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超哥哥班固寫的《漢書》裡有那麼一個國家的記述:480戶人,3360人,勝兵500人,有都尉、上下大將、漢語翻譯各一名。這兒說的兵士並不是在役士兵,只是預備役軍人,通俗化點說,就是說戰鬥的情況下可以舉起傢伙砍人的人,平常還是要飼羊擠母乳的。這類士兵那時叫「勝兵」,包括在3360人之中。
從如今的眼光看來,這一國家也就是一個村莊的經營規模,今日中國某一秒內猜想有木有完婚的總數也比他們全國人口數量還多,這一國家在塞北叫精絕國。是漢晉時期塞北許許多多的國家之一,實際存有時代不清楚,存有了多少年也不清楚,地址在今天的新疆民豐縣。這是一個很好玩兒的國家,它的好玩兒,主要表現在下面幾方面。
精絕國管理體系
精絕國是一個法治社會。它有一套較為詳細的國家體系管理,除開上邊說到的都尉、將軍職位之外,還任職了多個總督。君王是最上級領導,總督其次,下邊大概就是說一般群眾了。好玩兒的是,這套體系管理通常不太起功效,例如君王在沙迦牟韋並沒有投訴的狀況下就幹預那件案件。也常常會有群眾翻過總督立即向君王控訴,仿佛這種全是理所應當的事兒,沒人感覺違反規定。
君王還施行了一些法律法規,例如要求:禁止砍伐樹木,違反者罰馬一匹,即便只伐了樹技杈,還要罰奶牛一頭。但是這要求並不嚴苛,例如倘若許多人砍了樹技,假如交一頭早已沒有生育功能的奶牛當處罰,沒有要求能算數。除此之外,在精絕國的邊境上有一座大橋,它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往日的人必須向精絕國繳稅,今日的道路高速收費站就這樣發展來的。
腐敗問題
和全部的國家一樣,在這個國家也有腐敗問題,例如有一個納稅的人把四年來的國稅局收益放進了自身的挎包,沒有上繳,此外有一個納稅的人把群眾繳納上去的四峰駱駝圖片佔為己有。簡直蒼蠅再小膽肝應有盡有。和美食文化、服飾文化一樣,腐敗也是一種文化,它不但來源已久,而且,恐怕只要是存在人的地方,就存在腐敗。
精絕國所用的文字叫佉(和「去」一個音)盧文,據說是印度傳過來的一種古老文字。當時在他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出現漢字,這說明他們邊境的那座橋上經常也有漢人來去,也說明他們至少有一些人懂漢字,他們的那個翻譯很可能就是漢語翻譯。而今天,佉盧文已經失傳,人們想方設法破解了當年寫在木簡上流傳了下來的這些文字,再結合出土的精絕國遺址考證,基本弄清楚了那個拇指國家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精絕國的消失
精絕國的消失也很好玩兒。依據發掘出來的尼雅文化遺址看,在住房周邊立著齊整的花草樹木,說明環境還沒有惡化到需要召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程度,是適宜人居的。並且可以見到池塘遺址,表明他們並不是少水離去的。
她們也不是金庸小說集裡描繪的那般舉國上下遭受屠戮,由於考古學工作人員並沒有見到橫七豎八身首分離出來的遺骨慘象,反過來,發掘出來的遺骨全是埋在墓葬中的,全是欣然的,他們也不是因為不明的原因忽然之間集體遷徙的,由於她們的佉盧文的公文井井有條放到桌子上,團體遷移的話毫無疑問會把公文帶去的。
現在可以掌握的是,她們由於一個不清楚的緣故,團體消失了,一切設備保存完好如初的被河沙埋藏了,直至被再次挖掘。這裡邊有非常多的疑團。
精絕國遺址
精絕國遺址又叫尼雅文化遺址,最開始是知名古物大盜斯坦因發覺的,到現在早已基本徹底挖掘了。由於新疆氣侯乾躁,遺體不易腐爛變質,因此新疆地區的逝者一般都是變成乾屍,精絕國人也是這般。
精絕國也被鄯善帝國佔領過,但之後取得成功復國,再之後又被于闐王國佔領。在我記憶深處仿佛還被扜彌帝國佔領過,可是如今找不著相關資料。能夠 明確的是,精絕國的皇城精絕城之後被沙塵埋藏,因此棄用了,但棄用之後這個國家的人民去了何方,則不得而知。
到唐代的時候,去印度西天取經的玄奘歷經了精絕國舊地,他的記述是:從媲麼川往東便進入了荒漠地形地貌,再走200裡,就來到尼壤城。尼壤城就是說以前的精絕城。這座城旭中三四裡,附近四處是沼澤地,氣侯寒溼,四處是蒲棒,大家沒法進到沼澤地,只有從城中心穿梭。看上去,這兒早已變成空無人跡的鬼城,但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昔日繁榮熱鬧的城市,因為自然的侵蝕已經淪入洪荒,只剩下頹壁殘垣讓人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