男主角旺達在每打到一次巨像後,都會與沉睡的女主角發生互動。

然而,玩家們對於男女主角之間的聯繫似乎並不關心,相反,旺達在這個空曠世界唯一「活著」的夥伴,對旺達忠心耿耿,那匹名叫「阿格羅」的黑馬,反而更能打動玩家們的心。

 

這種人和動物之間的「絆」,成為了上田文人下一款遊戲的創作靈感。雖然打造一款講述「人與動物」的遊戲聽上去沒那麼複雜,但最終,上田文人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最後的守護者》。

《最後的守護者》講述了一個身處都市廢墟中的男孩和一頭巨型動物大鷲之間的友情故事。而這隻大鷲,也幾乎可以說是電子遊戲史上最真實的動物了。

在遊戲過程中,這隻毛絨絨的可愛大鷲有的時候回突然伸過頭來,需要玩家去撫摸;而當它受傷時,也會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它不像是其他遊戲中的AI,總會幫助玩家順利過關,相反,很多時候,它也會有自己的脾氣,當它不願意幹某件事的時候,你甚至會無法通過某個謎題。你可以訓練這隻大鷲,告訴它什麼時候幹什麼事。遊戲中的男孩在與大鷲的交互中提升友情,而玩家也在與這隻大鷲的交互中,慢慢被這隻擁有個性的AI大鷲觸動心弦。

最終,《最後的守護者》銷量並不理想,但這款遊戲仍然成為了玩家眼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品神作。

前些日子,《最後的守護者》VR版上架Playstation商店,並提供了免費版本的下載。現在,玩家們也可以通過VR,再次體驗少年與大鷲的冒險故事。

在傳統遊戲領域,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獨具藝術氣息的電子遊戲,除了上田文人的這些作品外,比如黑島工作室的《異域鎮魂曲》,「遊戲詩人」陳星漢的《風之旅人》、《花》,USTWO的《紀念碑谷》,以及最近受到極高關注度的《gorogoa》等,都能稱之為令人驚豔的「遊戲藝術品」。這些遊戲為整個電子遊戲行業在藝術領域正名,並向其他藝術形式表明,電子遊戲也能成為一種具有魅力的藝術形式。

《風之旅人》

現在的VR遊戲,仍然處於緩慢發展的過程中。但我們也不難看到,除了恐怖或是射擊遊戲之外,有不少VR遊戲還在進行其他的嘗試。就像VR玩家非常熟悉的《Tilt Brush》,簡單的繪畫在VR的特殊載體下,散發出了令人驚訝甚至是震撼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一下子將延續了千年的傳統平面繪畫打破,讓人們處在三維的繪畫環境中,達到了「突破次元壁」的神奇境界。

我想,VR之所以充滿魅力,也正因如此吧。

- 作者連結 -

相關焦點

  • 使用遊戲撰寫詩歌的傳奇製作人——『上田文人』
    畢業後,他沒有成為藝術家,反而買了一部 Amiga (當時少數可以處理數碼圖像的電腦),開始製作 CG 和動畫。憑著當年相當罕有的 CG 技術,他參與了恐怖遊戲《Warp》的製作,更被 SONY 邀請加入,而上田文人的答覆呢?「我拒絕了,我告訴他們我要花時間製作自己的作品,請他們三個月後再來找我。」結果呢?
  • 陳星漢對話上田文人:在遊戲裡塞進藝術,到底有多難?
    《Sky光·遇》上田文人則是日本少有的注重獨特藝術表達的遊戲製作人,他製作的遊戲僅僅有《ICO》《旺達與巨像》《最後的守護者》這3款(排除參與製作的遊戲),但每部作品都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這讓陳星漢思考起了「生命的意義」、「人該如何活下去」、「人生的價值」這樣的問題,而最終他得到的結論是「想成為一個好人」。遊戲影響了陳星漢,於是他也想用遊戲給別人帶去感動,這也成了他追求藝術的初衷。藝術對於上田文人來說更加現實。
  • 遊戲名人傳:宮崎老賊最崇拜的人,遊戲界的藝術家——上田文人
    作者:伽藍SK作為現任From Software社長,宮崎英高先生以其所打造的《黑暗之魂》系列而聞名,並且,在相繼創作了《血源詛咒》與《只狼》等人氣IP後更是深受玩家們的喜愛。隱晦的敘事風格是他鮮明的標籤,優秀遊戲性下的包裹的宏偉世界觀則引來無數人對其進行分析和解讀。
  • 文人壺,墨香與茶韻的結合
    文人壺,墨香與茶韻的結合砂與壺結緣,紫砂壺便成為了壺中群芳之冠;紫砂壺與文人結緣,紫砂壺更添獨特的文化藝術氣息,構成一道獨特的紫砂文化風景線。這道文化風景線可謂「獨好」。一方面好的「文人壺」一壺難求,一方面紫砂藝術品市場熱鬧非凡,「文人紫砂壺熱」升溫顯著。紫砂壺歷來為人們所推崇,它使看似簡單的泡茶飲茶多了幾分特別的韻味,同時也給人以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
  • 文人畫能成為一種流派,關鍵在於文人思想,淺談文人畫的發展
    《 安處齋圖-元人集錦之三》 元 倪瓚一、文人畫的特徵要問文人畫的特徵表現有哪些?我們大多會說文人畫重書、重意境、重墨趣。文人畫的這些特徵,大多是由文人的審美追求與價值取向所決定的。它的題材方面多為高山、漁隱、梅蘭竹菊等。
  • 什麼是文人畫,如何解讀文人畫,文人畫有哪些傳承思想?
    文人畫是指由文人所作,且畫中帶有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繪畫作品。文人畫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多種因素促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宋代統治者建國之初就極為重文抑武,文人的地位得以提高,文人的思想得以張揚。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傳唐·王維:《江幹雪霽圖卷》(局部)文/楚尋歡中國文人畫的理論源於蘇軾的「士人畫」概念以及他所在時代的文人墨客圈氛圍。蘇軾主張「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他對王維推崇備至,曾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古代文人為何對香爐如此喜愛?
    文人群體的誕生出現於宋朝時期,宋朝之前有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但這些人卻不能稱作為文人,他們大多只專注於自身技藝的提升,並無太多閒情逸緻去關注其他無用的事物。多了一份學者的穩重,少了一份對生活的追求。  在宋代,文人盡得時代之幸,朝廷重文輕武,刑不上大夫的祖制使得他們有極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養尊處優、舞文弄墨就是宋代文人真實的寫照。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文人的理想國 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1984 年,受知名學者王世襄(1914~2009 年)先生之邀,我前往北京,將其著作《明式家具珍賞》(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一書翻譯成英文。
  • 古代文人為何獨愛青樓呢?難道文人都風流嗎?
    青樓女子古代的文人會貪戀青樓裡貌美如花的歌妓嗎?歌妓長得再怎麼漂亮,這些文人都不大可能會帶回家。原因是文人社會地位高,歌妓社會地位低,歌妓配不上文人。如果文人真把歌妓帶回家,一方面自己會丟臉,汙了自己的名聲,一方面家中妻子可是要鬧事的。那麼,文人為何仍然喜歡去青樓呢?1.青樓是晚上開放的娛樂場所。古人的娛樂活動是非常少,文人最常見的娛樂方式無非是踏青、遊園、吟詩作對等,而到了晚上,就無聊到都不知道要做什麼了。青樓在晚上仍然開放,文人去青樓可以喝酒作樂,也可以欣賞歌舞。
  • 文人畫與畫家畫的區別
    「文人畫」是指沒有繪畫基礎的文人借用繪畫抒發「性靈」,「文人畫」重視文學、書法修養,繪畫的基本功則比較差。「文人畫」與「畫家畫」的本質是不同的。「文人畫」看似隨意地塗抹幾筆,往畫廊或者拍賣行的展廳裡面一掛,往往能賣上十幾二十萬。)
  • 文人畫的精神
    2008年,臺灣水墨畫家劉國松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文人畫的基本精神可以分三方面來講:一、是男性的;二、是老年的;三、是士大夫的。」。對於劉國松的這個總結,我覺得等於沒說。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男性主權的社會,偶爾出幾個女畫家,就如凌晨的星星,寥寥可數,說是男性的,等於沒說。      八大山人應該可以作為文人畫的一個代表,明朝滅亡的時候他才十九歲。
  • 懷袖雅物文人扇,如是清涼
    蘇州摺扇,也就是文人扇,最早始於南宋,到明代發展至巔峰,成為文人墨客及縉紳士大夫必備之懷袖雅物。《文化大觀園》此行來到蘇州,借有著文人風骨的摺扇,感受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在蘇州平門斜對面的聽扇居,王健像往日一樣在做著手中的扇子。這是他與扇子「交流」的地方。
  • 現代「文人」——本雅明和他筆下的波德萊爾
    隨著資本主義市場和大城市生活的發展, 「一個文人與他生活的社會之間的同化作用就隨著流俗發生在街頭。在街頭,一個文人必須隨時準備好迎接下一個傳聞、下一句俏皮話或下一個突發事件。波德萊爾亦非不諳此道,他對「文人」的真實處境看得比誰都清楚。他每每把某種人,首先是他自己,比作娼妓;在他看來, 「文人」像遊手好閒者一樣走進市場,似乎只是來瞧瞧,但實際上卻是想找個買主。在這方面波德萊爾同樣直言不諱: 「無論一幢房子有多漂亮,在有人詳細道出它的美之前,首要的不過是高多少長多少。
  • 現代「文人」:本雅明和他筆下的波特萊爾
    此中原因不必在此考究,但這一段歷史卻為本雅明的「文人「提供了背景。同時作為文化人和叛逆者,這正是」文人「的內在韻味。  本雅明筆下的波特萊爾無疑是「文人」的最地道的形象。這既非由於波特萊爾「什麼都寫」或在藝術主張上朝三暮四,也非由於他曾在煙霧瀰漫的小酒館裡密謀策劃,在二月革命的街角上扛著長槍高喊「打倒奧皮克將軍(他的繼父)」。
  • 文人家具
    文 | 明清家具研習社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 什麼是「文人畫」?文化人畫的畫,就是「文人畫」嗎?
    傳統繪畫藝術當中,有一個叫「文人畫」的專有繪畫名詞。那麼,「文人畫」,是否就是說文人或者文化人所畫的畫,就叫「文人畫」呢?文人畫的發展歷史,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咱們就來說說,到底什麼是「文人畫」。文人畫在取材上大致都是相同的 ,主要是取材於山水花鳥、 梅蘭竹菊等等這些相對而言,常見的自然物象。那麼這些取材呢 ,也是為了抒發一種個人的情趣和思想,所以這個文人畫 ,十分重視對於意境的營造。關於文人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
  • 你知道文人樹嗎?在盆景文化中,人們追求的文人精神究竟是什麼?
    但著名詩人、作家、評論家張修林在《談文人》中對「文人」作如下描述:並非寫文章的人都算文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著創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寫作者,或者說文人是追求獨立人格與獨立價值人就叫做文人。文人論道圖中國是一個尚文情節非常濃厚的國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文人是一個佔有極其重要的群體,由此而產生的文人文化更是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非常廣泛、非常深厚的組成部分之一,他融入了我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
  • 古代文人的食譜
    「袁枚,因為我最喜歡他的《隨園食單》。」一時間,這個答案讓大家都覺得遙不可及,《隨園食單》也要被奉為經典。 如果活在當下,袁枚也必定是那種可以討女孩子歡心的老流氓,他的文字很漂亮,他的菜式很江南,他除了做文人之外,還有種「糖心爹地」兼情人大廚的姿態:「嘿,親愛的,要不要來一口清蒸鰣魚?」
  • 上田文人工作室、PlayDead和Remedy與Epic達成發行協議
    Epic 宣布與上田文人工作室 gen DESIGN、《控制》開發商 Remedy、《Inside》開發商 PlayDead 達成新作發行協議。三家工作室的新作將由 Epic 負責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