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海底撈都盯上你家廚房,半成品菜是風口還是噱頭?

2020-12-14 AI財經社

撰文/ 劉雪兒

編輯/ 孫靜

全員「造菜」

杭州某網際網路公司辦公室裡,一個員工給自己點的「精品午餐外賣」引發集體圍觀:真空包袋裡裹著肥瘦相間的肉粒、新鮮木耳以及刀工齊整的豆腐塊——可惜都是生食。外賣袋裡另附一份烹飪指南。

這份讓人哭笑不得的雲海餚「外賣」,其實是份半成品菜,是當事人下錯了訂單。不過這個錯誤倒是頗具疫情特色。

疫情掀起全民做飯的熱潮,遭受重倉的餐飲企業、野心勃勃的生鮮電商都增加了半成品菜的選項。居家生活培養了一批半成品菜的嘗鮮者。比如北京白領李梅,起初在家做飯很興奮,連續幾周在朋友圈曬剛出爐的烘焙蛋糕、鯉魚豆腐湯、土豆燉牛腩,甚至參與最耗時間的全民涼皮大比拼,收穫滿屏點讚。但每天在廚房花費一兩個小時也讓人心累,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扯開了泡麵盒子。直到朋友安利加熱幾分鐘即可的半成品菜食材包,才真正把她從廚房解救出來。

何為半成品菜?多數業內人士認可的定義是,能夠縮減烹飪前的清洗切割和備料環節,做到即食即熱即烹,10分鐘打造一桌菜。比如火鍋食材盒等免洗淨菜、熟制的宮保雞丁食材包。而速凍水餃、方便麵、滷菜熟製品等通常不納入這一新品類。

在本輪「造菜」運動中,餐飲品牌求生欲最強,速度最快。3月初,海底撈便推出半成品業務「開飯了」,包含宮保蝦球、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12款家常菜系和4款靚湯,上線渠道覆蓋會員商城、微信公號、京東和天貓旗艦店。此前董事長張勇亮相「開飯了」視頻欄目,現場還做了一碗西紅柿雞蛋面,疑似為新項目造勢。

圖/海底撈官方微信

海底撈相關人士告訴AI財經社,他們採取的是食材包形式,主料、輔料、醬料都熟制加工分別存放,下單後生產,生產後24小時內完成配送,冷藏下可保存四天。消費者拿到手上,只要加熱3-5分鐘就能食用,「目前還在探索階段,僅在北京試點,後續會根據市場需求和配送能力開拓新城市。」從線上評論看來,多名消費者認為味道還可以,也有人提議,「要是次日達就更方便了。」

盒馬工坊採購負責人張千告訴AI財經社,2017年盒馬成立不久後就開始做半成品業務,迄今已研發了100多個SKU,涵蓋免洗切蔬菜、湯羹、鍋物、小炒等,一般4天保質期。她發現,工藝複雜的半成品菜更受歡迎,但他們不傾向做「花裡胡哨的異國風情菜」,只想還原有「小時候味道」的各地本幫菜,比如上海的羅宋湯、北京的宮保雞丁、深圳的子姜炒鴨等。

疫情也加速了半成品菜的銷售。張千透露,從2020年春節至今,胡椒豬肚雞鍋、羅宋湯、韓式部隊鍋、日式壽喜燒等半成品菜是銷量最好的單品,日均銷量是平日10倍多。

Butcher牛排肉鋪跟隨盒馬開了120家直營店,疫情一度導致堂食營業額下滑85%。大年初二,創始人王乾就決定上線配備湯底的牛肉類食材包。「半年前在跑模型,本來準備今年三四月上線,疫情加速了動作。等疫情過去,我們也會考慮在堂食服務的同時,售賣進口牛排食材。」

市場需求的激發,甚至吸引到一些跨界企業。主攻北京市場的好鄰居便利店,在業內以創新著稱,很早就開拓肉餅、滷菜、炸醬麵等熟食產品,這次也聯合海底撈蜀海供應商等推出羊蠍子、番茄火鍋、酸菜魚等大眾喜愛的開胃家常菜。

3月上旬,好鄰居在線上社群內測,不少年輕人下單,再到店自提,一周後150多家門店(佔門店總數過半)也開賣,第一批上線的100多個套餐很快售完。好鄰居CEO陶冶告訴AI財經社,半成品菜一開始就是社區店規劃嘗試的品類,這次順著疫情及早推出,線下店忙不過來,目前主要靠海底撈等供應商來做,「還沒有完全成型,利潤相對其他餐食不算太高,還在繼續探索,如果數據不錯,會研發更多產品。」

關鍵是疫情結束後,半成品菜的熱度還能延續嗎?

生鮮半成品的坑

這門小品類生意並不好做。早先一批做半成品菜的創業項目,在付出時間、熱情與金錢,踩過了各種坑以後,還是倒地成為先烈。

「生鮮半成品的坑,一言難盡,按不下表。」2018年底,下廚房孵化的"三刻"項目宣布夭折。面對新的機會點,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很快會過去,大家都會回歸到以前的生活方式。這個市場最大的難點是保質期,尤其現在即將進入夏季。」

2016年9月,下廚房孵化三刻項目,主打以周為單位的訂閱式半成品食材包,平臺上既有香茅土豆、三杯雞這樣的家常菜,也有泰式紅咖喱燴牛肉這樣的異國特色菜,用戶加熱5-30分鐘即好。「三刻」用順豐冷鏈配送,在京津試點區的周復購率達到50%。

趙華晉被朋友安利圈粉,「做飯最麻煩的不是烹飪本身,而是前期準備工作和後期清潔」,他很滿意三刻的「懶人包」——菜品精緻,一道菜30-60元不等,貴點的大菜100元上下,還是比下館子便宜。但他沒有經常買,「就做過幾次,一方面價格比自己做貴,一方面最快次日達,時效跟不上。」

這正是很多半成品菜的痛點所在。保質期短的食品頗為影響用戶體驗:如果放幾天再吃、或直接忘記食用,食材包就壞了,有的因為配送環節問題,送到用戶手上時已經變質。此外,生鮮類沒法擴大配送範圍,這導致項目承載的客流較小,當時只能在京津地區試點。

2018年初海底撈也瞄準過這個市場。當時海底撈蜀海供應鏈旗下品牌「菜嘟美」重新上線,從經營食材轉售半成品菜,服務對象從B端商戶轉向C端消費者。不過此後聲音寥寥,菜嘟美官方微信在2018年6月暫停推送。此前備受關注的青年菜君、金百萬準成品等項目也先後折戟。

停掉「三刻」後,下廚房並沒有放棄在半成品食材上的探索。2019年10月,新的速食項目「上飯」上線。知情人士肖雲霞透露,現在引進日本無菌工藝,不額外添加防腐劑,常溫下也能保存10個月。四個月試驗後,「上飯」在淘寶店上線兩款20元的便當、10多元/碗的速食米飯以及一些調味醬。醬汁頗受歡迎,但便當的月銷只有一二十個,速食米飯月銷只有個位數。肖雲霞解釋說,發貨地在湖北孝感,一時沒法發貨。而且當時多數產品捐給疫區,導致庫存不多,恢復快遞後銷量正穩步提升。

在日韓等國,這種加熱即食的速食米飯非常受歡迎,尤其適合單身及老年人士。據日媒報導,2017年日本採用無菌或真空包裝的速食米飯產量就近19萬噸,比2000年增長240%。激增節點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人們對速食米飯的印象從應急食品轉向日常食品,此後銷量一路上揚。客觀而言,日本冷鏈技術成熟,人口密度又大,更適合半成品餐食擴大市場。

圖/視覺中國

新冠疫情也有類似地震的危機效應,但中國用戶似乎並不感冒。多位用戶對AI財經社表示,不會考慮購買這類米飯,一來價格沒有優勢,二來煮飯並不費事,頂多吃幾頓剩飯。這也讓肖雲霞非常苦惱,「眼下最大的問題是用戶認知,正準備讓專業人士科普,讓大家知道好吃又安全的速食米飯。」

用戶認知成了半成品菜打開市場的攔路虎。對速食標準品,用戶擔心防腐劑和口感問題;對短保質期的生鮮半成品菜,則認為其不夠新鮮。這或許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喜歡喝熱水、嘗熱食,容易對半生不熟待加熱的食物充滿疑慮。

多位用戶告訴AI財經社,除非做起來麻煩的水煮魚、扇貝粉絲、小籠包、現包水餃等,一般家常菜都傾向於自己做,特別忙就直接點外賣,一步到位;有老人或保姆照料的有孩家庭更是每天出去買菜。一位職場爸爸代表了多數人的心聲,「如果我自己住一定會買(半成品菜),但孩子還小不太放心,便讓阿姨買新鮮蔬菜和肉製品。」

相較於顧慮更多的有孩家庭,單身和無孩家庭更符合半成品菜的目標群體。家庭結構的演變對半成品的發展曲線有一定參考作用。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看,2010年我國1人和2人家庭比例達38.9%,比10年前上升了13%,但仍與半成品菜風靡的日韓差異較大。2015年日本單人與僅有夫妻家庭的總比例為54.7%,韓國單人戶與二人戶家庭比例為53.3%。

國內還受制於火爆的外賣市場,目測半成品菜還有一段很長的爬坡期。

餐飲零售化,誰的菜?

相比下廚房的孤軍奮戰,有流量或者供應鏈優勢的新入局者,通過合縱聯橫,或許能打開不同的局面。

目前來看,對半成品菜虎視眈眈的有兩類企業:一是電商生鮮平臺,如盒馬鮮生、每日優鮮,二是餐飲頭部品牌。

以盒馬為例,其在3月19日宣布今年將開100家盒馬mini店,將更側重於體驗性商品和餐飲半成品。盒馬CEO侯毅告訴AI財經社,這次疫情對生鮮電商是重大利好,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在改變,他認為80後、90後在家做飯的這個主流模式會延續下來。為此盒馬今年首次成立一級部門3R事業部(3R=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to eat),為的是把半成品快速做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傳統大賣場拉開差距。」

緊隨其後,每日優鮮也加緊在半成品的布局。3月22日,每日優鮮宣布獨家上線西貝新品,包括西貝手扒肉、西紅柿燉牛腩等招牌到家功夫菜,以及權金城、赤坂亭、正大食品、六合美食等品牌共41種產品。此前,每日優鮮曾聯合西貝、眉州東坡、小南國等餐飲企業共同開拓成品菜、半成品菜和速食產品。在這種聯合之下,生鮮平臺的渠道價值與餐飲企業的消費場景達成契合。

此前侯毅公開diss過前置倉模式,認為「前置倉品類結構沒有門店完整,一日三餐場景短缺」,但前置倉模式的代表——每日優鮮顯然不這麼認為,半成品菜便是前置倉做餐飲的一個觸角。業內人士分析,半成品菜的毛利高於果蔬,又可以拓寬品類、幫助拉新,怎麼看對生鮮電商而言都是個不錯的機會。

更為關鍵的是,電商生鮮的到家配送能力恰好能彌補半成品菜的核心痛點:配送和保鮮。電商生鮮可以做到1小時達、半小時達,以這個速度收菜,外加三五分鐘的加熱或烹飪時間,可能比等外賣的時間更快。從這個邏輯來看,生鮮電商平臺有望成為半成品菜銷售的主力渠道。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質疑,新零售業態是否真能做到有別於「超市熟食區」,仍有待檢驗。

餐飲頭部企業也樂於借新戰場,探索「餐飲+零售」的新商業模式。在創新者眼中,半成品菜不只是疫情時期的無奈應對。雲海餚創始人趙晗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之前90%的資源放在了開店上,但在疫情之後,雲海餚線下開店的資源投入不會超過50%,剩下的資源會往社群電商、半成品銷售上轉移。

或許這意味著,以後上班族點外賣時更要擦亮眼睛,別在飢腸轆轆的中午,誤點一份半成品,然後望菜興嘆。

「疫情至少讓餐飲新零售提前一年,讓方便食品公司升級提前一年。」這是無廚供應鏈創始人蔡通漢的感受。他觀察,疫情期間所有接近餐飲形態的產品,都有爆發式增長,大家都在爭奪到家餐飲市場,包括半成品菜和方便食品,後者如伏牛堂米粉,已經與成品菜餚基本沒有區別。

半成品的需求也攪動著供應鏈的轉型。無廚供應鏈原先給外賣市場做配菜產品,2019年開始聚焦到米麵食品的標準化上。打個比方,假如有客戶要開發一款紅燒牛肉麵,他不需要分別找湯底、澆頭、臊子的供應商,直接從無廚訂貨即可。

「為什麼全國那麼多小吃只有柳州螺螄粉火了,而不是重慶小面或者熱乾麵?」蔡通漢認為這涉及地方特色美食的標準化。「伴隨產業成熟,未來每個地方的特色美食、半成品都會走向全國,只不過螺螄粉先行罷了。」

當然這個時間可能沒那麼快。消費趨勢大致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短期內大爆發,比如網紅茶飲、甜品;另一類則在指數級增長前則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爬坡期。半成品餐食屬於後者。多名受訪人士認為,半成品菜屬於小眾品類,疫情結束後的市場會繼續增長,但不會保持疫情期間的高速。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更分析,該品類「短期不會有太大的爆發」。

圖/視覺中國

好鄰居CEO陶冶雖然樂於創新,但他本人對半成品仍持觀望態度。「居家烹飪市場正在慢慢打開。不過新業務要變成我們正常推的業務,目前還稍微早了點。」

肖雲霞則篤定市場早晚會爆發,「大家會更重視健康和生活品質,願意花錢節省時間以及獲得口感好的餐食。最大挑戰在於認知的提升,也就是說中國消費者能否像那些日韓那樣,習慣把半成品菜作為日常儲備品?」

(文中趙華晉、肖雲霞、李梅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半成品爆單!海底撈、盒馬……大牌加速進軍!2020市場迎來大爆發?
    我們以業內兩大龍頭海底撈和盒馬先生舉例:日前,海底撈在海底撈App等多個電商平臺上推出了自家的系列半成品菜「開飯了」。目前,暫限北京地區購買,後續隨供應鏈各環節的復工復產,深圳、廣州、上海和西安也將於3月陸續上市。「開飯了」系列產品總共包括12道菜,4種湯,食材已預先做熟,消費者加熱3-5分鐘即可食用。
  • 後疫情期,盒馬如何做半成品菜生意?
    文|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上海的黃芽菜肉絲春卷、成都的甜皮鴨、還有韓式部隊鍋、日式壽喜燒……這不是在報菜名,這些是生鮮超市盒馬在各個地區的暢銷菜品。在包裝上,這些菜品都標記著盒馬旗下自有品牌「盒馬工坊」的Logo。只有少數半成品菜需要簡單加工。
  •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 盯上社區零售的生意
    就開在小區門口,面積大約40㎡,除了賣火鍋食材之外,還賣烤串、半成品菜餚,以及牛肉粉、幹拌飯、醬料等零售產品;分258元/雙人餐、388元/三人餐、458/四人餐等套餐化售賣,食材價格和堂食的一樣。這是繼開賣「炒菜」進軍中餐之後,海底撈對家庭消費場景的又一次嘗試。海底撈也盯上「社區零售」的生意了?它開火鍋食材超市的模式能不能跑通呢?
  • 海底撈開出首家「火鍋食材超市」 面積近40㎡、SKU約100個
    來源:職業餐飲網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火鍋食材,該店還出售牛肉串、羊肉串、羊腰串、羊板筋串等燒烤食材,以及半成品家常菜,包括魚香肉絲、酸湯肥牛、番茄魚、鮮椒魚等。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火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00億元,而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火鍋食材超市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紅利期,鍋圈食匯和懶熊火鍋先後傳出獲得新一輪融資的消息,更是將火鍋市場超市推到新風口。海底撈推出食材超市,顯然也是盯上了在家場景的火鍋生意。
  • 海底撈、盒馬機器人餐廳大比拼,吃的是科技還是食物?
    馬雲2018年的時候開了家機器人餐廳,大家都說這是全球首家機器人餐廳。其實機器人的範圍太廣了,真的應用到機器人的餐廳其實早就出現了。2010年世界第一家以「機器人服務」為主題概念的機器人餐廳在山東濟南出現。機器人餐廳在世界各地陸續出現,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各大企業開始參與到機器人餐廳這塊領域。
  • 無印良品也賣菜了,盒馬該如何應對?
    只是無印良品側重於精品食材,而盒馬鮮生逐步偏向於餐飲端,加強即時即熱的半成品,特別是盒馬火鍋的崛起,讓市場驚呼海底撈的競爭對手竟然是盒馬火鍋。緊緊圍繞餐桌銷售半成品菜、熟食、中式糕,盒馬工坊的熟食、半成品菜、麵點,對應著家庭宴請時的冷盤、小炒、大菜、湯羹鍋物、點心。
  • 疫情期間宅家吃貨榜,海底撈開賣半成品菜,中可入駐我買網……
    淘寶「吃貨宅家吃什麼」銷量榜單TOP20出爐疫情期間,出門受限,餐廳、外賣難以正常運營,宅家場景成熱門,究竟大家宅家吃什麼?2月底,淘寶發布「吃貨宅家都在吃什麼」銷量TOP20給出了答案。在這份榜單中,排名第一的是被稱為「生化武器」的螺螄粉,其次是肥宅食品依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而自嗨鍋和海底撈這兩個品牌成功從自熱火鍋中突圍。
  • 零售周評:美宜佳擴張、小紅書美食DAU超美妝、盒馬發布新品牌
    9、鹿角巷另類打假記,「招安」山寨門店10、全聚德業績創上市新低,市值不及周黑鴨三成11、海底撈在京東、天貓等平臺上線半成品菜,暫限北京購買11、茶顏悅色新上24家外賣門店12、喜茶升級「無接觸」,150
  • 疫情下火熱的半成品菜行業是曇花一現,還是蘊含大商機?
    在大多數人的傳統理念中,只有餐廳裡的飯菜自己做了老闆才能賺到錢,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半成品菜,不是縣城的,而是買回家之後需要再加工。從普通的早餐,再到煎炸蒸煮的大菜,都可以在半成品菜店內提前訂貨,到店購買。
  • 殺入火鍋,盒馬「填坑」還是「挖坑」?
    但盒馬火鍋未必能快樂起來,在以海底撈、小龍坎、大龍燚等知名品牌坐鎮火鍋江湖的背景下,一年融資十億的火鍋食材供應商鍋圈食匯剛剛站上餐飲新零售風口,不同門派紛爭此起彼伏,盒馬想站穩腳跟並非易事。啃食火鍋背後的圍追堵截「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 盒馬海底撈都在搶的300億火鍋外賣市場,憑什麼讓吃貨奉上鈔票?
    作者:李健華,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冬天即將來臨,火鍋外賣,你會有興趣下單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吃火鍋的人,另一種是其他人。據美團點評《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在眾多食物中,火鍋躍居線上訂單第一品類,全年消費佔據全品類20.3%。在這一趨勢下,火鍋的一個細分領域——外賣市場的發展表現亮眼。
  • 盒馬註冊火鍋商標 餐飲零售化競爭愈演愈烈
    所以,盒馬要不斷地去開拓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重點包括半成品。為此,盒馬新成立了3R事業部,專門組建團隊,今年7月31日,盒馬、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就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達成戰略合作,共建「盒馬羊肉小鎮」 ——中國最大的數位化羊肉繁殖、屠宰、加工基地。據悉,供應盒馬的產品初期涉及20多款品種,都是專門為火鍋食材準備的。
  • 家樂福要開100家餐廳:想當宜家 不做盒馬?
    原標題:家樂福要開100家餐廳:想當宜家 不做盒馬?   如果你現在邁入蘇寧家樂福上海古北店,可能會有一種自己來到了宜家餐廳的錯覺。
  • 家樂福要開100家餐廳:想當宜家、不做盒馬?
    在過去幾年裡,經過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京東7Fresh等品牌輪番進行的市場教育,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已經充分接受了「在超市裡吃飯」這件事。但和前述幾家基於生鮮品類的新零售商超不同,無論是裝修風格還是板塊布局,家樂福在超市裡內嵌的這家餐廳都不太像「盒馬」或「超級物種」,更像宜家的餐飲區。
  • 海底撈進軍中餐,賣炒菜 搶佔「家庭廚房」新市場?
    今天,海底撈又出新品了,番茄土豆燒牛肉、山藥青筍木耳、人氣午餐酸菜魚任你選。等等……海底撈不是賣火鍋的嗎?沒錯!做火鍋的海底撈正式切入中餐市場。但它做的不是堂食,不是外賣,而是家庭廚房。它在線上上新16款方便菜餚,都是新鮮現做的半成品,24小時內送到家,顧客簡單翻炒三五分鐘就能吃,保質期4天。到底,海底撈做了怎樣的創新呢?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重慶火鍋卻在淡出火鍋外賣該怎麼玩?
    近日,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海底撈布局到家市場,延生伸外送業務。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卻在淡出 火鍋外賣該怎麼玩?
    近日,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海底撈布局到家市場,延生伸外送業務。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
  • 海底撈、巴奴、盒馬等各展所長,萬億火鍋市場打響「突圍戰」
    1、向下:市場更大但競爭者更多下沉的火鍋店,海底撈是典型代表。數據顯示,海底撈在二三線城市新開門店,2016年23家,2017年77家,2018年110家。2019年,進一步下沉,二線城市門店數量同比增加60%,三線及以下城市同比增長65%。
  • 盒馬工坊月成交額破億 首家門店將開業
    7月16日消息,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今日對媒體透露,盒馬工坊首家門店也將在上海開業。據了解,盒馬旗下自有品牌盒馬工坊於2017年3月成立。2020年4月,盒馬工坊進行品牌升級,分為廚作、手作、時令作。
  • 盒馬工坊「單飛」 ,圍繞吃的生意盒馬真是掰開揉碎
    不按套路出牌的盒馬又開始帶節奏了,這次瞄準的是鮮食生意。7月16日,小編了解到,盒馬在上海宣布將升級盒馬工坊並還將在上海推出獨立門店。據介紹,盒馬工坊是盒馬從成立早期就有的鮮食品牌,主要做熟食和面點,此前定位類似於超市、大賣場常見的主食廚房,後來品類不斷擴充,業務擴展到熟食、麵點、半成品、時令四個領域。除了自主研發以外,盒馬工坊還有不少產品是與喜茶、奈雪、護國寺小吃等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從盒馬工坊曬出的成績單來看,目前,盒馬工坊月成交額已經破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