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01
我住在一個「巴掌大」的縣城裡,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就可以把縣城大大小小的街道走上一邊。從縣城的一頭打車去往另一頭,也剛剛超過計程車起步的價格。
一個「井」字,仿佛就能概括縣城的全貌。
縣城很小,家和單位的距離也不算遠,所以我喜歡用「步行」的方式上下班。獨自一個人漫步在街道上,面對街道上的車水馬龍,面對無人打擾的青石板路,我感到萬分自由和愜意。
叔本華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
的確,當我們真正處於安靜、獨處、思考狀態的時候,我們往往能夠擺脫工作的襲擾,避開家庭的羈絆,減緩人情世故的拖累,從內心到身體,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時光。
記得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提問:「為什麼有些男人開車到家後,會獨自坐在車上發一會兒呆?」
有一個回答格外貼切:「獨自待在車裡,我就是我自己。推開車門,我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我自己。」
02
在工作之餘,我喜歡用「看書閱讀」的方式打發時間。尤其在每個星期天的上午,我都會獨自坐在陽臺上,迎著微醺的陽光,翻看新買的書籍。
有文學歷史類的,也有詩詞小說類的。
看書閱讀帶給我的收穫,遠不止知識思維上的充盈,更多是內心情緒上的平和。
每一次字裡行間的觸動和感悟,都會給我帶來一整天的充實和滿足。這種享受、樂趣往往來源於獨處和安靜,是喧鬧、浮躁的人際交往很難獲得的。
當然,我也喜歡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吃上一頓火鍋,歡聲笑語中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零零的島嶼,需要融合到各個社交圈子中去,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認同和收穫。
然而,火鍋吃多了會油膩,地方走多了也會疲憊,圈子太多則會讓我們忙於跟隨和迎合,從而漸漸迷失了自己。
別人喜歡吃辣,自己卻喜歡吃甜;別人喜歡看海,自己卻喜歡觀山……為了迎合圈子的需求,我們漸漸丟掉了自己選擇和喜好。
長久下去,我們就會失去最基本的判斷力,小到吃什麼?去哪裡?玩什麼?大到幹什麼工作?在哪個城市生活?謀求怎麼樣的生活方式?
我們就像無根之木一般,很難設身處地的判斷和取捨,只會人云亦云的跟隨和妥協,在「圈子」和「自我」之間迷茫無措。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短暫告別我們的社交圈子,讓自己靜思獨處片刻,一方面可以恢復我們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梳理我們的思路,最後還可以找尋到真正的自我——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應該幹什麼?自己的責任是什麼?
03
在《菜根譚》當中,有這麼一句話:「靜坐觀心,真妄畢現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
意思是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獨自靜坐,反省自己的內心,往往會感覺到一切妄想、慾念似乎全部消失了,而深藏於內心的那些真誠純樸的感情都會自然地迸發出來,每當這種時候,你才會確切地體察到人生的真諦,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培養「靜思獨處」的生活方式,哪怕每天僅僅十幾分的獨處時光,都給讓我們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和成長。
我有一個朋友舒涵,無論工作中遇到什麼難題,還是生活中遇到什麼困境,她都會選擇一個人冷靜反思一番。比如一個人坐公交車,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來到大海邊……
就如同「吾日三省吾身」一樣,她會結合自己的處境和言行,去反思自己錯誤的地方,去梳理自己前行的道路,去割捨不必要的執念,去鞏固自己應該堅持的夢想,去尋找內心真正渴望的聲音。
很多是非曲折,很多心結焦鬱,很多徘徊不定,往往在獨處靜思之後,就能明悟很多,清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