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小看喜歡獨處的人!

2021-02-17 管理技巧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一、獨處,可以讓你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

社交,我們並不陌生。從早上睜眼開始,拿起手機瀏覽信息,出門逢人打招呼,一起吃飯、聊天...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社交。

「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因為這些話廣交朋友,為了社交而社交,不願意面對獨自一人的時光。

太多人給社交貼上了一個崇高的標籤,卻給孤單下了一個不堪的定義,所以就給了太多年輕人錯的引導,總是讓他們覺得,寧可在失敗的社交裡哭,也不在成功的獨處中笑。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我們可以這樣想: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聊了一天並沒有帶來任何有用的價值,這樣低品質的社交有何意義?

生活中,很多社交是無用的,看似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但當你需要幫助時,也不過是白打了一通電話。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不就是這樣嗎?作為資深人事,號稱手上有很多人脈,然而,在她的父親病倒急需借一大筆錢時,那些所謂的大老闆、追她的人都找各種藉口拒絕了,到頭來沒有一個人能幫上忙。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說到底也是一種等價交換,別人不願意幫你,因為他知道跟你的社交並沒有那麼高價值,不足以讓他掏心掏肺,傾囊相助。

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去結交那麼多無關痛癢的「朋友」,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學學如何更好地獨處,豐富自己的生活。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

獨處能幫我們守住內心,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諦,用心去總結癲狂嘈雜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示,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人變得強大自立的標誌。

這時的我們,更多的是憑信念在關照自己的內心,只要相信自己就會無比堅定,這時我們也是孤獨的,但只有耐得住孤獨和非議,才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二、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在中國功夫裡面,有一門獨特的修煉方法叫「閉關」,在一段時間內與外界隔絕,潛心修煉武學。

而在功夫的世界裡,絕頂的武學都是在獨處的時候創造出來的。

而作為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最喜歡的就是與木人樁獨處,也許正是在這種孤獨與靜寂中,才探索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套路,最後載譽全球。

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懂得在靜寂中觀察、分析、思考,才能從平凡中看到獨特,從麻亂中理出頭緒。

三、獨處,讓你遇見更優秀的人

諸葛亮十五歲時,跟隨叔父到荊州襄陽去依附劉表。但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既不懂軍事,又不能知人善用,不是命世之主。於是選擇了隱居獨處,躬耕苦讀。

隱居的十年間,他廣交江南名士,密切注意時局的發展,所以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智謀、才志皆不輸給任何人。後來,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由此他也得以大展抱負,匡扶天下。

人在獨處之下,反而能摒除一切雜念,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更全面地觀察周圍環境變幻,讓自己獲得更優質的提升和機會。

當你足夠優秀時,自然會吸引同樣優秀甚至更優秀的人。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裡有說:人是需要獨處的,因為獨處可以進行內在的整合,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獨處是一種檢驗,它可以探測到一個人的靈魂深處,獨處是人生中美好的時刻和美好的體驗,雖然寂寞,但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

 

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重境界,不管是立決心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還是追索過程的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抑或是終成所願的最高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每一層境界無不是孤獨中追尋夢想的過程。

 

這說明有質量和力度的人生,必須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耐得住寂寞是一種自信而從容的氣質,是高質量生活的方式,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收穫冷靜和智慧,才不會被名利世俗左右,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成就大事。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華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善於獨處,會蓄積驚人的力量,最終助你攀登高峰。

 

當下,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你將面臨兩種現實困境,要麼在無知無畏中「自我毀滅」,要麼在過度焦慮中「等待死亡」。要想突破,唯有獨處而勝之。

 

如何學會獨處呢?

 

《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告訴我們,首先,與自己約會,進行自我關懷。放自己喜悅的音樂,看下自己喜歡的書籍,做自己愛吃的美食,獨自去嚮往已久的地方旅行等,對自我多點關懷。獨處並不是孤獨,也不是寂寞,而是內心的豐盈,獨處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強大,真正的獨處是獨立思考,獨自成長。

 

其次,學會冥想,排解焦慮,自我察覺,活在當下。不管是吃飯還是走路,當你帶著覺察意識去看待自己行為時,你會更加的知道此時此刻對於你的意義,它也可以大大延伸你對生命的觸感,增強你對生命的體驗感。

 

再次,記錄日記,與自我對話。花點時間與自我獨處,不懼怕孤獨,不抱怨生活,拋棄煩惱,保持心靜,遠離紛擾,將自己情緒記錄下來,把自己當聽眾,說給自己聽,不必有什麼煩惱要找他人分擔。一個總愛熱鬧的人是內心貧乏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持續熱衷社交、娛樂這些沒有價值的事,並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不人云亦云,在沉默中反觀自我,獨立思考人生,培養多種興趣愛好,激發自我潛力,從自己身上尋找最深層的智慧。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裡,太多的誘惑讓人無法靜下來思考,每日呼朋喚友,生怕自己在寂寞中失去生活。

我骨子裡是個孤獨的人,小時候沒什麼朋友,上學時身邊有了幾個伴兒,後來大家漸行漸遠,我們不再有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感觸,很自然地漸漸失去了彼此的友誼。

現在我不再有無聊發呆的時候,更期待的友誼是有事就聯繫,沒事各忙各的,但現實中這種狀態似乎很難形成,沒有溝通自然走向疏遠,心態不同自然觀點不同,所以如今我又回歸孤獨,並且也有必要回歸到本真的自我享受孤獨,在孤獨中了解自己。

我一直喜歡一句話:靈魂是註定獨行的。每天我都會寫日記,寫日記既是確認自己一步步走來的足跡,也是發掘自己每個時期的心跡,既是告訴自己也是激勵自己。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只要你有實力,再怎麼孤獨也會有人欣賞;如果你沒實力,在如何圓滑,也只是別人眼中的滑稽而已,永遠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看著身邊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好似孤獨,實則他們的內心比誰都強大,因為他們習慣了孤獨,適應了獨立,他們有著強烈的主觀意願,有著合理、冷靜、直觀、準確的判斷,如果沒有一點實力,誰又敢做一隻獨狼呢。
  • 不要小看喜歡素顏的女生
    你可以佩服堅持每天早起化妝的精緻女孩,但千萬不要小看喜歡素顏的女生。敢素顏亮相的女生,不自卑。喜歡以素顏示人的姑娘,不一定很自信,但一定不自卑。反之,喜歡素顏就說明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美也好,醜也好,做自己就好。想當初鳳姐大名遠播之時,很多人吐槽鳳姐沒有自知之明,長成那樣還好意思到處炫耀。但顏妹還挺佩服她的,畢竟不是誰都有膽量以不符合大眾審美的素顏出來秀的。從心態上來說,這樣的姑娘至少是不會自卑的,真正自卑的人,根本沒有勇氣摘下面具。
  • 喜歡獨處的人...
    1 喜歡獨處的人,是清醒的人喜歡獨處的人,他們都十分的清醒。他們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們清醒的面對世界當中的所有的事情。喜歡獨處的人,他們的圈子十分的乾淨,他們知道做人交朋友要交質量高的朋友。
  • 喜歡獨處、不交朋友就是有問題?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
    有網友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不交朋友不聯繫別人,是有病嗎?其實,獨處不但沒有病,反而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通常我們會把獨處和社交恐懼、抑鬱等聯繫在一起。但令人驚訝的是,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獨處有時對我們是有好處的,真正聰明的人,都喜歡獨處。一、 獨處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當我們僅僅暫停社交活動15分鐘,就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我們也會變得更加隨和。其實,這也相當於給我們大腦放假了休息了。
  • 心理學:不要小看性格內向的人,他們其實很厲害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內向的人大多是少言寡語,不善言談,不愛交際,總喜歡默默做自己的事情。其實性格內向的人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他們往往生活在自己的內部世界中,而外向的人喜歡交際,總是把自己與世界緊緊連在一起,既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善於與外部進行聯繫。
  • 喜歡獨處的人,到底有多難
    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獨來獨往,喜歡享受一個人的生活,喜歡自由自在,沒有束縛,獨處,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可是在傳統思想裡,在人們普遍的思想下,獨處,依然是一種另類,依然不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和接受。
  • 永遠不要小瞧可以獨處的人,那種安靜又愛笑的人,往往都很厲害
    我們時常將人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開朗活潑的人,一種是安靜喜歡獨處的人。大部分的人都表示無感,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裡,大家對於不愛說話的人,認為這類人性格偏向於老實,所以很難討大家喜歡。不過,生活的久了以後,會慢慢發現誰都很熱愛自由,而熱愛自由的人都喜歡獨處,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會是自由的。
  • 周國平: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獨處
    殊不知,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喜歡獨處,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享受獨處。獨處,是人類的精神必需品,折射著一個人的幸福力。人,作為社會性動物,離不開社交,這是一種生存需求,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屠喲喲說的:不要去追逐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等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不要去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時機成熟時,就會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一定有著一顆細膩、敏感、美妙的心。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
    只要你能做到更好的獨處,那麼就能彌補性格內向所帶來的影響。 很多人對內向、不合群的性格存在偏見,認為這種不擅於交際的人難以有大出息。 真不是這樣的,不少事業有成的人其實都是內向型的性格,我相信每個人身邊也都有這樣的人。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喜歡獨處
    一個人如果缺少交往,可以看作是一種生活缺陷,但缺乏獨處的時光,那不亞於一場自我毀滅。獨處,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周國平說,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於一顆澄明的心。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擁有一顆澄明的心,即能享受一群人的熱鬧,又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 喜歡獨處的人,更容易成功
    喜歡獨處的人,更容易成功。為什呢?首先,喜歡獨處的人,在沒有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是不參加社交的。沒有社交,就意味著不用和人打交道,不用想著該說什麼話,該有怎樣的行為舉止,更不用在意別人的情緒。更重要的是耳根清淨,不用聽別人的指點,許多事情本來你能做成,一旦去諮詢身邊的人基本就泡湯了。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各自自認為對的好的建議,而這些建議大概率上對你行不通。所以,喜歡獨處的人,基本都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去做,也就更容易成功。再者,就是喜歡獨處的人,更好靜。
  • 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人接觸,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有網友提問: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任何人接觸,感覺活著沒一點意義,對未來很迷茫,咋辦?現在有這種感受的人很多了,喜歡一個人獨處,不想社交,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不想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覺生活失去目標。
  • 喜歡獨處不怕孤獨的四大星座!
    喜歡獨處不怕孤獨的四大星座!水瓶座喜歡獨處不怕孤獨的四大星座!
  • 那些喜歡不愛說話、喜歡獨處的人後來過得怎麼樣?
    那些喜歡不愛說話、喜歡獨處的人後來過得怎麼樣?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一個人,平時不愛說話但是一說話一鳴驚人,很多人說往往這樣越不愛說話的人越值得深交。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一門奇妙的藝術。人這一生都在學習怎樣為人處世,其實最好的為人處世之道,不是學怎麼說話,而是學怎麼做人。
  • 那些喜歡獨處的人,比想像中野多了
    明明不喜歡熱鬧,卻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合群,硬著頭皮跟一群不熟的人尬聊,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直到後來發現,有些「朋友」並不會因為你曾經幫了他而對你感激不盡,並不會因為交過心就將你視如知己,反而在利益衝突時,迅速翻臉。
  • 人為什麼慢慢喜歡上獨處
    人到了一定年齡突然就喜歡上了獨處。獨處不是孤獨,孤獨大多時候是被動的,而獨處則是有意而為之。成家立業,尤其是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有時你會一個人在單位空蕩蕩的辦公室想多待一會兒,也不是說有幹不完的工作,只是覺得一個人坐在辦公室空蕩蕩中感覺到少許的放鬆。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有這12種特徵,你佔了幾條
    二、自我認識有些人,往往選擇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喜愛獨處的人,卻願意去擁抱自身感受、深度地認識自己,自我認識非常重要,也不太容易達到,享受與自我獨處的你,因此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而這也讓你更容易了解周圍的人,所有人都會經歷失意與沮喪的心情,但你能夠更輕易地度過那段低潮。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
    在這個時代,「宅文化」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獨處,親近自己,不願與他人交流,與人更親近,他們寧願獨處也不願聚在在一起。2、集體所有制的消失:過去是安排分配、進廠,現在是私有制,他們大多是自己找工作,工作穩定性不強,過去,父母都在同一個單位,現在的人們很難不換幾次工作,除非他們是公務員,否則沒人能保證工作會變老。過去,一個單位的人住在一起,現在他們自己買房,關門,以前接觸過建築物的人之間不再有親密感。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喜歡獨處!(深度好文)
    懂得獨處的人,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喜歡獨處!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獨處,他們認定獨處就等於孤獨,總覺得獨處就等於自己是一無可取的,就等於被人排斥在外。他們更喜歡喜歡和別人在一起,可結果呢?
  • 這是獨處的妙處,朱自清的一段語錄,將獨處寫得很透徹,讓人喜歡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是普通人所無法理解的,這些人,不喜歡與人交往,喜歡安靜地一個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沒有悲觀,反而很積極向上,每天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