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中國文人畫的精神到底是什麼?似乎沒有一個定論。2008年,臺灣水墨畫家劉國松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文人畫的基本精神可以分三方面來講:一、是男性的;二、是老年的;三、是士大夫的。」。對於劉國松的這個總結,我覺得等於沒說。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男性主權的社會,偶爾出幾個女畫家,就如凌晨的星星,寥寥可數,說是男性的,等於沒說。
八大山人應該可以作為文人畫的一個代表,明朝滅亡的時候他才十九歲。他儘管有不同的畫風,但貫穿八大山人一生繪畫創作,主要就是文人畫,這和年老的八桿子打不上。
當然,這不是孤例,而是例子太多,不再舉了。至於士大夫的這一特徵,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既然是文人,就都屬於士大夫,在後人想像中的專業畫家,比如董其昌,都是從仕途退下來的。當然特例也是有的,比如牽連到科場案的唐伯虎,殺妻被剝奪廩膳生資格的徐渭,不過這種情況在整個中國文人畫史上數不出幾個。就算他們的這種特例,骨子裡其實還是包含著士大夫的精神,不過是沒有職務而已。
八大山人
這三個總結,根本沒摸到文人畫的皮毛。
但在劉國松那邊卻成了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實際上劉國松對文人畫的理解是基於對中國畫的理解。
劉國松是怎麼理解中國畫的呢?劉國松在1967年《臨摹、寫生、創造》一書中是這樣說中國畫的,「中國繪畫的基本精神可由三方面來說:一是男性的,二是老年的,三是士大夫的。」
原來他的文人畫理論就是這麼來的,而這哪怕是針對中國畫的總結依然是錯得離譜。
當然還有更離譜的,原來這觀點還不是劉國松自己的,而是劉國松抄李長之的。
劉國松的抄襲公案不是本文要探討的,之所以引出劉國松的抄襲,其實就想總結出文人畫的第一個特徵—創造。
文人畫起源於唐朝,第一個開創者學界認同的就是大詩人王維。
王維的畫是第一次有別於當時的院體畫而形成了獨立的風格,如果簡單的區別一下這兩者的不同,文人畫一出現講究的就是一個字—妙,而院體畫追求的目標就是—似。
妙和似的區別,奠定了文人畫的發展方向。從它出現的那一天起,文人畫就必須走自己獨創的路,所以創造是文人畫的基本要求。
吳昌碩
妙,包含著很複雜的內涵,但核心就是回歸內心,個體主觀感受是達到妙這一境界的唯一途徑。
這種觀念轉變,如果比較於西畫,我們至少提前了一千年。西畫一直要到印象派的誕生,才開始注重繪畫向內心感受回歸,而中國的文人畫的誕生就是為了滿足畫家本身的主體感受的表達。
表達目的的改變,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繪畫的走向,也使文人畫和傳統中國繪畫有了越來越大的區別。
人類社會再怎麼發展,其終極目標就是人類自身。這看上去非常簡單的道理,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無法分辨。
繪畫作為一種精神活動,其所有價值就是對人類精神的探索,對個體生命感受的體悟。儘管繪畫不是哲學,但人類的精神探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具有哲學的特點,其區別在於表達的方式不同。繪畫就是通過感知、感受、感悟,把個體生命對社會的理解通過形象的形式表達出來,當你被一幅作品震撼的時候,這幅作品已經和你的生命同頻,所以一個優秀的畫家必須對人生有著自己的理解,而一個欣賞者,只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已。
徐渭
所以文人畫的第二個特徵就是思想。
而思想的深刻程度決定了畫家境界的高低。
這樣的境界只有從文人畫中才能讀的出來,也因為有了境界的不同,才有了匠和家的區別,家和大師的區別。
大師可以從許多角度去定義,我認為的大師,就是在他所處的時代有了開拓性的貢獻。這種機會屬於每個時代的任何個體,大師不是從縱向比較中得出的,而是從橫向比較中產生的。因為每個人所處的時代都獨一無二,都無法複製,大師的產生有許多種的機緣巧合,但基礎是有著比同時代人更高的境界,技法都是可以達到的,境界很難超越。
文人畫由於追求妙趣、追求獨創,所以對才情有著更高的要求。
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徐渭。
徐渭在前五十年的人生中,我們沒看到他有過繪畫的記錄。儘管,我們在此前,能找到一些零散的他對書畫的評述,但實際的創作都在五十歲以後。
這個開創了大寫意畫的新一代文人畫開創者,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呢?
徐渭給自己的評價是,「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徐渭並不是一個謙虛的人,這個畫第四,應該是他對自己的真實評價。
齊白石
徐渭繪畫地位的改變,正是後人讀懂了他畫裡所包含的思想、境界、獨創和才情。這是徐渭自己都沒意識到的,他根本沒有自覺的意識到,繪畫的終極發展是對個體生命的感悟。徐渭的晚年已經可以無所顧忌了,他的人生遭際和性格特徵,在擺脫現實羈絆以後,似脫韁野馬,肆意奔騰,一張宣紙,一池墨水,揮灑的不是幾粒葡萄、幾隻螃蟹,甚至不是雨打芭蕉,怒放牡丹,而是他人生的最後絕唱。這種表達和宣洩除了中國的文人畫,或者說中國的潑墨畫以外,你最難找到更合適的載體了。
石魯
我們看看從徐渭繪畫中找到共鳴的後繼者,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石魯等等後進大師,無不從他的精神中找到了創作的源泉。
徐渭的技法是可以超越的,徐渭的境界無法超越。這屬於他的時代,無法複製,無法重來。
文人畫的精神,實際就是對現實反叛的精神,也是超越技法追求人生最高目標的精神。
文人畫的精神確實要認真探討,但肯定不是劉國松或李長之所指向的方向。
友人 王安中作品
此公號不錯,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