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

2020-12-21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成果簡介】

基於電容的測量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檢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各項電學參數,包括缺陷激活能和濃度,載流子濃度,和介電常數。這些參數為檢測鈣鈦礦電池的器件性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學人」ID:energist)

最近美國託萊多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ledo)的鄢炎發教授和臺灣國立成功大學的李劍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關於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研究。該文發表在最近在Cell Press旗下的能源旗艦期刊Joule 上,題為「Influences of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on Capacitance Measured in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因為高頻電容信號會受到空穴傳輸層(HTL)的載流子的影響,基於電容的測量不能被用於可靠地分析鈣鈦礦層或其界面的缺陷特性。對於無空穴傳輸層(HTL-free)的鈣鈦礦電池,因為鈣鈦礦層不存在載流子的束縛和激發,高頻電容可以被認為是器件的幾何電容,因此可以用於計算鈣鈦礦層的介電常數。低頻的電容信號可以用於計算鈣鈦礦層離子電導的激活能,但需要排除電荷傳輸層對測量的影響。

這些結論是基於對大量的具有不用的電子和空穴傳輸層的n-i-p和p-i-n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電容-頻率-溫度(C–ω–T)譜和電容-電壓(C–V)測量得到的。熱導納譜包含兩個電容特徵值,包括在低溫(120 – 220 K)和高頻(~105Hz)下觀測到的D1信號和在相對高溫(>220 K)和低頻(~105Hz)下觀測到的D2信號。電容-電壓測量得到的Mott-Schottkyplot可以用於介電常數的測量。表格1總結了對不同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熱導納譜測量結果。

高頻(D1)和低頻(D2)電容特性的激活能和鈣鈦礦層介電常數的總結。「-「表示導納譜-ωdC/dω vs. ω分析沒有特徵峰。下劃線表示測量的介電常數來源於電荷傳輸層而非鈣鈦礦。

低溫高頻電容信號(D1)

平面n-i-p型器件

研究團隊首先測量了n-i-p結構的包含不同厚度的spiro-OMeTAD的鈣鈦礦電池。對於包含100納米spiro-OMeTAD的n-i-p型鈣鈦礦電池(器件1),在120到220K溫度,101– 105Hz頻率範圍內觀測到了10-8– 10-7F/cm2高頻電容信號(D1),和文獻報導吻合。這些電容信號曾被用於分析鈣鈦礦電池中的缺陷。這樣的分析是基於熱導納譜分析中基於p-n節的假設,即認為ETL和鈣鈦礦界面存在一個空間電荷層(SCR)。然而,無HTL的電池(器件4)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電容特徵。有在無HTL的器件中並沒有觀測到D1電容特徵,說明D1電容特徵源於spiro-OMeTAD而不是鈣鈦礦。這個特徵在10納米的spiro-OMeTAD(器件3)和無鈣鈦礦的僅由ETL/HTL的器件中(器件5)得到了證實。另外,無HTL的電池的高頻特性不因溫度改變而改變,說明鈣鈦礦層內耗盡層寬度,載流子在缺陷能級上的束縛和激發都不因溫度改變而改變。該結果與開爾文探針原子力顯微鏡(KPFM)測量結果一至,即節電場只存在於鈣鈦礦與ETL/HTL的界面而不存在於鈣鈦礦內部。在界面處形成的電場可能是由於鈣鈦礦表面極化造成的。界面極化電場可以對電容測量起到屏蔽作用。這些結果都表明鈣鈦礦在高頻交流測量中顯現出絕緣體特性。

具有不同器件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熱導納譜測量結果。(A)包含100納米的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的n-i-p型鈣鈦礦電池(器件1),(B)無空穴傳輸層的n-i型鈣鈦礦電池(器件4),(C)包含10納米的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的n-i-p型鈣鈦礦電池(器件3),(D)無鈣鈦礦層的n-p型器件(器件5),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D1高頻電容特徵源於spiro-OMeTAD中Li鹽和Co鹽的參雜。雜質的激活能可以通過對熱導納譜的分析(-ωdC/dω vs. ω)得到。通過對Arrhenius plots的分析,完整結構的n-i-p電池和無鈣鈦礦層的器件裡D1電容特徵的激活能分別為0.166 ± 0.005 and 0.172 ± 0.005 eV。這個激活能決定了spiro-OMeTAD的電學傳輸特性。在不同的偏壓下測量得到的D1電容特徵的激活能保持不變,說明D1特徵源於spiro-OMeTAD內載流子的束縛和激發,與界面缺陷無關。

D1電容特徵和其激活能。(A) n-i-p 和(B) n-p 型器件的-ωdC/dω vs. ω熱導納譜分析。(C)通過對ln(ωpeak/T2) vs.1/kBT曲線分析激活能。(D)不同偏壓下的D1激活能測量值。

反式結構電池

在對含有PEDOT:PSS的反式p-i-n結構的鈣鈦礦電池的導納譜測量中也能觀測得到高頻D1電容特徵。在無PEDOT:PSS的(i-n)器件中並沒有觀測到D1電容特徵,說明D1特徵源自PEDOT:PSS。通過計算得到p-i-n和i-n器件對應的D1電容特徵的激活能分別為0.019 ± 0.001 eV 和0.016 ± 0.001 eV,該激活能相比spiro-OMeTAD小一個數量級。在以PTAA作為HTL的p-i-n結構的電池中也沒有觀測到D1特徵電容。這可能是由於較小的PTAA厚度,使得PTAA層完全耗盡而不存在電荷的束縛和激活。

反式結構電池的電容特徵,包括:(A) p-i-n結構電池(器件12),(B)無鈣鈦礦層的p-n結構器件(器件13)。(C)和(D)為相對應的-ωdC/dω譜的分析。

介電常數

無HTL的器件可以用於測量和計算鈣鈦礦層的介電常數。測量記過表明滷化物鈣鈦礦層的介電常數大約為33。對於無鈣鈦礦只有電荷傳輸層的器件(n-p),其計算所得的HTL的介電常數隨溫度的變化與正常的n-i-p電池一至。因為說明介電常數測量需要排除HTL帶來的影響。

通過不同電池結構測量到的介電常數,包括(A)包含不用HTL厚度的n-i-p型器件和(B)不含有鈣鈦礦層的n-p結構器件。

高溫低頻電容信號(D2)

平面n-i-p型器件

在低頻(ω < 103Hz),高溫(240-300K)條件下觀測到的約為10-7F/cm2to < 10-5F/cm2的電容信號,與文獻報導一至。然而,對熱導納譜的-ωdC/dω vs. ω分析並沒有發現存在特徵峰值。該結果說明其電容特徵值是分散的,因此低頻信號不能作為缺陷能級上電荷束縛和激活的標誌。再者,分析發現SnO2and spiro-OMeTAD會影響D2信號的測量結果。因此,平面n-i-p結構電池中D2電容信號的激活能不能使用常規的方法測量。

反式結構電池

有趣的是,對於反式p-i-n結構的電池, ETL和HTL並不會影響低頻電容的測量。使用不同的HTL的器件的D2電容特徵的激活能大約為0.36到0.37eV。低頻D2電容信號被認為是鈣鈦礦層的電學傳輸性能的表現,即離子遷移。由於離子弛豫,鈣鈦礦層在高頻下表現出絕緣體特性,但在低頻下表現出離子導電性。通過測量並計算離子弛豫頻率而得到的離子導電性的激活能為0.408 eV,與導納譜測量得到的D2的激活能(0.36eV)相差不大。

鈣鈦礦的離子導電性。(A)離子導電率隨溫度的變化。(B)離子導電的激活能計算。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在探索高性能薄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電荷動力學和缺陷態等物理性質的量化測量和分析方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成功研製了可調控的太陽能電池瞬態光電測量系統,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電荷動力學的測量(Rev. Sci.
  •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組件  來源:能源學人  作者:Energist  2020/2/21 12:30:01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由於其出色的光伏(PV)性能,低成本,大面積製造能力而受到廣泛的研究關注。
  •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15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單片鈣鈦礦
  • 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日【光伏資訊】微信公眾號(PV-info)了解到,央視科教欄目在節目中科普能直能彎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什麼是新型太陽能電池 為了克服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缺點,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出現了,這就是目前國際研究最熱門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新技術讓太陽能電池在85℃下運行500小時—新聞—科學網
    ,及其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用。 近年來,二維RP層狀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優越的穩定性和光電性能而成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點。目前,基於液相法製備的二維RP層狀鈣鈦礦薄膜均由多相混合量子阱結構(MQW)組成,即目標量子阱結構與實際獲得的相結構有很大不同。儘管鈣鈦礦前驅體溶液是嚴格按照化學計量比的方式配置,也難以在沉積的過程中直接形成目標設計的純相量子阱薄膜。
  • 關於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Nature Energy三連中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黃勁松教授:C60/SnO2-x基結構簡化的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近年來,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正在迅速提高。然而,通過不同工藝沉積的四層或更多層的互連層(ICLs)具有複雜的結構,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前景。在串聯器件中,ICL控制了子電池的電荷收集和重組,這對於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性能至關重要。
  • ...AM:梯度2D/3D鈣鈦礦異質結構助力高效穩定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華南理工大學葉軒立教授AM:梯度2D/3D鈣鈦礦異質結構助力高效穩定無甲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如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迅速增長,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諸多鈣鈦礦體系中,混合陽離子(MA/FA/Cs)鈣鈦礦電池因其擁有較好的效率、穩定性和結晶形貌而受到廣泛研究。然而,當使用易揮發和不穩定的MA離子時,器件的熱穩定性會受到影響。無甲胺的碘化鉛甲脒(FAPbI3)的鈣鈦礦因其擁有合適的禁帶寬度,較寬的光譜響應和出色的熱穩定性,有望用於製備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然而,由於較大的FA離子半徑,室溫下傾向於形成不具有光學活性的δ-FAPbI3相。
  • 幸運的少數:用葉綠素造太陽能電池
    葉綠素太陽能電池示意圖 李娜製圖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體通過10億年以上的進化,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從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體系,可以實現從光能捕獲到能量傳遞、最終到電荷分離的全過程。由此,人們不禁展開想像,能否仿照大自然的造物,用葉綠素造一塊太陽能電池?
  • 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理想串聯體:石墨烯-鈣鈦礦-矽
    物理定律將矽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限制在32%,面對太陽能轉換效率的困境,科學家們已耗費數十年的時間試圖找到其他替代品,如鈣鈦礦。然而,後者的製造存在幾個挑戰,其中擴大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是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 石墨烯、鈣鈦礦和矽——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理想串聯體
    這張圖顯示了用於薄膜製作的石墨烯層。 (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羅馬託爾維加塔大學、義大利理工學院(IIT)的研究人員及其附屬機構石墨烯旗艦成員BeDimensional與ENEA合作,成功地將石墨烯與串聯的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相結合,其效率高達26.3%。
  •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打開APP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光伏子 發表於 2020-12-17 15:14:36 長期以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黃金標準,但隨著現在它逐漸開始達到極限。
  • 幸運的少數:打造高效人工全葉綠素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緊隨其後,經過對葉綠素聚集體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及成膜性質研究後,將葉綠素聚集體作為無添加劑的空穴傳輸材料應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逐步優化獲得了較高的電池效率。 從這些先驅工作積累的經驗中,王曉峰等人發現,雖然葉綠素的結構骨架一樣,但結構上如中心金屬和外圍官能團的區別,會導致葉綠素在穩定性、吸收光譜和轉移電荷能力的差異。
  • 2018諾貝爾獎的九大預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會獲獎嗎?
    這是因為量子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根據測量的時間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因此,測量量子糾纏中的某個粒子的特性會瞬間影響其配對粒子的狀態。這也是愛因斯坦曾提及的著名的 「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他本人是很不喜歡這種相互作用的。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曾提出了一種檢測該「幽靈行動」是否真實的方法。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除了具有低的製備成本和可調諧的發射波長外,由於其具有高的光致發光量子效率、窄的發射線寬(即高的色純度)和低的電子陷阱態密度,在實現高性能LED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在過去的5年裡,PeLEDs取得了重大突破,EQE從2014年的0.76%提高到了最近的21%以上,儘管電致發光(EL)效率得到了迅速發展,但由於器件穩定性差,PeLEDs的商業化仍然具有挑戰性,這主要是由於鈣鈦礦材料在空氣暴露或偏壓下的降解。如鈣鈦礦基光伏器件所示,在偏壓應力作用下,移動離子的遷移導致鈣鈦礦晶格的破壞和移動離子向相鄰層的滲透。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體經過了10億年以上的進化,才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從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體系,可以實現從光能捕獲到能量傳遞並最終實現電荷分離的全部過程。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丨Cell Press論文速遞
    研究亮點:1.利用離子交換方法在雜化鈣鈦礦晶粒表面製備了CsPbI3富集的的準無機納米核殼結構;2.準無機殼層異質結構能夠減少缺陷密度和抑制離子遷移;3.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鈣鈦礦電池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
  • 太陽能材料的串聯結合,再次刷新太陽能電池效率
    太陽能材料的串聯結合,再次刷新太陽能電池效率 2020-12-1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