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桃瓊瑤,永以為好」朝陽義塾校孫源源校長捐贈十萬口罩

2020-12-23 朝陽義塾

2020年有著堪稱災難的慘痛開端。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平淡日常,而支撐著大眾一起努力渡過危機的,是善意。日本在我國抗疫初期給予了一定的物資支持,國內的形勢漸漸好轉的同時,海對岸的日本卻不容樂觀。許多國人在國內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投桃報李,對日本進行捐贈。

我校孫源源校長則在其家鄉義烏的防疫商品對接會上,採購了10萬隻醫用口罩馳援日本。

孫源源校長在日本留學5年,期間深受日本滋慶教育集團總裁浮舟邦彥先生的提攜和幫助,歸國後更是創立了朝日教育集團、朝陽義塾國際高中、漢院中文教育機構。為了能夠支援日本的教育界以及對朝陽義塾有過幫助的友好學校,孫源源校長進行了捐贈。

但捐贈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由於國際航班的停飛,造成貨物大量積壓在浦東機場。日本的佐川急便物流公司伸出援手,優先安排通道,讓這批物資運往日本。這批物資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善意。

據悉,口罩已經到達日本境內,很快將會到達相應的學校。

而在這批寶貴物資的包裝箱上,還寫著「一衣帶水,吳越同舟。木桃瓊瑤,永以為好。」這樣飽含心意的句子。(出自《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復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制。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一衣帶水,吳越同舟。木桃瓊瑤,永以為好。」

在得知孫源源校長捐贈一事後,朝陽義塾的同學們也紛紛留言,對孫校的這一善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姚同學:

通過孫校向日本教育贈送10萬隻口罩以實際行動弘揚了仁愛精神,在合作抗疫、共克時艱過程中凝成的牢固友誼,必將成為兩國人民戰勝疫情、鞏固友誼的重要力量。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以「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寬廣胸襟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博愛精神,為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周同學:

在中國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下來之後,中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在為抗擊海外疫情做出努力。我校孫源源校長也向日本捐贈贈了10萬枚口罩。我想這說明,抗擊疫情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需要世界各國團結協作,共同應對。而我們作為留學生,也是國家之間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希望已經到日本的學長們以及當地的日本同學可以做好相關防護準備,同時也要對未來抱有更好的期望,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共同戰勝疫情。

曹同學: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願中日友好關係能一直保持下去,互幫互助,互惠互利。

李同學:

聽說孫校向日本教育捐贈口罩後,我有些訝異。這多出現在各地新聞報導上的善舉,第一次讓我有了些許實感。當然,也只是些許。因為孫校的身份太多,他在作為朝陽義塾的校長的同時,也是朝日日語的總裁,還創辦了漢院。他在中日教育交流方面花費了相當的精力,再加上早年留學日本的經歷,他和日本的淵源頗深。所以在我看來,他的捐贈不單單代表企業形象,更多的是以個人的身份給予援助。這無疑是令人尊敬的。十萬隻口罩也不僅僅是數字的累計,更有捐贈所耗費的人力以及包含的深重情誼。日本的疫情因各種原因仍在加重,也真誠地希望來自中國人的善意能為抵禦這場天災人禍起到一點小小作用。

洪同學: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肆虐中國大陸,與中國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許多日本友人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讓中國人民深切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溫暖,也感受到了日本這個隔海相望的國家的溫暖。

現在,日本到了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做為中日友好的見證者——上海朝陽義塾日本國際高中校長孫源源,為日本教育送去十萬隻口罩救急。

我作為上海朝陽義塾日本國際高中的一名學生,發自內心地欽佩我們的校長。這不僅是對之前日本援助中國物資的回報,也是孫校長對於中日教育界關係的貢獻。曾留學於日本仙臺的魯迅先生曾說:「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中日友好這棵參天大樹,是由很多孫校長這樣的枝幹組成的,作為半個日本留學生的我,也會以孫校長為榜樣,為中日友好盡一份綿薄之力。

林同學:

這次的新冠肺炎,日本前期給予中國相當大的幫助,我們也應該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給對方。現在日本疫情相當嚴重的時刻,孫校長向日本捐贈10萬隻口罩,證明了天災面前人類互幫互助,還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希望日本的同學們能珍惜這種機緣,即使外界事態惡劣,也要平復心態努力讀書。疫情終會結束,我們能看見曙光。

林同學: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即使相隔千裡,身隔異鄉。因為疫情,兩國人民被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當初日本人民向中國伸出援手的時候,我們心懷感激,當日本陷入疫情時,我相信不只是朝陽義塾而是乃至全中國也未曾忘記過往的恩情。飲水思源,我們理應知恩圖報,希望日本能夠加油!加油!加油!像中國抗擊疫情一樣全面勝利。還想告訴日本同齡人:コロナウイルスに遭遇しても、恐れないでください。私たちは君たちと一緒にいます。それ以外、私たちも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頑張ってね!

患難之中見真情,事實上,在疫情嚴峻的時刻,我們也收到了來自他人的善意。

在本次捐贈前,我校集團總部所在地漢院中文培訓學校遠在日本的學生就曾惦記著身處上海漢院的老師們,專程託朋友給漢院郵寄了口罩。

之後在朝陽義塾開始準備網課的過程中,又有細心的學生特地從家裡郵寄了2盒口罩給準備上課的老師們。

來自錢同學的溫暖關懷  

一衣帶水,吳越同舟。木桃瓊瑤,永以為好。

這次疫情我們感受到了太多的善意,現在,這十萬隻口罩也帶著我們的善意,穿山越海,去往日本。

需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目前疫情仍無法得到完全的控制,依舊存在潛在危險。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輕心,堅持防護。也盼望海內外都能早日擺脫疫情陰影,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相關焦點

  • 百萬口罩免費領|美的與你,共盼春來,永以為好!
    美的集團與全國人民並肩抗擊新冠疫情已一個月有餘,作為最早響應抗疫,馳援行動最頻繁的企業之一,美的先後向多地過百家醫院捐贈家電近萬臺;向湖北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第一時間發起海外物資採購;甚至跨界到並不熟悉的汽車行業,在短短20多天統籌採購,交付負壓救護車140臺……目前疫情正在逐步好轉
  • 「木瓜瓊琚 永以為好」 重慶市捐贈120多箱防疫物資給廣島市和水戶市
    「木瓜瓊琚 永以為好」5月21日,重慶市向友好城市日本水戶市和廣島市捐贈120多箱防疫醫療物資,助力當地疫情防控。友好城市互贈抗疫物資1月31日,在我市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水戶市捐贈的五萬隻醫用口罩抵達重慶,是我市收到的第一批境外捐贈物資,解了重慶燃眉之急。
  • 慈谿捐贈十萬口罩助力日本三市抗擊疫情
    3月17日上午,在浙江三國精密機電有限公司內,50箱口罩被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貨車裡。一天後,這些滿載著慈谿人民關切和情誼的十萬隻醫用防護口罩將遠渡大洋抵達日本。  這一批口罩由慈谿市人民政府捐贈,並由市紅十字協會牽頭、觀海衛鎮人民政府牽線落實。十萬隻口罩將通過浙江三國公司對接日本三國公司,隨後全數捐贈給日本當地政府。浙江三國公司總經理飯尾勝宣告訴記者,日本三國公司已提前對接日本滝沢市、小田原市和菊川市政府,所有口罩將分發給當地民眾。  捐贈現場,記者看到,所有物資的包裝上都附上了暖心的話語。
  • 朝陽義塾劍道課,邀你來戰
    2020年第二學期,由F2班李佳薇同學為代表建立了朝陽義塾創立以來的第一個劍道部。劍道部的同學們都對日本劍道有著強烈的興趣。學校為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學習真正的劍道文化,請來了劍道教士七段的梶原修平老師前來指導,可謂誠意滿滿。
  • 朝日向日本教育界贈送10萬枚口罩,共築中日友好橋梁
    木桃瓊瑤永以為好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目前全球感染人數已突破207萬,態勢十分嚴峻,已然成為了世界性挑戰。為了能夠支援日本的教育界以及有過幫助的日本友好學校,上海朝日日語學校董事長孫源源克服種種困難,採購了10萬隻醫用口罩,馳援日本,開啟了對日本的學校和學生的口罩支援。海外疫情當前,孫源源董事長暖心之舉體現了對日本院校合作夥伴的人文關懷,進一步加深了中日雙方的友誼。
  • 一周3D列印十萬個口罩綁帶
    每日行業信息也是五花八門,有3D列印護目鏡,3D列印口罩架等等。當然最多、最紅的還是3D列印口罩調節器,有企業捐幾十個口罩調節器,也有捐幾百個、上千個的。這些捐贈數量數千的企業,無一不是拿出一整個列印車間的3D印表機來完成生產,每臺機器每天基本上也就產數十個。
  • 上海朝陽義塾日本國際高中 喜報 王同學考入早稻田大學博士
    在這個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上海朝陽義塾日本國際高中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今天一大早,王一澤同學的爸爸就向孫源源校長分享了這一好消息,在新年伊始收到這樣的好消息無疑是振奮人心的。讓我們祝賀王一澤同學,也期待這樣的喜報越來越多。
  • 麻城愛心人士為龜山中心學校捐贈一次性防護口罩12000隻
    為助力學校復學工作順利開展,迎接5月25日初三年級順利入學,近日,麻城市源鑫商貿公司負責人袁勝球和錦創商貿公司負責人李思林為龜山中心學校捐贈一次性防護口罩12000隻。捐贈儀式在龜山中心學校會議室舉行。
  • 康布斯口罩捐贈儀式在京舉行
    12月19日下午,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康布斯口罩捐贈儀式在京舉行。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人民政協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王相偉,香港華人華僑總商會榮譽會長、北京康布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施乃康出席發布會。
  • 臭味相投,方能永以為好
    總角之交,如無特別利害關係以為維繫,恐怕很難在若干年後不變成為路人。 當然,世界上還是有朋友的,不過雖然無需打著燈籠去找,卻是像沙裡淘金而且還需要長時間地洗鍊。 一旦真鑄成了友誼,便會金石同堅,永不退轉。
  • 浙江雲山小學向汶川綿小捐贈愛心口罩
    12月17日上午,浙江省蘭谿市雲山小學向汶川縣七一綿虒小學捐贈了2880隻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為全體師生送來了溫暖和愛心保障。浙江省蘭谿市雲山小學師生高度關注四川省抗擊疫情的最新進展。雲山小學王建龍校長表示,希望綿小的師生們做好防護,願孩子們都能感受到這份來自千裡之外的愛心。捐贈活動中綿虒小學校長趙強群代表全體師生感謝浙江省蘭谿市雲山小學的愛心捐贈,表示一定會引導孩子們將這份愛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孩子們也紛紛表示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努力珍惜學習時光,勤奮學習,健康成長。
  • 全球採購共抗疫情 潤美康再捐十萬隻KF94口罩
    隨著疫情發展,防護物資緊缺,韓美集團北京潤美康醫藥有限公司繼600萬自有抗感染藥品捐贈後,再一次行動起來,潤美康緊急向夥伴公司求援,快速搜尋到了可以提供KF94標準口罩的供應商。潤美康果斷出手,將該供應商的全部口罩庫存買下,並以最快速度空運至北京,根據海關對於防控物資的即到即提的政策,當天便通關抵達,裝入庫房。據介紹,潤美康積極聯繫相應醫療機構,通過與順義紅十字會的緊密配合合作,順利高效的將韓國進口的十萬隻口罩作為第二批援助物資,捐贈給武漢以及北京地區為主的醫療機構,開展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 PRADA防護服、GUCCI口罩,這屆「奢侈品」愛了!
    生產防護口罩(圖片來源於Head Topics)開雲集團旗下的巴黎世家和聖羅蘭也將開始生產防護口罩,目前兩家公司的工藝和材料已經進入審核階段。同時集團旗下品牌GUCCI預計生產並捐贈110萬個口罩和5.5萬套醫療防護服給義大利。
  • 朝陽大悅城幾米盛宴 開往春天的地鐵
    配合《擁抱》新書年底將在大陸發行,特別將《擁抱》繪本裡可愛動物與小孩相擁的畫面立體化,作成與人等高的大型雕塑,以最溫暖的無聲語言,傳達 溫馨的佳節氣氛。聖誕節與農曆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個節日,聖誕夜裡,情人與朋友們歡樂相擁,交換禮物給予祝福,正好呼應《擁抱》裡相擁的意象,以及 「擁抱」作為禮物的意涵;農曆春節時,平日在外地工作的遊子都回家團圓,各自開散的故事,匯集在「家」裡,在圍爐敘舊談笑間,豐富對方的生活,也呼應著這 次展覽的設計:分開、相會、繼續旅程。
  • 燕山大學向塞爾維亞合作夥伴捐贈16000隻醫用外科口罩
    河北新聞網4月2日訊(通訊員張文莉、郭沛)今天上午,燕山大學向塞爾維亞合作夥伴捐贈防疫物資活動在該校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燕山大學向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斯梅代雷沃職業高中、斯梅代雷沃市政府捐贈16000隻醫用外科口罩等抗疫物資,幫助合作夥伴共渡難關。
  • 疫情下的口罩「瘋狂製造」:物料飈漲40倍, 3天回本「印鈔機」
    製造業上下耦合的特點決定了其環環相扣的生態鏈條,熔噴料的失衡直接讓口罩過濾夾層裡的熔噴布「一布難求」。其他都漲就是不叫口罩漲價……」一位長垣市的老牌口罩廠負責人在朋友圈怒言,「準備自明日起自行申請停業整頓,反正長垣街上停產的幾十家了,看著辦吧!!!」「黑市甚至炒到了 40 萬/噸」,湖南盛錦新材料負責人之一田伯陵向澎湃新聞透露。
  • 捐贈口罩、手套、消毒水……有你們真好!
    1月29日,正在執勤中的沙日浩來派出所民警收到了哈日幹圖村村民胡海鵬的微信,微信中胡海鵬說明天想要給派出所民警送點自己攢的口罩,民警深知此時醫療物資緊缺,對胡海鵬表示感謝後勸他自己留著用,自身安全很重要。1月30日上午,正當民警準備出門排查走訪時,胡海鵬來到沙日浩來派出所,為民警送來三包口罩和五瓶消毒液。
  • 這家企業捐十萬口罩 引用詩經表達對義大利的祝福 領事館也來協助
    3月31日,深圳的宏珏集團捐贈給義大利的首批將近2萬隻口罩從中國發出。捐贈的口罩中有30%的N95口罩,這些口罩將通過義大利知名房產承建集團Santarelli Construction旗下的非盈利組織Santarelli Foundation幫助羅馬地區的醫院和市民,從而緩當地「一罩難求」的情況。
  • 「口罩貓」從中國火到日本?手辦大師惡搞表情包,看完笑到閃腰!
    疫情面前,人人自危,口罩成了當代人居家出門的必備穿搭。非常時期,連寵物們都瑟瑟發抖戴上了口罩。在眾多戴口罩的寵物當中,有一隻蒙面的口罩貓特別火。因為要陪主人上街買菜,所以小貓被戴上了口罩。一臉懵,不明所以的表情,完全是一模一樣啊!
  •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攜程全球捐贈100萬口罩
    2020年,「黑天鵝」席捲全球,疫情肆虐期間,小小的口罩表達的是人們共同面對肆虐病毒的決心,對健康未來與和平的國際秩序的期許。疫情以來,我們曾在口罩的紙箱外包裝上看到了各國人民對於中國的美好祝願:「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在口罩最緊缺的時候,與病毒奮鬥的國人,感受到來自全球友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