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關隘,已有645年,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2020-12-09 正揚旅遊

嘉峪關位於甘肅嘉峪關市西邊5公裡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間,這裡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地勢危險,建築雄偉,「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古人又稱「西領鎖鑰」,張璣曾滿載絲綢的駱駝隊。

嘉峪關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沿著著名的萬裡長城分布著許多關口,其中兩個關口的規模最大,一個是東邊的山海關,另一個是嘉峪關, 其中嘉峪關的規模大於山海關,因此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沿線最大的關口,也是中國最大的關口, 但是嘉峪關這裡不僅僅是關口,內城、外城、戰壕三條防線重疊防守,牆很嚴, 與萬裡長城融為一體,形成五裡一燧、十裡一腳、三十裡一堡、百裡一城的軍事防禦系統, 站在面積非常大的外城上的雄關水寨可以遠處拍攝關城的外景,站在城樓上可以看到遠處連綿不斷的祁連山,關外是一望無際的須佐壁灘。

嘉峪關的第一個嘉峪關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明初,徵囚大將軍馮勝在班師旋轉途中,入選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山、北入黑山、南臨祁連嘉峪鹽建關,其第一座建設時僅為6米土城,佔地2500平方米,這裡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萬裡長城西端的起點,進入雄關內,黃褐色成為主要色調,周圍沒有其他色調,出現在人眼前的是厚重的感覺,到處體現著文化的堆積,嘉峪關主要有文昌閣、內城、關城、長城第一腳、懸壁長城等景點, 最受歡迎的關城外有兩個有名的景點, 一條是長城的第一條腿,另一條是懸臂長城。

第一條腿的意思很好理解, 每個城牆都有作為起點的支柱,因此這第一條腿是長城西側起點的支柱,因此被稱為長城的第一條腿, 懸壁長城加強了嘉峪關的防禦,肅州兵備道李包括在暗牆之外,峽南側的山頭有長15公裡的片石夾著土牆, 城牆從山上驟降,山脊上掛著長城,好像鐵壁懸在半空中,所以被稱為懸崖長城,無論現在還是以前,嘉峪關都是通往西域的最後一道關口,所以現在是很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只要是去過的人,都會衝擊雄偉的人,也很佩服古代中國人民的建築技能和魄力。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新疆唯一以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命名的城市——兵團第二師鐵門關
    2012年12月29日,鐵門關市掛牌成立,標誌著南疆又新添一座兵團城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又多了一個直轄縣級市。鐵門關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它地處天山南麓,塔裡木盆地東部,是天山南麓和崑崙山北坡人類文明交匯的交通要衝,也是古絲綢之路中段的必經之地。鐵門關市,以新疆古代關隘「鐵門關」的名字而命名。
  • 繁榮熱鬧的邊塞古城,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卻離奇消失剩頹壁殘垣
    從如今的眼光看來,這一國家也就是一個村莊的經營規模,今日中國某一秒內猜想有木有完婚的總數也比他們全國人口數量還多,這一國家在塞北叫精絕國。是漢晉時期塞北許許多多的國家之一,實際存有時代不清楚,存有了多少年也不清楚,地址在今天的新疆民豐縣。這是一個很好玩兒的國家,它的好玩兒,主要表現在下面幾方面。
  • 甲冑文化考察團來潼調研軍事關隘文化
    7月19日,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研究員李瑋,《長安十二時辰》甲冑復原師、煉鎧堂負責人溫陳華,第二屆中國甲冑文化節暨"甲冑二年"活動籌備組組長張春永來潼參觀潼關博物館,調研潼關悠久的軍事關隘文化,追尋甲冑之夢。潼關縣副縣長張力、潼關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趙青學、副局長馬馳陪同調研。
  • 為什麼「河西走廊」會成為古代中原與西域溝通聯繫的必經之地?
    河西走廊在年降水量分布圖中的位置我們知道亞歐大陸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因此我國的西北地區和中亞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十分稀少,氣候乾旱,水資源十分匱乏。從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來看,我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和新疆大部分地區都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乾旱地區,這些地區降水少而蒸發旺盛,地表多分布荒漠自然帶,植被稀疏沙漠廣布。在缺乏水源補給的情況下,古代商隊幾乎難以向西穿越進入西域地區。
  • 中國「現存最大」元明清古建築群,劉邦曾在此封國,迄今2000年
    中國有句話說,地下文化遺產看陝西,地面文化遺產看陝西,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目前中國土地上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屬於唐代,這些唐代的建築物都集中在山西。
  • 中國不出名的省份,被評為旅遊必去之地,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裡
    此前,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世界上最多的旅遊景點有46個,都是舉世聞名的經典,但只有一個例外,這個讓人驚訝的地方是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而且報導還特別提到寧夏能出最好的酒,那麼,何德何能這個小小的寧夏人,如何登上這個優雅的殿堂呢?
  • 中國寓意「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城市,河西走廊上的「魚米之鄉」
    眾所周知,河西走廊在我國歷史上大名鼎鼎,其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因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故被稱為「河西走廊」。其東西長約1000公裡,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 一生一定要走的古絲綢之路
    古代的峨堡,是通往 河西走廊 的交通要道,是古 絲綢之路 的重要 通道 ,絲綢南路上的重要驛站、茶馬互市及軍事要塞,也是 祁連 北出 甘肅 , 東至 門源 、 西寧 的必經之地,素有「 青海 北大門」之稱。在祁連 縣峨堡鎮至 八寶 公路18公裡處北側(距 祁連 縣城72公裡),便是峨堡古城所在地。
  • 英國發現現存最早《古蘭經》手稿:很清晰
    據英國BBC網站報導,英國伯明罕大學圖書館發現了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古蘭經》零碎手稿,迄今已至少1370年的歷史。據悉,這份殘留的古蘭經文本曾和3000多份中東的書籍與文件放在一起,是由一名牧師在1920年完成收集,所以說它靜靜地躺在圖書館已有近100年。
  • 這裡是絲綢之路交匯地,已有2000多年歷史,曾有亞洲最大集市
    喀什古城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和人文景觀之一,有著2100多年的歷史,不僅有著燦爛的文化,而且充滿著古老的風情,今天的喀什老街,完好無損,城市的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建築高度參差不齊,是目前國內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宮風格的城市街區,在這裡可以看到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作為絲綢古道的重要一站,
  • 奈良,古老的宗教城市,被稱作絲綢之路的終點站
    奈良,古老的宗教城市,被稱作絲綢之路的終點站在日本歷史上有一段稱作奈良時代的時期。這是指遷都到奈良的公元645~794年之間的歷史。這時的奈良京城稱作平城京,是模仿唐代的京城長安的風格建造的。由於戰亂頻仍,市區及寺院被燒毀,淪陷為狼和盜賊的出沒之地。直到戰國時代結束,迎來了江戶時代,總算在奈良設置了一個管理寺院和神社的奉行所(武士時代的政府機關),恢復了宗教城市的和平安定的面貌。那以後作為地方商業的中心以及作為日本有代表性的觀光勝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下面介紹一下有代表性的觀光路線。
  • 中國現存最大的城門,深受遊客喜愛,被譽為「天下第一甕城」!
    即使是沒有城門的建築,也可以通過一些復建等形式的改造,重新展示輝煌的古代城門建築,讓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歷史,突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刻特徵。但是在中國很多古代城門的發展中,並不是說所有的城門建築都是有名的。有些城門建築可能在古代很有名,現在不太出名了。那麼我們來看看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城門,這是一座很有歷史感的城門建築。
  • 福建的一個古老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被譽為「光明之城」
    作為同樣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福建省,這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廈門,然後是福州, 畢竟廈門國內有大家熟悉的鼓浪嶼, 這是被稱為「世界級文化遺產」的旅遊勝地,福州是這個省的省會城市, 但是,其實這裡還有一個城市很有名,北承福州、南接廈門、寶島都有水的隔閡, 那是被稱為「光明之城」的泉州。
  • 萬國拜冕琉——絲綢之路的「老照片」:唐墓壁畫裡的胡漢交融盛況
    2、飛雲飄花雨,絲路之上縱享精彩非凡的異域風情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由長安出使西域,鑿通了一條連接歐亞大陸和影響世界格局的交通路網——絲綢之路。二、奇繪以載實,唐墓壁畫反映的絲路各國關係是否具有參考價值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唐墓壁畫中多種文化元素交融的圖像形象地反映了唐代貴族階級的價值倫理觀,它用各色形式的圖像記錄了當時的皇家禮儀、社會生活、文化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尤其是絲綢之路沿線的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成的繁榮之景。
  • 葛承雍:中國記憶中的絲綢之路_鏡相_澎湃新聞-The Paper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東方學家李希霍芬首次冠名為「絲綢之路」,德國東亞史專家赫爾曼與其他漢學家又進一步闡發,豐富了絲綢之路的內容,隨著一個世紀來考古文物的不斷出土,已經確立了國家對絲綢之路的鮮活記憶,並得到了全世界對它在歷史長河裡作用的肯定。
  •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三直裾素紗單衣
    這是一件距今2000多年的衣服,它做工精細、保存完好,在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一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它就是直裾素紗單衣。素紗單衣出土於馬王堆漢墓,現存於湖南省博物館。此件單衣沒有裡襯,為直裾樣式,選用精繅的蠶絲,沒有任何染色,所以稱其為直裾素紗單衣。
  • 現存最大霸王龍化石將拍賣 它還曾是「龍堅強」
    9月15日,英國佳士得拍賣行宣布,將於今年十月拍賣現存最大的霸王龍化石之一、「斯坦」的骨架。曾經只活在博物館和電影裡的猛獸,如今也可能成為你的私人藏品。霸王龍「斯坦」的骨架長約12米,高5米,重8噸。經歷了6700多萬年時間的洗禮,如今的「斯坦」依舊威風不減,無愧於「恐龍之王」的稱謂。佳士得自然史負責人希斯洛普表示,「斯坦」身上最有趣的的一點就是,它有兩截脊椎骨錯位了,也就是說它活著的時候傷了脖子,但它活了下來,自己癒合了,還成了白堊紀晚期最強大、最厲害的霸王龍。
  • 張騫為何要開拓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又有哪些重要意義?
    如今在全世界名聲大噪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中我們熟知的絲綢之路,而是眾多國家一起建造的一條連接亞太經濟帶與歐洲經濟圈的經濟大走廊,但這一偉大構想都來源於公元前138年的一次西域出行,張騫帶領使團踏上了漫漫徵程,同時中華民族歷史中,也留下了張騫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