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元閣---帝王品味之清雍正琺瑯彩瓷

2021-03-04 瀚元閣

    

   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內務府造辦處收到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十日怡親王交西洋琺瑯料:月白色、黃色、綠色、深亮綠色、淺藍色、松黃色、淺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舊有西洋琺瑯料:月白白色、黃色、緣色、深亮藍色、淺藍色、松黃色、深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新煉琺瑯料:月白白色、黃色、淺綠色、亮青色、藍色、松綠色、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新增琺瑯料:軟白色、秋香淡松黃綠色、藕荷色、淺綠色、醬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黃色,以上共九樣。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將此料收在造辦處做樣,俟燒玻璃時,照此樣著宋七格到玻璃廠每樣燒三百斤用。再燒琺瑯片時,背後具落記號。聞得西洋人說,燒琺瑯調色用多爾那門油,爾著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查,如有,俟畫上用小琺瑯片時,即用此油。造辦處收貯的料內,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數目,爾等查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希堯燒磁器用,遵此。一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 · 記事雜錄》

下面帶領大家領略一下清雍正琺瑯彩瓷的風採:

                                     【001】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

      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是一種玻化物質。它以長石、石英為主要原料,加入純鹼、硼砂為助熔劑,氧化鈦、氧化銻、氟化物等作乳濁劑,加入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銻等作著色劑,經過粉碎、混合、煅燒、熔融後,傾入水中急冷得到琺瑯熔塊,再經細磨而得到琺瑯粉。將琺瑯粉調和後,塗施在金、銀、銅等金屬器上,經焙燒,便成為金屬胎琺瑯。若以玻璃為胎,則稱為玻璃胎琺瑯;以瓷器為胎者,則稱為瓷胎琺瑯。

琺瑯彩安居樂業碗

       [雍正年制]

尺寸:高:7cm    口徑:15cm

1.唐納德 · 佩蒂內利收藏;

2.羅斯威爾拍賣行2020年7月12日  lot436

這件碗侈口、窄唇、深弧壁、矮圈足。碗內一簇蘭花,外面白釉地,近圈足處彩繪- -座奇石,一對鵪鶉,枝頭上有喜鵲  ,樹上掛滿了葫蘆藤,葫蘆在隨風搖擺,草地上有盛開的菊花,蘭花在爭相開放,留白處寫詩詞「彩枝含淺綠,曉芳散輕紅」刻有「旭」「映」兩個章。器底帶「雍正年 制」二行宋體字藍料款,並以藍料圍雙方框。

                   【002】

         按裝飾工藝不同,琺瑯器可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畫琺瑯、透明琺瑯等,也有將上述二種或二種以上工藝結合起來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的,稱之為複合琺瑯。其中與瓷器有關的琺瑯工藝只有一種,即畫琺瑯,一般稱之為"琺瑯彩",其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至於其俗稱"古月軒",由於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上從未發現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畫琺瑯上見有個別屬此款者,所以推測很可能是晚清時期宮中所藏署"古月軒"款的玻璃胎畫琺瑯流散出宮後,被古董商看到,遂誤認為瓷胎畫琺瑯上亦署"古月軒"款,進而將瓷胎畫琺瑯稱作"古月軒"。

琺瑯彩山水詩文碗

[雍正年制]

尺寸:高:7cm    口徑:15cm

1.唐納德 · 佩蒂內利收藏;

2.羅斯威爾拍賣行2020年7月12日  lot81

這件碗侈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碗壁外採用藍色琺瑯彩繪畫洞庭湖山水景色,湖中飄著兩葉小舟,空中一群大雁展翅高飛,碗壁上寫有劉禹錫的【望洞庭】裡兩句:洞庭山水翠,秋月兩相和。描寫了洞庭湖近景美妙,別致,遠景迷瀠的景象。器底帶「雍正年 制」二行宋體字藍料款,並以藍料圍雙方框。

   【003】

 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給予了更多的關心,並提出頗為嚴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隨著宮廷造辦處人員的擴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賴的怡親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琺瑯彩瓷器的生產在造辦處琺瑯作積極展開。但從清代檔案記載看,雍正六年以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進展緩慢,雍正帝對此也不甚滿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琺瑯彩料需依賴西洋進口,數量有限,必須謹慎使用,不得有誤損所致。如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五十八記載:"西洋國……雍正四年五月復遣使進貢……各色琺瑯彩料十四塊。"又如《活計檔·清檔·雍正記事雜錄》載:"雍正二年二月四日,怡親王交填白脫胎酒杯五件,內二件有暗龍。奉旨:此杯燒琺瑯。欽此。於二月二十三日燒破二件,總管太監啟知怡親王。奉王諭:其餘三件爾等小心燒造。遵此。於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畫琺瑯酒杯三件,怡親王呈進。"

     雍正琺瑯彩瓷器在圖案裝飾方面,一改康熙琺瑯彩只繪花卉,有花無鳥的單調局面,大量出現描繪院畫風格的花鳥、花卉、竹石、山水等圖案,畫面空白處題以書法極精、內容文雅的相應詩句,而且詩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閒章,句末則有或兩方皆朱文、或上為白文下為朱文的閒章。雍正琺瑯彩瓷器真正成為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雍正琺瑯彩瓷器的外底均署年款,以藍料彩"雍正年制"四字雙行宋鏨體印章式款最為多見,款外圍以雙方框,框線外粗內細,極其規整,很像是用刻好的圖章印上去的。也有少數器物署上述同式款,但無邊欄。雍正琺瑯彩瓷器也有署青花款的,所見有"雍正御製"四字雙行外圍雙方框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青花款只能在施釉前書寫在瓷胎上。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一件雍正藍地琺瑯彩花卉紋"萬壽長春"淺碗,四字分別題寫於外壁四個花朵的中心,外底青花雙方欄內署"雍正御製"四字雙行款。

珊瑚紅琺瑯彩牡丹紋碗

[大清乾隆年制]

尺寸:高:7.4cm      口徑:14cm

1.唐納德 · 佩蒂內利收藏;

2.羅斯威爾拍賣行2020年7月12日  lot520

這件碗侈口、淺弧壁、矮圈足。碗內有三朵花被綠葉襯託,外壁以紅色為地,彩繪著藍紫黃三種顏色的牡丹花,花朵爭相鬥豔 。器底帶「大清 雍正年制」二行青花楷書雙圓框

   【004】   

     原清宮收藏康、雍、乾三朝琺瑯彩瓷器最集中的地點是乾清宮東廡端凝殿左右屋內,共有400件,每一件或兩三件盛一木匣,匣內糊囊,匣蓋上刻填色品名,名曰"瓷胎畫琺瑯"。其中的300多件於1933年古物南遷後離開故宮,1949年被運往臺灣,剩下的40件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琺瑯彩瓷器應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

    琺瑯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瑯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琺瑯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義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瑯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採。

    琺瑯彩繪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瑯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瑯時的色彩圖案。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圖上是講究對稱的規矩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缺乏生氣。這時彩色質地的襯託就顯得非常有用,質地有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但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壁潔白。施色勻淨是康熙琺瑯彩的最大特點

     雍正初年時琺瑯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琺瑯彩瓷器的畫工們迎合皇帝的好惡,在琺瑯彩瓷器上以 "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瑯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就有用赫,墨、藍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於一身,據說有36種顏色之多。終究是紙絹畫做底稿,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有在設色上畫的,但設計都很精巧。此時的器物身上仍多數是裡不畫,有少許裡畫的則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

                                琺瑯彩過枝花卉紋碗

                                           [大清雍正年制]

                               尺寸:高:7cm   口徑:15cm

                                       1.唐納德 · 佩蒂內利收藏;

                            2.羅斯威爾拍賣行2020年7月12日  lot619

 這件碗侈口、淺弧壁、矮圈足。碗內有兩隻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外壁以白色為地,彩繪著奇石花卉,花朵極為淡雅清麗 ,由碗外壁過枝到碗內招蜂引蝶。器底帶「大清 雍正年制」二行青花楷書雙圓框

    瀚元閣位於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文化中路文化名居古玩市場3-7.主營:瓷器,字畫,翡翠,珠寶,壽山石,雞血石,掐絲琺瑯,鎏金佛像等高檔古玩。

來源:本文轉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你點的每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裡的帝王品味--清雍正琺瑯彩瓷(中)
    一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 · 記事雜錄》根據以上記錄,成立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 的清宮造辦處琺瑯作坊,發展到雍正六年(1728) 已研發出新舊西洋琺瑯料共二十色 ,再相互調色 ,或以金髮色 ,呈現的顏色就更多了,成就雍正朝瓷胎畫琺瑯登峰造極的成就,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瓷器彩繪技巧與藝術作品,並激勵了乾隆朝琺瑯作坊瓷器燒造競賽,創作出玲瓏機巧的瓷器作品。
  • 走進臺北故宮博物院,帶您領略帝王品味之清雍正琺瑯彩瓷
    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彩繪重瓣黃菊花數枝,花瓣繪法符合雍正皇帝要求的「琺琊菊花瓣畫單了,嗣後照千層疊落花瓣晝」審美標準。另-面以墨書寫有「露香秋色淺深中」 詩句,此句引用自明朝劉崧《題超上人墨菊》七言絕句之首句。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此對碟可能為雍正十年九月八日造辦處檔案中做得之「白地黃菊花三寸碟一對」。
  • 走進臺北故宮博物院,帶您領略帝王品味之清雍正琺瑯彩瓷(上)
    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彩繪重瓣黃菊花數枝,花瓣繪法符合雍正皇帝要求的「琺琊菊花瓣畫單了,嗣後照千層疊落花瓣晝」審美標準。另-面以墨書寫有「露香秋色淺深中」 詩句,此句引用自明朝劉崧《題超上人墨菊》七言絕句之首句。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此對碟可能為雍正十年九月八日造辦處檔案中做得之「白地黃菊花三寸碟一對」。
  • 清雍正琺瑯彩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雍正琺瑯彩瓷值多少錢?
    清雍正 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 藍料雙方框 成交價格:69,982,040 RMB 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在怡親王的親自督促下,雍正六年(1728年)琺瑯料終於在宮中自煉成功,除了有9種與西洋料相同顏色外,還增加9種新顏料,共達18種之多。
  • 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亮相香港蘇富比 以2679.5萬港幣成交
    10月9日,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亮相香港蘇富比拍賣,經過激烈競價,以2679.5萬港幣成交。雍正一朝,壽桃成御瓷常見紋飾之一。此盌曾為中國瓷器收藏名家仇焱之珍藏。此雍正御瓷福壽雙全圖盌,珍罕至極,此盌繪五壽桃於外壁,獨一無二,現知其他作例,均繪六桃,四桃於外,內壁雙桃。桃實不帶明顯暗紅輪廓線,為其另一特點,展現畫師高超技藝,及粉彩新技術帶來的突破。五為吉利之數,中國藝術品常見五紅蝠紋裝飾,「紅蝠」音同「鴻福」,「五蝠」意謂「五福」,高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繪蝙蝠倒飛,「倒」音同「到」,為福到之意。
  • 雍正琺瑯彩之後 ,再無瓷器可看
    掀起這股琺瑯彩瓷競藝的關鍵人物正是承先啟後的清世宗雍正皇帝。本期,我們就來欣賞臺北故宮雍正琺瑯彩瓷,領略四爺的神仙品味。Lot001清 雍正 琺瑯彩瓷黃地番蓮盤另一面一件以墨書寫有「迎風似逐歌聲起」詩句,另- -件題有「宿雨那經舞袖垂」詩句,二句 各引用自明朝徐茂吳<虞美人花〉五言律詩之頸聯。詩句前有「佳麗」, 後有「金成」、「旭映」 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Lot019清 雍正琺瑯彩瓷菊花碟一對
  • 雍正皇帝的藝術品味
    其時他四十五歲,是清入關後帝王中登基時最為年長的新君。歷史學家至今懷疑他是陰謀「奪嫡」而登大寶,反正屁股不乾淨。雍正當政,將君主獨裁搞到極點。天下的一切,事無巨細,都要他說了算。他斬手足、鏟心腹,種種毒辣手段之外,最最體現變態控制欲的,是他鼓勵朝廷和各省官員相互告密,並安插特務,弄得人人自危相互猜疑,假話成風。這套龐大的「小報告」系統,由他一手掌控。
  • 細品清瓷:帝王「堂名款」瓷器賞析
    堂名、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這種風氣在清代尤為盛行。據《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一書記載,當時有據可查的齋名、室名就有數千個。清代帝王也常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書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懷。 這種堂名、齋名之風在瓷器上也有所表現。
  • 富麗堂皇 | 清代帝王與清式家具的黃金時代
    清康熙·御製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清內務府造辦處,是清代帝王的皇家工坊,專門製造生活必需品,宮室內的家具自然也是誕生於此。故宮檔案中記錄對家具造型調整以及用料批示的文件非常多,這也反映出了那時帝王對宮廷家具的重視。
  • 2020年全世界最昂貴的瓷器「琺瑯彩」被譽為——瓷器之王
    琺瑯彩製作考究,胎體甄選珠山御窯特製白膩素胎入京,畫師以丹青妙手於其上添畫施彩,燒成於紫禁城內養心殿側造辦處中,專為帝王御用,存世稀少,至為珍貴。彩料及繪畫技法均吸收西方工藝技法,題材甚具異域西洋意趣,並化裁宮廷院畫風致,畫法著重寫真自然,以光影明暗營造質感、深度及透視,彩料明麗凝膩,氣息妍美清新,其品質精絕,驚豔古今,煥發彩瓷魅力之新姿採,下啟雍乾御窯華麗彩瓷之先聲,為清代彩瓷之冠。
  • 康熙、雍正、乾隆,究竟誰的審美最高級?
    圖片|清 康熙 青花地黃彩雲龍紋盤 動脈影 攝這樣的藍,人稱「翠毛藍」,一色幻化成「頭濃、二濃、正濃、正淡、影淡」五色,一有人評價:「有深有淺,能分九色,濃淡分明,嬌翠鮮麗。」他恬淡超然,精緻風雅,對瓷器的要求極高,所以他給督陶官的硃筆御批裡,最常見就是:「此時燒的活計粗糙,花紋亦甚俗。嗣後爾等務必精細成造。」
  • 清 雍正 胭脂紅粉彩花鳥詩文七寸盤
    也是典型的康熙的胎、雍正的彩。盤底厚重,盤壁也比雍正時期瓷胎厚多了,拿在手上壓手,實在啊,不用擔心一不小心捏碎了。這件雖然是粉彩卻是按照琺瑯彩的制式設計的,包括花鳥詩書畫印幾個部分,我們一個個看,先看看花。
  • 雍正是個怎樣的帝王,真的是小說中寫的那樣殺弟篡改遺詔嗎?
    比起康熙和乾隆的仁愛,雍正算是一位較為嚴苛的帝王,而他的登基也多受後世非議。往往說到他時,大家更多的關注的是他的這些宮闈秘辛,而忽略了他自身的功績。可能以往深受一些小說電視劇的影響,小編也一直覺得雍正帝是個狠辣,果決,冷麵的帝王。誠然雍正的性格冷絕,不像八賢王那樣受人喜歡。
  • 紫砂風潮,品味帝王文人的茶韻茗事
    -1654)《陽羨茗壺系》中所說「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或李漁(1611-1680)《閒情偶寄》中茶壺的品評:「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即「宜興」古名)」。連乾隆皇帝(1711-1799)也在〈烹雪疊舊做韻〉詩中特別註記:「宜興磁壺煮雪水茶尤妙」。由此想見宜興紫砂壺不僅見於文人墨客的茶寮,也是常民百姓和帝王茶席上競逐的佳品。
  • 清拓《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完整本高清賞析
    清拓《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原本《淳化閣帖》。十卷又稱《淳化秘閣法帖》、(閣貼》。系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岀內府所藏曆代古帖,命翰林侍書王著摹勒而成,共收錄漢魏至唐歷代名人及帝王書一百餘家四百餘種。但帖石置於宮中,除宣賜大臣以外,原刻拓木絕少流布人間。
  • 看看雍正皇帝寫的《金剛經》!雍容華貴,皇家氣象!
    清·雍正書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清代宮廷裝裱,經書落款為「破塵居士」、「雍王」。 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才華、剛強之性格、傳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嘆。書法平和規矩,充分展現一位有志帝王的修為與靜氣。
  • 清雍正時期的粉彩
    ,但發展到高度與雍正的關係更為緊密。3 色彩與紋飾:3、色彩與紋飾雍正粉彩的顏色具有鮮而雅,粉而柔的特點。色彩豐富多變,同一種色又有濃淡、深淺之分,色彩周圍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調色,釉色秀麗溫潤。紋飾上採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法渲染,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
  • 清 雍正 胭脂水心經杯
    雍正琺瑯彩結束了,從今天開始介紹粉彩,先從最喜歡的一件開始吧——雍正胭脂水心經杯。胭脂水按照分類應該屬於胭脂紅系列,胭脂紅在康熙晚期創燒成功,但是受制於燒制技術,一直不能大範圍使用,到雍正技術成熟,乾隆把胭脂紅髮揮到極致,後來逐漸衰落。
  • 雍正帝宮廷生活之圓明園行樂圖
    《雍正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是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畫中表現的是雍正與其子女在圓明園內共享天倫之樂的場景。內容以十二個月份來展示,場景宏大,人物和建築渾然一體,繪畫細膩,無一敗筆。組畫所展示的圓明園風光讓我們依稀看到了已經消失的圓明園原來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