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帝都空降了一個非常時髦的家居店Cabana。
被同事叮囑我一定要去,因為店裡有一把讓丹麥國王等了2年的侍從椅,超適合我。
椅背就像一個衣架可以搭衣服,坐墊也能打開用來收東西,去的時候才知道這把侍從椅又叫「單身狗漢椅」🙄️~
Cabana家具店位於三裡屯北區的加拿大鵝樓上,很好找。
最近它正在舉辦一場以「PLAY-PARTY-WORK」為主題的百年包浩斯互動展,展出了一些包浩斯時期的經典設計。
想要了解包浩斯是什麼?與其在枯燥無味的書堆裡找答案,還不如跟著宅sir去Cabana看個展,輕輕鬆鬆就能搞懂。
在家探店VLOG之Cabana
完整版敬請期待【在家ZAIJIA】 微博
探店Cabana一天
讀懂包浩斯100年
首個出場的家具是蓋利特·裡特維爾德的紅藍椅,被放在了一樓的櫥窗裡,5米開外就能感受到它光芒萬丈的配色。
鮮紅的椅背,藍色的坐墊,由13根5cm*5cm的黑色木條和兩塊層壓板構成,用螺絲釘固定,木條的端部被漆成了黃色。
這把椅子是荷蘭風格派的作品,但對包浩斯設計有深遠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包浩斯有三寶,幾何、紅、黃、藍三原色、less is more,在紅藍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可是,這把椅子卻是「史上坐感最差的椅子」!
宅sir想講的第二把椅子是馬賽爾·布勞耶的瓦西裡椅,你能在Cabana的4樓展廳找到它的身影。
瓦西裡椅是世界上第一把採用鋼管制成的椅子,靈感來自自行車把手,它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布勞耶的老師瓦西裡·康定斯基,多麼令人感動的師生情啊~
椅子以立方體為造型基礎,主要框架由多根鋼管焊接,坐面和靠背經過幾次改良,用彈性的帆布或皮革製成。
@屋主王大江
在家的很多屋主家都有這把椅子,一把椅子就能讓一個家變美。
鋼管椅是包浩斯時期家具的典型特徵,當時更是掀起了一股潮流,有很多經典的鋼管椅誕生。
比如S33懸臂椅,它是荷蘭建築師馬特·斯坦在1926年為自己懷孕的妻子所設計,沒有後腿,以C字形椅腳,戰勝地心引力。
因為椅子的原型是以煤氣鐵管為主要材質,在管內塞入鐵棒焊接而成。
密斯·凡·德·羅和布勞耶覺得馬特的懸臂椅缺乏彈性,而無縫鋼管兼具強度和彈性的優點,於是2人在1927年分別設計了MR10和B33兩款懸臂椅。
B33以無縫鍍鎳鋼管制成,成了第一張在市場上流通的懸臂椅。
眼尖的人一定發現了,布勞耶的B33也太像馬特·斯坦的S33,為此兩個人還打了官司,所幸法院最後將懸臂椅的設計版權,判給了馬特·斯坦。
不過這也沒關係,布勞耶還設計的S32也成為了永恆的經典。這把椅子又叫塞斯卡椅,以布勞耶的女兒命名。
工藝同樣採取了彎曲的鋼管為骨,坐面和靠背卻用曲木框和藤編替代,非常好搭。它特別適合出現在餐廳和書房。
MR10又叫先生椅,前腿的圓弧曲線更加優美,可以吸收坐下時產生的重力,不會變形也不會彎曲。
座面和靠背一體,有皮革、藤編或者帆布幾種材質。它後來又被密斯加了扶手,坐感更加舒適。
而今年為了紀念包浩斯百年,THONET請了兩位來自漢堡的設計師,重新改良了先生椅的扶手以及椅面,推出了紀念款S533F,椅面兩種配色,一冷一暖。
這幾把懸臂椅的前世今生,都在Cabana二樓的展廳裡面,除此之外,其他的包浩斯展品都在4樓。
上到4樓,你會看見一把巴塞隆納椅,它是密斯為1929年巴塞隆納博覽會的德國館設計的。
從側面看,兩條鋼管呈X形交叉受力,椅面和靠背帶有鉚釘的皮墊,用皮帶固定在基座上。
雖然最早皮質是豬皮面,但照樣阻止不了它的質感高貴莊嚴。
這把椅子還配了一個腳凳,可以試躺一下有多舒服。
隔年,密斯還為美國建築師菲利普·詹森的住宅設計了一張榻,四條鋼腿支撐著木質框架和泡沫軟墊,腿腳與框架採用螺釘接合,很好拆裝。
密斯的設計都追求簡約,摒棄繁複多餘的裝飾,以功能至上,他的那句「less is more」可以看做是包浩斯留給現代設計最重要的影響之一。
不止是今天大行其道的宜家和MUJI骨子裡都流淌著包浩斯血液,甚至任何形式的極簡主義都與包浩斯不無關係。
4樓除了家具,還有一些包浩斯玩具,和我一起去的兩個小姐姐都玩High了。
當我在認真翻看展品資料的時候,在家ZAIJIA的門面擔當聶姐姐和工作員小哥下起了西洋棋。
這個西洋棋是1924年約瑟夫·哈特維希設計的,每一枚棋子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能清楚看清棋局走勢。
來錄探店視頻的葉子,也旁若無人的搭起了遊戲積木,這個積木也是包浩斯時期的作品,是由阿爾嗎·布舍爾設計。
Cabana開幕百年包浩斯論壇
我們去的當天正好趕上了開幕論壇。
作為嘉賓的程雪(佩斯畫廊北京總監)說:包浩斯是一場促進社會更新的藝術運動。將藝術、設計、建築甚至連話劇、音樂都融合在一起。
每個行業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雖然他們都站在不同角度,卻又能在實踐中碰撞到一起,未來我反而更期待這種不同行業能夠通過排列組合帶來的無限可能。
建築師孫大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認為:「包浩斯不是一個拿來就能賣錢的符號,也不是設計師能夠隨意拿來運用的元素。」
宅sir表示贊同,包浩斯的精神絕對不是形式層面,而是勇於開拓創新的意識,我們更應該注重創作而不是複製他人。
Cabana的這次展覽會一直持續到8月11日,想去的朋友們,抓緊時間了。
線下沙龍又要來了~
7月27日,在家ZAIJIA將聯合Cabana發起一場好室研究所設計師分享沙龍。
我們特別邀請了兩位設計師程輝和Ryan王恆,用他們最新的設計案例,來探討「城市新居住概念」的趨勢,快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認識Ta們
設計師:程暉
唯木空間設計創始人
程輝老師是在家ZAIJIA的老朋友了,我們去年曾分享過他的一個「在家裡搭玻璃天橋」的作品。
這個作品還獲得了2018年法國雙面神國際設計住宅公寓類唯一的金獎。
他曾受邀參加了2017年的SMEG冰箱國際設計賽,並獲得了金質三葉獎。近幾年,他開始投身於「設計為民生」公益活動,為普通民眾改善家居環境提供服務。
設計師:Ryan王恆
恆田建築設計創始人
留學於日本,回國後創辦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他認為設計一定要滿足人在空間裡的所有訴求,與其打破常規的設計,還不如在常規下細緻入微。
他從業13年,是2018年第九屆築巢獎的設計師評委,也是天貓&淘寶與居然之家合作的「雲設計家項目」的設計顧問。
前段時間我們採訪了他的一個小戶型設計,改造後成了三居,大大提升了空間,讓人怎麼都不相信這個房子只有59m²。
🕛
7月27日下午2:00-4:00
📍
三裡屯北區Cabana
房子是生活的容器,裡面承載著每個人對未來的期許、對自己的犒勞、對心靈的安放以及對生命的囑託。
@圖片來自設計師王恆
隨著共享空間和人均居住面積變小,新一代的人工智慧以及新材料也在不斷研發,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我們的家未來是什麼樣子?
不妨讓我們一起來Cabana探討吧。
👆
掃描上方二維碼,報名沙龍活動
留 言 福 利
商務合作
微信ID:TrendsZaijia006
微信ID:TrendsZaijia010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提供編輯/Cimon 圖片/Cabana提供、以及網絡
點在看,一起來參加我們的沙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