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作為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它既是一種價值取向,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境況。
人們經常把好人緣,朋友成群,當成一種了不起的能力,但實際上,脫離群體的「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
要知道,一切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獨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喜歡獨處的人,不外乎三種,一是經歷了坎坷,看透一切的人,二是擁有聰明智慧的人,三是性格獨立,喜歡安靜的人。
但總有那麼一部分人,從來只學跟別人如何相處,卻不懂得與自己獨處,甚至害怕獨處。
認為獨處會讓自己與社會脫節,與朋友失聯,哪怕在自己的房間待一會都待不下去,會立馬起身,不是找朋友,就是找能玩的地方去消遣。
看起來每天日子過得很充實,但實際上,內心是極度匱乏,也總是喜歡逃避,不願意面對自我。
心理學家凱利麥克戈尼格爾認為,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可以讓人冷靜,清醒,這樣更容易受到積極情緒的影響,那些煩惱、焦慮,抑鬱情緒更容易得到釋放與化解。
我們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之所以想要獨處,是為了進行自我內在的消化與整合,把這一點做好了,人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跟健康的人格。
所以,獨處也是人的一個內心世界,內心世界的發展,會影響著與外部世界的聯繫。
選擇「獨處」的好處:
1.了解自我2.看清人性,維持人際關係距離3.擺脫虛名浮利的誘惑4.培養興趣愛好5.成就更優秀的自己坦白講,現在的成年人思想開放,內控力穩定,心性也比較成熟,已經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取捨都能拿捏有度,也越來越喜歡獨處。
有些人看到獨處的人身邊沒有朋友,就片面的認為:這個人很高冷,很孤獨,性格內向。但實際上,你沒有真正的和對方認識了解,僅僅憑藉第一印象,便給對方下定義,貼標籤,也根本證明不了什麼。
拋棄無用的社交
獨處的人,身邊看不到朋友,並不代表他不愛社交。只是他很聰明的選擇拋棄「無用社交」,無用社交,從利益層面講,就是你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卻沒有幫助,甚至引起心理不適,還在無用社交上,得不到任何回報。
牛羊成群,猛獸獨行。
對於他而言,什麼是真朋友,什麼是假朋友,他分得很清楚。當身邊圍繞著越越多的假朋友,他更熱衷偏向於「獨處」,而不是整天維護著無用社交,和一些不著調,不靠譜的人做朋友。
總結:牛羊成群,猛獸獨行,千萬別刻意為了合群,而去討好,取悅別人,那樣不僅會傷了自尊,還得不到同等價值的回報。
圈子不同,無需強融。
獨處的人,向來享受孤獨,喜歡安靜,全身心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喜歡獨處,喜歡熱鬧,喜歡花天酒地跟朋友有說有笑的人。這兩種如果做不成朋友,就沒有必要再保持長久的聯繫,因為圈子不同,無需強融。
劉若英就是一位耐得住寂寞又熱衷於獨處的人。
她說:孤獨不是孤苦,而是一種享受,自己跟自己相處是很有趣的。所以,劉若英選擇獨處,是一種態度,由此也造就出跟別人與眾不同的氣質,內涵。
寫在最後的話:
獨處,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經歷,所產生的孤獨感,也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記住,沒有高質量的獨處,就不會有優秀的自己,學會獨處,才能撕下偽裝的面具,做最真實的自己。
餘生,願你能與孤獨握手言和,享受一個人的浮世清歡,在車馬喧囂中修籬種菊。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