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生要趁早,秋冬應該如何養生

2020-12-18 歡樂馬道法自然

養生是個永恆的 話題,但如何養生,應該怎樣養生,養生應該在什麼季節更適合,這其實是大有講究的。中醫歷來重視養生,特別在起居,飲食,情志,包括藥物進補方面,都有很系統的思想和理念,對秋冬之際的養生尤為重視,中醫四大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就不僅是一部醫療著作,同時也是一部養生學著作。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實踐,在養生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今天仍然對我們養生具有指導意義,下面談談中醫是怎麼強調秋冬季節養生的。

中醫認為一年萬物和自然界的變化規律 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界周而復始,人要順應自然之道。進入秋冬,天氣逐漸變寒,晝短夜長,從養生角度講,在起居和睡眠上要和春夏有所不同,那麼看黃帝內經是如何講述的,黃帝內經上講:「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長者少。

這段話的意思是秋季的三月,是自然界萬物的成熟,平定收斂的季節,這時天氣勁急,地氣清明,人們應該早睡早起,與雞打鳴的時間相一致,使情緒保持安寧,以緩和秋季的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侵害,同時要精神內守,使秋季的肅殺之氣得以平和,不要使意志外馳,以保持肺氣清肅,這都是與秋季的特點相適應的,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些方法,就會損傷肺臟,使得供給冬季的閉藏之氣減弱,導致冬季發生飧洩病。

「冬三 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奇,此冬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季的三月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水結冰地凍裂。這時人們不要擾動陽氣,早臥晚起,等到日光顯露再起床。使意志如伏如藏,象有私意似的,又象有所得。而且還應該避寒就溫,不要讓皮膚開洩出汗,使陽氣藏而不洩。這就是人與冬氣相適應的調養藏氣的方法。違背這一法則就會損傷腎氣,春天可能發生痿厥病,適應生氣的能力就會減少。

這裡講了秋冬之季在起居上應該如何,那就是秋天要早睡早起,和雞的作息時間差不多,保持自己情緒的安寧,避免秋天的肅殺之氣給自己帶來的身體上的影響。秋天要注意養肺,保持身體的收斂之氣,,不然冬季容易發生飧洩病。而到了冬季,天寒地凍,保護好體內的陽氣,注意防寒。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等陽光升起再活動。冬季要注意收藏,注意養腎,不然春天就容易有痿厥之症。

黃帝內經的關於秋冬之際的養生思想和提法,今天仍然是指導我們養生的法寶。中醫也歷來重視秋冬之際的養生,概括起來,除了上述所講,主要強調秋冬養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根據季節的變化,秋季注意養肺,這樣才符合自然之道,因為從五行角度講,肺屬金,秋也屬金,所以秋季要重在養肺。而腎屬水,冬季也屬水,所以冬季重在養腎。

二是秋季要注意防風潤燥,因為到了秋季,樹木開始凋零,秋風漸起,而風為六邪之首,對人的健康侵害很大,所以要注意防風。另外,到了秋季,要防止體內乾燥,所以要注意飲水,多吃一些白色的潤肺的食物,如梨,山藥,蓮子,藕,白芝麻等。而冬季要注意防寒,重在養腎,從飲食上講多吃一些黑色和補腎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核桃等。

三是到了秋冬季節,由於天氣逐漸變涼,每天睡前要用熱水泡腳,個別體寒較重和下肢寒冷者還要加上生薑,花椒或艾葉等溫暖之物,以祛除體內寒氣。

四是要適當進補,「秋冬進補,春天打鼓」,秋季潤肺,冬季補腎,特別是到了冬季,根據自己身體陰陽寒熱的具體情況,可服用 一些含有熟地,枸杞,山藥,菟絲子,桑椹,杜仲,當歸等補血補腎之藥,可服用幾周,時間不用太長,這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自己不可亂補。

五是要進行適當的活動和運動,要按照黃帝內經上所說,運動要在日出之後。因為日出之後,空氣也比較好,霧霾也少,有利於健康。另外運動要適當,不可太劇烈和運動量太大。切忌由於大運動量給身體帶來的不適。特別是老年人,身體狀況不能和年輕人相比,運動更要適度。可採取散步,太極拳,氣功等舒緩一些的運動,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

六是保持體內正常的水分,可以適當飲茶,由於秋冬季比較寒冷的關係,飲茶最好飲用紅茶,黑茶等,因為這些茶溫性,比較適合冬季飲用,而綠茶類由於屬涼性,不太適合冬季飲。特別是脾胃虛寒的更不適合在冬季飲用綠茶類。因為胃怕寒,冬季又寒冷,綠茶類又屬於涼性,所以更不宜,而綠茶類在夏季,氣候炎熱之時較為適宜。另外,紅茶類還有健脾胃的作用,所以到了冬季以飲紅茶類為宜。

所以我們只要按照上面的關於秋冬季節的養生方法去作,我們就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讓我們都重視養生吧,特別要重視秋冬季節的養生

相關焦點

  • 秋冬養生要趁早
    秋冬換季之際,預示著冬季就快要到了,換季的時候.最容易被疾病盯上,但其實因為秋天乾燥的天氣所致的秋燥問題,還未完全消除,可以說,此時還有不少人因為秋燥問題而出現不適,比如說口乾舌燥.狂打噴嚏.流鼻涕.其中,體質偏燥或是經常熬夜,或是總是胡吃海喝的人,要比一般人更容易遭受秋燥的影響。這個時候早點養生有助身體變好,那具體要怎麼做呢?
  • 四季養生之秋冬季養生之道「秋冬養陰」
    四季養生之秋冬季養生之道「秋冬養陰」——中國人重視健康,多年來一直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從秋初到初冬,整個秋天經歷了六節氣,而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先秦時期的文學作品曾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 秋冬來啦!不要再朋克養生了,正確的養生方法在這!
    秋冬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節,連續降溫的日子裡,人們不得不重新啟動秋冬的養生計劃了。 許多90後的年輕人在爸爸媽媽、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發來各種養生微信的「支配」下,終於開始了自己的養生計劃。
  • 秋冬養生,是從一碗粥開始的
    如果問秋冬季吃什麼食物最適合來養生,你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食物是什麼?青菜、水果、骨頭湯、枸杞、喝養生茶……其實都不是。 秋冬時節,由於身體能量消耗的需求,人的食慾會有所增加。但是秋冬季節又是人體溼氣嚴重的季節,稍不留神,可能會吃成了胖子。
  • 秋冬養生,是從一碗粥開始的~
    如果問秋冬季吃什麼食物最適合來養生,你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食物是什麼?青菜、水果、骨頭湯、枸杞、喝養生茶……其實都不是。秋冬時節,由於身體能量消耗的需求,人的食慾會有所增加。但是秋冬季節又是人體溼氣嚴重的季節,稍不留神,可能會吃成了胖子。又或者是因為沒有節制,加重了腸胃的負擔,導致積食、胃脹、消化不良等問題出現。我國秋冬季的氣候比較乾燥且漫長,需要及時補充皮膚的水分。喝粥不但能夠滋潤皮膚,還能夠滋養腸胃。一舉多得,喝粥正當時。秋冬季喝什麼粥最合適呢?
  • 應當如何理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智慧?
    古代醫家在生活實踐中,認識到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溫泉,並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敘述了四時氣候的不同養生方法,現歸納如下表:上表所述,是古人在認識到機體內在環境與外在環境統一的基礎上,對四時養生方法所作的具體說明,也就是《上古天真論》中「法於陰陽」這一攝生原則的具體化。
  • 秋冬素食養生
    秋冬養生食物狀元榜,天冷了,要多吃這些「養生第一」。
  • 秋冬養生,原來最滋補的居然是它!
    根據中醫理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寒冷乾燥正是滋陰養血的好時候頭條君為大家推薦幾個平價秋冬養生之佳品 枸杞滋補是上選但是作為國民必備養生食材。枸杞也同樣受外國友人喜愛,在國外社交網站上,水果沙拉、夏日飲品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英國網民更是創造性地「研發」了枸杞面膜,認為它可以排毒養顏,讓皮膚有光澤。
  • 秋冬養生指南——女生護膚篇
    此時初秋季節,保溼補水、提高皮膚防禦能力才是秋季養生護膚的一大重點。秋季皮膚油脂分泌少了一些,皮膚比較乾燥,所以應該選擇溫和性質溫和及含有保溼成分的潔面產品了。而且秋冬季使用潔面奶或者潔面乳即可,應該儘量避免去用較強去油力的潔面啫喱。
  • 秋冬養生糖水
    說起糖水嘛,就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可口香甜還能滋補養生的說!
  • 秋冬養生的糖水,抓住了!
    說起糖水嘛,就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可口香甜還能滋補養生的說!秋冬又到了,在這個乾燥的季節,皮膚又開始痒痒了吧,光搽護膚霜還不夠哦,趕緊來馬住這些糖水啦!讓你在這個秋冬不再怕乾燥!甜玉米、冰糖、枸杞、紅棗、雪耳1、所有材料洗淨稍稍浸泡,紅棗去核,玉米削粒,雪耳去蒂撕小朵。2、煮沸清水,先放雪耳紅棗和枸杞煮40分鐘,雪耳軟爛後放玉米和冰糖再煮20分鐘即可。
  • 百年扁氏,每天進行適度鍛鍊,秋冬養生效果更好
    百年扁氏,每天進行適度鍛鍊,秋冬養生效果更好秋天的到來就意味著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寒冷,天氣轉換的時候,非常容易患上感冒或者是一些呼吸道疾病的問題。所以在秋天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養生的工作,那麼關於男性友人或者是老年人,應該如何在秋天進行養生呢?
  • 男士要養生,怎樣在秋季養生?做好這幾個保養秘訣,成功遠離疾病
    導語: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天氣漸漸轉涼,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養生問題。秋冬季節是人們固本培元的重要季節,所以在秋冬季的時候,男性朋友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養生工作,男士在秋季該怎麼樣進行養生?下面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男士在秋冬季節如何做好自己的保養。
  • 100份「桐君」養生包送送送!秋冬養生季,「藥祖聖地」桐廬送來暖心禮!
    常言道:「秋冬進補,來年打虎」。秋冬季節,早晚寒氣愈來愈重,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稱之為「補冬」。如何補冬?「立冬養生之道,不妨從中醫養生開始。」昨天,正在積極籌備中的第八屆「藥祖桐君」中醫藥文化節發來了一份「暖城桐廬」 的溫暖問候——時值寒月,誠謝卿至,何幸如之。
  • 百年扁氏,秋冬養生法則,學會這些開心過冬
    百年扁氏,秋冬養生法則,學會這些開心過冬秋天吃東西的時候儘量要以滋養肺部為主,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或者是腸胃不太好的人,早晨的時候應該多喝一點,我們可以在家裡熬上一點百合蓮子粥,或者是銀耳黑芝麻粥,都是不錯的早餐之選,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吃一點水果或者是蔬菜
  • 燜煮燉一鍵搞定,秋冬養生必備好物東菱養生鍋
    隨著大眾養生意識的不斷提升,養生也在逐漸趨於年輕化,從CBNData發布的《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中可得知,九成以上的90後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其中超54%的90後已經加入了養生的隊伍。
  • 秋冬季節如何養生防寒溼?試試這套導引術
    霜降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養生關鍵在於外禦寒,內清熱,謹防風寒溼痺。養生法寶《聖賢保修通鑑》中有二十四氣導坐功療法,其中「霜降九月中坐功」適用於這個時節防寒。
  • 秋冬養生食材系列——牛蒡
    對養生的關注,對健康的需求,人們常常將眼光投放在昂貴的補品上,孰不知這樣耗了財而收效卻不能盡人意。
  • 秋冬季節不知如何養生?或許你該從這個部位下手!一起來看看
    導語:隨著天氣逐漸變冷,秋天的腳步已經慢慢地向大家走來,大家都知道,每當進入秋天,空氣都會開始變「幹」,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也就是說,秋季一開始,我們就要更加重視養生了。那麼問題來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該如何養生,或許你該從這個部位下手,一起來看看吧!
  • 【秋冬養生必備】家庭自製美味飲品
    養生飲品一 :山楂核桃飲材料核桃仁150g、山楂100g、冰糖200g、水適量做法1、核桃仁加少許水,用料理機打成漿,再加適量涼開水調成能流動的稀漿汁。養生飲品二 :桂花糊米酒材料醪糟300g、糯米粉100g、藕粉50g、棗2顆、枸杞子1小把、糖桂花適量做法1、加一點水把糯米粉抓成乾濕適度的一小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