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我深以為然。
今年的我多了許多獨處的時間,每天把孩子送去學校後,我就自然開啟了我的獨處時間。
一個人,呆在自己的房間裡,聽聽窗外悅耳的鳥鳴聲,看看擺在窗邊上的小植物,讀讀滋養心靈的好書,寫寫從心而發的隨筆。
在我看來,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妙不可言。沒錯,這是我以前從未用心體會過的感覺,我喜歡這種感覺。
想起周國平老師的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在我看來,這種安靜,這種豐富,只有獨處時才能擁有。
經常聽到有人說,喜歡獨處的人兒是孤單的,是寂寞的,甚至是空虛的。
而我卻想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低質量的社交遠遠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獨處不是孤單,不是寂寞,更不是空虛。獨處是心靈放鬆至極的一種狀態,是一種釋懷後的淡然,是難得的靈魂時光。
在這個快節奏的物慾橫流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了做一個所謂的「合群」的人,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所謂的合群而合群,有時候還會違心地去合群,寧願犧牲大把的獨處時間,也要擠破頭皮混進人群中去,因此不斷周旋在熱鬧與繁華之間。
表面上看起這種人忙碌且充實,實則大多內心空虛且無處安放。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是呀,隨著歲月的沉澱,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心感慨:「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很喜歡的一個知名演員—陳道明就是一個喜歡獨處,享受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的人。
曾經看過他的專訪,當記者採訪他的時候,他說他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彈彈琴,看看書,寫寫大字。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喜歡獨處時,他輕描淡寫地說:「靜下來自己與自己相處,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是啊,獨處不僅是一種安靜,更是一種修行。
作家賈平凹如是說:「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不用周旋別人的情緒,也不必判斷他人的心事,自己陪著自己,回歸一個真實的自己。」
好一句自己陪著自己,生命本是場孤獨歲月,無論幾許繁華熱鬧,幾多同行伴侶,終要一人漫步,細數似水流年。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積累與沉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能真正體會生命的真諦。
喜歡獨處的人,思維會更縝密,因為獨處時更能靜下心來思考,反省自己。
當一個人開始不斷反省自己時,那麼他的心態就會越來越積極,樂觀。
心態變好了,我們的人生才會朝更好的方向去發展,不經意間,我們就會收到命運給予的驚喜和饋贈。
獨處,更是一種心靈上的絕對自由。
在沒有被打擾的時間與空間裡,我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本心來安排屬於自己的獨特時光。這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自由嗎?
今年的我,利用獨處時間,打敗了拖延,打敗了焦慮,打敗了恐懼,卻贏得了自律,現在我可以有底氣地說:「我是一個自律的人了,我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了。」
每天早起已經成了我的習慣,或讀書,或運動,或碼字。
每天邊做家務邊聽書,邊聽音樂邊讀書,邊思考邊碼字,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沒有半點違心,違和。
突然想起木心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生活的最佳狀態就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細細品之,這難道不是獨處的真實寫照嗎?這難道不是獨處的最高境界嗎?
學會獨處吧,獨處是安靜,是清歡,更是自由!
今日話題:「你喜歡獨處嗎?你眼中的獨處是怎樣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愛讀書愛寫作愛分享的梅子,喜歡我的文字就關注我吧,歡迎點讚,轉發,評論,收藏,讓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寫作,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