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琺瑯彩之後 ,再無瓷器可看

2021-02-12 老窯

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內務府造辦處收到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十日怡親王交西洋琺瑯料:月白色、黃色、綠色、深亮綠色、淺藍色、松黃色、淺亮綠色、黑色,以上共九樣。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將此料收在造辦處做樣,俟燒玻璃時,照此樣著宋七格到玻璃廠每樣燒三百斤用。再燒琺瑯片時,背後具落記號。聞得西洋人說,燒琺瑯調色用多爾那門油,爾著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查,如有,俟畫上用小琺瑯片時,即用此油。造辦處收貯的料內,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數目,爾等查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希堯燒磁器用,遵此。一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 · 記事雜錄》

根據以上記錄,成立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 的清宮造辦處琺瑯作坊,發展到雍正六年(1728) 已研發出新舊西洋琺瑯料共二十色 ,再相互調色 ,或以金髮色 ,呈現的顏色就更多了,成就雍正朝瓷胎畫琺瑯登峰造極的成就,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瓷器彩繪技巧與藝術作品,並激勵了乾隆朝琺瑯作坊瓷器燒造競賽,創作出玲瓏機巧的瓷器作品。掀起這股琺瑯彩瓷競藝的關鍵人物正是承先啟後的清世宗雍正皇帝。

本期,我們就來欣賞臺北故宮雍正琺瑯彩瓷,領略四爺的神仙品味。

Lot001

清 雍正 琺瑯彩瓷黃地番蓮盤

高 4.3 公分 口徑 17.2 公分 底徑 10.9 公分

這件盤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器外壁施黃地,並以紅、黃、藍、綠等色描繪較為規整、圖案化的纏枝番蓮花紋為飾,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對照康熙朝銅胎畫琺瑯,呈現出跨質材襲仿的特色。

Lot002

清 雍正 琺瑯彩瓷黃地牡丹碗

高 5.7 公分 口徑 11.4 公分

這件碗侈口、窄唇、深弧壁、矮圈足。碗內平素無紋,外面淡黃地,近圈足處彩繪- -座奇石,其上開有粉、藍、白三色大朵牡丹。器底帶「雍正年 制」二行宋體字紅料款,並以藍料圍雙方框。

Lot003

清 雍正 琺瑯彩瓷紅地團花開光花鳥碗二件

高 4.6 公分 口徑 9 公分 底徑 3.8公分

高 4.5公分口徑 9.1公分底徑 3.9公分

這二件碗侈口、弧壁、 矮圈足。器內壁模印蓮池紋,碗心且帶有「永樂年 制」二行四字模印篆款。外壁滿施紅地,紅地上裝飾團花圖樣,並有三個白地圓形開光。開光內分別繪有「瑤琳仙境」、「竹枝雙鵲」 、「福祿壽喜」的吉祥圖案。器底繪壽桃,內有「雍正年 制」二行紅料楷書款。

經顯微放大五十倍後,清楚可見團花以燒金琺瑯框邊,團花內部可見澀胎裸露。紅色地多坑洞,亦說明探澀胎上施紅料的做法。粉色靈芝以金紅玻璃裂成琺瑯料上彩,在顯微放大兩百倍下,可分別觀察到未熔解的紅玻璃顆粒與金微米顆粒。

Lot004

清 雍正 琺瑯彩瓷紅地梅竹先春碗一對

高 7 公分 口徑 15.2 公分

高 7公分 口徑 15.2公分

這對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滿施洋紅地,並於其上彩繪梅樹一株,枝幹蒼勁,其上滿開白色梅花。樹後另有低矮翠竹數枝。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05

清 雍正 琺瑯彩瓷紅地菊花碟一對

高 2.7 公分 口徑 10.7 公分 底徑 7公分

高 2.8公分口徑 10.8公分底徑 7公分

這對碟 斂口、淺弧壁、 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施洋紅地,各自彩繪帶著深淺不同綠葉的二叢折枝黃菊花,二碟的布局幾乎完全相同,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經顯微放大兩百倍後,可觀測到此紅地具厚度,有亮感,並在紅地與菊花花瓣間隔處明顯露出下層烏澀胎。

Lot006

清 雍正 琺瑯彩瓷紅地翠竹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0.9 公分 底徑 7公分

高 2.8公分口徑 10.8公分底徑 7公分

這對碟 斂口、 淺弧壁、 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器外壁施洋紅地,其上繪綠竹數竿,近口沿及圈足處竹葉搖曳,布局別繳。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07

清 雍正琺瑯彩瓷紅地白梅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0.8 公分 底徑 6.8 公分

高 2.8 公分 口徑 10.8 公分 底徑 6.8 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器外壁施紅地,其上繪梅樹一枝,並滿開白梅花。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08

清 雍正琺瑯彩瓷藍地白梅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0.6 公分 底徑 6.9 公分

高 2.8 公分 口徑 10.6 公分 底徑 6.9 公分

這對碟侈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釉色略帶灰黃。二碟器外璧以藍色馬地,彩繪梅樹一株,其上開滿白梅。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經顯微放大兩百倍後,可觀測到梅花花瓣與藍地之間的間隔無透明釉,說明此件作品馬澀胎上彩繪琺瑯料。

Lot009

清 雍正琺瑯彩瓷黑地白梅碟一對

高 3.2 公分 口徑 13.4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高 3.2 公分 口徑 13.4 公分 底徑 8.4 公分

這對碟侈口、淺弧壁、矮圈足。器物口沿塗有一道金邊,器內平素無紋,釉色略帶灰黃。二碟器外壁以黑色為地,彩繪梅樹一株,其上開滿白梅。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方框款。此對瓷碟可能馬雍正十年八月十二日造辦處檔案中畫得知「畫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一對」。

Lot010

清 雍正琺瑯彩瓷紅地花卉碗

高 4.3 公分 口徑 11.8 公分

這兩件碗侈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紅色為地,彩繪三朵內紅外藍的番蓮花,花朵之間並間飾白、綠卷草 。器底帶「 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經顯微放大五十倍後,可觀測到紅地與紫花花瓣間隔處明顯露出下層澀胎而紅花瓣則探先上白彩再施紅彩的做法。

Lot011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花卉碗

高 4.4 公分 口徑 12 公分

這兩件碗侈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在」外壁以紅色烏地,彩繪三朵內紅外藍的番蓮花,王朵之間並間飾白、綠卷草。器底帶「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Lot012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花卉碗

高 4.3 公分 口徑 11.5 公分 底徑 5.8公分

這件碗侈口、淺腹、 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紅色烏地,彩繪內紫外黃牡丹三朵,大花之間並間飾以綠、紫卷草。器底帶「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Lot013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花卉碗

高 4.5 公分 口徑 11.5 公分 底徑 6公分

這件碗侈口、淺腹、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紅色馬地, 彩繪內紫外黃牡丹三朵,大花之間並間飾二題、紫卷草。器底帶「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Lot014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牡丹碗一對

高 5.4 公分 口徑 11.2 公分 底徑 4.5公分

高 5.4公分口徑 11.2公分底徑 4.5公分

這對碗侈口、深腹、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紅色馬地,彩繪紫、藍、黃三色牡丹,大花之間並間 飾有藍、 紅、菊花各式花卉以及纏枝綠葉。器底帶「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透過顯微放大五十倍的觀察,紅花與紅地色調偏橘,暗沉無玻璃質感,屬景德鎮傳統礬紅彩的應用。

Lot015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四季花卉鍾一對

高 3.4 公分 口徑 7 公分 底徑 2.7公分

高 3.4公分口徑 7.2公分底徑 2.7公分

這對杯子斂口、深腹、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紅色烏地,彩繪四季花卉。花朵怖局與中瓷602、 1264二件極馬相同。器底帶「 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經顯微放大五十倍後,可觀測到紫彩延續景德鎮傳統五彩釉料的做法,屬以錳呈色的透明紫彩。

Lot016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 四季花卉鍾兩件

高 3.8公分 口徑 9 公分 底徑 3.2 公分

高 3.8 公分 口徑 9 公分 底徑 3.2 公分

這兩件杯子斂口、深腹、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紫紅色為地,彩繪各色四季花卉。花朵布局與故瓷8663、8664二件極烏相同。器底帶「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經顯微放大五十倍後,可觀察到紅花瓣探先上白彩再施紅彩的做法,紅地雖具玻璃光澤但多孔洞,顯示其施於澀胎。

Lot017

清 雍正洋彩瓷紅地開光花卉 鍾一對

高 4.1 公分 口徑 6.5 公分

高 4.1公分 口徑 6.3公分

這對杯子敞口、深腹、平底、淺挖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以紅色烏地,間飾三個八花口開光,開光內以 淡黃色烏地,分別繪以折枝牡丹、二色菊花和月季雛菊,開光之間並間飾黃、 綠、紫各色花朵。器底帶「雍正御製」二行青花楷書雙方框款。

經顯微放大五十倍後,可觀測到紫彩屬以錳呈色的透明紫彩,紅地色澤偏橘,屬以鐵發色的礬紅彩,直接施繪於澀胎上。

Lot018

清 雍正琺瑯彩瓷虞美人花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0.6 公分

高 2.8公分 口徑 10.6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各自彩繪黃、白、粉、紫、黃顏色相殊的 虞美人花十朵。另一面一件以墨書寫有「迎風似逐歌聲起」詩句,另- -件題有「宿雨那經舞袖垂」詩句,二句 各引用自明朝徐茂吳<虞美人花〉五言律詩之頸聯。詩句前有「佳麗」, 後有「金成」、「旭映」 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19

清 雍正琺瑯彩瓷菊花碟一對

高 2.8公分 口徑 11 公分 底徑 6.6 公分

高 2.7公分 口徑 11.9 公分 底徑 6.7 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彩繪重瓣黃菊花數枝,花瓣繪法符合雍正皇帝要求的「琺琊菊花瓣畫單了,嗣後照千層疊落花瓣晝」審美標準。另-面以墨書寫有「露香秋色淺深中」 詩句,此句引用自明朝劉崧《題超上人墨菊》七言絕句之首句。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此對碟可能為雍正十年九月八日造辦處檔案中做得之「白地黃菊花三寸碟一對」。

Lot020

清 雍正琺瑯彩瓷芙蓉桂花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高 2.8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彩繪桂花一株,芙蓉數棵,其中一碟飾局以桂花始,一碟以桂花終,畫面相互對稱。另一面以墨書題「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詩句,二句引用自唐 朝李嶠<桂>五言律詩之頷聯。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 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21

清 雍正琺瑯彩瓷薔薇花碟一對

高 3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高 3 公分 口徑 13.4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彩繪黃色及粉色的薔薇花,-件以紅花件以黃花始,布局別有意趣。另一面一~件以墨書寫有「粉著蜂鬢膩,光凝蝶翅明」詩句,二句引用自唐朝朱慶餘<薔薇花〉五言律詩之頸聯。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22

清 雍正琺瑯彩瓷萱花月季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2 公分

高 2.9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7.9 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以赭墨畫湖石,石旁開有黃色萱花及剪秋羅(石竹),並有二雙蜜蜂飛舞其間。另面以墨書寫有「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詩句,二句引用自唐朝李嶠<萱〉五言律詩之頸聯。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23

清 雍正琺瑯彩瓷月季竹石碟一對

高 2.8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高 2.9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 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二碟器外壁一面以赭墨繪湖石,四周並有竹、月季花、靈芝及野菊。外壁另-面以墨書寫有「數枝榮艷足,長佔四時春」詩句,其中前一句取自宋朝韓琦《月季花》一 詩,後一句則摘自明朝張新《月季花》七言絕句的尾句。詩句前有「鳳採」, 後有「彬然」(白文)、「君子」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Lot024

清 雍正琺瑯彩瓷綠地桃竹碟一對

高 3 公分 口徑 13.5 公分 底徑 8公分

高 3公分 口徑 13.5公分底徑 8.2公分

這對碟斂口、淺弧壁、矮圈足。器內平素無紋,外壁施淺綠色釉,其中一件較青翠,-件較淺淡。釉表, 尤其題字一面雜質較多。器外壁一面彩繪粉色 桃花二枝、低矮翠竹、藍色奇石與多彩靈芝,二件除花朵疏密有別,構圖幾乎完全相同。另-面以墨書寫有「曉水卻疑乘浪媛,綠崖故是倚雲栽」詩句,二句引用自明朝申時行《桃花》七言律詩之頷聯。詩句前有「佳麗」,後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制」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老窯

下期見

相關焦點

  • 琺瑯彩——瓷器中的「百歲山」
    琺瑯彩,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頗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琺瑯彩的主要特徵一、先看瓷胎,胎質細薄,胎型規則,完整無瑕疵,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的都少見。二、造型,多為碗、瓶之類的小件瓷器。
  • 清 雍正 琺瑯彩福壽桃杯(上)
    古人燒制瓷器,每高一釐米難度會大一倍多,琺瑯彩燒制非常麻煩,所以琺瑯彩無大器。康熙琺瑯彩的特點:視覺上很像銅胎畫琺瑯、畫片豔麗對稱、圖案化明顯、料彩深厚處玻化作用比雍乾明顯。康熙五十九年到雍正六年是琺瑯彩的發生時期,這一時期的琺瑯料完全從法國進口,雍正六年才成功研製出國產琺瑯料,雍正六年之前的琺瑯彩與康熙時期非常相似。
  • 神秘的紫禁城燒造|達官貴人都鮮少見的瓷器:琺瑯彩
    首先在康熙的授意下,琺瑯彩在北京故宮紫禁城燒造成功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瓷器是在皇宮燒造的,琺瑯彩屬於空前絕後的,琺瑯彩這一概念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還是金屬胎,不是瓷胎。清 雍正 瓷胎琺瑯赫墨彩山水碗由於康熙持開明的態度,允許各國經商,也是因為康熙喜歡,進而引進了琺瑯彩,琺瑯彩瓷對中國瓷器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為推進中國工藝水平做出了貢獻。
  • 琺瑯彩,唯一制胎於景德鎮,卻完形於京城皇宮的瓷器
    清康熙 御製琺瑯彩胭脂紫地牡丹盌 琺瑯器進入中國後,便對康熙皇帝產生了極大觸動。康熙皇帝是產造工程的第一負責人,在萌芽階段,畫琺瑯的中國工匠、畫琺瑯的原料、琺瑯彩的本土製作技藝是琺瑯彩得以中國化的基礎前提。康熙帝一方面頻發聖旨,要求傳教士寫信回國再請些琺瑯彩工匠及相關原料進京,一方面也下旨沿海省市,同時要求尋覓相關人才及原料。
  • 清 雍正 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 盌
    附圖這是王石谷的水墨山水畫的局部截圖,典型的宋元畫風,這種風格直接影響到雍正時期瓷器山水畫。雍正彩瓷花鳥受惲壽平影響很大,而山水畫則受王石谷影響極深。今天介紹一件自己的藏品——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盌,我們一起看看,一起比對。
  • 瓷器玩家一定要學會粉彩與琺瑯彩的區別
    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單單從外觀來看兩者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如色彩都特別鮮豔紋飾豐富等,有些藏友對於兩者的區分沒有太多經驗。琺瑯彩與粉彩之間到底要怎樣區分那?④琺瑯彩料較厚的地方釉面易出現極細的開片(冰裂紋),並明顯有玻璃質感;粉彩不存在開片的問題,且無玻璃質感(不反光)。⑤琺瑯彩沒有蛤蜊光暈散現象,而粉彩器則有極美的蛤蜊光暈散在色彩的周圍。
  • 琺瑯彩的瘋狂?瓷器琺瑯彩為何能屢創天價?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誌,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玩瓷器:一定要會分清粉彩與琺瑯彩……
    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單單從外觀來看兩者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如色彩都特別鮮豔紋飾豐富等,有些藏友對於兩者的區分沒有太多經驗。琺瑯彩與粉彩之間到底要怎樣區分那?④琺瑯彩料較厚的地方釉面易出現極細的開片(冰裂紋),並明顯有玻璃質感;粉彩不存在開片的問題,且無玻璃質感(不反光)。⑤琺瑯彩沒有蛤蜊光暈散現象,而粉彩器則有極美的蛤蜊光暈散在色彩的周圍。
  • 清雍正琺瑯彩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雍正琺瑯彩瓷值多少錢?
    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也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峰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琺瑯彩瓷器的前身就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
  • 琺瑯彩為什麼會這麼值錢?
    琺瑯彩的主要特徵一、先看瓷胎,胎質細薄,胎型規則,完整無瑕疵,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的都少見。二、造型,多為碗、瓶之類的小件瓷器。三、底為純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黃,但釉面光滑潔淨無瑕疵。四、琺瑯彩釉色鮮豔且柔和,很少以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同時出現七、八種顏色,有時甚至多達十多種。五、釉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釉色料調配而成。
  • 琺瑯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琺瑯彩瓷啟始於康熙末年,全盛於雍、乾兩朝,乾隆中期以後逐漸銷聲匿跡。17世紀初,當法國傳教士第一次將畫琺瑯器貢奉康熙皇帝時,康熙皇帝被它優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深深吸引,即刻決定把琺瑯這種新型裝飾效果,移植到他最愛的瓷器上。由此規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再由宮廷畫師依樣畫到瓷器上,最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
  • 2020年全世界最昂貴的瓷器「琺瑯彩」被譽為——瓷器之王
    They are burned in the hall of mental cultivation 雍正琺瑯彩瓷最講究書畫的意境,它不僅能將層巒疊嶂的整幅山水濃縮在小碗的內心,還可以將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再現在一件小瓶的外壁。畫中崇山峻岭、蒼松翠柏、仙臺樓閣、茫茫滄海等景色栩栩如生,宛如一幅工油畫水畫。琺瑯彩彩瓷的最大特點是瓷質細潤,材料凝重,色澤鮮豔靚麗,畫工精緻。
  • 五彩、鬥彩、琺瑯彩和粉彩?琺瑯彩瓷器價格一路猛漲
    今天小古簡單說說五彩、鬥彩、粉彩、琺瑯彩都有什麼區別,學好了就再也不怕別人忽悠你啦!五彩五彩瓷器,明嘉靖時期產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等帶有玻璃質的材料,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鉳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特徵: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 琺瑯彩與粉彩的區別
    紅極一時的郎世寧等西方畫家不僅在中國畫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間接地影響了琺瑯彩瓷器的成長。中國的傳統彩瓷,施彩一直是用膠水或者清水,但自康熙開始的琺瑯彩瓷器則使用油來施彩。除此之外,康熙年間的琺瑯彩瓷器所用的彩料全部採用進口料,中最突出的一種玫瑰紅或者胭脂紅色料,與傳統瓷器的鐵紅色和銅紅色相比,詮釋出完全不同的色感,紅中蘊含著陽光般的華麗。
  • 清 雍正瓷器特徵鑑賞(多角度細圖)
    胭脂紅釉的呈色有深、淺之分,深者稱「胭脂紫」,淺者稱「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淺淡者稱「淡粉紅」。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紀事》中記載當時歲例貢御的57種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紅色器皿」。從傳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紅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盤、碗、杯、碟等,均胎體輕薄,玲瓏俊秀,多數為內白釉,外胭脂紅釉,極少數為內外均施胭脂紅釉。
  • (1)它既是瓷器又有標緻的傳統繪畫,琺瑯彩是個混血兒?
    之前大林說過,清代新創燒出了粉彩跟琺瑯彩,今天大林就和大家來聊聊琺瑯彩,在收藏的世界裡,近期中國的書畫作品在大幅度升值,瓷器也是在大幅度的升值,若你手上有珍貴藏品困於出手,想找正規拍賣平臺
  • 粉彩瓷器的巔峰:瑰麗華美的雍正粉彩瓷器鑑賞
    雍正一朝雖僅十三年,但其瓷器質量高超,彩釉品種空前豐富,有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粉彩、鬥彩、五彩、琺瑯彩,以及各種顏色釉瓷。釉上釉下彩繪,高低溫色釉無所不備,唐英《陶成紀事碑》記雍正彩釉達五十七種之多。其粉彩、琺瑯彩、色釉及仿古瓷的藝術成就最高。器物造型豐富,圓、琢各式具備,製作精巧。器形俊秀典雅,瓷質瑩潤,胎薄體輕,胎質潔白。
  • 絕美的琺瑯彩瓷器,古人的技藝如此之巧,令現代人望塵莫及!
    琺瑯彩和粉彩是出現於康熙晚期的彩瓷新品種,因色彩豔麗、圖案精工,一經出現,就受到皇帝的大力推崇,並很快取代青花,成為清朝的主流瓷器品種。 琺瑯彩將西洋銅胎畫琺瑯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上,所以它的正式名稱叫「瓷胎畫琺瑯」,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特別青睞,是極其名貴的御用瓷器。從設計、打樣、選料、彩繪,到最後燒窯,日理萬機的皇帝幾乎全程參與。為此,還特意在紫禁城養心殿、圓明園,以及怡親王府三處設置了燒造琺瑯彩的小窯,方便皇帝隨時督辦製作,這也決定了它非同一般的「出身」。
  • 粉彩與琺瑯彩,有何區別?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儻,在歷史長卷中揮下絢麗的一筆。而最受人寵愛的琺瑯彩瓷器和粉彩瓷器的故事也自此開始 。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時,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徵。康熙朝琺瑯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瑯器。
  • 如何區分琺瑯彩和粉彩
    粉彩是受琺瑯彩製作工藝影響而發明的一種釉上彩瓷器,也頗受皇家喜愛。粉彩和琺瑯彩因為色調相仿很容易被新手混淆。陶瓷市場上由於追逐高價,賣家常常以粉彩冒充琺瑯彩。粉彩與琺瑯彩雖然外表有幾分相似,但實際上有著很大的區別。最通俗的說法「琺瑯」其實就是物體表面的一種玻璃質的裝飾物質,所以從物理屬性來說,它與我們常見的玻璃還有瓷釉同屬一類。什麼叫「琺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