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既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題記
01.
就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好熱鬧,有的人好清靜,
但總是很多人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性格孤僻,格局小,其實未必,因為愛獨處者,身上那些優秀的特質,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可以企及的。
獨處,更是一種智慧的沉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同時,很多高層次的人,他們身上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獨」。
獨處,是別人眼裡的孤單與寂寞,而懂的人會懂,它恰是他內心的愉悅與歡喜,此歡喜,亦不足為外人道也。
獨處並不是自閉,也不是自卑,而是內心的豐盈,是一種心靈的境界。獨處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強大,真正的成長是在獨處中慢慢成熟的。
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這些優秀的特質,是不一樣的人生品味:
02.
【一】獨處的人,內心更強大
一個人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特別需要安靜。喜歡獨處的人,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掩藏起來,哪怕一個人承受,也無所謂。
一個人只有內心安靜了,才能夠真的強大起來,即便身處鬧市,也是有一種「隱居」的感覺。正所謂,大隱隱於市。獨處的人,是在等待機會,不是真的在困難的時候,順勢倒下,不再起來。
【二】獨處的人心胸寬廣,樂觀豁達
一個人真正的放下,不是真的忘記了,而是再一次想起來的時候,心情已經坦然了,變淡了,沒有了心的波瀾。
獨處的人,懂得是排空自己,放下無謂煩惱和憂傷。
【三】獨處的人能夠看清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也就是說,只有獨處,才能把迷失在喧囂塵世裡的自己找回來。
獨處還思考人生,是理想的關鍵點。獨處的時候,看清楚自己,掂量自己的分量,知道什麼該做,什麼容易做,什麼不能做,做一個心靈亮堂堂的人。
獨處會理清頭緒,找到自己那些多餘的東西,一點點丟掉,把一些值得珍惜的,一點點記住。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多苦的日子,都不迷茫,不抱怨。
【四】獨處的人不簡單,他更善於自律
獨處,是最能檢驗一個人自律程度。在獨處時,你可以選擇拿起一本書,你可以選擇學習一門語言來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層次和品位。
獨處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和家人來一次暢聊,你可以選擇整理收拾衛生,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而做這些,必須擁有一種強大的自律能力。
【五】獨處的人,更懂得珍惜人生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愛獨處的人最懂得珍惜時間,無論是上班還是約會,他們會竭盡全力不遲到,不會浪費他人時間,也不容忍他人浪費自己的時間。
一個聰明人是不會願意讓「無效社交」佔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明白「求人不如求已」的真正內涵。他們常常的明白:猛獸總獨行,牛羊才成群。
【六】獨處的人,擁有獨立人格
偏愛獨處的人,往往都是有著獨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他們很少有需要依賴別人的時候。他們不屑因為小事求人,寧願自己完成一件事。
他們大多有著強大的自信,性格瀟灑獨特,聰明伶俐,自立性強,不依賴別人,有自己的主見。
03.
愛因斯坦曾說過: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當我成熟後,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享受一個人的孤獨時,我們反而覺得,生活變得更好了。
獨處是我們的精神世界大體上是能自給自足的,那我們就不再是貪婪的索取者,而是更善於讓自己開心快樂,這樣也能給予身邊的人更多的快樂。
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別害怕,你並不是少數人。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獨處,也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擁有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
真正的獨處,則是一種積極的體驗,是享受一個人的狀態,是一種主動選擇的孤獨。在這種情境下,你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呆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處理自己的情緒,解決自己的問題。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當你懂得如何獨處,你的人生檔次也會慢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