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遊戲三昧:簡單說為千變萬化。萬法都是我們一念所變現而已。無而或有,無中生有,這叫「變」;有而或無,化有歸空,這叫「化」。我們生生世世生死是不是「神通遊戲」?
「神」是我們的天然本性;「通」是法力的顯現妙用。有沒有哪一法不是神通顯現啊?這個西瓜神不神,通不通啊?沒有一法不在「神通」。那麼我們在凡夫位,由於我執還很重,煩惱習氣很重,所以「遊戲神通」變化受了很大的局限,而且帶有很大的被動,不能自在無礙。
「遊戲」帶有自在、解脫之義。將來成就之後,我們的種種的「神通遊戲」是恆順眾生而已,由自性顯現。我們把一個不可思議的佛法真理通過打比方,通過因緣法等等等等,變現出文字語言的道理,這是不是「神通遊戲三昧」?這個東西本來不可言、不可講啊!講了以後,大家想一想就是那回事,這就是「神通遊戲三昧」。
從廣義上來講,我們顯現的一切法都是「神通遊戲三昧」。你在吃飯,你在穿衣,你在走路,是不是「神通遊戲三昧」?我們本來是個無形無相的東西,一個念吶,它變成個樣子來,有時還會哭,還會笑,還會鬧,還會吃飯,穿衣,怎麼就不是「神通遊戲三昧」?無非是放下我執以後,我們可以更加自在無礙地成就無量的「神通遊戲三昧」。實際上就是「無量色身三昧」啊,是不是都是一回事?
慧炬三昧:特表智慧。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當我們開了一個智慧,對過去的一個邪知邪見當下是不是就轉過來了?這叫「慧炬破暗」。當下是不是感到自在快樂了?哎呀,原來如此啊!你幾十年的老病,可能這一念當下好起來了。因為你的心量擴大了,無量劫以來的生死輪迴,因為這一念當下了生脫死。所以叫「一智能滅萬年愚」。千年暗、萬年愚都是表無量。「慧炬」,我們到這裡來就是為了得到「慧炬」,《法華經》就是這個「慧炬」。這種「三昧」是自然成,不勞修證,明白當下即是。多注意觀照,定力就更深。「不勞修證」,這是佛在《楞嚴經》金口玉言——「何籍劬勞,肯綮修證」。
在法華會、楞嚴會上,佛反覆叮嚀,修行人沒有離開道場,當下證到多少多少果位。這是不是虧於「三昧」的定力啊?當下就定。這是世界觀的轉變,叫「三昧」。世界觀一轉,你沒有辦法再轉回來。比如世人認為人就是人、畜生就是畜生,他這個世界觀,沒有學佛法你能不能叫他轉過來啊?你跟他講:「不是,人跟畜生都是一樣的」,他怎麼樣都不相信;當明白了「如來藏」道理,他知道人啊、鬼啊、畜生都是一個念變化出來的,是不是轉過來了?開了智慧的人沒有辦法退轉的,這就叫「三昧」,「三昧」不可轉。
莊嚴王三昧:觀照為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諸佛菩薩到世界上來教化眾生不光是言教,而且還重身教。當然這個身教來講,不是自己可以刻意地裝出來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慈悲柔軟之人,言談舉止都能顯現出慈悲柔軟的這種氣質。所以佛在成妙覺果位以後,還要花一百個大劫專門修相好,成就一百種福報,才成就一個相好,最後才圓滿。到了「莊嚴王三昧」,由於他這個心沒有任何執著,他能示現出各種各樣的形相。包括音容笑貌,該現慈悲就現慈悲,該現兇惡還要現兇惡,他已得到自在。
淨光明三昧:分為「內」「外」這兩種情況。「內」就是我們這個心在冥中「寂而常照」,不出世間而至世間。「外」就是現出外相。現出外相的時候不僅知道外相,他時刻都沒有離開自己內在的自性,都是由自性流露。由外相才顯現出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柔順、平等、諸善功德,叫「照而常寂」。所以這種「照而常寂」又稱為圓照。這個「淨光明三昧」,從「寂照照寂」這兩個角度來觀照,他不是「雙遮」,「雙遮」的時候是凡夫。他由「雙遮」而顯現出「雙照」,不管是在空在有,他都是一樣地在度化眾生。
淨藏三昧:這是「如來藏」三昧。這個「藏」就跟捉迷藏一樣,把一個「如來」就「藏」在這個我們眾生的不知不覺中。每一個眾生都是如來,一切的如來又都是一個如來,我們當下具足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萬法,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所以「淨藏三昧」,有些法師把它解釋為叫「含攝萬德」,跟師父的解釋也是一樣。用「如來藏」解釋更為具體、更為貼切,更有利於與各種三昧圓融為一體。
不共三昧:其實就是「如來藏」三昧,就是「淨德三昧」,就是「慧炬三昧」,就是前面所有的「三昧」。怎麼「不共」呢?不與人、天、聲、緣、藏、通、別這前七方便人「共」。「一心三藏」只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才能成就。
修人道的持五戒足矣;修天道的,受持《十善業道經》就可以;修阿羅漢道的,修「四聖諦」、三十七道品就可以;修闢支佛道的,修十二因緣就可以;是修藏教菩薩的,受持《阿含經》行善斷惡就可以;修通教菩薩的,受持《金剛經》足矣;修別教菩薩的,受持《大方廣佛華嚴經》足矣。但是這些都不能叫成就「不共三昧」。
唯有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叫「不共三昧」。這是真正的菩薩道。
能夠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即使你在菩薩的位置上都要經過佛無量劫的教導,才有可能在今生能夠認可《法華經》,這是佛在《法華經》講得很清楚。有些人為什麼不能進入這個門呢?我們也理解了,嘆一口氣而已,他就是沒有這個福報。我有個最好的朋友,《法華經》《楞嚴經》都是他頂在頭上供養我的。你叫他讀《法華經》他就是不讀,你叫他讀《楞嚴經》他就是不讀,他就是強調要修、要證、要念佛、要拜佛、要打坐。我絞盡腦汁都度不了他。
今天在這個道場的同修,我們應該互相讚嘆、互相感慨,也可以自我讚嘆、自我感慨:我真了不起啊!這是真的,這是佛講的。必須升起我們的信心;同時要發大慈悲心,可憐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很認真修行的菩薩。
對這些人的度化,你一定要把「如來藏」契透精神,要善巧方便。比如說,他倒一杯水給你:「你知道是我喝水還是你喝水啊?」,「你知道茶杯是誰啊?」他覺得你這個人古古怪怪的,「我看你到底搞什麼名堂!」你給他講一講,你慢慢講通了以後,他就給你度過來了。你先讓他感到有好奇心,你知道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你知道是老子生兒子還是兒子生老子?《法華經》《楞嚴經》是不是就講這些東西啊?你知道為什麼颳風下雨啊?你知道你站在這個地球上,是地球大還是你大呀?你知道地球是不是你啊?你講這些莫名其妙的話先逗他,叫「逗機觀教」。
「不共三昧」,我們要發心讓大家都來共,不能說沒有修無量劫的菩薩道就不能聽。佛法既有普遍性,也有個別性,他跟你在一起就有緣,他只要今生能夠心柔軟,即使他前世一天都沒有修,他也能入道,為什麼?我們都是老古佛再來,都是一個念。早晚上床,一起天亮。我們不要執著。佛也講了,有些人須臾就能成就,有些人在無量劫中才能成就,是不是講兩種人吶?都有啊。而且你又怎麼知道他無量劫沒有修過呢?我們無非多用點功夫而已。
日旋三昧: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日旋三昧」呢,就是以不動智而照明萬法。這個不動智就刻骨銘心知道一切萬法都是我,這就是佛光啊。以太陽光來比喻佛光,但不能把太陽光就當成佛光。
有些人就犯這個錯誤,佛經常以虛空來比喻真空,結果他又把虛空解釋為真空,變成心法、色心對立之法,真是要老命了。因為虛空相對於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樹木華草而言,最有利於比喻真空;可你不能把它當成真空。
虛空跟山河大地一樣,都是色法,它都是有形有相。有人問虛空怎麼有形有相?空相,無邊無際相,通達之相,是不是它的相啊?是不是?我們能看到虛空,你能不能看到真空?我們眼睛一睜就能看到虛空,但你眼睛能不能看到真空啊?真空只有用心才能看到,心是看不到就是看到,而且太陽光是普照。它有沒有講我只照揚州,我堅決不照泰州,會不會?它沒有任何分別心,而且是不動而至。你有沒有看到太陽光在跑來跑去不停地在照啊?沒有的。
得如是等百千萬億恆河沙等諸大三昧: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恆河沙數的三昧就是一個三昧。一切三昧是一三昧,一三昧是一切三昧,沒有哪一個三昧不是哪一個三昧。沒有明白「如來藏」道理,那無量的三昧,你各自證得的等級不一樣。天道、鬼道、人道、畜生道,沒有哪一法不在三昧中執著。
【釋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宿王華菩薩、上行意菩薩、莊嚴王菩薩、藥上菩薩。】
釋迦牟尼佛白毫相光一照,妙音菩薩亮相。這個「光」是不是語言啊?妙音菩薩就會意了,釋迦牟尼佛跟我溝通,意思就是說我在這開法華會,你知道不知道啊?「光照其身」就是智慧。一切的「音、聲、光、相」都是智慧的化身,所以我們真正證得圓滿的「不共三昧」的時候,光是不是就是音啊?音是不是就是水呀?水是不是就是風啊?一片風、一絲光,足以叫人開智慧。所以我們看《楞嚴經》二十五個菩薩,這個肉身當下即風、即雨、即水、即光、即虛空,可是我們現在執著這個是肉團吶!你越是執著這個是肉團,越不能解脫啊!它哪是個肉團啊?它就是光、它就是風、它就是雨,哪一樣它都是,只看你會不會用心。
【爾時,淨華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薩:汝莫輕彼國,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佛身卑小,諸菩薩眾,其形亦小。而汝身四萬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萬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輕彼國,若佛菩薩及國土,生下劣想。
妙音菩薩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詣娑婆世界,皆是如來之力、如來神通遊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汝身四萬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妙音菩薩身高相當於二百多萬裡,淨華宿王智佛相當於三億到五億裡。一旬等於四十裡,最多可以一百二十裡。
汝身第一端正,百千萬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輕彼國,若佛菩薩及國土,生下劣想:妙音菩薩需要不需要宿王智佛來教訓啊?不需要。他們演雙簧,這是示現老師要吩咐學生。這個示現是講給別人聽,不是講給妙音聽。要注意,有時師父講張三,其實是講給李四和王五聽。那麼在這裡說,不要輕視下劣。《心經》講「不垢不淨」,下劣是不是我?是不是也是「宿王智佛」啊?有沒有二啊?
這些佛土的菩薩為什麼身材那麼高大啊?他的心量大,心光明了,由其心來成就其果報。聽這個法是不是很快樂?這是在幫助我們開天機,走捷徑,這是名符其實的成佛速成班。速到什麼程度啊?當下一念,不勞修證,這是佛的金口玉言。
以後聽到任何人講:「怎麼那個印廣講不修不證就能成佛啊?」你可以告訴他:這不是人家講的,這是佛在《法華經》《楞嚴經》講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人家誹謗我們,我們還要生慈悲心、還要救他。為什麼救他啊?他就是我,他就是印廣,他就是你。你別講:你就誹謗吧,你等著下地獄吧!可不能用這個心。所有的人都是「我」啊!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感慨萬分!他不知道要怎麼感恩,都是我們怎樣用自己的心。
娑婆世界眾生,都是些下腳料來改造的,那為什麼佛菩薩也示現那些樣子呢?這就是佛菩薩的願身,不要太特殊。相對而言要稍微好一點,你才能攝受眾生;但不會好到哪裡去,絕對不會這個臉就跟金琉璃一樣。要注意這個問題,防止壞人生嫉妒心害你。
世尊,我今詣娑婆世界,皆是如來之力、如來神通遊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成佛是不是靠自己啊?可妙音菩薩說是「如來之力」,皆是「如來神通遊戲」,皆是「如來功德智慧莊嚴」,這就是「無分別不妨分別」,表現「感恩四德」。我們要懂得恭敬老師。
修行人如果對老師都不感恩,不讚嘆,他沒有信眾,不會被信任。有些人出了山門就打師父,就謗師父,這種人走到哪裡,人家對他沒有安全感。對父母對老師都可以背叛的人,每一個人都會提防他,這也是佛法。雖然依法不依人,但沒有人能不能把法傳下來啊?「依法不依人」是看你傳什麼法,並不是你就不要老師了。妙音菩薩等於是等覺菩薩了,也是古佛示現啊,都這樣恭敬自己的老師。他能現無量的「色身三昧」。那前面講了十幾種三昧了,說「法華三昧、淨德三昧」……十六種三昧都能現,仍然不忘老師的恩德。在佛法裡,背叛老師叫欺師滅祖,果報在三途。每個人必須要觀照,你現在當學生,你將來也要當老師。
我看到一個出家人,長相非常莊嚴,身高一米八,一臉的菩薩相,可是短命,只有五十多歲。許多人看到就拜,比師父不知道要莊嚴多少倍。後來我才知道,他出了山門就誹謗自己的師父,這樣的人現世就受報。我們應該對一切的萬法,對牛、馬、豬、羊都要恭敬如佛菩薩、如父母兒女,何況對我們的老師?你對師父恭敬不恭敬,與他沒有絲毫的關係,要成就你們自己,老師即使是強盜土匪都與你無關,你只把他當恩師看。古時候學生拜老師,都是父親帶著兒子,父子一起拜。國王皇帝都要拜老師,世出世間第一之尊貴就是當老師。何況出世間的老師,不是我們這一輩子什麼師傅、老師可以比,也不是這一世的父母可以比,他生生世世都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之師、之父。
——本文摘自《法華經》講記第三次修訂版