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浩斯影響著的世界,又在被誰影響著

2021-02-15 在家ZAIJIA

前段時間,帝都空降了一個非常時髦的家居店Cabana。

被同事叮囑我一定要去,因為店裡有一把讓丹麥國王等了2年的侍從椅,超適合我。

椅背就像一個衣架可以搭衣服,坐墊也能打開用來收東西,去的時候才知道這把侍從椅又叫「單身狗漢椅」🙄️~

Cabana家具店位於三裡屯北區的加拿大鵝樓上,很好找。

最近它正在舉辦一場以「PLAY-PARTY-WORK」為主題的百年包浩斯互動展,展出了一些包浩斯時期的經典設計。

想要了解包浩斯是什麼?與其在枯燥無味的書堆裡找答案,還不如跟著宅sir去Cabana看個展,輕輕鬆鬆就能搞懂。

在家探店VLOG之Cabana 

完整版敬請期待【在家ZAIJIA】 微博

 探店Cabana一天 

 讀懂包浩斯100年 


首個出場的家具是蓋利特·裡特維爾德的紅藍椅,被放在了一樓的櫥窗裡,5米開外就能感受到它光芒萬丈的配色。

鮮紅的椅背,藍色的坐墊,由13根5cm*5cm的黑色木條和兩塊層壓板構成,用螺絲釘固定,木條的端部被漆成了黃色。

這把椅子是荷蘭風格派的作品,但對包浩斯設計有深遠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包浩斯有三寶,幾何、紅、黃、藍三原色、less is more,在紅藍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可是,這把椅子卻是「史上坐感最差的椅子」!

宅sir想講的第二把椅子是馬賽爾·布勞耶的瓦西裡椅,你能在Cabana的4樓展廳找到它的身影。

瓦西裡椅是世界上第一把採用鋼管制成的椅子,靈感來自自行車把手,它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布勞耶的老師瓦西裡·康定斯基,多麼令人感動的師生情啊~

椅子以立方體為造型基礎,主要框架由多根鋼管焊接,坐面和靠背經過幾次改良,用彈性的帆布或皮革製成。

@屋主王大江

在家的很多屋主家都有這把椅子,一把椅子就能讓一個家變美。

鋼管椅是包浩斯時期家具的典型特徵,當時更是掀起了一股潮流,有很多經典的鋼管椅誕生。

比如S33懸臂椅,它是荷蘭建築師馬特·斯坦在1926年為自己懷孕的妻子所設計,沒有後腿,以C字形椅腳,戰勝地心引力。

因為椅子的原型是以煤氣鐵管為主要材質,在管內塞入鐵棒焊接而成。

密斯·凡·德·羅和布勞耶覺得馬特的懸臂椅缺乏彈性,而無縫鋼管兼具強度和彈性的優點,於是2人在1927年分別設計了MR10和B33兩款懸臂椅。

B33以無縫鍍鎳鋼管制成,成了第一張在市場上流通的懸臂椅。

眼尖的人一定發現了,布勞耶的B33也太像馬特·斯坦的S33,為此兩個人還打了官司,所幸法院最後將懸臂椅的設計版權,判給了馬特·斯坦。

不過這也沒關係,布勞耶還設計的S32也成為了永恆的經典。這把椅子又叫塞斯卡椅,以布勞耶的女兒命名。

工藝同樣採取了彎曲的鋼管為骨,坐面和靠背卻用曲木框和藤編替代,非常好搭。它特別適合出現在餐廳和書房。

MR10又叫先生椅,前腿的圓弧曲線更加優美,可以吸收坐下時產生的重力,不會變形也不會彎曲。

座面和靠背一體,有皮革、藤編或者帆布幾種材質。它後來又被密斯加了扶手,坐感更加舒適。

而今年為了紀念包浩斯百年,THONET請了兩位來自漢堡的設計師,重新改良了先生椅的扶手以及椅面,推出了紀念款S533F,椅面兩種配色,一冷一暖。

這幾把懸臂椅的前世今生,都在Cabana二樓的展廳裡面,除此之外,其他的包浩斯展品都在4樓。

上到4樓,你會看見一把巴塞隆納椅,它是密斯為1929年巴塞隆納博覽會的德國館設計的。

從側面看,兩條鋼管呈X形交叉受力,椅面和靠背帶有鉚釘的皮墊,用皮帶固定在基座上。

雖然最早皮質是豬皮面,但照樣阻止不了它的質感高貴莊嚴。

這把椅子還配了一個腳凳,可以試躺一下有多舒服。

隔年,密斯還為美國建築師菲利普·詹森的住宅設計了一張榻,四條鋼腿支撐著木質框架和泡沫軟墊,腿腳與框架採用螺釘接合,很好拆裝。

密斯的設計都追求簡約,摒棄繁複多餘的裝飾,以功能至上,他的那句「less is more」可以看做是包浩斯留給現代設計最重要的影響之一。

不止是今天大行其道的宜家和MUJI骨子裡都流淌著包浩斯血液,甚至任何形式的極簡主義都與包浩斯不無關係。

4樓除了家具,還有一些包浩斯玩具,和我一起去的兩個小姐姐都玩High了。

當我在認真翻看展品資料的時候,在家ZAIJIA的門面擔當聶姐姐和工作員小哥下起了西洋棋。

這個西洋棋是1924年約瑟夫·哈特維希設計的,每一枚棋子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能清楚看清棋局走勢。

來錄探店視頻的葉子,也旁若無人的搭起了遊戲積木,這個積木也是包浩斯時期的作品,是由阿爾嗎·布舍爾設計。

Cabana開幕百年包浩斯論壇

我們去的當天正好趕上了開幕論壇。

作為嘉賓的程雪(佩斯畫廊北京總監)說:包浩斯是一場促進社會更新的藝術運動。將藝術、設計、建築甚至連話劇、音樂都融合在一起。

每個行業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雖然他們都站在不同角度,卻又能在實踐中碰撞到一起,未來我反而更期待這種不同行業能夠通過排列組合帶來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孫大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認為:「包浩斯不是一個拿來就能賣錢的符號,也不是設計師能夠隨意拿來運用的元素。」

宅sir表示贊同,包浩斯的精神絕對不是形式層面,而是勇於開拓創新的意識,我們更應該注重創作而不是複製他人。

Cabana的這次展覽會一直持續到8月11日,想去的朋友們,抓緊時間了。

線下沙龍又要來了~

7月27日,在家ZAIJIA將聯合Cabana發起一場好室研究所設計師分享沙龍。

我們特別邀請了兩位設計師程輝和Ryan王恆,用他們最新的設計案例,來探討「城市新居住概念」的趨勢,快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認識Ta們


設計師:程暉

唯木空間設計創始人

程輝老師是在家ZAIJIA的老朋友了,我們去年曾分享過他的一個「在家裡搭玻璃天橋」的作品。

這個作品還獲得了2018年法國雙面神國際設計住宅公寓類唯一的金獎。

他曾受邀參加了2017年的SMEG冰箱國際設計賽,並獲得了金質三葉獎。近幾年,他開始投身於「設計為民生」公益活動,為普通民眾改善家居環境提供服務。

設計師:Ryan王恆

恆田建築設計創始人

留學於日本,回國後創辦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他認為設計一定要滿足人在空間裡的所有訴求,與其打破常規的設計,還不如在常規下細緻入微。

他從業13年,是2018年第九屆築巢獎的設計師評委,也是天貓&淘寶與居然之家合作的「雲設計家項目」的設計顧問。

前段時間我們採訪了他的一個小戶型設計,改造後成了三居,大大提升了空間,讓人怎麼都不相信這個房子只有59m²。

🕛 

7月27日下午2:00-4:00

📍 

三裡屯北區Cabana

房子是生活的容器,裡面承載著每個人對未來的期許、對自己的犒勞、對心靈的安放以及對生命的囑託。

@圖片來自設計師王恆

隨著共享空間和人均居住面積變小,新一代的人工智慧以及新材料也在不斷研發,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我們的家未來是什麼樣子?

不妨讓我們一起來Cabana探討吧。

👆

掃描上方二維碼,報名沙龍活動

留 言 福 利

商務合作 

微信ID:TrendsZaijia006

微信ID:TrendsZaijia010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提供編輯/Cimon  圖片/Cabana提供、以及網絡

在看,一起來參加我們的沙龍吧!

相關焦點

  • Beyond Bauhaus——來自包浩斯的深遠影響
    編譯:專築網麻雀,小R 儘管英國很少有包浩斯風格的建築,但該運動對英國建築產生了巨大影響。 倫敦皇家英國建築師學會的「Beyond Bauhaus」展覽旨在探討100年前成立的這所德國設計學校對英國的影響。 Collard認為,包浩斯及其創始人沃爾特·格羅皮烏斯背後的哲學對該國的建築產生了巨大並持久影響。
  • 包浩斯式設計對工業設計史來說,具有哪些影響?\\問答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包浩斯運動對於整個藝術和設計領域的影響十分巨大,至今都在影響著工業設計行業的發展。 在現代世界中,Walter Gropius(格羅皮烏斯)想要重新創造中世紀公會的觀念,即藝術,工藝和工業生產是一種統一的體驗。 包浩斯建立了與企業界、工業界的聯繫,使學生能夠體驗工業生產與設計的關聯,開始邁出現代設計與工業生產密切聯繫的第一步。
  • 提到德國,「包浩斯」到底是「誰」?
    如果你對家裝或是現代建築風格有所涉獵,或是對德國現代藝術流派感興趣,那你應該有聽過「包浩斯」這個「名字」,因為包浩斯幾乎是德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在設計藝術方面的代名詞。很多人乍聽包浩斯,會直覺性地將它認作是一位德國建築大佬,但其實包浩斯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家於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設計學院。
  • 包浩斯誕生100周年——看包浩斯的「全球遷徙」
    「遷徙的包浩斯——設計生活」展覽海報2019年,包浩斯誕辰100周年之際,在全球的研究實踐將回歸至德國柏林,「遷徙的包浩斯」(Bauhaus Imaginista)主展覽於2019年3月15日-6月10日在柏林世界文化宮舉行
  • 包浩斯的前世今生
    百廢待興中,成立了一個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學校 —— 包浩斯。 這座被稱為現代設計教育起點的學院,經受住數次搬遷、政治幹預和最終關閉的考驗。如同一個源泉,讓現代主義思潮逐漸成為一股滾滾洪流,最終席捲世界,無處不在無人不知。
  • 學習包浩斯與現代設計心得與體會
    雖然從創立至遭遇「殺校」,「包浩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說卻對整個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激起的漣漪至今隨處蕩漾,包浩斯留下的更多是一種思想,並非是他留下某些產品或者某些設計模板。包浩斯作為一種設計體系在當年風靡整個世界,在現代工業設計領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一代人。雖然後現代主義的崛起對包浩斯的設計思想來說是一種衝擊、一種進步,但包浩斯的某些思想、觀念對現代工業設計和技術美學仍然有啟迪作用,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工業設計道路的方向的選擇是有幫助的。它的原則和概念對一切工業設計都是有影響作用的。在中國,最成功的包浩斯風格作品很可能是北京的798。
  • 一篇深度長文,述說包浩斯的前世今生
    百廢待興中,成立了一個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學校 —— 包浩斯。 這座被稱為現代設計教育起點的學院,經受住數次搬遷、政治幹預和最終關閉的考驗。如同一個源泉,讓現代主義思潮逐漸成為一股滾滾洪流,最終席捲世界,無處不在無人不知。
  • 全球包浩斯風格項目集合
    但好景並沒有持續太久,當學校在政治壓力的影響下被迫關閉後,學校的教授和學生也就只能四處漂泊。但也正是得益於這樣的一種機會,包浩斯設計學院所開拓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得以在全球範圍內傳播延續。
  • 包浩斯的女性故事丨設計
    隨著這座極有影響的德國設計學校迎來百歲誕辰,重新發掘學校的女性故事1919年,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Gropius)在魏瑪創建了他的先鋒設計學校包浩斯(Bauhaus)。在當時,包浩斯學校似乎是平等與進步的典範。這所學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後果中創立,「不論年齡和性別,對任何有才華的人開放」。
  • 包浩斯建築與設計從A到Z
    在1923年上學期間,他 為魏瑪霍恩豪斯(Haus am Horn)的首次包浩斯展覽設計了一個嬰兒搖籃。受學校的大師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影響,搖籃融合了幾何形狀和原色。
  • 包浩斯腕錶的前世今生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叫「包浩斯」了。1919年,德國城市魏瑪創辦了一家名為「包浩斯」的學校。包浩斯乃德語『Bauhaus』的音譯,而『Bauhaus』這個詞彙又是源自於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雖然學校名字涵義是房屋建築,但是包浩斯學校並不只是教學生如何設計房屋建築,而是還涉及到繪畫、雕塑.....
  • 柳冠中/王受之:「北柳南王」大話包浩斯
    Q:王老師認為美國學者與學生又是如何看待包浩斯的?王受之:在美國的許多學校,都有著包浩斯的教育體系,關於包浩斯概念的認識,我想提到兩個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鄭可教授與廣州美院的高勇堅老師給我很大的影響,鄭可先生為宣傳包浩斯而殉難,我們需要紀念。
  • 「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蓉啟幕
    魯悟剛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傳遞德國包浩斯的歷史和理念,告訴大家包浩斯如何影響並啟發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建築風格和思考方式。吳志娟表示,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與成都的交往合作結出了豐碩成果:已有95家德國企業在蓉投資,包括世界500強企業19家;成都與柏林、波恩、紐倫堡、杜伊斯堡等4個德國友城交流活躍密切;中德(成都)中小企業合作區初步形成德資企業聚集發展態勢
  • 德表遇上包浩斯——NOMOS Tangente 180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獨立表廠之一,而機芯又融入多項德表傳統設計:3/4夾板、藍鋼螺絲、鵝頸微調等。將德表引領到新的境界,融入新的設計、新的理念,化繁為簡。憑藉工程學、包浩斯風格以及源于格拉蘇蒂的傳統制表技藝等特色,迄今已榮獲超過160項國際大獎。
  • 周凌:包浩斯之後的建築與工藝
    「包浩斯作為世界現代藝術教育的搖籃,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設計院校,它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藝術和設計教育的誕生。包浩斯的發展歷程就是現代藝術設計誕生的歷程,它所創建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方法和課程體系,使得它在藝術設計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 《設計》專訪|宗明明:超越包浩斯—探索未來
    伊頓在1920年,曾闡述了包浩斯的教學理念:「基礎課程之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理解自然的形式以及基本的視覺表達語言。」伊頓與保羅·克裡和瓦西裡·康定斯基在包浩斯踐行了一條藝術與設計教育的革新之路。後來包浩斯的設計基礎課程獲得了世界範圍的關注。包浩斯和烏爾姆設計學院的教育體系已經成為設計教育和設計實踐的精典案例 。
  • 影響世界的20把經典單椅
    1929年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上,德國館是密斯的代表作,但由於建築的設計意念獨特,竟沒有合適的家具與其搭襯。所以他不得不專門設計了巴塞隆納椅來迎接國王和王后,這件體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確顯示出高貴而莊重的身份。
  • 午夜表情 | NOMOS Glashütte推出Tangomat包浩斯百年限量版腕錶
    化繁從簡,追崇品質,百年前「公立包浩斯學校」的成立,標誌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亦深遠影響了NOMOS Glashütte的制表理念。
  • 新視覺—— 包浩斯設計、繪畫、雕塑與建築基礎
    他生前著有大量藝術理論著作,《新視覺》(1946)和《運動中的影響》(1947)是最著名的兩部。▽序▼初識莫霍利- 納吉是在1922 年的柏林。由於對其作品的個性與傾向印象深刻,我聘請他到「包浩斯」任教,這是我在魏瑪創辦並主管的一所現代設計學校。在包浩斯的創建過程中,莫霍利是我最為活躍的同事之一,很多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他的功勞。
  • 細數包浩斯的經典設計
    這件嬰兒搖籃作品,由德國建築師彼得·凱勒(Peter Keler)設計於1923年在魏瑪的Haus am Horn舉辦的第一屆包浩斯展覽。 凱樂的靈感直接來自康定斯基1911年出版的《色彩理論》一書,書中概述了他對色彩的感受及其對人類心理的影響。作品由三角形、長方形等簡單形狀,以及原色組成。搖籃的特點是一個紅色和黃色的色塊體,藍色的圓形搖杆,這被認為是包浩斯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