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雪由來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陽曆12月7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即是天氣更冷,因雪下的比較大,北風呼嘯,故名大雪。大雪節氣後,大地一片白茫茫,各種動物都已入穴過冬,人要避寒就溫,備好我們常說「瑞雪兆豐年」。
二、大雪對身體的影響
此節氣,寒冷進一步加劇,氣溫進一步驟降,更容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而使舊病復發或加重。如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關節的疼痛以及活動障礙等。此階段注意防寒保暖、鍛鍊身體,上班的人,中午可離開辦公室到戶外曬半小時太陽。不上班的晨練應在上午10~11點鐘,或下午3~4點鐘。此外,應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家人或朋友相聚,防止抑鬱症的發生。老年人則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症狀。
三、大雪的養生原則
養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宜保暖:冬天應該以「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是保暖應做到適度,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過度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腳:經常保持雙足的清潔乾燥,同時勤洗勤換襪子;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另外適度每天堅持步行,活動雙腳的同時能夠加速血液循環。
三宜多飲: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3升,雖然冬日排汗排尿減少,但身體各器官君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
四宜早睡: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要順應四時,冬天太陽落山早、升起晚,這時瘴氣下降早、消散晚,所以人也應該早睡晚起,以免受到瘴氣的侵襲。
五宜通風:在冬天尤其是北方有暖氣的房屋,很多人就開始不願意通風。其實這是錯誤的,長期封閉的空間內,空氣得不到流通,很容易使空氣渾濁,有害氣體也會堆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六宜粥養:冬季養生,飲食方面忌粘硬生冷。粥能幫助補充水分,能幫助控制膳食熱量,有利控制體重。同時對腸胃也比較好。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七宜調神:漫長的冬季「寒凝大地」,人們外出機會減少,懶惰的同時不自覺地會貪睡。有的因舊病復發而出現情緒波動,導致睡眠障礙,眼見萬物凋零,易觸景生情,產生抑鬱情緒……適當增加室外活動、散散步、多曬太陽都是消除冬季鬱悶、增強活力的良藥。
四、推薦食療
此時的養生重點:一是養腎,多吃溫陽散寒、養血補腎的食物,如生薑骨頭湯、生薑燉牛筋、生薑羊肉湯、生薑豬蹄湯等,並加強局部按摩。二是要暖胃,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更是保健養生的最佳良方。
1.蔥爆羊肉
材料:羊肉250克,蔥白3段,色拉油適量,食鹽1茶匙,料酒1湯匙,生抽1湯匙,白糖2克。
做法:羊肉片化冰備用;蔥白斜刀切絲備用;鍋中倒入適量的炒菜油,比平時可以稍微多一些,油溫約5-6成熱左右;放入化冰後的羊肉片,迅速滑散翻炒,烹入料酒;待羊肉片開始陸續變白時,加入蔥絲繼續快手翻炒均勻;放入生抽,白糖,鹽炒勻即可出鍋。
功效:養胃、溫補肝腎、溫經止痛、健胃護眼、增強抵抗力。
2. 橘桂薑茶
材料:茶葉、橘皮、桂皮、茴香、鮮姜各適量。
做法:將前4味各取適量,鮮姜3~5片,加清水煮開,或用沸水衝泡浸燜後取汁。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健脾。
3.芝麻粥
材料: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鹽適量。先將芝麻炒出香味,將大米洗淨煮成粥加入芝麻,調入蜂蜜或食鹽,即可食用。芝麻可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腸補肺氣的作用;黑芝麻可入腎、強筋骨。
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可起到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等功效,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總之,大雪、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段,防寒保暖、防止急性疾病的突發是這段時間的養生重點,防患未然才可安然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