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可以說是一種「人見人愛」的美食,最早起源於英國,在中世紀英國人就會用雞蛋、白糖製作類似於蛋撻的糕點。後來被引進香港,正式起名為「蛋撻」,那時候的蛋撻都很大,吃一個可以頂一頓飯,有些富人還往蛋撻裡加燕窩鮑魚等名貴食材。後來傳入內地,經過不斷改良和發展,成為一種風靡全國的糕點。
蛋撻的口感非常棒,尤其剛出鍋的時候,酥脆外皮包裹的奶香味十足,咬一口掉一地渣,它也是我最喜歡吃的甜品之一。以前總覺得做蛋撻很難,嘴饞的時候只能去蛋糕店買,當我親自動手後才發現非常簡單,做蛋撻對蛋撻皮和內餡的要求不高,新手也可以做的非常好吃。
我家樓下的蛋糕店一個蛋撻要3塊錢,肯德基的蛋撻甚至一個標價8塊,其實蛋撻的製作成本非常低,不到一塊錢就可以做出來。今天將蛋撻的做法分享給大家,自己做比外面買划算多了,關鍵是味道一點不輸蛋糕店,學會了可以經常做給家裡人吃,當成早餐或者零食都是不錯的選擇。
蛋撻
所需食材:純牛奶240克、白糖100克、雞蛋2個、蛋撻皮12個、煉奶200克。
步驟一:蛋撻皮超市和網上都有售賣,我用20塊買了50個蛋撻皮,平均一個不到4毛錢,還是非常實惠的。由於蛋撻皮之前放在冰箱裡冷凍,我們拿出來先解凍。
步驟二:趁這個時間做蛋撻液,把牛奶倒入鍋中,開中火慢慢加熱,牛奶表面冒泡,沸騰前馬上關火,放一旁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使白糖迅速化開,讓奶香味更均勻。
步驟三:牛奶冷卻至不燙手時,加入200克煉乳,打入2顆雞蛋,再加100克白糖,充分攪拌均勻。沒有煉乳的用淡奶油代替也可以,我之前做過只加雞蛋和白糖的蛋撻,口感寡淡,和蛋糕店賣的蛋撻有很大的區別。加煉乳或淡奶油,可以增加蛋撻的奶香味,吃著更香。
步驟四:蛋撻液攪拌均勻後,用篩網將蛋撻液過濾一次,過濾掉沒有融化的殘渣,可以使蛋撻的口感更細膩。
步驟五:這時蛋撻皮冷卻好了,將蛋撻液倒入蛋撻皮中,倒至8分滿即可,不要倒太多防止撒出來。
步驟六:烤箱提前預熱5分鐘,然後將烤盤上的蛋撻放進去,溫度調至210度,時間25分鐘,用上下火烤。接下來可以去玩手機,躺在沙發上休息,等著吃蛋撻就好啦!
時間到打開烤箱,一股濃鬱的奶香味撲鼻而來,用耐高溫手套將烤盤取出來,美味的蛋撻就做好了。倒蛋撻液時因為手抖,撒了一些到烤盤上,導致烤盤都發黑了,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這個方法做的蛋撻簡直不要太好吃,外皮金黃酥脆,看起來就很有食慾,咬一口奶香味十足,一點也不甜膩,甚至比蛋糕店賣的都好吃。我一口氣吃了5個,滿滿的幸福感。
製作要點:
煉乳或淡奶油是蛋撻的「靈魂」,一瓶煉乳只要15塊錢,足夠做50個蛋撻;為了使蛋撻的口感更豐富,我們還可以加點獼猴桃、芒果、草莓丁,做出來非常美味;蛋撻屬於高熱量食品,一個蛋撻的熱量相當於一碗米飯,偶爾吃解解饞就可以了,經常吃的話很容易長胖。
每天不知道吃什麼?關注潔潔小廚娘就對了,每天都會更新家常菜做法以及飲食小常識,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如果有什麼問題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都會一一回復。祝您生活愉快,我們下道美食再見,拜拜!
本文的圖片和文字均由「潔潔小廚娘」原創,謝絕抄襲和洗稿,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