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去寒就溫」養生辦法

2020-12-15 瀟湘名醫

嗖嗖的,氣溫下降,怎麼辦?

加衣服、褲子、被子,通常可緩解。

假如還冷,咋辦?

長期怕冷,有一部分人可能是「陽虛質」體質哦。啥?

· 陽虛質體質·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溼邪。

(分明說的就是我!!一把辛酸淚,裹成粽子的我依然難逃感冒的魔爪,不說了讓我靜靜)

辨識與調節方法:肌肉不健壯,常常感到手腳發涼,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歡吹空調,喜歡安靜,性格多沉靜、內向。調節:平時可多食……溫陽之品,少食寒涼食物……」《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

中醫藥「冬季養生」實踐了上千年。《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總歸是吃了沒文化的虧,老師,我看不懂!!)

看不懂嗦,沒關係哈,中醫治未病專家些針對「怕冷」等問題有「溫陽祛寒(去寒就溫)」等多個辦法:

辦法一:中藥足浴處方。針對不同體質,開足浴方;外用中藥,在家自行藥浴(足浴),改善部分症狀。

辦法二:中藥膏方處方、茶飲處方。按辨證論治原則,根據不同體質或病症,選用不同的藥。服用方便,適合體虛者的長期治療。

辦法三:中醫食療處方、健康飲食指導。發揮食療的作用,從飲食中得到健康。

辦法四:中藥內服湯劑處方。發揮中醫辨證論治優勢,改善健康狀況。

辦法五:針灸法。通過針刺、灸法等,扶助正氣,鼓動陽氣,祛除寒氣。

辦法六:穴位敷貼處方。通過在穴位上貼敷中藥,改善體質。

辦法七:養生運動指導。「八段錦」「太極拳」「運動健身」等等,針對個人身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健康運動方案。

辦法八:中西醫並用的健康體檢方案。相關健康體檢內容,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症狀(「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典型表現「畏寒、乏力、手足腫脹感、嗜睡、記憶力減退……」)。檢查發現相關疾病,及時到專科就診。

來源:綜合網絡

【來源:新泰市中醫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去寒就溫,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
  • 養生須知:女人冬季養生須知五大禁忌
    中醫預防疾病的重點就是養生,養生的目的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但無論哪一種養生之道,都必須「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也就是要與外環境的節律同步。對於女性來說,由於獨特的生理結構與生活方式,在冬天,更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以藏為主,不做虛寒的冰美人。事實上,許多「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女性在冬天裡經常有手足冰冷的感覺。
  • 12月7日零時9分「大雪」 專家:進補時注意「去寒就溫」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節,天氣會比「小雪」節氣時更冷,下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節氣時更大了,往往會有「簷掛冰乳,階鋪銀床」的景觀。可見「大雪」與「小雪」「雨水」「穀雨」一樣,是直接反映降水狀況的節氣。
  • 12月7日零時9分「大雪」,專家:進補時注意「去寒就溫」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節,天氣會比「小雪」節氣時更冷,下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節氣時更大了,往往會有「簷掛冰乳,階鋪銀床」的景觀。可見「大雪」與「小雪」「雨水」「穀雨」一樣,是直接反映降水狀況的節氣。
  • 女神們知道冬季養生要注意什麼嗎?
    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滋補的作用,事實證明,冬季養生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許多愛美的女同胞即使在冬天裡也喜歡穿短裙或短褲,或因為怕顯得身材臃腫,只是穿上薄薄的一層衣服,以保持其體態風度。但如果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冬天 「藏」為主,身體肌膚要避免暴露在外界。雖然愛美是年輕女性的天性,但即使愛美,也不應以犧牲健康為代價。
  • 冬季養生小貼士,衣食住行全不落 !
    冬季養生小貼士,衣食住行全不落 !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 生活中的尋常食物,竟是女性冬季養生聖物!
    生活中的尋常食物,竟是女性冬季養生聖物!女人是不能冷的,冬季更是如此。所以女人冬季要注意一個「暖」字。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節氣、不同的年齡段要吃不同性質的水果。秋冬天氣寒冷,尤其中老年朋友本身機體功能逐漸衰退,容易出現胃寒。所以切記,秋冬季節特別是冬天,一定少吃瓜類,多吃些水果如蘋果。還要多吃一些能夠暖身體的食物。
  • 冬季養生小貼士,衣食住行全不落!
    「大雪」節氣已過,眼下咱大瀋陽即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節,從養生角度來看這個時候《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 冬季養生,有3點需要注意,還有8個「原則」,最好別忽視
    冬季養生,有3點需要注意,還有8個「原則」,最好別忽視。冬季養生,如何才能最好地調攝自己的陰陽氣血,這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的。但陰陽氣血說起來只是四個字,而真要理解起來,卻又千變萬化,沒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可能就有點霧裡看花的感覺了。
  • 冬季如何養生?做好「閉藏」,避免「洩露」,要注意好五點
    冬季,如何養生?做好「閉藏」,避免「洩露」,要注意好一點。談到冬季養生,當然無法繞過內經。
  • 冬季養生宜早睡晚起 避寒就溫適當活動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張子浩 徐浩冬季是各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冬季養生尤為重要。冬季養生的關鍵就是固護陽氣,養精蓄銳。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早睡晚起 必待日光冬天夜長日短,人們應順應自然,適當地增加睡眠時間。
  • 冬季養生注意這八件事
    冬季,天寒地凍,大多數的動植物都處於冬眠狀態,所以人們也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律,採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以下就是中醫的冬季八大養生法。      冬季可以如何養生?      1、宜適當鍛鍊,少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應「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過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這樣「暖」是達到了,但是「暖」過頭了,反而容易引發疾病。
  • 藏御堂健康養生之立冬
    今天是24節氣當中的立冬,藏御堂健康養生在這裡為大家講解立冬節氣,並建議大家提前做好冬季防護措施。立冬,算得上一年中很重要的節氣,立本身也都是天地陰陽交互形成的狀態,立是建立,樹立,即季節開始的意思,立冬,也就意味著寒冬的開始。
  • 秋冬養生要趁早,秋冬應該如何養生
    養生是個永恆的 話題,但如何養生,應該怎樣養生,養生應該在什麼季節更適合,這其實是大有講究的。中醫歷來重視養生,特別在起居,飲食,情志,包括藥物進補方面,都有很系統的思想和理念,對秋冬之際的養生尤為重視,中醫四大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就不僅是一部醫療著作,同時也是一部養生學著作。
  • 冬天養生|從避寒開始
    所以我們要順天而行,借天之力來養生祛病,自然能得到上天的幫助。 《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逆之則傷腎」。古人生活條件較差,冬天也沒有現在的暖氣設備,更不能隨時攝取足夠的熱量,因此避寒的方法主要是從太陽那裡獲得能量,同時減少體內熱量的消耗,所以冬天裡天一黑就要睡覺,太陽出來了再起床。
  • 節氣養生 | 斂藏精氣 固本扶元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又逢寒潮,所以小雪季節要注意溫中散寒,抵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節氣養生以斂藏、藏精氣為主。
  •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養生應該隨著天之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適時而行。最近剛剛立冬,又到冬季養生的時候了。冬季養生應以「藏」為主,而人體之中腎主藏,所以冬天養生重點祛寒就溫養腎進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點冬季養生小常識:1、進補冬天屬水,而人體的腎亦屬水,到了冬季,腎較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養生應順應了自然界和人體陽氣下降潛藏的趨勢注重補腎。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兩類,但是補也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陽氣偏虛的人,可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喝茶養生
    今天是立冬節氣,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都是從陽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義,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一年有4個季節,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6個節氣,都有一個以立字開頭的節氣,如立春,立夏,立秋和今天的立冬,立冬節氣宣告了冬3月的開始,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今日大雪|養生注意這些地方,可健康過冬!
    三、大雪的養生原則養生應做到以下幾點:一宜保暖:冬天應該以「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是保暖應做到適度,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過度烘烤腹背,暴暖大汗。二宜健腳:經常保持雙足的清潔乾燥,同時勤洗勤換襪子;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另外適度每天堅持步行,活動雙腳的同時能夠加速血液循環。三宜多飲: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3升,雖然冬日排汗排尿減少,但身體各器官君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