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及頸椎失穩等原因,皆可造成頸髓的慢性壓迫或供血不足。另外,長期頸椎受累也可誘發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後緣骨贅的形成、黃韌帶的肥厚或鈣化、頸椎管狹窄及頸椎失穩等原因皆可直接或間接造成頸髓的慢性壓迫或供血不足,這些是誘發脊髓型頸椎病常見的致病因素。
好發人群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白領由於長時間低頭,會使頸部的肌肉出現老化,其韌帶也會出現問題,進而使頸椎的穩定性有所影響。長時間以往,則會導致脊髓型頸椎病。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骨質鈣化,發生退變,隨之脊髓型頸椎病發病率也提高。
先天頸椎椎管發育不良的人群先天性頸椎椎管即為狹窄,這樣對應容納脊髓所未知的穩定性較差,易患脊髓型頸椎病。
吸菸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管腔收縮,血供減少,則會加快局部退行性病變,進而出現脊髓型頸椎病。
誘發因素
頸部受涼頸部受涼時可誘發頸椎椎管進一步狹窄,引起症狀出現或者加重。
疲勞、勞累人體在疲勞時,頸椎椎間盤等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容易引起症狀出現。
外傷因素在頸椎本身存在病變的情況下,在頸椎受到撞擊,或者跌倒等情況時,容易誘發脊髓型頸椎病發作。
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症狀就是單側或者雙側上肢或下肢麻木、疼痛、無力,走路時有踩棉花感。不過個體差異也比較大。若疾病發展嚴重,可會引起癱瘓、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狀。
典型症狀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頸椎病意味著頸椎出現不適。通俗來說,脖子不舒服的時候,很多人便會認為自己得了頸椎病。但是脊髓型頸椎病作為頸椎病的一種類型,主要症狀並不是頸部症狀,而是脊髓壓迫後出現的上肢和下肢無力、麻木。主要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無力、踩棉花感;下肢痙攣、行走困難;雙側上肢的疼痛、酸脹、麻木、無力、燒灼感等感覺和運動障礙;排尿困難、尿瀦留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要及時就診。
其他症狀
患者還會出現軀幹部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手有如皮帶樣捆綁感,稱為束帶感。同時軀幹或者下肢可有燒灼感、冰涼感、蟻行感。
對於部分病情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如尿頻、尿急、尿不盡,甚至出現尿失禁或排便障礙。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性功能減退。
併發症
癱瘓、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需要做的檢查
X線平片及頸椎動力性側位片、頸椎CT掃描、頸脊髓造影、頸椎MRI
典型表現患者出現指尖麻木、手笨拙感、持物無力,繼而出現行走不穩、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障礙。
治療
目前對於脊髓型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還會輔助以頸部制動、理療及藥物治療等。若採取手術,則一般短期治療,時間維持3~6個月即可恢復。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只是暫時緩解症狀、減輕不適,無法根治。
非甾體抗炎藥、肌肉鬆弛及鎮靜劑、活血化瘀藥物、營養神經藥物手術治療頸椎前路手術、頸椎後路手術、頸椎前後聯合入路預後脊髓型頸椎病經手術治療後,患者的症狀能得到有效緩解,進而提高生活質量。但手術後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免疾病復發。
飲食調理
宜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鈣食物,提高自身抵抗力。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從而使本病神經症狀加重。
宜多食用含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例如小麥、高粱、芡實、蜂蜜等。
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
忌菸酒,這是由於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動脈血與氧的結合力減弱,酒能助長溼熱,進而加重頸椎病症狀。
日常護理
頸部防寒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僵硬。夏天打開空調,也記得不要讓冷氣直接往頸部吹,頸部受涼可誘發頸椎病加重。
糾正坐姿及臥姿不良坐姿及臥姿也是頸椎退變的常見誘因,尤其對於長期伏案工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挺胸、直背,維持正確的頸椎弧度,尤其是長期伏案工作的公務員、程式設計師等,建議每隔1~2小時需適當休息,活動頸部。臥姿不當尤其是高枕或者不枕枕頭,均可以加重頸椎間盤的負荷,加速退行性病變發生和發展。
特殊注意事項
如果出現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不要過於恐慌,要及時就醫,防止進一步症狀加重引起,甚至出現無法恢復的併發症。不過切記要避免病急亂投醫,去正規醫療機構就醫,防止上當受騙,延誤病情。必要時配戴頸託,防止急剎車或摔倒等情況,以免引起症狀突然加重,甚至癱瘓。
預防
脊髓型頸椎病與平時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密切相關,注意糾正平時的錯誤頸部姿勢,能夠有效預防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生。
預防措施
經常調節工作體位低頭屈頸長時間工作,頸後椎旁肌肉因持續緊張而容易疲勞,頸椎關節亦會勞損。因此,伏案不宜過久,最好1~2小時休息一下,或變換一下體位,定時遠視。可調整桌面或工作檯的高度或傾斜度,且工廠要有工間活動,並形成制度。
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頸椎應保持自然仰伸位為最佳,避免高枕。在睡眠時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形枕頭,維持頸椎的生理弧度。
頸部制動可使頸部肌肉獲得充分休息,緩解因肌痙攣所致的疼痛,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的刺激,減少頸椎間盤的勞損,延緩退變。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師,世界中醫骨傷聯盟主席、宋醫堂健康管理集團創始人、CCTV-1健康顧問、天天養生堂健康嘉賓、北京北苑中醫門診部院長、團中央青企副秘書長、中醫師承導師、中醫世家、骨傷專家、京城名醫。
宋永忠大夫:副主任醫師、出身名門、中醫世家、秉承醫理、自成一脈;以宋氏中醫正骨、宋氏氣血調理,成為中式正骨的傳承核心(治療患者數萬人,培養正骨學生上萬人,收徒300多人)
出版著作:《中國推拿治療學》《實用骨傷痛症學》《頸椎整脊學》《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慢性腰腿痛》《骨質增生症與骨質疏鬆症》《股骨頭壞死》《耳針學》《頭針學》《國際中醫骨傷推拿醫師交流手冊》《整脊基礎與脊柱病診斷》《整脊技術學》《胸椎整脊學》《腰椎整脊學》《整脊保健學》《國外整脊技術》《捏捏揉揉小兒安》《中醫養生學》等四餘部著作。
第六屆中醫外治療法高峰論壇暨宋醫堂國粹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