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講八苦,不論貧窮富貴、男女老幼,沒有人能逃過,這些苦不是父母給我們的,而是從「集」而來。集就是因,過去生中身口意造作種種善行、惡行,善惡業夾雜,今生就感善惡夾雜的果,業果現前就要受苦樂之報。眾生始終在迷惑顛倒中,如果不知道苦,也無法發心修行,斷除所造的惡因。
例如,生病時才知道苦,等病一好,就把病苦忘記,昨天還在生病,今天病好,後天就去吃喝玩樂了。人生苦多樂少,要離苦得樂,就要徹底了解苦是從集而生,集是因,過去因現在果,過去所作現在所受,真正是自作自受。苦果既是自己所造,了解此理後絕對不再造生、老、病、死、苦的因,而這些惡因都是從貪、瞋、痴、慢、疑、邪見而來。
例如,現在起貪財、貪色、貪名、貪吃、貪睡的心,就是在造惡因,將來就要受苦報。起心動念就是一個因,一個念頭就感一重果報,兩個念頭就感兩重果報,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要能作主,這個誰都沒有辦法幫忙,從現在開始,不種這些因,將來就不感這些果。所以要了生死,不是等往生時求佛來接,而是要在起心動念處下功夫,
心要做得了主才能了生死,這是佛法最真實、最可貴之處。一般人誤以為身體是自己,如果身體真的是自己,為何這念心作不了主、迷糊時,身體便無法正常運作?例如:過去有人因為信奉外道,信得很迷,用自己的那套方法修持,到最後心作不了主,結果亂吼亂叫,到了這個程度,即便身體再好,像金剛力士般孔武有力也沒有用了,因為心亂掉了,身體也不能作用。
由此可見心才是根本,要明白這念心,就要學會觀照心念,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一重生死,明白以後,就能明白生死在哪裡。凡夫的念頭,從朝至暮都是在生滅當中,自己始終不知道。所以佛法說,人從早到晚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所以有八億四千萬個生滅念頭,一個念頭一個生滅,當中還有生住異滅四相、生,一個粗的念頭,就有四個小的生滅在當中,四相遷流。
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凡夫的心念,從早到晚不斷地生滅遷流,這個就是行苦。眾生的妄想心生滅變異,虛妄不實,就如同活在夢境中,始終執著虛妄生滅的境界為真實,所以起惑、造業、受苦。如果悟到這念能知能覺、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找到真正的自己。開了悟,便能了達妄念、身體都是虛妄無常,不是真正的自己,不再迷惑、顛倒、受苦。
佛法提到人道眾生分住於四大部洲。我們這個世界屬於南贍部洲,因為有苦的逼迫,能精進勇猛修行,所以值佛聞法的因緣於四洲中最為殊勝。而北俱盧洲的人則是福樂最勝,有福報又長壽,那裡不會有病痛,因此沒有病苦,到了一千歲自然往生。反觀我們這裡,一生病有時令人痛不欲生,就連一點感冒都讓人不安。而北俱盧洲的人,因為過得極為安樂,不會想要修道,因此沒有佛法,諸佛不生此土,在佛法中稱為八難之一。所以苦諦真正是修行學佛的根本,是人生的真理。(本文來自四十二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