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

2021-02-22 世界中醫骨傷聯盟

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及頸椎失穩等原因,皆可造成頸髓的慢性壓迫或供血不足。另外,長期頸椎受累也可誘發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後緣骨贅的形成、黃韌帶的肥厚或鈣化、頸椎管狹窄及頸椎失穩等原因皆可直接或間接造成頸髓的慢性壓迫或供血不足,這些是誘發脊髓型頸椎病常見的致病因素。

好發人群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白領

由於長時間低頭,會使頸部的肌肉出現老化,其韌帶也會出現問題,進而使頸椎的穩定性有所影響。長時間以往,則會導致脊髓型頸椎病。

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鈣化,發生退變,隨之脊髓型頸椎病發病率也提高。

先天頸椎椎管發育不良的人群

先天性頸椎椎管即為狹窄,這樣對應容納脊髓所未知的穩定性較差,易患脊髓型頸椎病。

吸菸

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管腔收縮,血供減少,則會加快局部退行性病變,進而出現脊髓型頸椎病。

誘發因素

頸部受涼

頸部受涼時可誘發頸椎椎管進一步狹窄,引起症狀出現或者加重。

疲勞、勞累

人體在疲勞時,頸椎椎間盤等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容易引起症狀出現。

外傷因素

在頸椎本身存在病變的情況下,在頸椎受到撞擊,或者跌倒等情況時,容易誘發脊髓型頸椎病發作。

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症狀就是單側或者雙側上肢或下肢麻木、疼痛、無力,走路時有踩棉花感。不過個體差異也比較大。若疾病發展嚴重,可會引起癱瘓、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狀。

典型症狀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頸椎病意味著頸椎出現不適。通俗來說,脖子不舒服的時候,很多人便會認為自己得了頸椎病。但是脊髓型頸椎病作為頸椎病的一種類型,主要症狀並不是頸部症狀,而是脊髓壓迫後出現的上肢和下肢無力、麻木。主要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無力、踩棉花感;下肢痙攣、行走困難;雙側上肢的疼痛、酸脹、麻木、無力、燒灼感等感覺和運動障礙;排尿困難、尿瀦留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要及時就診。

其他症狀

患者還會出現軀幹部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手有如皮帶樣捆綁感,稱為束帶感。同時軀幹或者下肢可有燒灼感、冰涼感、蟻行感。

對於部分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如尿頻、尿急、尿不盡,甚至出現尿失禁或排便障礙。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性功能減退。

併發症

癱瘓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

需要做的檢查

X線平片及頸椎動力性側位片頸椎CT掃描頸脊髓造影頸椎MRI

典型表現

患者出現指尖麻木、手笨拙感、持物無力,繼而出現行走不穩、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障礙。

治療

目前對於脊髓型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還會輔助以頸部制動、理療及藥物治療等。若採取手術,則一般短期治療,時間維持3~6個月即可恢復。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只是暫時緩解症狀、減輕不適,無法根治。

非甾體抗炎藥肌肉鬆弛及鎮靜劑活血化瘀藥物營養神經藥物手術治療頸椎前路手術頸椎後路手術頸椎前後聯合入路預後

脊髓型頸椎病經手術治療後,患者的症狀能得到有效緩解,進而提高生活質量。但手術後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免疾病復發。

飲食調理

宜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鈣食物,提高自身抵抗力。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從而使本病神經症狀加重。

宜多食用含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例如小麥、高粱、芡實、蜂蜜等。

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

忌菸酒,這是由於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動脈血與氧的結合力減弱,酒能助長溼熱,進而加重頸椎病症狀。

日常護理

頸部防寒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僵硬。夏天打開空調,也記得不要讓冷氣直接往頸部吹,頸部受涼可誘發頸椎病加重。

糾正坐姿及臥姿

不良坐姿及臥姿也是頸椎退變的常見誘因,尤其對於長期伏案工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挺胸、直背,維持正確的頸椎弧度,尤其是長期伏案工作的公務員、程式設計師等,建議每隔1~2小時需適當休息,活動頸部。臥姿不當尤其是高枕或者不枕枕頭,均可以加重頸椎間盤的負荷,加速退行性病變發生和發展。

特殊注意事項

如果出現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不要過於恐慌,要及時就醫,防止進一步症狀加重引起,甚至出現無法恢復的併發症。不過切記要避免病急亂投醫,去正規醫療機構就醫,防止上當受騙,延誤病情。必要時配戴頸託,防止急剎車或摔倒等情況,以免引起症狀突然加重,甚至癱瘓。

預防

脊髓型頸椎病與平時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密切相關,注意糾正平時的錯誤頸部姿勢,能夠有效預防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生。

預防措施

經常調節工作體位

低頭屈頸長時間工作,頸後椎旁肌肉因持續緊張而容易疲勞,頸椎關節亦會勞損。因此,伏案不宜過久,最好1~2小時休息一下,或變換一下體位,定時遠視。可調整桌面或工作檯的高度或傾斜度,且工廠要有工間活動,並形成制度。

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

頸椎應保持自然仰伸位為最佳,避免高枕。在睡眠時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形枕頭,維持頸椎的生理弧度。

頸部制動

可使頸部肌肉獲得充分休息,緩解因肌痙攣所致的疼痛,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的刺激,減少頸椎間盤的勞損,延緩退變。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師,世界中醫骨傷聯盟主席、宋醫堂健康管理集團創始人、CCTV-1健康顧問、天天養生堂健康嘉賓、北京北苑中醫門診部院長、團中央青企副秘書長、中醫師承導師、中醫世家、骨傷專家、京城名醫。

宋永忠大夫:副主任醫師、出身名門、中醫世家、秉承醫理、自成一脈;以宋氏中醫正骨、宋氏氣血調理,成為中式正骨的傳承核心(治療患者數萬人,培養正骨學生上萬人,收徒300多人)

出版著作:《中國推拿治療學》《實用骨傷痛症學》《頸椎整脊學》《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慢性腰腿痛》《骨質增生症與骨質疏鬆症》《股骨頭壞死》《耳針學》《頭針學》《國際中醫骨傷推拿醫師交流手冊》《整脊基礎與脊柱病診斷》《整脊技術學》《胸椎整脊學》《腰椎整脊學》《整脊保健學》《國外整脊技術》《捏捏揉揉小兒安》《中醫養生學》等四餘部著作。

第六屆中醫外治療法高峰論壇暨宋醫堂國粹盛典 

相關焦點

  • 脊髓型頸椎病,早診斷,早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是骨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尤其是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致病因素多樣,臨床症狀重,影像學表現複雜,大多伴有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在輕微外傷後即出現嚴重的頸脊髓損傷症狀,危及生命。因此需早診斷,早治療,手術治療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壓迫因素,重建頸椎功能穩定性。
  • 手腳發麻,當心脊髓型頸椎病!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頸椎病不外乎就是頸肩痛,伴頭暈、頭痛。其實,頸椎病有很多類型,各自危害性不同,而其中一種叫 " 脊髓型頸椎病 ",主要症狀並不是頸部症狀,而是脊髓壓迫後出現的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等。當時劉先生是扶拐來院的,步態不穩,頸椎活動明顯受限,行頸椎間盤 CT 檢查,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C3/4、C5/6)。
  • 中藥新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臨床試驗 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填補...
    「參芪麝蓉丸」將填補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中成藥藥物空白,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社會意義。  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中藥新藥「參芪麝蓉丸」來源於全國和上海市名老中醫、龍華醫院施杞教授的臨床經驗方,由施杞教授和王擁軍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歷時10餘年研發而成。
  • 各型頸椎病的常用埋針治療
    頸椎病在中醫學屬「痺證」範疇。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韌帶及關節囊的退變、肥厚等病變,刺激或壓迫頸神經、神經根、脊髓、血管、交感神經和其周圍軟組織而引起的綜合證候群。患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頸肩部疼痛為其臨床特點。
  • 推拿按摩能緩解頸椎病?醫生提醒:這種頸椎病按摩,或會導致癱瘓
    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一般比較重,不但會出現上肢麻木疼痛,而且下肢也會出現麻木、行走時覺得雙腳沉重,好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覺,同時有時候雙手無力時還難完成寫字、拿筷子夾物等動作。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病變嚴重,壓迫到脊髓或導致脊髓出現了炎症或水腫所導致的。
  • 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拿什麼拯救?
    脊髓型頸椎病雖然少見,但是最嚴重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主要分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以及椎動脈型頸椎病四種主要類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最高,約佔60%~70%,主要病變為椎間盤突出、椎間孔變窄導致頸神經根受壓,多見於第4頸椎-第7頸椎。
  • 頸椎病
    1、頸型 頸椎各椎間關節及周圍筋肉損傷,導致頸肩背酸脹、疼痛、僵硬,不能做點頭、仰頭及頭頸部旋轉活動,呈斜頸姿勢。病人回頭時,頸部與軀幹共同旋轉。2、神經根型 頸叢和臂叢神經受壓,造成頸項、肩胛上背、上胸壁、肩臂和手部放射性麻木、疼痛無力和肌肉萎縮,感覺異常。病人睡眠時,喜取傷肢在上的屈肘側臥位。3、脊髓型 頸脊髓因受壓而缺血、變性,導致脊髓傳導障礙。
  • 現代文明病——頸椎病(上)
    從醫學上講,頸椎病常分為6型,即:椎動脈型、神經根型、頸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食管壓迫型,以前2種最常見,最後一種少見。頸椎病很複雜,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頭昏、眩暈:是最常見的症狀,與頸部椎動脈受壓有關,在體位改變(如突然起、臥或轉頸、偏頭)時引發或加重(椎動脈型)。
  • 走路感覺「腳踩棉花」,到底是腦梗還是頸椎病?
    患者很配合地進行了檢查,最終明確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骨間連接結構退變,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骨刺、鉤椎關節增生,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
  • 【黃埔】寒假要預防頸椎病
    表現為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 小心頸椎病來襲!
    早上起來腰疼原因之四: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還原健康真相,學習科學養生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表現有哪些?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表現有哪些?頸椎病是骨科疾病中的一種,這種高發性疾病有很多種類型,頸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等等。
  • 頸椎病擅長偽裝並不只是頸痛手麻
    發病最廣泛的是頸型頸椎病,以頸肩部的酸脹痛為主要表現。好多人總感覺脖子活動受限,甚至嘎吱嘎吱響。這種輕型頸椎病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生活中更常見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除了頸項部不舒服外,往往還影響到單側或雙側肢體,出現上肢疼痛、麻木,更嚴重的會出現手部肌肉萎縮,拿不住筷子或縫衣針。
  • 頸椎病有哪些症狀
    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症候群、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症候群。
  • 「直播課堂」杜銘教授:頸椎病不只是脖子疼
    頸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屬於典型的骨骼問題。骨骼出現問題後,人體的活動受限,頸椎邊上連接著韌帶和神經,一旦骨骼出現變形,韌帶和肌肉就會為了保護頸椎而變得僵硬,引發無菌性炎症。久坐、久站、久躺的年輕人頸椎出現問題多屬於頸型頸椎病。
  • 頸椎病可以按摩嗎?哪種頸椎病最好不要按,別等癱瘓了再後悔
    現在患上頸椎病的人們也越來越多,很多人有了頸椎病之後,也會通過按摩來緩解。但也有人說頸椎病的患者是不可以瞎按的,避免對自己的骨骼或者是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有頸椎病的人,真的可以按摩嗎?頸椎病的病因不止一種,這也就代表著不同病因引起的頸椎病不能簡單粗暴的都通過按摩的方式來緩解。
  • 頸椎病頭疼不可怕,天麻加魚頭,頭暈疼痛不見了,頸椎病好了!
    頸椎病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具體來說,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韌帶、肌肉以及筋膜等發生的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改變,導致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損傷,從而引發的諸如壓迫、刺激、失穩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 經常練這幾個動作,輕鬆預防頸椎病!
    一轉頭脖子就咯吱咯吱地響肩頸處總覺得酸累低一會兒頭就感覺腦袋仿佛有千斤重……別掉以輕心頸椎病很有可能找上了你頸椎病都分為哪幾種?都有哪些預防方法?本期咱們來聊一聊~頸椎病的分型頸椎病分頸型頸椎病、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還有交感神經型頸椎病。1頸型頸椎病也叫功能性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頸椎病症狀,主要是脖子不舒服,晃一晃又好一點,然後覺得頸部發沉,後背發涼,然後偶爾有頭疼的表現。
  • 脖子扭動有響聲就是頸椎病?三大穴位按摩緩解頸椎病
    很多人在工作間隙,脖子不舒服時會轉轉脖子,此時會聽到「咔咔」的響聲,有些人說這其實是得了「頸椎病」,真相果真如此嗎?為什麼脖子會發出彈響?脖子發出彈響就是頸椎病嗎?不能完全劃等號,但是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相關性,當生理性的彈響時,沒有疼痛及功能障礙,只是單純地發出聲音不用緊張。
  • 你可能得了「頸椎病」
    當出現頸肩部疼痛,手麻和手腳無力的症狀時,很多人都知道是得了頸椎病,那麼什麼是頸椎病呢?如何判定自己是否真的得了頸椎病?頸椎病又有哪幾種類型呢?今天小彭醫師就和大家科普科普。其次,椎間盤脫水、變形和萎縮,引起纖維環鬆弛,甚至出現裂隙,處於纖維環中間的髓核會突出,極有可能壓迫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頸椎退化還表現為椎體骨刺形成以及韌帶增厚鈣化,這些變化都會使得椎管狹窄,椎體間的不穩,從而破壞了椎體的動靜態平衡基礎,有壓迫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可能。那麼什麼是頸椎病呢?
  • 通痺益腎方脊髓型頸椎病 (轉載)
    澤蘭活血化瘀作用較緩和,適合多數患者的因虛致瘀,且澤蘭還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可消除脊髓受壓所導致的炎性水腫。白芍性涼,善滋陰養血,與熟地同用,則生新血;與當歸同用具有較強的緩急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患者頸項部疼痛症狀;與澤蘭、紅花同用,則消瘀血,並可監製祛風溼藥的溫燥之性。此九味為佐藥,雞血藤補血、活血、通絡,亦為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