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雍正 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 盌

2020-12-16 鷹擊長空竹均樓

上一篇我們說過,雍正非常喜歡宋元畫風,這種愛好影響了朝堂之外。清初書畫四大家都以研習宋元畫風為主。王翬,字石谷,由於翬(hui)太生僻,現代人都稱王石谷,他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範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大氣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

附圖

這是王石谷的水墨山水畫的局部截圖,典型的宋元畫風,這種風格直接影響到雍正時期瓷器山水畫。雍正彩瓷花鳥受惲壽平影響很大,而山水畫則受王石谷影響極深。今天介紹一件自己的藏品——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盌,我們一起看看,一起比對。

附圖

這是碗的一個側面山水,旁邊就是高峽平湖,結合後面發的圖片可以看出與王石谷的畫風完全一致。碗直徑14.8釐米,高8.2釐米,比館藏的兩件都大,儘管目前市場價是設色山水價格高於水墨山水,但是水墨山水更講究心意相通和繪畫技巧。水墨山水起源於唐,成行於宋,盛行於元,到明清得以延續。古人更講究心意相通,所以大畫家們都畫過水墨山水。山水畫特別講究一步一景,也叫移步異景,意思是欣賞山水畫的時候,有一種「人在畫中走,景在眼前過」的真實感受,再加上欣賞者對畫和景有著自己的解讀,讓人慾罷不能。古書畫對於現代人來說收藏太不容易,因為不好保存與修復,讓我們看看古瓷器上的水墨山水畫吧,先看看景致,整個畫面崇山峻岭、山中溪水穿林而過,拾階而上的叢林深處竟隱約有人家,真正應了那句詩「白雲深處有人家」啊。山的分層、畫面的布局特別講究,駕輕就熟的繪畫技巧讓人欽佩。

附圖

這是上幅畫的側面:高峽平湖,遠山近水給人無限遐想。我們一直在說雍正性格內斂,所以特別喜歡精緻小巧,構思精巧的東西。中國水墨山水畫最是講究這種精緻,所謂「疏能跑馬,密不透風」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布局方式,上幅是「密不透風」,這幅就是「疏能跑馬」。這種疏密有致的畫風,精巧的構思,加上土與火的作用把山水畫燒制在瓷器上,用藍色琺瑯彩畫出水墨的效果。它能夠得雍正垂憐也就好理解了。

附圖

這是高峽平湖的側面,我們轉動碗的時候就是在移步異景, 山腳下也有人家,屋後高大挺拔的杉樹,處處體現出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真正的人間仙境。

附圖

這是御題詩「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說實在的,這兩句詩個人覺得比我朋友那件蘋果尊上的詩寫的好,也經常出其他雍正琺瑯彩瓷器上。左邊款不說了,陰刻「山高」、陽文「水長」,右邊是「佳麗」款。這個我解釋一下,雍正琺瑯彩以及一些特別漂亮的粉彩上經常出現「佳麗」款。清代文獻沒有任何關於這個款的說明,後來的收藏者卻是浮想翩翩。有人推測「佳麗」應該是指雍正最喜歡的妃子年貴妃。根據就是故宮館藏著名的雍正「十二仕女」畫像,還有文獻對年貴妃家族的一些記載得來的。

附圖

這就是「十二仕女」中的一幅,因為雍正有個愛好,喜歡讓宮廷畫師把自己畫成宋人的造型布局在各種畫裡。所以有人認為這幅畫裡畫的都是雍正的嬪妃們,並且根據衣著和擺設,推斷這是雍正最喜歡的年貴妃。因為她沒有穿紅色外套,所以等級不是皇后,但是屋裡的擺設卻是十二個女人中最好的。左上角最上面那個是天青釉汝窯水仙花盤,右邊上面那個紅色的壺是著名的宣德鮮紅釉僧帽壺。這兩件現在都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別的就不一一說了,也都是重器。有人推測「佳麗」就暗指這位年貴妃。到底是不是,看法不一,卻給收藏添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附圖

左邊是故宮館藏雍正琺瑯彩「綠竹長春碗」的「佳麗」款,這是書本上的印刷圖片,所以缺少雍正瓷器特有的漂亮光澤度。右邊是今天介紹的這件款。能看得出來,印章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附圖

上面是臺北故宮館藏那把藍料琺瑯彩執壺,也是「樹接南山近」的御題詩。下面是北京故宮館藏中我認為最漂亮的一件雍正黃地洞石蘭花琺瑯彩碗。這件我特別特別喜歡。款是「壽古」「清香」款,就不貼圖片了。下面我們看看胎和底款。劉越老師說的琺瑯彩七絕,上一篇介紹了「詩書畫印」,還剩「胎釉型」,型就不用介紹了,直接看,能看得出雍正琺瑯彩的器型最美。

先看看胎吧,附圖

明清官窯的胎有一個俗稱叫「糯米胎」,到雍正時,官窯的胎特別細膩,琺瑯彩又是中間最細膩的胎。右邊是劉越老師文章中的保利琺瑯彩拍品的胎,這個拍的比較好,只取了中間的胎,繞過了圈足兩邊的火石紅,估計是針孔式放大鏡拍的,劉越老師說是五十倍,左邊是我的碗的胎,看中間那一塊,質感一樣,我只有三十倍放大鏡,還不是針孔式,繞不過火石紅。仔細看看,真的很糯。

看看款,根據文獻記載雍正所有的琺瑯彩底款都是一個叫徐國正的書法家寫的,他的字有點拘謹,不如戴臨大氣。

附圖

這就是劉越老師,手裡的杯子是保利的拍品。杯子非常小,所以這個款寫的特別不好能理解。

附圖

這是款的放大,根據劉越老師說的,徐國正的款有一個特點,每一個字的邊緣好像都有一個邊線,其實這並不是勾寫的。而是寫字的人非常認真恭謹的時候,特別是提著筆寫的時候,毛筆的中鋒其實是空的。用小心翼翼特別拘謹的力道,蘸著釉水所寫出來的字,反而會出現中間比較虛、釉水在邊緣聚集的效果,以此證明當時寫款人謹慎、拘謹之態。

附圖

這是我這件的底款,因為我這件比那件大的太多了,也便於書寫,明顯我這件比保利的那件寫的好,這是局部放大四十倍的。每一筆都有邊線,不過中鋒不是很虛,每一筆很有力度,頓筆、運筆、重筆非常清晰。 藍料琺瑯彩太美了,美得讓人心醉,我們一起看看局部放大的圖片吧。

附圖

左邊是筆者藏品的局部截圖,右邊是故宮館藏的局部,因為是印刷圖片,不僅色差嚴重,圖片也模糊不清。但是能看得出來柳樹畫風一致。在兩幅畫片中,柳樹的後面都有房屋。這是中國古人的講究——屋前栽柳:對普通人來說是「屋前一顆柳,金銀財寶往家走」的風水寶地。對於文人來說,那是「執柳相送」的風雅,客人要走了,摘一枝柳條表示「希望客人留下來」。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就是屋前栽有五顆柳樹,文人風雅!左下角有一個非常小的標籤,我貼的,想問問有朋友知道標籤上面畫片是什麼嗎?套網絡一句話,認識那個器具的基本上都上年紀了。那是古人捕魚的工具,改革開放前江南一帶還有,讀音同「扳針」。

附圖

上面是奇松怪石,松柏蒼翠挺拔,不見瀑布卻見滾滾而下的流水,真正的江山如畫。

下面是晚歸的漁舟,獨自停泊在岸邊,寧靜致遠好居處。

參考資料 劉越 《琺瑯彩瓷器鑑賞》

下一篇雍正琺瑯彩粉彩五寸盤。

相關焦點

  • 琺瑯彩,唯一制胎於景德鎮,卻完形於京城皇宮的瓷器
    清雍正 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 藍料雙方框  據《活計檔》記錄,煉料成功後,負責煉料計劃的具體執行官怡親王允祥交出的琺瑯料共計有【西洋琺瑯料】、【舊有西洋琺瑯料】、【新煉琺瑯料】、【新增琺瑯料新煉的琺瑯料有月白、白、黃、淺綠、亮青、藍、松綠、亮綠、黑等九種顏色。新增琺瑯料有軟白色、香色、淡松黃色、藕荷色、淺綠色、醬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黃色等。
  • 清 乾隆 藍料琺瑯彩蒜頭瓶
    乾隆琺瑯彩與雍正一脈相承,特別是藍料琺瑯彩與雍正時期的胎、釉、彩完全一致,包括畫工畫法,甚至工匠都應該是同一批人。今天開始介紹乾隆琺瑯彩系列,第一件: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蒜頭瓶。眾所周知琺瑯彩無大器,這件蒜頭瓶在琺瑯彩中算大器了。
  • 清雍正琺瑯彩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雍正琺瑯彩瓷值多少錢?
    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品。清代康熙年間授皇帝的旨意,這種「畫琺瑯」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一種新的釉上彩瓷,琺瑯彩瓷器在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
  • 瀚元閣---帝王品味之清雍正琺瑯彩瓷
    器底帶「雍正年 制」二行宋體字藍料款,並以藍料圍雙方框。                   【002】琺瑯彩山水詩文碗[雍正年制]尺寸:高:7cm    口徑:15cm1.唐納德 · 佩蒂內利收藏;2.羅斯威爾拍賣行2020年7月12日
  • 細說乾隆琺瑯彩碗和不同地位的碗與壺
    #乾隆瓷器#打開乾隆瓷器的拍賣紀錄看,沒想到乾隆的瓷胎琺瑯彩碗獲得的追棒最高,說到最美的瓷器藝術品,瓷胎琺瑯彩的藝術品最美,都說最美的琺瑯彩都在臺北故宮,因為他們宣傳的多,專項展覽做得多,自然認為雍正、乾隆的琺瑯彩好像就是他們的最好。
  • 琺瑯彩的瘋狂?瓷器琺瑯彩為何能屢創天價?
    琺瑯彩,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瑯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誌,琺瑯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
  • 清乾隆藍料琺瑯彩執壺
    本期介紹的清乾隆藍料琺瑯彩執壺是我朋友的收藏,這件瓷器只怕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乾隆藍料琺瑯彩。一點不輸於雍正最頂級的琺瑯瓷。秀圖,正反各一張。執壺非常小,掌心手把壺,但是畫工一流。壺把、壺流用瓷塑螭龍裝飾,高貴異常。
  • 融入詩書畫印,「四爺」提升了琺瑯彩的藝術格調
    至雍正時發展到一個全新時期,在雍正皇帝的直接幹預下,隨著造辦處自煉琺瑯料的成功,和愈來愈多的宮廷書畫家參與琺瑯彩瓷器的繪畫和寫字,它一改康熙琺瑯彩多在色地上畫圖案裝飾的風格,在白色釉地上以工筆重彩畫描繪花鳥、山水、竹石等,同時配以相應的題詩,使中國傳統畫中所講究的詩、書、畫、印畫法在琺瑯彩瓷上得到完美的體現。形成了雍正琺瑯彩善以單一彩料繪畫,畫面色調淡雅、柔和的特點。
  • 清 雍正 琺瑯彩福壽桃杯(上)
    附圖這件是故宮館藏最著名的一件——康熙琺瑯彩紫地西番蓮盤口瓶,高12.3 釐米,可能是琺瑯彩中最高的瓷器之一了。古人燒制瓷器,每高一釐米難度會大一倍多,琺瑯彩燒制非常麻煩,所以琺瑯彩無大器。康熙琺瑯彩的特點:視覺上很像銅胎畫琺瑯、畫片豔麗對稱、圖案化明顯、料彩深厚處玻化作用比雍乾明顯。
  • 琺瑯彩——瓷器中的「百歲山」
    琺瑯彩,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頗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而提到琺瑯彩的畫,就一定要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宮廷畫家郎世寧。郎世寧是義大利的傳教士,曾參與圓明園的設計修建,得到清帝的賞識。
  • 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亮相香港蘇富比 以2679.5萬港幣成交
    10月9日,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亮相香港蘇富比拍賣,經過激烈競價,以2679.5萬港幣成交。雍正一朝,壽桃成御瓷常見紋飾之一。此盌曾為中國瓷器收藏名家仇焱之珍藏。此雍正御瓷福壽雙全圖盌,珍罕至極,此盌繪五壽桃於外壁,獨一無二,現知其他作例,均繪六桃,四桃於外,內壁雙桃。桃實不帶明顯暗紅輪廓線,為其另一特點,展現畫師高超技藝,及粉彩新技術帶來的突破。五為吉利之數,中國藝術品常見五紅蝠紋裝飾,「紅蝠」音同「鴻福」,「五蝠」意謂「五福」,高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繪蝙蝠倒飛,「倒」音同「到」,為福到之意。
  • 清乾隆琺瑯彩「文王訪賢」筆筒
    琺瑯彩終於到最後一件了,本期仍然是料款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系列,只是畫面多了人物故事。琺瑯彩特殊的配方,使得彩料粘連性很強難以作畫。所以早期琺瑯彩很少有人物畫面,後來改良配方才出現人物,甚至出現西方人物肖像。
  • 清琺瑯彩的介紹與時代特徵
    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 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瑯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器是詩、 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 那些形狀看似普通的琺瑯彩盤、碗、瓶等,已擺脫被用作餐具的功能, 純屬能給人們視覺帶來美的享受的藝術珍品。
  • 清 雍正 胭脂紅粉彩花鳥詩文七寸盤
    粉彩出現在康熙晚期,一是為了降低琺瑯彩的成本,二是為了更加簡單的作畫,琺瑯彩料非常難以運筆,非得宮廷大師才能繪製。據說在琺瑯彩釉水裡添加玻璃白釉,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繪出渲染的畫片,跟琺瑯彩相比給人一種粉潤感覺,我們經常說琺瑯彩跟粉彩相比有油性而粉彩具有水性,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叫「粉彩」或者「軟彩」。先看看一個整體圖片。
  • 精妙的雍正琺瑯彩
    琺瑯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創燒後一直被視為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深受歷代皇帝的珍愛。雍正時,琺瑯彩瓷的燒制更為皇帝重視,燒制時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親王的主持下,分別於清宮造辦處、圓明園造辦處及怡親王府三處設窯燒制。其繪畫多出於清宮如意館畫師之手,精妙絕倫,形成了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風格,使琺瑯彩工藝達到了歷史的高峰。
  • 琺瑯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餘隙均作紫紅地錦上添花紋飾,四開光內各繪御園殿四季四景山水圖:春之明媚、夏之蒼翠、秋之風華、冬之素雅,四季圖皆以遠山近水構圖,主景御園殿,各風光錦繡、美不勝收。清·康熙黃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各一隻【規格】高7.8cm,口徑15cm,足徑6cm【珍瓷之美】碗廣口撇沿
  • 2020年全世界最昂貴的瓷器「琺瑯彩」被譽為——瓷器之王
    彩料及繪畫技法均吸收西方工藝技法,題材甚具異域西洋意趣,並化裁宮廷院畫風致,畫法著重寫真自然,以光影明暗營造質感、深度及透視,彩料明麗凝膩,氣息妍美清新,其品質精絕,驚豔古今,煥發彩瓷魅力之新姿採,下啟雍乾御窯華麗彩瓷之先聲,為清代彩瓷之冠。
  • 琺瑯彩為什麼會這麼值錢?
    如康熙時期的琺瑯彩大多底色以紅、黃、藍、綠、紫、胭脂色為多。在色地上畫以纏枝牡丹,折枝花卉等圖案。康熙琺瑯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略差一些。雍正時期的琺瑯彩工藝比較成熟,工藝上也有所突破,釉料顏色更為豐富,雍正時期的琺瑯彩也是底色加彩繪,但更多的則採用了白底加彩繪。
  • 瓷器玩家一定要學會粉彩與琺瑯彩的區別
    琺瑯彩與粉彩之間的成分不同「琺瑯彩」與「粉彩」兩者的彩料方面也是有區別的,有些資料中解釋「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化學成分硼,而琺瑯彩中含硼」這一實驗結果似乎成為「琺瑯彩」與「粉彩」的最大區別。從紋飾布局上看,琺瑯彩與粉彩的區別不是很大,特別是粉彩在琺瑯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而借鑑了不少琺瑯彩的紋飾布局方式;但從雍正、乾隆兩朝來看,琺瑯彩有一種紋飾是在圖案的旁邊配上相應的詩句,同時在題詩的引首、句後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