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那些喜歡獨處的人,更容易擺脫平庸過上高級人生

2020-12-15 豬豬時間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旅程,沒有人能夠一直陪你到底。

所以,只有那些享受孤獨,在孤獨當中不斷尋找並超越自我的人,才能真正擺脫平庸,過上高級的人生。相反,那些必須在人群中吸取溫暖,找尋依賴感的人,往往過得都不是很如意。

前不久,一位成功考入985院校研究生的學姐,分享了一下成功經驗。整個經驗分享的過程當中,學姐始終在強調一句話:「之所以能夠考入985的研究生,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找到了獨處的意義」

「其實,我是一個極害怕孤獨的人。步入大學之後,宿舍四個人,起初的時候也是一起吃飯,起初是做什麼事都一起行動。周末想去圖書館,卻總被舍友拉去逛街,吃完飯想先回去研究課題,可舍友吃飯比較慢,甚至吃完還要逛個超市」……

後來,學姐便開始獨來獨往,一個人吃飯走路,一個人去圖書館去健身。

一開始的確孤獨,可是隨著各種證書、獎學金下發的時候,身材慢慢變好的時候,甚至成功考上了985研究生到時候,學姐便

這就是獨處的意義所在,越是喜歡獨處的人,就越是能夠擺脫平庸,過上高級的人生。箇中原因也很簡單,看看這幾點就明白了。

1、高度自律,往往不受外界幹擾

越是喜歡獨處的人,就越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從而,也就擁有更強的自律能力。

當別人出外聚會的時候,獨處的人卻在圖書館裡看書,當別人逛街購物的時候,獨處的人卻在認真學習和工作,幾乎不受外界影響。

在這種高度自律和不受打擾的基礎下,喜歡獨處的人,自然也會變得比普通人更優秀一些。

2、比較聰明,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強

不僅如此,縱觀那些喜歡獨處的人,好像都是比較聰明的人。正是因為他們喜歡獨處,所以他們平時才更喜歡獨立思考,很少受別人左右。

每當陷入討論,提出來的個人觀點總是十分令人讚賞。反觀普通人,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比較弱,常常習慣性依賴他人。

3、更加專注,擁有較高的創造能力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擁有更強的專注能力。

普通人做一件事情,可能會很難專注進去,好不容易進入了狀態,還很容易被別人打擾到。

可是真正喜歡並享受獨處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專注一些,而且基本不受外界幹擾。

如此一來,喜歡獨處的人,也往往擁有較高的創造能力,從而使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內心強大,不需要外界的安慰和陪伴

但凡是急迫地想要合群追求熱鬧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內心敏感的脆弱的人。

他們害怕孤獨,害怕被人群所拋棄,哪怕是討好迎合,也想和別人融入到一起,尋找依賴感和溫暖感。

可習慣獨處的人,卻往往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根本不需要向外尋求慰藉,哪怕是遇到了悲傷,也可以很快調節自己的狀態,讓自己恢復過來。

5、始終清醒,有較高的自我追求和目標

縱觀那些喜歡獨處的人,都是一些比較清醒的人。

這類人,往往都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實施計劃,他們始終清醒,始終理智,始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為之不懈地進行奮鬥。

故而,越是是那些喜歡獨處的人,就越有可能完成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夢想。

以上五點,其實就是為什麼越是喜歡獨處的人,就越容易擺脫平庸的原因。由此可見,獨處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重要,只不過有些人還沒有意識到而已。可一旦我們的生活出現了這幾點變化,那可真就要重視起獨處的意義了。

當你覺得在社交上花費很多時間時,就應該考慮獨處的意義了

當你覺得漸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時,就應該考慮獨處的意義了

當你漸漸不想要努力,習慣安逸時,就應該考慮獨處的意義了

獨處,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修行。

在獨處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對過去進行自我反思,對現在進行仔細剖析,對未來進行合理規劃,就在這種反思分析和規劃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到最後實現自我的超越。

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獨處的意義,並且學會,到底該如何正確的獨處。

一、做時間的主人,充分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獨處也有正確和非正確之分,有的人獨處,就單純的刷抖音玩遊戲,追劇發呆消磨時間,這根本就不叫獨處,簡直就是「獨耗」。

真正的獨處,是做時間的主人,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去做各種有意義的事情來提升自己,從而不斷優秀,超越自我。

二、強大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習慣並享受獨處

再者說,很多人在獨處的過程當中,感受到的不是享受,反而是折磨。

在自己和自己的相處過程當中孤獨,壓抑,甚至出現焦慮和緊張,這也不叫真正的獨處。

學會真正的獨處,首先要強大自己的內心,無所掛礙,無所依賴,而後在進行獨處。

三、對自己進行清醒定位,在獨處中超越自我

不僅如此,在獨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清醒地定位自己。

有很多人總是在獨處的過程當中,進行海市蜃樓般的幻想,一腔熱血地去計劃去實施,這樣也失去了獨處的意義。

真正的獨處,先要學會清醒地定位自己,從而腳踏實地地進行計劃實施,完成自我的跨越。

越是喜歡獨處的人,越是能夠擺脫平庸,過上高級人生。

但是,我們也千萬不能盲目獨處,畢竟獨處也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有的人打著獨處的名號,整天去做些毫無意義消耗時間的事情,最後再說獨處無用,真的是十分可笑。

學會以上三點,學會真正的獨處,不斷的自省,自律,自我超越,變成一個真正高級的人。

-THE END-

參考資料:《獨處的藝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交朋友要選那些喜歡獨處的人?心理學家給出一致回答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合群。總有那麼一些人會在群體之外,別人看會覺得他們孤僻,難相處,讓他們自己來看,這卻是最舒服的一種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交朋友往往不喜歡和這種孤獨的人相交,只要他性格不好,肯定不好相處,通常性格開朗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
  •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獨處?心理學家的答案很明確,看完豁然開朗
    獨處,作為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它既是一種價值取向,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境況。人們經常把好人緣,朋友成群,當成一種了不起的能力,但實際上,脫離群體的「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
  • 喜歡獨處的人,更容易成功
    喜歡獨處的人,更容易成功。為什呢?首先,喜歡獨處的人,在沒有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是不參加社交的。沒有社交,就意味著不用和人打交道,不用想著該說什麼話,該有怎樣的行為舉止,更不用在意別人的情緒。這樣就能將時間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來自我提升,也就更容易成功。更重要的是耳根清淨,不用聽別人的指點,許多事情本來你能做成,一旦去諮詢身邊的人基本就泡湯了。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各自自認為對的好的建議,而這些建議大概率上對你行不通。所以,喜歡獨處的人,基本都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去做,也就更容易成功。
  • 喜歡獨處、不交朋友就是有問題?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
    有網友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不交朋友不聯繫別人,是有病嗎?其實,獨處不但沒有病,反而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通常我們會把獨處和社交恐懼、抑鬱等聯繫在一起。但令人驚訝的是,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獨處有時對我們是有好處的,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一、 獨處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當我們僅僅暫停社交活動15分鐘,就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我們也會變得更加隨和。其實,這也相當於給我們大腦放假了休息了。
  • 那些喜歡不愛說話、喜歡獨處的人後來過得怎麼樣?
    那些喜歡不愛說話、喜歡獨處的人後來過得怎麼樣?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一個人,平時不愛說話但是一說話一鳴驚人,很多人說往往這樣越不愛說話的人越值得深交。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一門奇妙的藝術。人這一生都在學習怎樣為人處世,其實最好的為人處世之道,不是學怎麼說話,而是學怎麼做人。
  • 不必迎合別人,活得高級的人,往往都很會享受獨處
    平時沒事情的時候,看起來大家都很是親密,實際上,真正等到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都躲遠遠地,看你的窘迫;其實,越是合群的人,越平庸,而不合群的人,反而更有本事,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會把那些無效社交的時間,用來專注自己,提升能力,精進自我。 在一個人的的獨處中,堅持努力,默默付出,突然有一天,功成名就,成為了別人所仰望的存在。
  • 你怎樣獨處,就過怎樣的人生
    她長嘆一聲:男友臨時出差外地,過幾天都我一人在家,想想就無聊,正發愁怎麼熬。「你可以自己做點喜歡的事啊!」我建議道。她搖著頭說:我每次一個人待著,都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和空虛,不知道該幹什麼,更不知道喜歡幹什麼……該怎樣更好地度過獨處時光,獨處時喜歡幹什麼,或許大多人都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喜歡獨處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普通人與人交往,心情愉悅,但優秀的人不喜社交,只因社交實際上降低生活品質,所以,他們更喜歡獨處。優秀的人未必不合群,他們只是更偏愛獨處。因為,對他們來說,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我賦能,更是一種自我認知。所以,請擁抱獨處,這是一個人最好的人生姿態,它不僅讓你遇見其他優秀的人,也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 安靜的獨處,人生最美的境界
    是的,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靜。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擁有一顆澄明的心,即能享受一群人的熱鬧,也能靜心獨處,安頓一個人的時光。因為喜歡讀書、寫作,所以喜歡上了獨處,開始覺得安靜、自在、不拘束、不用遷就他人,後來就成為一種習慣。
  • 心理學家:看上去樂觀的人,竟然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特別幽默的人,患上精神病的概率會更大。上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路易斯·特爾曼發現,那些被父母和老師認為幽默感比較強的孩子,成年後容易早逝。一份關於芬蘭警察的縱向報告發現,那些讓他人感到有趣的人很容易過度肥胖,或者物質成癮。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在爸媽看來,我這個樣子,像是有自閉症似地,不出去玩,見人也不喜歡打招呼。擅長的事,莫過於發呆,給一本書就能坐一天。那個時候,爸媽經常把我「趕」出家,讓我出門玩。因為在他們得眼裡,甚至是大多數人眼裡,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喜歡獨處的人也很糟糕。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不喜歡社交並不是一種缺陷。就像有些心理學說的那樣,性格內向的人只是不需要無謂的社交。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誤解?心理學家榮格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向性格,一種是內向性格。他說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代表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而已。
  • 叔本華:想要告別平庸,獲得幸福,就得學會獨處
    因此,亞里斯多德說過的一句話值得反覆回味:幸福屬於那些容易感到滿足的人。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無法確切把握地依靠別人;另一個原因則是社會給人所帶來的困難、不便、煩惱和危險難以勝數,無法避免。獲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於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於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歡樂和享受。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文章來源:碧讀好書作者:幽夢你喜歡獨處嗎?大千世界中,有人會選擇插進人群中歡聲笑語,成為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人則會獨自行走單行線,無需聽從他人評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3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記得上大學時,舍友小熙就是位非常享受獨處的人。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都擁有這六個優秀的人格特質
    獨處既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題記01.就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好熱鬧,有的人好清靜,但總是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格局小,其實未必,因為愛獨處者,身上那些優秀的特質,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可以企及的。
  • 人為什麼慢慢喜歡上獨處
    人到了一定年齡突然就喜歡上了獨處。獨處不是孤獨,孤獨大多時候是被動的,而獨處則是有意而為之。成家立業,尤其是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有時你會一個人在單位空蕩蕩的辦公室想多待一會兒,也不是說有幹不完的工作,只是覺得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空蕩蕩中感覺到少許的放鬆。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喜歡獨處?
    為什麼說群居和獨處需要維持平衡?因為跟人群在一起,本質上是一種持續消耗注意力和認知資源的活動。哪怕你只是在發呆,人群的一舉一動,也會持續造成你的認知負荷。研究表明:居住在城市中心,會帶來孤立、壓力和抑鬱。一方面,繁忙的工作會使人們難以建立親密聯繫;另一方面,大量的人群本身是一種「過剩」的信息,會使人感到疲憊不堪。這是一個原因。
  • 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
    一、獨處,可以讓你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社交,我們並不陌生。從早上睜眼開始,拿起手機瀏覽信息,出門逢人打招呼,一起吃飯、聊天...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社交。「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因為這些話廣交朋友,為了社交而社交,不願意面對獨自一人的時光。
  • 喜歡獨處的四個星座,比起熱鬧的人群,更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感覺
    性格不同也會導致喜歡的事物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歡熱鬧,一刻也待不住,特別害怕空虛寂寞,所以總是希望能夠融入人群,有的人則天生比較安靜,不喜歡熱鬧的場所,相比起熱鬧的人群,他們更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感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中,最喜歡獨處的都有哪些星座呢?
  • 此文,獻給喜歡安靜、獨處、靜思的人
    縣城很小,家和單位的距離也不算遠,所以我喜歡用「步行」的方式上下班。獨自一個人漫步在街道上,面對街道上的車水馬龍,面對無人打擾的青石板路,我感到萬分自由和愜意。叔本華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
  • 周國平: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獨處
    反之,當一個人時,就覺得內心不安,覺得自己被冷落,被排擠,開始坐如針氈,胡思亂想,開始挖空心思的去尋找熱鬧,去堆著笑臉去擠那些根本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殊不知,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喜歡獨處,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享受獨處。獨處,是人類的精神必需品,折射著一個人的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