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又到一周一度(其實應該是周三,你猜我幹嘛去了)期待有人送酒系列了。
今天許個獲得一瓶龍舌蘭的願吧,龍舌蘭又叫Tequila,是墨西哥的一種長得像大型蘆薈?大概長成這個樣子:
龍舌蘭花被稱為世界上最稀罕的花,最長的開花周期達40年,也就是……你會一直以為他不會開花,有天你長大之後,你發現他開花了,然後你剛好遇到某一件事,然後balabala,其實只是人家開花慢而已。夏蟲冰語的故事。當然,龍舌蘭開完花就狗帶了,畢竟生個崽都那麼費勁,長出那麼牛逼的花,死了也算值得了。而龍舌蘭花劍中的甜蜜汁液也成了最初的龍舌蘭酒,當然現在的是用龍舌蘭的鱗狀莖,要是還是原來做法,估計也沒幾個人喝得起龍舌蘭了。
關於龍舌蘭酒可能大部分見過的都是這塊有個石像頭像的,一款是透明的,一款是金色的,
前者就相當於新酒,不需要陳釀的,後者則需要陳釀,兩者除了顏色有巨大不同,口感差距也不小。當然價格倒也有一定差距。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當然,現在的你不用砍那些龍舌蘭,也不用祭祀之後才獲得龍舌蘭,某寶或者某東就可以找到,並郵寄給我,先說謝謝了。
如果你送我第一瓶龍舌蘭
不用說,按照慣例肯定是直接純飲啦,雖然龍舌蘭可以加冰塊來純飲。但是更正宗的做法是,一把鹽放在虎口,咬一口檸檬,然後一口悶掉你手裡那一shot(一個子彈杯的量,一盎司,大概30毫升)的龍舌蘭,然後抬起頭,慢慢體會那各種樂趣。
當然,除了這個正宗的喝法,還有就是把鹽巴換成醃製的辣椒,或者咬芒果、芹菜、山核桃、桃子、金槍魚、草莓、黑莓、西紅柿等各類食物,甚至還可以加曼陀羅、仙人掌、大麻或毒蟾蜍的皮膚分泌物等一般人無法接受的配料。外國人少原因系列。
如果你送我第二瓶龍舌蘭
應該做的就是瑪格麗特了,算是龍舌蘭配方裡比較出名的一款了。用檸檬塗好杯壁之後,沾點細鹽,做個鹽杯之後。 倒入由3盎司龍舌蘭,1盎司君度酒,2盎司青檸汁搖勻而成的雞尾酒。然後就是放點青檸片用以裝飾(bi)了。大概長成這個樣子:
關於瑪格麗特,有個故事說是調酒師為了紀念他死去的愛人而做的酒。並通過青檸汁等口味來代表思念balabala,但是實際上是,假的啦。不然要做個厲害的雞尾酒就要死個愛人或者朋友親戚什麼的,那真的很慘耶,誰還敢跟調酒師玩對不。
如果你送我第三瓶龍舌蘭
瑪格麗特做完,當然少不了最出名的龍舌蘭日出啦。這支應該是又便宜又好(zhuang)看(bi)的一款雞尾酒了。幾乎所有酒吧都有吧。個人認為是不遜於馬天尼的普及性的。七分滿冰的杯子中倒入2盎司的銀龍舌蘭(金龍舌蘭主要有金色,銀龍舌蘭沒有特別突出的顏色,這杯酒其實對顏色有要求),然後再用橙汁將杯子補滿,再接著是倒入紅石榴糖漿,搞定之後加點裝飾就大概長這個樣子了。
喝的時候其實可以稍微攪拌,但是不太建議一下子全攪完,不然就變得蠻醜的,而且味道層次感(就是一種味道和變化的味道的區別)也少了,頗為無趣。
當你把這三杯噸噸噸完的時候,基本可以倒了。龍舌蘭屬烈性酒,尤其龍舌蘭日出果汁加入更會延緩你的感知。若裡面加點紅牛,可能灌醉自己的機率更大倒是。
龍舌蘭對於墨西哥就類似於白酒對於我們類似,不過相比白酒更容易接觸到,在 在前哥倫布時代,只有當地的貴族、英雄、祭司,還有老人和懷孕的婦女才有權喝龍舌蘭酒,而且是在一些節日儀式中飲用。例如在為英雄慶功的儀式上,龍舌蘭酒被作為「血液的替代品」來使用。
甚至在阿茲特克的「人祭儀式」中,祭司和獻祭者都會飲用龍舌蘭酒,為的是增強祭司的感知力和減輕獻祭者的痛苦。喝醉後的祭司可以與神進行溝通,並且將獻祭者的心臟從胸膛中取出來與神進一步溝通。現在找嗜飲而行,嗯,所以我現在需要跟神稍微做點溝通,保佑手機電腦前的你年底之前發財,需要一瓶龍舌蘭,請轉帳付費(工號:shiyinerxing1)→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